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顧頡剛∶層累地做成的中國古史

(2013-07-14 13:20:17) 下一個


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

 


轉貼: 古史辨



顧頡剛——層累地做成的中國古史



<<與錢玄同先生 論古史 >>

 

1. 我二年以來,蓄意 要辨論 中國的古史,比崔述 更進一步。崔述的《 考信錄》確是一部極偉大 又極細密 的著作,我是 望塵莫及的。我自知 要好好的讀十幾 年書,才可追 得上他。但他的 著作有二點 我覺得不滿意。



第一點,他著書的目的 是要替古聖人 揭出他們的聖道王功,辨偽 是手段。他隻知道戰國以後的話 足以 亂古人的真,不知道 戰國以前的話 亦足以亂古人的真。他隻知道 楊、墨的話是有意裝點 古人,不知道孔們的話 也是有意裝點古人。所以他隻是 儒者的辨古史,不是史家的 辨古史。



第二點,他要從古書 上直接整理出古史 跡來,也不是 妥穩的辦法。因為古代的文獻可徵的已很少,我們 要否認偽史是可以比較各書而判定的,但要承認信史便沒有實際的證明了。崔述 相信經書是是信史,拿經書上的話做標準,合的為真,否的為偽,所以 整理的結果,他 承認的史跡亦頗楚楚可觀。



但這在我們看來,終究是立腳不住的∶因為 經書 與傳記及是 時間的先後,並沒有截然不同的 真偽區別;假使在 經書之前還有書,這些經書又要降做傳記了。我們 現在既沒有 " 經書即信史 "的成見,所以我們要辨明古史,看史跡的整理還輕,而看 傳說的經曆卻重。凡是一件史事,應當看它最先是怎樣的,以後逐步逐步的變遷是怎樣的。我們 既沒有實物上的證明,單從書籍上入手,隻有 這樣做才可得一確當的整理,才可盡 我們整理的責任。



2. 我很想做一篇《 層累地做成的 中國古史》,把傳說的 古史的經曆詳細說一篇。這有 三個意思。



第一,可以說明「時代越後,傳說的古史期 愈長。」如這封信裏說的,周代人心中 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時有堯舜,到戰國 時有黃帝神農,到秦有三皇,到漢以後有 盤古等。



第二,可以說明「時代越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 越放越大。」如舜,在孔子時隻是一個「無為而治」的聖君,到《堯典》就成了一個「家齊而後國治」的聖人,到孟子時就成了個孝子的模範了。

第三,我們在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 真確的狀況。我們即不能知道東周時的東周史,也至少能知道 戰國時 的東周史;我們即 不能知道 夏商時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東周時的夏商史。



3 但這個題目 的範圍太大了,像我這般沒法做專門研究的人,簡直做不成功。因此,我想分了三個題目做去∶一是《戰國以前的古史觀》,二是《戰國時的古史觀》,三是《 戰國以後 的古史觀》。後來又覺得這些題目的範圍也廣,所以想一部書一部書的做去,如《 詩經中的古史》,《 周逸書 的古史》,《 論語 中的古史》……我想,若一個月讀一部書,一個月做一篇文,幾年之後自然也漸漸地 做成了。崔述 的學力我固是追不到,但換了一個方法做去,也足以補他的缺陷了。



4. 這回適之 先生到上海來,因為不及做《 讀書雜誌》的文字,囑我趕做一篇。我當下就想 做一篇《 論語中的古史》,因為材料較少,容易做成。但今天一動筆 之後,又覺得趕不及,因為單說《論語》自是容易,但若不與他書比較看來,就顯不出出它的地位,而與他書一比較之後,範圍 又大了,不是一二天 內趕得出的。因此,想起 我兩月前曾與玄同先生一信,論起這事,固然是信筆寫下,但也足以說出 一點大綱。所以就把這篇 信稿鈔 在這裏,做我發表研究 的起點。我自己 知道既無 學力,又無時間,說不上研究;隻希望因了發表這篇,又起了閱者的 教導和 討論,使我可以把這事上了軌道去,那真是快幸極了!



十二,四,二十七。







玄同先生∶



(上略)



1. 先生囑我為《國學季刊》作文,我也久有這個意思。我想做的文是《 層累地造成的 中國古史》。現在先對先生說一個 大意―我這些 意思從來沒有寫出,這信恐怕寫得 淩亂沒有條理。



2. 我以為 自西周以至春秋初年,那時人對於古代 原沒有悠久的 推測。《商頌》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大雅 》說,「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又說「厥初生民,時維薑?。」可見 他們隻是把 本族形成時 的人作為始祖,並沒 有很遠的 始祖存在他們的 意想之中。他們隻是認定一個民族的始祖,並沒有許多民族 公認的始祖。



3. 但他們在 始祖之外,還有一個「禹」。《商頌.長發 》說∶「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帝立子生商。」禹的見於載籍以此為最古。《 詩》、《書》裏的「帝」都是 上帝,(帝堯、帝舜等不算,詳見後。《尚書》裏可疑的隻有一個帝乙,或是殷周的後王尊他的祖,看他和上帝一樣,加上的尊號,也說不定。)這詩的意思 是說商 的國家是 上帝所立的。上帝建商,與 禹有什麽闋係呢?看這詩 的意義,似乎在 洪水芒芒 之中,上帝 叫禹下來布土,而後建商國。然則禹是 上帝派下來的神,不是人。《 小 篇》中有「 天疾威,敷於下土」之句,可見「下土」是對「上天」而言。



4. 《商頌》,據 王安靜先生 考定,是 西周中葉 宋人所作的(《樂詩考略》、《說商頌下》)。這是對於 禹的觀念是一個神。到 魯僖公時,禹確是人了。《 宮》說,「是生後稷... 俾民稼穡,... 奄有下土,纘禹之緒。」(按,《生民篇》敘後稷事 最詳,但隻有說他是受上帝的保護,沒有說他「纘」某人的「緒」。因為照《 生民》作者的 意思,後稷 為始事種植的人,用不到繼續前人之業。到《  宮》作者就不同了,他知道禹為最古的人,後稷應應該繼續他的功業。



在此,可是《生民》是西周作品,在《長發》之前,還不曾有禹的觀念。)這詩的意思,禹是先「奄有下土」的人,是後稷之前的一個王國,後稷是後起的一個王國。他為什麽不說後稷纘黃帝的緒,纘堯舜的緒呢?這很明白,那時並沒有 黃帝堯舜,那時最古的人王 (有天神的性)隻有禹,所以說 後稷繼禹之緒。商族 認為 禹是下凡的 天神,周族 認禹 為最古的人王,正與現代人對於 盤古的 觀念一樣。



5. 在這上,我們 應該注意的「禹」和「夏」並沒有 發生了怎麽 關係。《長發》一方麵說,「洪水 茫茫,禹敷下土方」,一方麵 又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若照顧 來人說 禹是桀 的祖先,如何 商國 對於 既感他敷土的恩德,對於禹 的祖先就會 翻臉殺伐 呢?按《長發》雲,「玄王桓撥,受小國是達。受大國 是達」,又雲,「相土 烈烈,海外有截」,是商 在湯以前國勢本發達,到湯 更能建一番 武功,把韋、顧、昆吾、夏桀 打倒罷了。禹是他們 認為開天辟地 的人,夏桀 是被湯征伐的一個,他們二人 莫不相關,很是明白。



6. 至於 禹從何來?禹與桀 為何發生關係?我以為 都是從九鼎 上來的。禹,《說文》雲「蟲也,從x(史徒按∶古字,外"幾"內"ム",以x代表),象形」x,《說文》雲∶「獸 足蹂地也」以 蟲而有 足蹂也,大約是 蜥 之類。我以 為禹或是九鼎上鑄的 一種動物,當時鑄鼎象物,奇怪的 形狀一定很多,禹 是鼎上動物最有力者;或者有 敷土的樣子,所以就算 他是開天辟地的人。(伯祥雲,禹或即是 龍,大禹治水的 傳說與 水神祀龍王事 恐相類) 流傳到 後來,就成了真的 人王。



7. 九鼎 是夏鑄的,商滅 了夏搬到商,周滅了 商搬到周。當時 不過因為它是寶物,所以搬了來,並沒有多大的意味;但經過了 長時間的 保存,大家對它就有了 傳統的 觀念,認為凡是 興國都應取 九鼎為 信物,正如後世的「傳國璽」 一樣。有了傳統 的觀念,於是要追朔 以前的統,知道 周取自商,商取 自夏,自然夏商周 會連成一係。成了 一係,於是商 湯不由得 不做夏桀的臣子。周文王 不由得不做殷紂的 臣子。他們 追朔出於 夏鼎,就以為禹 是最古的人,應做夏 的始祖。( 書中最早把「夏」「禹」二字聯屬成文的,我尚沒有找到。)



8. 東周 的初年隻有禹,是從《詩經》上可以 推知的;東周期的 末年更有堯舜,是從《論語》上可以 看到的。( 堯舜 的故事從何說起,這個問題 很難解決∶《左傳》是 戰國的著作;《尚書》中的《堯典》,《皋陶謨》也靠不住;《論語》較為可靠,所以取它)

《論語》中二次稱 堯舜 (堯舜其  病諸),一次連稱 舜禹(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又接連 讚美 堯舜 (大哉堯之為君-舜有 臣五人而天下治- 禹 無間然矣 ),可見 當時確以 堯舜在禹 之前。於是禹 之前有更古的堯舜了。



9. 但堯與舜,舜與禹 的關係還沒 有提起,或者當時人 心目中以 為各隔數百年的古王,如禹 和湯,湯和文王 之類,亦 未可知。 (《論語.堯曰篇》雖說明他們的 傳授關係,但《論語》經崔述 的考定,《季氏》至《堯曰》五篇是後人續入的。《堯曰篇》的首章,在文體上 可見出有意摹古 的樣子,在宗子上很可見 出秉著”王道”和”道統” 兩個主義,是 戰國時的 禹家麵目。)



10. 在《論語》之後,堯舜 的事跡造得 完備了,於是有《堯典》,《皋陶謨》,《禹貢》等篇出現。有了 這許多篇,於是 堯與舜有 翁婿的關係,舜與禹有君臣 的關係。《堯典》的靠不住,如 梁任公先生 所舉的「蠻夷猾夏」,「金作贖到」都是。即以《詩經》證之,《 宮》說後稷「奄有下國」,明明是 做國王的,它卻說成是 舜的臣子,(後稷的”後”字原已 有國王之義,《堯典》上舜對稷說「汝後稷」,實為 不辭)《 宮》說 後稷「纘禹之緒」,明明 是在禹後,它卻 說成是禹 的同官。



11. 又以《論語》證之,(1)《論語》上門人 問孝的很多,舜既「克諧以孝」,何以孔子 不舉他做例?(2)《論語》上說「舜有臣五人」,何以 堯典上會有九人?(3) 南宮適說「禹稷 躬身稼而有天下」,可見 禹稷都是 有天下的,為怎麽《堯典》上都是 臣而非君? (4)孔子 說舜「無為而治」,《堯典》上說「五載 一巡守,群後四朝」,又說他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不相 衝突嗎?



這些 問題,都可證明《堯典》出於《論語》之後。(我意,先有了  讓的學說 而後有《堯典》,《皋陶謨》出來,當作了  讓的證實, 讓之說 本是儒家 本了尊賢 的主義 鼓吹出來的。) 作《論語》時,對於 堯舜的觀念 還是 空空洞洞,隻推尊 他們做兩個 道德最高,功績最大的古王,作了《堯典》等篇,於是 堯舜的 ”文章”都有 實事 可舉了。



12. 從戰國到 西漢,偽史 充份的 創造,在堯舜 之前更加上了 多少古皇帝。於是 春秋初 年號最古 的禹,到這時真是 近之又近了。自從 秦靈公 於吳陽作 上 ,祭 黃帝( 見《漢書.交祀誌》,秦國 崇奉的神最雜,名目 也最詭),秦文公夢了 黃(蟲也) 作  ,拾得 了一個 石頭作 陳寶祠,實在 還是 拜物教。黃帝之祀 起於秦國。說不定 黃帝即是「 黃龍地(蟲寅)」之類),經過了 方士的 鼓吹,於是黃帝 立在堯舜 之前了。自從 許行一輩人 拾出了神農,於是神農 有立 在 黃帝 之前了。



13. 自從《易.係辭》拾出了 庖犧氏,於是 庖犧氏 又立在 神農之前。自從李斯 一輩人說「 有天皇、有地皇、泰皇,泰皇最貴」,於是 天皇、地皇、泰皇更立在 庖犧氏之前了。 自從《世本》 出現 硬替古代名人 造了個象樣子的 世係,於是 沒有一個 人 不是皇帝 的子孫了。自從 《春秋.命曆序》 上說「天地 開辟,至《春秋》獲麟 之歲,凡二百二十 六萬年」,於是天皇 十二人 各立了一 萬八千歲了,自從 漢代交通 了苗族,把苗族 的始祖傳了過來。於是 盤古 成了開 天辟地的人,更在 天皇之前了。



時代越後,知道的 古史越前;文籍 越無徵,知道的古史 越多。汲黯說∶「辟如積薪,後來居上」,這是造史很好 的比喻。看了這些 胡亂偽造的史,《堯典》那得不成了 信史!但看了《詩經》上稀疏 的史,更那 得不懷疑 商以前的史呢?



14. 這些意見如果充 分發揮,準可著 成數十卷書。古代 的史靠得住 的有幾,崔述所謂「信」又何嚐 是信!即如後稷,周人 說是他們 的祖但有無是人也不得 而知。因為在《詩》《書》上看,很可見出 商的民族 重遊牧,周的民族 重耕稼,所謂「後稷」,也不過 因為他們 的耕稼為生,崇德報 功,追尊創造者 的稱號。



實際上, 周人的 後稷和 許行的神農氏 有什麽分別?這兩個 倡始耕稼 的古王,很可見 出造史人的 重複。他們造史 的人為什麽要重複?原來禹 的上麵堆積 的人太多了,後稷的 地位不尊重了,非得創 一個神農氏,許行 一輩人就不足以 召號召了!



(下略)



顧頡剛 .十二,二,二十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