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脫離周星馳 這條《美人魚》值多少錢

(2016-03-01 17:12:26) 下一個
 

  

    目前,《美人魚》票房已突破26億元,超越捉妖記登頂內地票房冠軍,2月下旬,《美人魚》也陸續開始在北美等地區上映。

  影片成功吸引了西方媒體的關注,《華盛頓郵報》用“忘了《死侍》吧,一隻古怪的美人魚在中國一星期賺了2.76億美元”作為標題吸引眼球。有媒體甚至表示這部電影古怪、散發出一種廉價庸俗的艾德·伍德出品的氣息。

  在中國,評價《美人魚》是件危險的事,“知道”告訴你,脫離周星馳,這條《美人魚》值多少錢?

  評價《美人魚》是一件危險的事,因為目前影片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趨勢。上一次大規模出現這種現象,還是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但不同的是,《刺客聶隱娘》的分歧是影評人與觀眾之間的分歧,影評人幾乎一致打出高分,但觀眾並不買賬,最終票房慘淡。

  而《美人魚》主要是影評人之間的分歧,絕大多數的觀眾還是喜歡《美人魚》的,票房說明了一切。目前《美人魚》票房已經超越《捉妖記》成為中國電影票房總冠軍,並向30億的新記錄衝刺。

  看了不少給《美人魚》好評的影評,圍繞的關鍵詞都是周星馳,周星馳的童年與從業經曆、周星馳的情懷、周星馳的童話情結等等。有意思的是,批評《美人魚》的,圍繞的關鍵詞也是周星馳,周星馳之前的喜劇如何如何,相較之下《美人魚》又如何如何。可以看出,無論喜歡抑或批評,影評人多是周星馳的粉絲。他們曾在上世紀90年代、20世紀初通過錄像帶、DVD或者互聯網觀看了周星馳的絕大部分作品,周氏喜劇深刻影響了他們的美學觀。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仿佛脫離了周星馳與情懷,他們就無法評價《美人魚》。

  周星馳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他堪稱華語電影市場上一個最大的“行走的IP”,這自然是有好處的,比如有相當大的圈粉價值,80後的星粉貢獻了票房的很大部分。但這也造成了一種遮蔽,即談論電影時,影評人與其說是在談論電影,毋寧說是在談論周星馳,周星馳的巨大魅力遮掩了《美人魚》本身。

  有趣的是,有報道指出,觀看《美人魚》的觀眾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90後、00後,他們對周星馳一知半解,甚至之前從未看過周的作品,但他們還是選擇了《美人魚》。這至少說明了,影評人念茲在茲的情懷雲雲,與觀眾的選擇是無關的,脫離周星馳本身,《美人魚》於觀眾也是有吸引力。那麽,這種吸引力是什麽?它於國產電影是否有什麽啟發?

  合格的愛情喜劇片

  即便《美人魚》有童話色彩,還掛上了環保的大主題,但從類型學角度看,可以將其歸類為愛情喜劇片。既然是類型電影,我們就不必以《心迷宮》《路邊野餐》等深刻文藝片的標準考量它,也不將它放在周星馳係列電影中做比較,我們就單純來談談類型。

  近些年來,中國電影市場最走俏的電影類型,無疑是喜劇片。《私人訂製》《心花怒放》《煎餅俠》《港囧》《夏洛特煩惱》《唐人街探案》,這些影片占據著華語電影票房排行榜的半壁江山。喜劇片的崛起,與中國電影市場觀眾結構的改變息息相關。

  隨著三四線城市影院的大規模建立,“小鎮青年”成了電影市場舉足輕重的力量。有調研指出,就觀影選擇來看,“小鎮青年”愛國產片勝過進口大片,他們對侯孝賢、王家衛、諾蘭、抖森不敢興趣或者壓根不知道他們是誰,他們也不太喜歡什麽文藝、情懷和深刻,相較之下,成龍、王晶、周潤發、黃渤等人市場號召力更強,進入門檻低、輕鬆愉快、有大明星加持的喜劇片是他們的觀影首選。雖然目前喜劇片呈現新人崛起、百花爭放的態勢,但周星馳和馮小剛仍舊牢牢把持江湖大佬的地位。因此,單純從類型角度看,喜劇風格就讓《美人魚》成功了一半。

  從喜劇效果來看,《美人魚》是成功的。《美人魚》中,周星馳嚴格遵循喜劇類型片的標準,哪些是功能性角色、每隔幾分鍾一個笑點、節奏如何控製,都是經過嚴格測算的。筆者兩次觀看《美人魚》,觀眾笑得前俯後仰,影院笑聲此起彼伏,尤其是前半段,幾乎是每隔兩分鍾就埋伏著一個笑點。但也有影評人跳出來說,《美人魚》是周星馳的自我抄襲,橋段都是老梗,比如林允準備刺殺鄧超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無厘頭三連擊”,在《功夫》等電影中都出現了。這樣的評價高冷得近乎裝逼。因為既然是類型片,就不怕老梗,或者說,類型片本就是老梗大集結。你看從蜘蛛俠到蝙蝠俠到蟻人到複仇者聯盟,哪一個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如果老梗都不允許新用,那漫威影業該關門了,好萊塢早倒閉了。

 《美人魚》的愛情橋段雖備受影評人詬病,但從類型片的角度來看,它也是合格的。還是那句話,你千萬不要以《紅樓夢》等經典作品對愛情刻畫的標準來考量一部商業片。從原型來說,《美人魚》遵循的就是白馬王子灰姑娘、三角糾葛、愛上仇人的老套路。鄧超是外冷內熱的超級富豪,林允是單純天真灰姑娘,張雨綺飾演高貴冷豔但心狠手辣的女二。這是愛情片的通用套路,人物都是功能性的角色,男一就是偏偏愛上灰姑娘,女二偏偏就是看上男一,男一偏偏就是不喜歡女二,女一偏偏就是不喜歡男二。林允本來的任務是刺殺鄧超,但結果卻愛上他了。不少人又吱吱歪歪說什麽抄襲《色戒》,拜托,“愛上仇人”可是類型劇的一種啊親,壓根就不是《色戒》原創,就怪你爛俗韓劇看太少,像《秘密》《陽光滿溢》就都是這個套路。  因此,我們不說周星馳,不說情懷,單單就類型片而言,《美人魚》是值回票價的。愛情線它就是瑪麗蘇就是充滿童話色彩,喜劇線它笑點密集、節奏流暢,整體邏輯上也是自洽的。《美人魚》的票房豐收,周星馳的個人影響力雖功不可沒,但合格的成片才是電影吸引絕大多數路人觀影的原因,這是票房不斷衝高的關鍵。

  類型片的意義

  從《美人魚》的影評上,不難感受到如今影評圈的尷尬。一則,無論對《美人魚》是褒是貶,他們都是導演論,而不是作品論,導演的個人經曆雲雲掩蓋了對電影的評價,這導致評論很難客觀。二則,精英視角。影評人看多了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之後就把這些經典當做衡量標準,無論是評價文藝片還是商業片,他們都是那一套精英體係。當你以《公民凱恩》的標準看待任何商業片,還有優秀的商業片嗎?你的評價會是及物的嗎?

  就目前中國電影而言,我們的確需要經典,但同樣迫切是建立成熟的電影產業鏈。即便是經典文藝片的可持續生產,也必須以強大的電影產業為依托。而電影產業的臻於完善,則離不開類型片的成熟。

  什麽是類型?類型就是通俗,就是套路,就是垂直分眾,就是老老實實地把故事講完整。歌舞片有歌舞片的模式,盜墓探險片有盜墓探險片的模板,勵誌喜劇片有勵誌喜劇片的套路……就像生產衣服,服裝有襯衫、T恤、連衣裙、羽絨服等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材料、質感、用途、針對消費者都不同,因此它們都有屬於自己的製作工藝、美學標準,就像這明明是襯衫,你不要搞什麽T恤的領口設計,商務大衣你不要給印上幼兒卡通。

  因為某種精英立場,我們常常以為通俗啊、商業啊、類型啊就是貶義詞,就是缺乏創造,這是亟需更正的錯誤觀念。就像流水線上的衣服雖不及時尚秀上的衣服個性新潮,但它們至少合身、實用、符合期待。這是類型片的意義之一,滿足觀眾期待,激發觀影需求。

  而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反推電影產業鏈的完善。就像如果襯衫的生產工藝成熟了,這樣一來,生產的每個環節,從采購、生產、營銷、發行到後期會相應地模塊化、專業化、流水線化。接到一個襯衫的訂單,我們可以迅速調動資金和資源,將每個環節的人才聚攏起來。放在電影界,這就是所謂“好萊塢模式”:一群即便從未合作的人可以隨時聚集起來,在一個戰略目標指導下,形成以項目為中心的短期組合,每個人迅速投入合作,配合得天衣無縫。

  的確,類型化電影往往都是通俗的商業的,都難以成為經典,但工業化、產業化的生產方式,至少可以保證它的質量在最基本的水準之上。2015年華語電影大豐收,正是因為類型片的成功。《捉妖記》是喜劇奇幻類型、《大聖歸來》是超級英雄類型、《煎餅俠》是喜劇勵誌類型,這些電影都嚴格恪守了類型片的固有標準與成熟套路,雖然未必經典,起碼在基本的工業水準上,在票房上也大獲全勝,這證明類型化的路子是行得通的。

  中國電影現在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我們缺乏情懷啊什麽的,如果你硬要《美人魚》有《大話西遊》的情懷,其下場就是陸川的《九層妖塔》。明明是探險盜墓片,陸川卻不按類型片的套路走,偏扯什麽情懷、講什麽政治,其結果是整部電影主題不倫不類,節奏與邏輯混亂不堪,最後淪為“四不像”。

  相較之下,同樣改編自同一部小說的《尋龍訣》則得到不少好評。根本就在於烏爾善老老實實地按照好萊塢冒險片的模板,拍了一部完成度極高的類型大片:既然是盜墓冒險電影,探險自然是情節的核心;正派人物形象分明,有人負責聰明,有人負責搞笑;反派人物也很模式化,反正就是提供一個動機和動力;幾分鍾出現一個高潮,幾分鍾出現一個危機……按照導演烏爾善的說法是,“我不相信才華,我隻相信把才華變成藝術現實的科學管理流程。”

  其實,中國電影最缺的,就是“科學管理流程”,就是安安分分講好故事的能力,安安分分把類型片拍好的耐心。如果導演都能老老實實拍好類型片,完善電影產業鏈,把電影市場的盤子做大,文藝片自然能夠贏得生存空間。

  因此,脫離周星馳,《美人魚》的價值就在這裏:這是一部合格的愛情喜劇類型片,周星馳為類型片規規矩矩地打了個樣,為商業片導演樹立了良好榜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