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肥胖基因遺傳 解開你的健康密碼

(2017-09-24 20:24:09) 下一個
 肥胖基因遺傳給下一代?解開你的健康密碼 

  新的研究表明孤單會導致與“戰或逃”策略有關的應激信號產生,進而影響白細胞的產生。

  肥胖、孤獨、抑鬱這些生活狀態和心理情緒與你的健康息息相關。它們是否與基因有關?能夠通過基因檢測來預測風險,從而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嗎?

  現在男人有更多的理由測量腰圍了。研究表明,男人的體重可以影響到精子的基因活性,這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

  人們一直知道孤單有害健康,但是孤單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細胞層麵作用機製一直是個謎。新的研究表明孤單會導致與“戰或逃”策略有關的應激信號產生,進而影響白細胞的產生。

  一項研究正在試圖找出當一個人嚐試自殺時大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麽。目前已有證據表明遺傳基因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殺風險。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尋找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判斷病人自殺風險的生物標記物。

  肥胖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我們早就知道小孩的體重和父母的體重密切相關。到目前為止,許多研究將肥胖如何傳遞的焦點放在懷孕前或者懷孕期間準媽媽們的飲食上。但是新的研究表明,父親的健康也是很重要。健康男性和肥胖男性的精子存在表觀遺傳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影響下一代。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精子中由環境驅動的基因變化能夠傳遞給下一代。”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羅曼·巴雷斯認為他的發現可能會使準父母在備孕時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

  對比13個偏瘦和10個中度肥胖的男性的精子,巴雷斯和他的團隊找到了他們的表觀基因組上的顯著差異(表觀遺傳基因組是DNA上的修飾標記,能夠影響基因活性)。“我們發現在肥胖男性的精子中,大約有9000個基因發生了表觀遺傳學上的改變,”巴雷斯說:“表觀遺傳學變化對300多個與飲食結構等行為相關的基因都會產生影響,我們團隊對這些基因變化進行了鑒定。”

  以往的研究認為,表觀遺傳變化不能代代相傳,因為DNA的甲基化模式(一種會讓基因活性變低的表觀遺傳改變)在受精後不久就被清除掉了。

  然而,今年早些時候的研究發現,一些基因似乎逃脫了這種清除。而且有證據表明,決定哪些RNA短片段被甲基化的基因可以通過精液傳遞下去。巴雷斯的研究發現,在肥胖男性的精子中短RNA片段的表達水平更高,其中包括一個已知目標基因CART,這是一種可以控製食欲的基因。

  “我們正在研究這些表觀遺傳標記的傳遞,”巴雷斯說, “我們猜測有幾個表觀遺傳標記在受精後同時發揮作用,改變了胚胎發育的程序。”

  但是這些表觀遺傳變化不一定是永久的。巴雷斯的研究小組分析了接受過減肥手術的6個重度肥胖男性的精子表觀基因組,他們發現僅一周後,1500個基因的甲基化已經改變。一年後,大約4000個基因發生了改變。

  “這可能隻是手術引發了不同的表觀遺傳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肥胖相關的表觀遺傳基因,”蘇黎世大學的伊莎貝爾·曼蘇說。

  “然而,沒有對照組,我們還不能確定這些變化是不是隨時間變化的結果。”巴雷斯說。

  檢測基因表達能預測孤獨症?

  孤單並不隻是一種感覺:對於老年人來說,感受到的社交孤立是主要的健康風險之一,可能會令過早死亡的概率增加14%。研究者一直都知道孤單的危險性,但是孤單究竟為何不利健康,其細胞層麵上機製一直未被人們所了解。

  據來自《環球科學》的文章報道,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孤獨症狀的首席專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和同事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說明了孤單會產生與“戰或逃”(fight-or-flight)策略有關的應激信號,而這種信號會最終影響白細胞的產生。

  這組團隊曾研究了人與恒河猴這兩種高度群居的靈長類物種處於孤單狀態時的健康變化,已經識別出了孤單和一種他們稱之為“應對逆境的保守轉錄”現象(CTRA)的聯係。這種反應的特點是與炎症相關的基因表達增多,而與抗病毒相關的基因表達減少。本質上來說,與不孤獨的人相比,有效免疫反應降低,同時炎症的風險增大。

  在當前的研究中,團隊檢測了白細胞的基因表達,白細胞是免疫係統中能夠保護機體抵抗病毒與細菌的細胞。正如人們所預料到的,孤獨的人與恒河猴的白細胞體現出了CTRA的影響,那就是基因中炎症表達的增加與抗病毒表達的減少。

  然而,與孤單的人類相似,“孤單”的猴子表現出了更高的CTRA活躍性,而且與“戰或逃”策略相關的神經遞質與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更高。

  之前的研究已經發現,去甲腎上腺素可以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更多地生成一種特別的免疫細胞,這是一種不成熟的單核白細胞,它的增多暗示著炎症基因表達增多和抗病毒基因的表達減少。孤單的人與“孤單”的猴子都被發現血液中有大量的這種單核白細胞。

  研究結果證實了一個機理模型:孤單導致與“戰或逃”策略相關的應激信號產生,而這會增加不成熟單核白細胞的產生,從而導致了炎症基因過度表達,並讓抗病毒反應受損。這種由孤單產生的在腦部活躍的“危險信號”最終會影響白細胞的產生。單核白細胞的大量產生不僅會增加孤單感,還會誘發相關健康風險。

  該研究也獲得了一些有關孤單對機體影響的新發現。研究人員發現可以根據孤獨情況預測CTRA基因表達在一年或更久時間後的檢測值。有趣的是,CTRA基因表達的檢測值也同樣能預測孤單會持續一年或者更久的時間。白細胞的基因表達和孤單好像有著相互促進關係,就是說一個可以隨著時間的發展刺激另一個的出現。這些結果隻與孤單相關,不能用沮喪、壓力或是社會支持來解釋。

  這個團隊計劃繼續研究孤單對健康的危害,以及怎樣在老人中阻止這些影響。

  自殺傾向被刻入基因?

  自殺是一個謎。不到10%的抑鬱症患者有自殺傾向,而與此同時,約有10%的自殺者從未被診斷出有任何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已有證據表明遺傳基因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殺風險。例如,自殺的領養兒童的血親比一般人自殺的可能性要高出幾倍。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精神病專家法布裏斯·若朗(Fabrice Jollant)認為這種遺傳影響並非是某種特殊的精神疾病,而是與衝動和缺陷性判斷有關。自殺者的親屬和對照組的一般人相比,在玩專為測試決策過程而設計的賭博遊戲時更容易衝動。他表示:“似乎有某種東西被遺傳了下來。”

  另一些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尋找可以幫助臨床醫生判斷病人自殺風險的生物標記物。印第安那大學的精神病專家亞曆山大·尼古列斯庫(Alexander Niculescu)和他的同事已經鑒定出6個在自殺者血液中表達發生變化的基因,同時他們還發現,將這些生物標記物與來自情緒及風險因子追蹤應用的數據結合後,可以預測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最終會因自殺傾向而入院治療,這一預測的準確率竟然高於90%。

  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專家約翰·曼恩(John Mann)正在使用正電子放射斷層掃描技術在那些有自殺傾向的人群中追蹤目前研究最為深入的生物標記物——一種叫血清素的信號分子。他表示,這些人的血清素變化模式和自殺者死後大腦中的血清素變化模式非常相似。

  曼恩發現,盡管抑鬱症患者的血清素水平都會發生變化,但有自殺傾向的患者和從未有過自殺傾向曆史的患者之間還是有很大不同。另外,他也表示在這些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中,自殺傾向嚴重者血清素水平的變化幅度也要比自殺傾向低的患者大很多。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更好地理解潛在自殺背後的生物學機製來為自殺衝動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療措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