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中國本來不想管,最後還是介入了朝鮮戰爭?

(2020-10-26 19:09:49) 下一個

“三八線”作為軍事分界線,將朝鮮半島攔腰折斷,它就像個巨大的傷口橫亙在朝韓之間。短短的248公裏界線,駐紮了上百萬軍隊,遍布各類武器,而鐵絲網兩端隔著的原本該是一家人。二戰結束之前,朝鮮一直是統一的整體,從沒有過大的分裂,直到蘇聯和美國的到來,強權和曆史的大鋸便將這個國家一分為二。01帝國野心朝鮮半島,地處亞洲大陸東部,北臨蘇聯,東望日本,西邊挨著中國,妥妥的是塊戰略要地。1945年,眼見日本敗局已定,美蘇兩巨頭都對朝鮮半島動起了心思。自從甲午海戰、日俄戰爭之後,日本作為戰勝國牢牢統治了朝鮮半島將近40年。現在日本被打跑了,美蘇都想接管這塊風水寶地。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後,迅速占領朝鮮半島北部,大有生吞整個半島之勢。而此時此刻,美軍正在太平洋戰場和日軍激戰,嘴裏叼著衝繩這塊肥肉,美軍根本騰不出手去朝鮮半島分食兒。遠在美國本土的國務院急了,催前線美軍趕緊在朝鮮半島南部登陸,可別讓蘇聯獨吞整個朝鮮。但美軍表示辦不到,為此他們在8月10日進行緊急會議,向蘇聯提出了以北緯38°為美蘇受降分界線。

為什麽是北緯38°線?因為這條線正是1905年,日俄劃分朝鮮勢力範圍的分界線,這也是三八線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現。蘇聯想通過在朝鮮半島的讓步從美國手裏換出北海道,所以答應了平分。而蘇聯的提議美國也沒明確拒絕。於是,

明明是戰勝國的朝鮮,卻在戰後的雅爾塔會議上被巨頭們秘密瓜分了,處境悲催得都快趕上戰敗的德國了。

蘇聯傻等了10天,美軍順利從南邊登陸,對於讓蘇聯占領北海道的事,美國卻隻字不提。蘇聯很不爽。從8月下旬起,美蘇切斷了三八線兩側的人員物資交流,鐵路也被切斷,9月上旬通訊聯係被中止,朝鮮南北之間出於完全被分割狀態。

兩大巨頭分別按照自己的模式對南北朝鮮進行統治,還在各自的地盤上物色心儀的傀儡人選。

蘇聯選中了金日成,美國選擇了李承晚。

金日成出生於1912年,那時候朝鮮已經被日本侵占兩年了,為了躲避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水深火熱,金日成在7歲時被父母帶到了中國東北的朝鮮族聚集區,父親去世後,年僅14歲的金日成繼承父親遺誌,創辦了朝鮮第一份革命刊物《紅日》。

九一八事變時,剛成年的金日成就在東北組織參與抗日遊擊隊,20歲那一年,他在吉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在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麾下,帶領朝鮮族隊伍作戰。雖然跟中國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但金日成認為,彼時更加強大的蘇聯才是最靠譜的後盾。

於是,金日成後來帶著自己的朝鮮族遊擊隊從東北進入蘇聯境內,加入了蘇聯遠東方麵軍第88步兵教導旅,出任一營營長,最終成為斯大林在朝鮮事務中的最終人選。南邊的“天選之子”是李承晚,比金日成大了37歲,他最初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和科舉教育,屢試不中,恰逢晚清戰敗,李承晚轉而在美國開辦的教會學校接受西方教育。李承晚後來去了美國讀書,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亞洲人。

大學期間,李承晚結識了後來成為美國第28任總統的伍德羅·威爾遜,並進一步在華盛頓積累了豐富的人脈。

二戰結束後,能說英語、有皇室血脈的李承晚,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美國在朝鮮事務的代理人。

無論是一心向北的金日成,還是向西求索的李承晚,都不僅僅是時代的弄潮兒,更是朝鮮命運多舛的近代史寫照。

02南北建國

1948年8月,在美國的慫恿下,南方率先成立了以李承晚為總統的大韓民國,隨即,9月9日,北方成立了以金日成為主席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兩國憲法都明確表示本國是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權,擁有對整個半島的聲索權,半島局勢自然劍拔弩張。在統一朝鮮問題上,金日成和李承晚都在暗自籌備,但年輕氣盛的金日成更強勢,也更迫不及待。

金日成根本沒把李承晚政府放在眼裏,將軍出身的他常說“一定要用尖刀碰一碰南方的土地”。

為了盡快統一朝鮮,金日成隔三差五就給斯大林發電報,讓蘇聯大哥看看自己的作戰計劃,他本人也時不時地飛到莫斯科去麵聖,詳細解釋。看到小老弟急得直跳腳,斯大林並沒有任何行動,他不想跟美國直接剛,也就對金日成的反複懇求一直保持謹慎態度,斯大林覺得現在南北分治、大家都各過個的也挺好。但這時,美國釋放了一個信號,1949年1月,美國國務卿在華盛頓發表了演講,明確說了“朝鮮不在美國的亞洲防禦範圍之內”。在斯大林看來,這句話四舍五入一下就是:

朝鮮半島發生任何武裝衝突,美國都不會插手。

就像中國內戰尾聲時,美國沒有兌現對老蔣的軍事援助承諾一樣,蘇聯大哥終於同意了朝鮮的作戰計劃。值得一提的是,

朝鮮當時已經實行蘇聯模式5年了,經濟軍事實力強大到南邊的韓國人民看了都想脫韓。

更牛的是,朝鮮人民軍中有超過45000名原四野麾下的朝鮮族部隊,那都是在中國戰場上千錘百煉出來的寶藏級精銳!金日成之所以有底氣火速攻打南韓,是因為強大的工業基礎。在日據時代,朝鮮就形成了畸形的殖民經濟,北邊集結了采礦、冶金、化工等重工業,南邊僅僅是糧食、棉花產區。

輕工業的流水線上生產不出槍炮,所以北方的軍事實力甩了南方好幾條街。而沒什麽戰鬥力的韓國最悲催了。

美國在東亞的重心都放在了日本,對於朝鮮既不了解也不感興趣,當李承晚腆著臉要求組建美韓軍事聯盟時,美國才想起來自己在朝鮮還有駐軍,趕忙撤回了4.5萬駐韓美軍,隻留下500人的軍事顧問團。至此,要統一朝鮮,北方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這時候,蘇聯給朝鮮支招,讓朝鮮先在三八線附近集結軍隊,之後向韓國發出和平統一的呼籲,韓國要是拒絕就揍它。在蘇聯與朝鮮的密談裏,蘇聯答應了朝鮮關於武器裝備的一切請求。在社會主義陣營裏,蘇聯大哥都點頭了,金日成又敲了敲二哥中國的門,言語了一聲:我們打架,你要不要一起來?那時,新中國剛成立不到一年,家裏窮得叮當響,正忙著搞生產搞建設,哪裏還有精力打架?於是中國表示:在忙,不約。

1950年6月7日,金日成向朝鮮南北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全朝鮮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國家的和平統一;

6月11日,北方的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的呼籲書,但這三位很快被韓國政府抓了,由於他們拒絕發表變節聲明而被處決。

1950年6月25日拂曉,在蘇聯的支持下,朝鮮以反擊侵略為由越過三八線大舉進攻韓國。有了蘇聯軍事顧問的援助,又有T34坦克、喀秋莎炮彈的加持,朝鮮軍一路摧枯拉朽,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南下攻克了漢城,這一切僅用了三天。

其速度之快,李承晚都像做夢一樣,白天還在號召士兵死守漢城,晚上就倉皇出逃。

1950年6月28日淩晨,為了不讓朝鮮軍追上來,李承晚剛剛走過漢江大橋就下令炸橋。1時45分,爆破命令下達。2點30分時,點燃炸藥,漢江大橋倒塌。大橋被炸毀的一刻,橋上仍有近4000名難民,其中約有500至1000人在此事件中死亡(韓國官方聲稱800人在爆炸中遇難)。戲劇性的是,韓國陸軍主力第二、第三、第五、第七師和首都師正在橋的另一端輸死抵抗。身後這一聲轟然巨響,讓韓國軍民一片嘩然。後來人們總結這段曆史發現,

如果炸橋時間再推遲幾個小時,韓國陸軍的兩個整編主力師和大部分物資都可以過江。

這些戰鬥經驗豐富士兵和重火力裝備,都隨著漢江大橋的炸毀被留給了朝鮮人民軍。一同被扔下的,還有美軍當初留下的軍事顧問團,是團長拿槍逼著船夫送他們過江的……

不到一個半月,朝鮮人民軍就占據了半島90%以上的地區和92%的人口,可以說,這是朝鮮半島最接近統一的時刻。

這原本就是朝鮮自家兄弟內戰,中國一直沒插手,也不打算插手。直到1950年7月,美軍地麵部隊入侵朝鮮後,毛澤東立即洞察到朝鮮戰爭有擴大和長期性的可能。為了避免戰火殃及家門,毛澤東未雨綢繆,從七月中旬開始組建東北邊防軍,隨即又向國內其他戰略預備隊調出25.5萬人前往丹東、集安、本溪,8月上旬完成集結並開始整訓。但中國的準則依舊是,

朝韓內戰我們不管,但自家大門得牢牢守好。

後來的曆史證明了,毛澤東的遠見又一次將中國從被殖民的深淵裏救了回來。

03戰爭爆發

7月初,美國後知後覺地意識到,一旦蘇聯控製了整個朝鮮半島,美國在遠東的利益將受到致命性打擊。再不出手就來不及了。

在杜魯門的操縱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通過了著名的84號決議,決定組建聯合國軍

,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正式參戰,向韓國提供一切的軍事援助。

聯合國軍是「非法成立」的這時候的朝鮮戰場勢如破竹,年輕氣盛的金日成根本想不到,毀滅性的危機此時正悄悄逼近朝鮮後方。眼看大業將成,為了不讓美韓聯軍有任何喘息的機會,金日成下令要在“8月底前必須結束戰鬥”。可彼時隨著戰線拉長,朝鮮後防已經空虛,殺紅眼的金日成無視這些,下令直接在南部的洛東江戰場投進了13個師的兵力,要一舉拿下整個南部。鄰居家打仗,僅一江之隔的中國也時刻緊繃著神經探聽一切相關情報。8月初,中國通過潛伏在日本的共產黨同誌處得到情報,大批美軍正在日本集結,還有許多兩棲登陸裝備。

中國方麵經過認真推敲情報之後得出結論,美國很可能會在仁川登陸,直接切斷朝鮮人民軍的後路。中國立刻提醒朝鮮,小心身後,趕緊撤退!

但金日成認為形勢一片大好,距離把韓國人攆下海隻剩最後一步,分兵仁川就意味著放棄對釜山的進攻,會給被圍困的美韓軍隊留下喘息的機會。況且金日成再清楚不過,仁川港水流湍急、港口狹窄,到處都是暗礁,從這兒登陸就是送人頭,所以朝鮮高層根本沒把中國的提醒當回事兒。

災難終究還是來了。9月15日淩晨,幾艘巨型戰艦趁著漲潮的間隙開進了仁川港,在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成功登陸仁川。

這個成功率隻有五千分之一的瘋狂行動,把朝鮮人民軍的退路攔腰截斷

,此時朝鮮主力幾乎全部在釜山前線,慘遭南北夾擊,7萬朝鮮軍被15萬聯合國軍徹底包了餃子。朝鮮高層幡然驚醒,慌忙下令全軍向三八線撤退,7萬多朝鮮軍最終隻撤回來兩萬多,損失慘重。蘇聯見勢不妙,不想招惹美國,玩起了失聯。戰局一時間又回到了起點,南北朝鮮繼續沿三八線對峙。此時在美軍指揮部裏,一個帶著黑色墨鏡、嘴叼大煙鬥的男人,盯著作戰地圖搖了搖頭,肩上的五顆金星閃耀著寒光,他就是麥克阿瑟——執行仁川登陸的美軍指揮官。他並不滿意當下的戰果。

在麥克阿瑟看來,

老子既然來了,就不可能止步於三八線,在更北邊的戰略要地,也必須屯滿美國的士兵!

雖然美國還在三八線以南,但他們磨刀霍霍的時候分明是望著中國的窗口,這一切都被中國盡收眼底。恰恰這時,自知撐不了多久的朝鮮向中國發來了求救信,中國一時陷入了兩難。中國雖然已經做好了保護自己的準備,但是否要去鄰居家幫忙,出兵朝鮮,中央還是得討論一下。

大部分人都不同意出兵,國內建設百廢待興,武器裝備跟美國也不是一個量級,代價太大了。

但從長遠看,中國如果失去朝鮮這個社會主義陣營的近鄰,就會將東北地區徹底暴露給美國,唇亡齒寒,戶破堂危,我們不能不出兵。毛澤東心裏有一個“底”, 這個“底”就是——

美軍“不過三八線,我們不管,如果過三八線,我們一定過去打”。

於是,中國天天向美軍發出警告,如果越過三八線,中國也會出兵。可在美國看來,當時的中國剛從戰亂的廢墟裏爬出來,而自己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又是十七國聯軍之首,自然沒把貧窮落後的中國當回事。10月8日,聯合國授權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形勢已經不允許中國再糾結了。

就在同一天,東北邊防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由彭德懷掛帥,加上蘇聯的武器裝備和空軍加持,誌願軍意氣風發地向朝鮮進軍。可剛走到邊境,蘇聯突然變卦:

跟美國正麵衝突我們可不幹,老裝備你們可以拿走一些,我們的空軍堅決不過鴨綠江。

這突如其來的變數讓中國措手不及,很生氣但又不敢罵娘,畢竟盡快解放台灣還得靠蘇聯空軍。

出兵朝鮮已經是家國安危所係,這一仗,中國沒有退路,必須打!

10月19日,誌願軍在雄赳赳氣昂昂的歌聲中,義無反顧地跨過了鴨綠江。此時,聯合國軍已經消滅了絕大部分的朝鮮人民軍,戰線被反推至中朝邊境,美國的戰機頻頻飛入中國領空,還轟炸了遼寧丹東。在聯合國士兵的眼中,這場毫無懸念的勝仗已經接近尾聲,他們很快就能回家過聖誕節了。可是他們怎麽也沒想到,等在終點的不是愉快的勝利,而是一支未曾被預料到的軍隊。真正的戰爭,才剛剛開始。10月25日,中國人民誌願軍40軍118師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麥克阿瑟怎麽都想不到,平日裏老實巴交的中國,居然真的說到做到,打進了朝鮮。

當頭一棒打得美國措手不及,美軍全麵撤退到清川江以南,撤退過程中,豬隊友李承晚又出了幺蛾子,由於政府侵吞物資,9萬韓軍因缺乏補給而在寒冷的戰場上凍死。

第一次與聯合國軍交鋒,誌願軍就打了個漂亮的勝仗。

此後三年裏,誌願軍與聯合國軍展開了多次戰役,這其中就有著名的長津湖戰役、三所裏戰役、上甘嶺戰役,每場戰役都重重地打擊著聯合國軍的士氣,打得聯軍全線都開始懷疑人生。驕橫的麥克阿瑟甚至提出,要核打擊中國東北,切斷誌願軍後路。可一看中國身後那頭一會兒裝死一會兒詐屍的毛熊蘇聯,杜魯門拒絕了這個提議。

當年口口聲聲吹噓聖誕節前結束戰鬥的麥克阿瑟,老臉早被打腫了。

中國就打到三八線附近,絕不踏入韓國領地,而美軍想往北挺進又打不過中國,於是戰爭就在三八線附近反複拉鋸。雙方都覺得耗著沒勁,於是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

1953年7月27日,雙方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定,而朝鮮和韓國的分裂狀態也就一直保持至今。

寫在最後:

抗美援朝期間,毛澤東曾說,

“我們不要去侵犯任何國家,我們隻是反對帝國主義者對於我國的侵略”。

當今天我們回顧這段曆史會發現,抗美援朝戰爭某種程度上重塑了奠定了今天中國人的精神——

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中國用行動向世界證明,我們有能力保家衛國,無論敵人是誰!如果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麽抗美援朝的勝利,則標誌著全世界都不得不承認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銘記曆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不再重蹈覆轍,從英雄的功績中汲取力量。資料來源:[1] 不良博士:蘇聯誤判、美國插手、朝韓血仇:朝鮮戰爭爆發的五國博弈真相[2] 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出國作戰決策的艱難出台[3] 史海鉤沉:朝鮮戰爭韓軍到底損失多少[4] 知乎@一年十年之:地理條件對一個國家有多大影響?[5] 知乎@念缺一:戰爭史上有哪些蠢到令人窒息的操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