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個人資料
一點即通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屠呦呦讓中國的青蒿成為世界傳奇

(2015-10-07 19:05:42) 下一個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屠呦呦的老父親是否早已料到女兒屠呦呦將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屠呦呦,讓中國的青蒿成為世界的傳奇!

  中國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第一人

  10月5日17時30分,從瑞典傳來消息,85歲的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成功創製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成為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

  諾獎評委會將獎杯頒給屠呦呦,依據的是三個“第一”:第一個把青蒿素帶到523項目組,第一個提取出有100%抑製率的青蒿素,第一個做了臨床試驗。但這並非對其他參與者成果的否認,而恰恰是科學家集體協同研究的認同。

  同時,屠呦呦獲諾獎打破了幾個中國紀錄:中國大陸第一個未獲院士、研究工作沒有發表過“SCI”論文的科學家。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她曾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正如此前有媒體說的,她是在三流條件下創造世界領先的一流成果。

  屠呦呦出生於1930年12月30日,藥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

  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當時是中國生物醫學界獲得的世界級最高大獎。她填補了華人十年未獲此獎的空白,也成為第一位在中國獨立完成研究的獲獎者。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原院長、知名教授饒毅曾高度評價屠呦呦的研究工作,稱屠呦呦是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

  讓中國的青蒿成為世界的傳奇

  從一棵棵尋常的青蒿草中提煉出一種神奇的物質,讓人類能徹底告別致死疾病的困擾——這就是屠呦呦等老一輩中國科學家們創造的青蒿素傳奇。

  青蒿素的發現,它給人類生命健康帶來無盡的福祉。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拉斯克基金會與世界衛生組織都對青蒿素的問世有極高評價,稱青蒿素“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並將在人類與瘧疾這種致死疾病的鬥爭中“長期發揮效用”。

  “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並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並不常有。”斯坦福大學教授、拉斯克獎評審委員會成員露西·夏皮羅在講述青蒿素發現的意義時說。夏皮羅表示,青蒿素這一高效抗瘧藥的發現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屠呦呦及其團隊的“洞察力、視野和頑強信念”,屠教授的工作為世界提供了過去半個世紀裏最重要的藥物幹預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項目協調員帕斯卡爾·林瓦爾德在日內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青蒿素類藥物的問世為人類抗擊瘧疾的戰鬥提供了“有效武器”。林瓦爾德表示,過去10年全球死於瘧疾的人數下降了38%,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瘧疾發病率和瘧疾死亡率都下降了至少一半,這主要得益於全球衛生條件的改善以及早期診斷和治療水平的提高。

  青蒿素的發現曆程同樣充滿傳奇色彩,其中折射出中國老一輩科學家們對祖國、對科學事業的忠誠,更是令人難忘。44年前,為了尋找治療抗藥性瘧疾的新方法,中國政府確定了“523”項目,60多個研究單位的500多名專家懷著報效國家的願望匯聚在一起。一個細節是,屠呦呦默默地把三歲的孩子長期寄養在托兒所,踏上征程。在艱苦的研究條件下,屠呦呦和同事們從古老的中醫療法中尋找靈感,調查了2000多個中藥單方,從中選取640個可能方案,接著測試了200多種中藥治療方案,檢驗了380種中草藥提取物的臨床效果,發現使用乙醚是提取青蒿中藥用物質的有效辦法。

  科學研究是一個長期、漸進、持續積累的過程,個人的智慧火花必須融入到集體的共同努力中。在青蒿素傳奇中,為了共同的目標,科學家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也令人印象深刻。正如屠呦呦所說:“這個榮譽不僅僅屬於我個人,也屬於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群體。”青蒿素的傳奇故事告訴我們,集體意識、團隊觀念與合作精神在科研中彌足珍貴。

  榮譽屬於中國科學家群體

  今年已經85歲高齡的屠教授,一直被國人稱為“離諾貝爾科學獎最近的中國人”,“與諾貝爾科學獎失之交臂的人”,因為2011年她曾獲得過有諾貝爾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40多年來,青蒿素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40年後,屠呦呦終於得到諾貝爾獎的桂冠。

  屠呦呦說,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屠呦呦還通過央視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她說,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獲得諾獎是一項很大的榮譽,青蒿素這項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體攻關的成績,青蒿素獲獎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這也標誌著中醫研究科學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是個入口,她為此感到高興,這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學家的驕傲。

  在談及青蒿素藥物開發的過程時,屠呦呦特別強調團隊合作的作用。

  屠呦呦對國家常存感恩之心,覺得自己為國家作貢獻理所應當。“我在北京大學的學曆是國家培養的,後來進修也是國家培養的,我的中西醫知識都是國家培養的,”屠呦呦說,“國家需要我做什麽,我就應該努力去做好。”

  屠呦呦教授85歲高齡,看看她的履曆,除了發現青蒿素之外,履曆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沒有出洋留過學,沒有在國外頂級雜誌上發表過科研論文,沒有獲得過任何大獎,甚至她也許不會用英文交流,有的是腳踏實地科研態度和執著精神,利用著現在看來不是很先進的技術分離化合物。她默默無聞到現在,終於被國際同行認可。對屠教授而言,她或許根本就沒打算在有生之年有機會獲獎,這種“學德”才是值得提倡的,它代表無私和忘我。

  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時間,她卻依然癡迷於此,未曾停歇。她說,“榮譽多了,責任更大,我還有很多事要做。”

  屠呦呦,讓中國的青蒿成為世界的傳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