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江湧:中國工業化進程麵臨中斷危險 2014-11-21

(2015-07-07 15:55:58) 下一個
中國工業化進程麵臨中斷危險
2014-11-21
字號:小中大
工業化在現代化中占據核心地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500年來的世界曆史從正反兩個方麵都清晰地證明:經曆完整、充分的工業化,如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國家就會繁榮富強;在持續的工業化進程中落伍,如西班牙、荷蘭、英國等,國家就會衰敗;工業化進程被中斷,如阿根廷等拉美諸國、泰國等東南亞諸國,就會落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而被工業化遺忘的國家,如諸多非洲國家,近乎與現代文明、繁榮富強絕緣。中國的工業化遠沒有完成,如今在經濟自由主義的誤導下,中國開啟了城鎮化、信息化、金融化等這個化那個化的魔瓶,中國工業化進程麵臨中斷危險。

  西方反華勢力阻止、誤導中國工業化

  近代以來,歐洲、西方列強為了取得“陽光下的地盤”——為工業化提供必需的資源與市場——而一直在相互爭鬥與廝殺;在叢林法則的指導下,戰勝國對付戰敗國(普法戰爭後普魯士之於法國,一戰後法英之於德國,甲午戰爭後日本之於中國等)的殺手鐧,就是毀掉其工業設施與工業基礎;此外,強權國家對弱勢敵手動輒叫囂“炸回到石器時代”,不隻是一種歇斯底裏的反應。所有這些都揭示:工業化是國家繁榮富強的秘密與關鍵。

  印錢、投機遠比工業製造容易、輕鬆,以金融手段掠奪遠比軍事手段掠奪來得容易、輕鬆。西方列強在自己積極推進工業化的同時,還努力限製、遏製競爭對手、殖民地從事工業化。

  今天,境內外自由主義者,為實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新殖民主義政策目標,讓中國牢牢綁定在西方主導的國際分工的戰車上,成為美帝國體係的附庸,為此他們竭盡全力以“華盛頓共識”來取代中國的“道路自信、製度自信與理論自信”,努力讓中國通過各種“去工業化”的方式——如貿易、金融、地產等——去製造財富,而不是提高中國工業化水平——如關鍵零部件與重要原材料等高端製造——提升製造財富的能力。“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到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經增加的財富獲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經消失的財富獲得補償。”[①]為此不惜殺雞取卵,在混合所有製等各種名義下變賣國有企業,向外資轉讓民族企業的股份,使中國偏離工業化軌道,抑或讓中國工業化主導權掌握在國際壟斷資本手中。

  部分學者專家鼓吹中國工業化已經完成

  多年來,在“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想指導下,從中央到地方,從沿海到不少內陸,首要選擇就是迅速把自己的GDP搞了上去。當然,不容否認,在“唯GDP主義”下,中國的工業化、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有機構分析,未來十年內,中國會超過美國,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一。這些成績值得肯定,但是不能陶醉,因為GDP很可能不能說明什麽。在1840年之前很多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遙遙領先世界,然而經過鴉片戰爭的檢驗,這個東方的龐然大物實際不堪一擊。

  由於存在很多的重複建設,產品低端同質,惡性競爭,國內外市場需求很快就一個接一個趨於飽和,由此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中國的基礎原材料、紡織服裝鞋帽、家用電器甚至所謂新興行業——光伏器材等等,無不處在產能過剩的痛苦境地。自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以壯士斷腕的勁頭與姿態,致力於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但是由於缺乏各類相應的自主創新——長期不重視研發而偏執於引進的結果,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成效不彰。有鑒於此,一些學者專家為迎合利益集團的需要,采取“鴕鳥政策”,從產能大麵積過剩得出結論,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完成,未來麵臨的主要任務是大力發展服務經濟。

  實際上,就英美德日等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曆史經驗來看,工業化與自由貿易不可得兼。工業化必須在適度保護中成長,高關稅以及各種非關稅壁壘為一國(後進國家)的工業化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壟斷市場、高額利潤積累(以便擴大投資與研發)等。自由貿易、自由經濟可以實現經濟繁榮,積累肥膘但無法強健筋骨。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前提下,在外資的激烈競爭與跨國壟斷資本跑馬圈地的情勢下,中國經濟積累的主要不是工業化的鋼筋鐵骨,更多的是通過自由貿易而積累的財富肥膘。如此,變成了外匯儲備與對外貿易的世界第一大國,GDP的世界第二大國。相關人士與媒體常常為此十分陶醉,其中不乏幾分炫耀。然而,魯迅先生說得好,倘是個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頭豬或一隻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進一步擴大對國際壟斷資本的開放

  多年來,諸多中國知識精英基本認同,工業化、現代化的本質姓“西(方)”,姓“資(本主義)”,姓“基(督教)”,工業化、現代化實際就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與基督教化,依照西方(所宣傳)的標準塑造中國的工業化——生產工業品。由此,中國工業化的邏輯必然是不斷、進一步擴大對外(西方)開放,參與、承接國際(西方)分工,持續引進國際(西方)資本,甚或讓國際(西方)壟斷資本主導中國工業化進程,使中國經濟成為西方主導的國際經濟體係與秩序的一部分。與之相對照的是,“四大發明”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深深地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發展進程。但是,沒有人說“四大發明”姓“中”姓“華”,德國教科書中還赫然寫著符騰堡發明印刷術,引致宗教改革。實際上,在推動工業革命的諸多重要技術創新中,很多來自東方或阿拉伯,或受到東方或阿拉伯技術的啟迪,如英國的係列紡織技術就來自印度,航海係列技術來自阿拉伯、印度甚至還有菲律賓。工業化怎麽就姓“西”,姓“資”,姓“基”呢?本質上,工業化及其文明屬於全世界、全人類。

  正是因為對工業化本質的錯誤理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工業化指導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被逐漸放棄,近幾十年來的中國工業化,基本是依照西方的設計,運行在西方的軌道上,按照西方設定的目標前進——接受西方輸出的產能,填補西方的工業(低端)空白,由此形成所謂相互依賴、互利共贏。長期以來,中國與歐美日之間商貿出現一大怪相,中國一般是多出少進甚或隻出不進,而歐美日則是多進少出甚或隻進不出。許多“中國遠洋”貨輪從美國、日本返回中國時,負載的集裝箱基本都是空的,很多集裝箱幹脆仍在美國,空船回來。但是,中國“贏得”了銀行上的賬麵數字不斷增加,外匯儲備不斷增加。這種模式,耗費了中國的優質資源、人力與良好環境。由於各類補貼包括出口退稅,“中國製造”在美歐價格通常要遠低於中國,由此造成中國輸入性通貨膨脹,而且多年來中國的通貨膨脹遠高於進口“中國製造”美歐日等國。此外,房價飛漲、投機盛行、貧富分化等等,基本上都是中國選擇的發展模式的產物。很顯然,中國的情況,就像富蘭克林曾一度形容新澤西州的那句話一樣,“是一隻被鄰居們四麵八方都鑿了孔的酒桶,桶裏的酒都被他們吸光了”。[②]

  中國的經濟自由主義者跟隨世界銀行的指揮棒拚命鼓噪在中國實行經濟自由化,包括全力以赴“走出去”,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卻把國內市場讓給跨國公司。然而,李斯特早就告誡:“一國的國外市場盡管極為繁榮,但是它的國內市場對它的重要性卻十倍於國外市場;向海外追求財富雖然重要,還有比這個更加重要十倍的是,對國內市場的培養與保衛,隻有在國內工業上有了高度發展的國家,才能在國外貿易上有重大發展。”[③]

  信息化,城鎮化,金融化——“這個化,那個化”紛紛推出

  隻有經曆工業文明的熏陶,城鎮才有新的生機。近代以來,城鎮化的進步很明顯是工業化的結果。除了極少數商貿、旅遊城市之特例外,沒有工業化支撐,城鎮化多半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新加坡與香港為此作了正反兩方麵最好的例證。然而,近些年來,由於沒有得到工業化的堅強支撐,中國諸多城鎮化蛻變為房地產化。炒地皮、炒房產成為“經濟繁榮”的主要渠道。這種飲鴆止渴、依靠泡沫維持的繁榮能持續多久?現如今,在工業化遭遇瓶頸之際,一些人士又重彈城鎮化的老調,這種無視不遠殷鑒、見了棺材也不落淚的“二杆子”政策主張,勢必將中國經濟進一步推向泡沫化。

  隻有曆經成功的工業化,信息化才有可靠的基礎與前提。今天,信息化的關鍵硬軟件都掌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壟斷資本)手中。“斯諾登事件”清晰地告訴世人,盲目信息化會將自己放在什麽樣的危險境地。多年來,中國的銀行係統、民航調度係統、政府辦公係統、城市軌道管理係統等諸多的信息化,一直運行在西方信息技術公司構建的軌道上,隻要西方有需要,中國的信息列車隨時都有“出軌”的可能。近些年來,在歪嘴和尚的指導下,中國大力推進信息化,諸多城市展開近乎瘋狂的“數字城市”競賽,然而為中國搭建“數字”平台是IBM這樣的美國公司,核心與關鍵的硬軟件差不多都是由西方公司提供。很顯然,中國用大價錢從西方壟斷資本手中為自己購買了絞索,還美滋滋炫耀“我們走在信息化的大路上”。近來,諸多地區又一窩蜂地展開了“大數據建設”,可謂如火如荼,但是多半是以美日歐相關方為合作對象,同時無一例外地引進西方的技術設備。

  以地產商為核心的利益集團,積極推動中國搞(新型)城鎮化;以國際信息技術公司為核心的利益集團,積極推動中國大力發展信息化;以華爾街為核心的金融利益集團,則鼓動中國積極推進金融化,走所謂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升級道路。

  這世界,自古以來,一直就有一類不走人類文明的陽光大道,而偏偏選取以欺詐搶盜為生的團夥與人群,海盜即是其中之一。今天,不論如何塗抹,西方文明也掩飾不了其海盜基因,如今的所謂“現代性”政治架構、商業理念——如民主原則、契約精神等,也是源起於海盜組織以及打劫分贓的本質要求。不過,海盜本身也有一個發展過程,一開始是打家劫船,殺人越貨,而後通過占據海上交通要道,征收買路錢,再後來以實力為後盾,以秩序規則為依托,發展到包括收取保護費——保險在內的各種金融手段。所謂製海權,實質就是就是西方(主要英美勢力)霸海為王而確保保險費收入的政治花樣。

  現代西方金融,尤其是資本市場,特別是英美金融資本主導的資本市場,本質就是海盜,隻是由在海上明火執仗,改為金融交易所場內或場外交易。這種交易需要一種體係以及相應的一套規則與秩序。施壓發展中國家金融開放,就是要把這種體係與規則擴展延伸到新的金融處女地。而一些發展中國家有的也積極推動金融開放,則多半是英美金融海盜精心豢養的打手——有專業名稱喚作“經濟殺手”——在內部策應使然。近些年來,在積極推動國企私有化、土地私有化的基礎上,有關中國資本項目開放、股票證券市場國際化等經濟金融化、金融自由化的聲浪一浪高過一浪、一浪緊似一浪。全球化阻斷了全世界無產者的聯合,卻使全世界的金融資本空前地勾結起來,中國的金融利益集團當然不會置身事外。積極推動中國經濟金融化、金融國際化,成為中國的金融利益集團的重要的國際使命。

  當然,若將所有積極推動金融自由化、金融開放的專家學者都歸為“經濟殺手”未免過於武斷,也未免高看了中國經濟自由主義者為西方主子殺身成仁的氣節。應當承認,很多自由主義者並沒有得到西方金融資本丟給的骨頭,很多隻是相信從西方經濟學中得到了真傳,而自覺主動心向西方。西方經濟學由於持續用數學裝飾門麵而一直以科學自居,然而究其本質而言,西方經濟學裝神弄鬼的巫術成分多於科學。今天,流行的西方經濟學理論,連西方自己200年來的工業化都沒有說清楚明白,連不斷爆發的經濟金融危機都沒有搞明白,就在指手畫腳教導發展中國家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有道是,以己昏昏,豈可使人昭昭?然而,可悲的是,中國諸多知識精英,尤其是那些所謂西方經濟學家,振振有詞“半部論語治天下”,更何況我等飽學西經,指點中國經濟還有什麽問題?

  [①]德弗裏德裏希·李斯特著《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陳萬煦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33頁。

  [②]德弗裏德裏希·李斯特著《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陳萬煦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362頁。

  [③]德弗裏德裏希·李斯特著《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係》,陳萬煦譯,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182頁。

微信訂閱號:caogenzhiku

所有文章隻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人人網 更多 0
上一篇 經濟金融化是金融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下一篇 中國工業化遠未完成——還在路上
文章評論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尾頁
21樓鼎鼎:資深評論員百強評論特別貢獻
回複20樓,您老人家還是計劃經濟思維呢吧,市場經濟體製下鋼產量大、煤炭產量大是好事嗎?10億噸幹什麽用?那是災難!子孫200年的資源被這一代20年幾乎浩劫了,市場經濟規律是癌症式發展,製造嚴重的產能過剩,而市場法則又是“物以稀為貴”,產量大了是沒價值的,鋼鐵產業景氣嗎?那不是工業化,而是殖民地化,國際財團不訂貨活著打壓價格,我國一個行業一個行業死翹翹的,哈哈哈哈 每個農產品的大豐收都是農民的災難,多麽悖天逆理、多麽荒唐可笑的經濟體製啊!
2014/11/24 5:20:19支持[2]反對[0]
20樓淩風:
你們這些爛人沒事就他媽扯淡,我國鋼產量10億噸,煤炭 水泥 。。。。。。 建工機械 有色 工程機械 汽車。。。。。 。現在這個汙染,你nainai的,不走高大上路線,全他媽毒死了
你們這幫下三濫,哪裏是幹活的人哦
2014/11/22 23:16:00支持[0]反對[2]
19樓鼎鼎:資深評論員百強評論特別貢獻
回複13樓,何止十年!
2014/11/22 2:01:19支持[2]反對[0]
18樓鼎鼎:資深評論員百強評論特別貢獻
樓主前輩說:“中國工業化進程麵臨中斷危險”,哈哈哈哈 太含蓄了吧?
我國工業化進程難道不是早就中斷了嗎?
包產到戶政策和東北重工業的大規模瓦解為標誌,新中國建國以來的高速工業化進程早已中斷。
以“聯產承包責任製”為幌子摧毀農業集體經濟的農村分田單幹,摧毀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向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從而也斷送了我國工業化最重要的服務市場。邪惡的市場經濟體製幾乎一夜之間徹底摧毀了以我國東北三省重工業為標誌的,我國人民嘔心瀝血艱苦奮鬥三十年建立的完整的工業體係,全國工業製造業都受到史無前例的浩劫,由此瓦解了我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自此我國工業係統紊亂,國民經濟基本依賴國際循環,說白就象您的身體不能自己完成血液循環,需要通過一台體外透析機完成循環,而透析機又掌握在刻意讓您腎功能不全的人手裏,要是您稍稍讓他不順眼、不順心,他就稍稍調節您的透析機閥門,讓您立馬萎靡不振,給您顏色看看,您再不服,就把閥門關了,讓您立馬歇菜!此後我國雖然以邪惡的房地產業帶動部分相關工業複蘇,但是房地產本身就是市場經濟體製的最大怪胎,以之為國民經濟龍頭,當然是飲鴆止渴之道!如今的大癌房地產業,已經牢牢綁架了國民經濟。
很多前輩讓仍然以我國不斷捷報頻傳的國防、航空、航天、高鐵等高科技工業成就來說明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偉大成就,然而各位前輩是否可以數一數其中有哪些成就是市場經濟體製帶來的?一個都沒有吧?!當代所有可以揚我國威、振奮國人的偉大成就,幾乎全部是出自殘存的計劃經濟體製單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支撐我國未來我民經濟大物流和全球地緣戰略的高鐵,出自於被西方敵對勢力和我國精英死命詬病為閉關鎖國的、僵化的、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計劃經濟體製的鐵道部。而開放市場的28個行業中的21個已經被外資牢牢控製。剩下七個行業不知道是不是國企控製的,即使如此我國精英似乎奉了國際財團之命,死乞白賴的攻擊國企壟斷,晚輩我真希望這剩下的七個行業能被國企壟斷,難道都給外企壟斷了他們才安心?您們以為私企能抵禦外企壟斷?如果私企有那個能耐何必攻擊國企壟斷呢?21個外企壟斷的行業,不是他們可以大有作為了嗎?!市場化和國際接軌最徹底的汽車工業則是典型的殖民地經濟狀態。我國精英除了用包括全部在華外企營業額和變態價格房地產營業額在內的GDP來宣傳市場經濟體製成就之外,他們至今還沒有拿出其他可以支撐他們市場經濟體製神話的任何經濟指標。GDP本身就是國際財團考核殖民地貢獻能力的指標。各位前輩,平心而論,您們能指望私企開啟我國工業化進程嗎?別扯西方列強都是私企進行的工業化,我國就不是西方,就不是列強,我國私企就沒那個大出息!大清的時候他們就不行,民國的時候還是不行,如今您看看他們行嗎?!幾百萬個私企不就出一個華為嗎?比中彩票的幾率還低!華為這樣的企業跟計劃經濟體製的企業沒什麽差別,在計劃經濟體製下照樣是好樣的。
腐朽沒落的市場經濟體製是中斷我國工業化進程的罪魁禍首,至於國際財團,他們的任何不利我國之企圖,必定且隻能通過在我國建立和維持腐朽沒落的市場經濟體製,作為其從我國抽血的軌道來獲利,這就是國際接軌的真實意義。不廢棄國際財團通過代理人強加於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製,我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隻能保持在殘存的計劃經濟體製中,而且國際財團及其代理人已經張開血盆大口準備把最後殘存的計劃經濟體製盡快瓦解毀滅掉,所以號稱“深層攻堅”。鐵道係統的趨向肯定是個大氣候的風向標,值得國人關注。
2014/11/22 1:35:25支持[10]反對[1]
17樓天下同涼熱:百強評論特別貢獻
15樓逍遙聖佛說的很對!任何化脫離了社會現狀與人的需要自行發展,都是盲目的,以人為本不能隻是口頭禪,實實在在把為人民服務扛在肩上才是權力與發展的正道。
2014/11/21 18:37:06支持[9]反對[0]
16樓gz3hua:資深評論員百強評論特別貢獻
樓主對中國自我誹謗,自我貶低,不實事求是,沒意思。
2014/11/21 16:42:38支持[1]反對[10]
15樓逍遙聖佛:
嗬嗬,工業化到底是什麽???
很多很多政治家經濟家,都忘了工業化的本質所在。工業化,不是急功近利,不是涸澤而漁,不是單純商業化,也不是簡單生產,也不是粗製濫造,更不是空洞華麗的經濟數字。
工業化是更加先進的生產方式,是為了讓人類更好的生存發展,是為了把人類從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類個體真正過渡到自由人的狀態,是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或大同社會而做的充分準備。
2014/11/21 16:26:22支持[18]反對[0]
14樓張 仲 愷:
工業化不是運動式高速化,要有漲有跌,有張有弛,一直高速,再強的弓弦也被拉斷了。還是要穩住陣腳、韜光養民,讓百姓修生養息。
2014/11/21 14:11:52支持[4]反對[0]
13樓at6503:資深評論員百強評論特別貢獻
把房地產業當做第一支柱產業時,中國工業化進程就已經停止了。如此算來,中國工業化進程已經中斷10年之久。
2014/11/21 14:01:43支持[9]反對[0]
12樓KEVINSUN:
先生說得好,倘是個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頭豬或一隻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
2014/11/21 13:54:18支持[1]反對[0]
11樓黃鬆明:資深評論員百強評論特別貢獻
西方工業強國如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都有強烈的愛國主義階段。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當歐洲各強國之間的戰爭不可避免時,民眾踴躍參軍,報名參軍的地方擠得滿滿的。當美國農村男青年得知美國將參加戰爭派兵到歐洲時,他們雀躍歡呼。
結果英國把詩人、作家都送到歐洲戰壕中去送死。兩方在戰場陣地做無意義的衝鋒,對方用機關槍掃射,衝鋒的士兵一大片倒了下來。如果有士兵在衝鋒中退了下來,陣地後麵的英國憲兵就把他們一一槍斃。
英國人是很注重家族的榮譽,前幾年還有人想為被自己人槍斃的祖先平反呢。英國人的觀念,在戰爭中已經盡力,打輸了沒有辦法投降可以,那是為了保存士兵的性命,長官自己也做了俘虜。但背叛國家是太令人羞恥了。
我們呢?整個家族享受叛國者得到的利益,不但不以為恥,還沾沾自喜呢。不要跟我說中國是知恥文化,那是中國處於“封建主義”的貴族文化。到了宋朝流行讀書人的科舉文化,“知恥”是越來越少了。到了明朝科舉文化發揚光大,科舉出身的文官拜在太監閹黨門下結黨營私,那是太無恥了。還好當時中國四周都是“蠻國”,連歐洲各國也很貧窮,文官們才沒有貪汙巨財後跑到外國享福呢。
直到現在,美國很容易就以“國家利益”為理由,把中國的一些產品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而美國把先進的反導彈係統叫做“愛國者導彈”。而全世界隻有中國文人才發明出“愛國賊”這個詞語。
被國家供養的文人,首要的條件應該是具有愛國情操,為廣大的中國人民服務,自己建立的理論可以有錯,也難免有錯,但必須是盡力而為。隻要國家供養的文人都具有愛國情操,在互相批評、互相協作、互相促進的環境下是能夠出現中國自己的各種理論。
最怕的是霸占國家的職位,挖國家的牆腳,還教導自己的學生也挖國家的牆腳,這是最可怕的。
中國現在必須全方位發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生態化、政治民主化等等,都要同時進行,但必須如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所說,實踐和理論必須有機結合,而種種的發展實踐和理論,最終要為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中華文明的建設服務。
2014/11/21 13:39:35支持[7]反對[0]
10樓朱砂橋:
思索了一陣,愚鈍的頭腦靈光一現:還是……朝鮮省的道路靠譜?
2014/11/21 12:26:08支持[6]反對[2]
首頁上一頁12下一頁尾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