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空視野:探索中西智慧、評點人生趣事

趙宇空為美國亞裔教育聯盟主席,《The Chinese Secrets For Success 華人成功的秘訣》作者
個人資料
YukongZhao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福布斯》針對亞裔的種族偏見:哈佛自稱的“多樣化”更像是搞種族均衡

(2015-07-19 07:02:01) 下一個
趙宇空著(以趙先生為主席的申訴委員會組織了64家美國亞裔協會,向哈佛提出了違反民權的申訴。)

美國的教育現狀有兩個令人遺憾的事實:我們的中小學生在國際上落後於很多其他國家;與此同時我們沒有足夠的國內學生對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您會以為我們的頂尖大學會歡迎那些在科學和數學領域很出色的申請人。令人痛心的是,他們並不是對每個美國孩子都有這樣的歡迎態度。

年複一年,很多既有頂尖的SAT分數和GPA成績,也有著出色的領導才能(加上無數的嘉獎)的亞裔學生,卻被哈佛和其他常青藤學校很不公正地拒之門外。在過去的20 年裏,亞裔在這些學校的入學率一直保持在14-18%的水平,盡管同期在18-21歲的人口中亞裔的比例差不多增長了一倍。

亞裔所麵對的種族偏見

許多研究指出了造成這一歧視的根本原因:Daniel Golden、 Thomas Espenshade 及Alexandria Radford 認為對亞裔進名校麵臨更高的入學門檻。Ron Unz 則指出了一種事實上的配額製度的存在。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社會上針對亞裔普遍存在的種族偏見:如稱亞裔創造力不強,缺乏領導才能,而且不願承擔風險。在CNN最近有一篇文章甚至把這些亞裔學生貼上了“考試機器人”的標簽。

同其它種族偏見一樣,這類種族偏見是基於某些過時現象的誇張。我們通過對事實進行全麵地觀察卻可以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

先說創造力吧。 今天,許多亞裔已經成為頂級工程師和科學家,為美國貢獻了眾多的科技創新。依據Thomas Reuters 的研究,世界前20名材料科學家裏有11位是亞裔,占55%。去年MIT的技術縱覽的“35位35歲以下的創新人士”裏有12位亞裔上榜, 占34%。亞裔們還在其他領域也充分表現了他們的創造力:世界級的提琴家馬友友,奧斯卡獲獎導演李安,還有知名服裝設計師Vera王。

2012年Ewing Marion Kauffman基金會發布的研究報告裏甚至還提到了在2006 至2012年裏,不到總人口6%的亞裔創辦了或參與創辦了42%的工程和科技領域的新公司。

對領導才能更好的衡量是亞裔創業精神

這些百分比還同時揭開了誤解二和三的真相。大多數人在說亞裔缺乏領導才能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引用亞裔在大公司裏任CEO的亞裔人數。這個數字偏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多數亞裔成年人是在國外出生的(74%),而且往往是由於他們的科學和工程方麵的能力才移民到了美國。由於美國公司常常傾向於讓做銷售或金融專業的擔任CEO,這使得亞裔們成為CEO的機會大大降低。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常常也使得亞裔無法升到頂層管理。譬如說:大多數亞洲文化裏都主張在表達個人觀點的時候比較委婉,這在美國很可能會被錯誤地理解為交流能力的缺陷。

亞裔的創業能力是衡量亞裔的領導才能的更好的尺度。數據表明移民比土生土長的美國公民更有可能創辦公司。亞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像合夥創建yahoo的楊誌遠和創辦Youtube的陳士駿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而且,亞裔的創業精神不僅僅是局限於高科技型公司,他們還創辦了大量的餐館、加油站和酒店。

有一個“種族偏見”倒是真的:亞裔家庭很注重考試成績。它是用來測量一個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的有效方法。和美國社會盛行的觀點相反,研究表明標準化考試的得分和未來成功有著密切聯係。皮兒研究中心在2012的一份報告裏宣布亞裔是收入最高也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族群。這絕非偶然。然而事情的關鍵在於亞裔學生們並沒有停留在追求考試成績上。許多亞裔孩子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包括辯論隊和做義工。2014年,Richard Sander和其他學者進行了一個為期三年,針對超過十萬的UCLA的本科申請人的科研調查,發現在種族和“個人(課外活動)成就”之間沒有任何的關聯性。

哈佛所謂多樣化的實質是什麽?種族均衡

令人遺憾的是,在他們極其主觀和不透明的“全麵評估錄取方式”中,哈佛及其它藤校經常讓這類不實的種族偏見扮演著重要作用。亞裔申請學生常常被歸類為“太安靜”、“隻注重數學和科學”以及“會某種音樂樂器”。並在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些特色會負麵影響這些學生未來的情況下把這些當作弱點。學生追求公平入學權益協會對哈佛的起訴書中指出,哈佛錄取官員總是在個人素質這一項把亞裔學生評價得低於白人學生。

盡管有這些證據,教育部最近還是決定不以受理我們對哈佛大學違反亞裔民權的申訴。但這隻是一個很小的挫折。我們將繼續給哈佛和其它藤校施加壓力,迫使他們停止對亞裔孩子的歧視。

哈佛大學多次聲稱他們支持多元化。令人諷刺的是,我們沒有看到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哈佛要求他們的錄取官員來了解和容納申請學生,包括亞裔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此相反,哈佛所搞的多樣化著力於種族均衡。因此,它給亞裔考生,也給美國的經濟繁榮設置了一個“竹子天花板。”

文章原發表於:http://www.forbes.com/sites/realspin/2015/07/09/stereotyping-asian-americans-what-harvard-calls-diversity-is-racial-balancin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needtime 回複 悄悄話 國人當領導, 真很不地道。 難以籠絡自己族裔,更談不上能發展自己勢力了。
其結果很難看好! 連不缺錢的外嫁鄧, 主導收購網絡公司後,也整不好,弄得婚姻都沒了。
pltc63 回複 悄悄話 劍橋大學的研究表明考大學的分數決定在大學的成績,所以她錄取的唯一標準就是考大學的成績和麵試,其它(體育,課外活動,領導能力等)都不考慮,這樣保證了錄取的公平。當然因為黑人總體能達到錄取標準的人很少,他們還是能得到很多照顧,分數可以低很多。我去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黑人真的是鳳毛麟角。
轉帖司令 回複 悄悄話 亞裔範圍太大,就拿中國人說事兒,中國老板排擠打壓能幹的中國下屬,活該沒人支持捧場,最後滾蛋,還CEO呢,美國人讓你領導一群technician 就算是提拔你了,先賞你一口食以示攏絡,巴不得你采取克扣壓低工資福利的手段來討好獻媚公司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