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毒牛奶——中國其實在走美國老路 中國的現在就好像是美國的過去 組圖

(2013-07-13 22:57:30) 下一個

毒牛奶——中國其實在走美國老路 中國的現在就好像是美國的過去 組圖


特稿:毒牛奶——中國其實在走美國老路(圖)


【北美在線 NAOL.CA/NAOL.US】 2008/10/04


北美在線(NAOL.CA/NAOL.US):



多維社記者 林桂明 編譯報導



毒牛奶事件,也許是西方資本主義早期現象在中國式社會主義中的重現,因為在世界曆史上,中國並不是第一個發生此類案情的國家,在嚴格的規定和現代測試設施產生之前,甚至如美國這樣的國家都曾經發生經年累月的牛奶食品造假和官商勾結舞弊醜聞,並導致無辜的數千名嬰兒死亡。



紐約時報刊登《詐騙:食品欺詐的黑暗曆史》(Swindled: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書作者比-威爾遜(Bee Wilson)的題為“潲水奶消失了”(The Swill Is Gone)的報導。






在市場上銷售的有些食品和飲料,用肉眼看上去都純淨而健康。

可是它卻可能是慢性毒藥。(資料圖片)


該報導說,用肉眼看上去,在市場上銷售的牛奶都很好,會覺得它們純淨而健康。可是如果當母親的給孩子買了帶回家喂孩子時,她怎麽會知道,她這是在給自己的孩子服毒?!雖然這是母親們花錢在公開的市場上買回來的牛奶。在法律製定者采取行動來製止那些毒牛奶和奶製品在市麵上銷售以前,已經有數以千計的兒童因此患病了。



這裏說的是2008年發生在中國的事情?錯了!是1858年發生在紐約市的往事。這次發生在中國的導致5.3多萬名兒童患病,其中至少4名死亡的事,其實在以前也曾經在美國發生過。



比較一下,如今在中國各地暴露、並且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了中國的貿易夥伴頭上的這類災難,竟然與早在19世紀中期在紐約市裏發生的“潲水奶”醜聞極其相似,而那樁醜聞持續了幾十年。



當時,紐約的城市化快速發展,但缺少製冷設備,所以很難提供充足的牛奶滿足市場需要。新鮮牛奶當時是在紐約上州的威切斯特(Westchester)和橙縣(Orange County)出產,但不足以滿足旺盛的需求。據統計,在1853年,每天有大約9萬品脫的牛奶從外麵運到紐約市,但是這個數字在進到市場時,卻鬼使神差地增加到了12萬品脫。







比-威爾遜(Bee Wilson)。(資料圖片)


市場上牛奶的突然增加,有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紐約奶場工人先在奶中添加水,然後加麵粉來恢複牛奶的“濃度”,和今天的中國奶品生產者所作的一樣-為了增加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而添加有毒化學物質三聚氰胺。



但是當年在紐約市場上牛奶的突然增加的更大一部分是“潲水牛奶”(swill milk),這是一種從奶牛中擠出的汙濁的、淺藍色狀的物質,當時的奶農將牛養在城市的酒廠附近,然後將製造威士忌酒剩下的帶有酒精成分的熱乎乎的下腳料拿來喂牛,結果就出現了這種不幹淨的藍色牛奶。



為了去除這種牛奶裏麵的藍色物質,奶農首先在牛奶裏麵加入熟石膏粉,然後加入澱粉和雞蛋來增加牛奶的濃度,最後,為了讓牛奶的顏色看起來更像橙縣產的牛奶,他們還在牛奶裏加入深色的糖漿。當時的報紙披露說,因為這種無恥的做法而導致飲這些奶死亡的兒童,在一年裏達到了8000多名。






比-威爾遜所著的《詐騙:食品欺詐的黑暗曆史,從有毒糖果到假冒咖啡》

(Swindled: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


在中國,記者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知道了毒奶粉的事,但是因為奧運的原因不允許報道這一消息。更糟糕的是,這是幾年來接連發生的事情,因為就在4年前,發生過安徽生產的奶粉就造成了至少13名嬰兒死亡的醜聞。



比較起來,當年發生在紐約的“潲水奶”事件被揭穿後,接下來的幾十年裏,外界一直認定紐約奶農生產的牛奶都是不安全的。



其實早在1842年,一個名為羅伯特-哈特利(Robert Hartley)的人就警告說,紐約市的牛奶有可能受到災難性的汙染。在整個19世紀的50年代,報紙都在報道那些在酒廠附近的奶場出了狀況,並且要求政府關閉它們。因為,那些農場的一些奶牛因為長期食用含有酒精的飼料已經患有嚴重疾病,他們的牙齒和尾巴已經開始脫落,乳房也長時間腐爛,這些奶牛還是牙齒腐爛、尾巴下垂,奶牛乳房開始潰爛。但是盡管這樣,沒人理會,奶農還在繼續從這些奶牛擠奶出售。



最後是到了1858年,坦曼尼協會(Tammany Hall,美國曆史上操縱紐約市政的民主黨執行委員會的俗稱。-譯者注)派了阿爾德曼-麥克-圖米(Alderman Michael Tuomey)到曼哈頓的西16街調查那裏的一家聲名狼藉的炮製“潲水奶”的生產商。結果,圖米到那裏卻與那位牛奶商坐在一起,喝了一兩杯威士忌酒。然後做出的結論是,這些泔水牛奶跟普通牛奶並無二致,孩子喝了都有好處,那些拒絕喝的人,都是有偏見的。



同樣的,這次中國也一樣。中國政府過去對幾家大型奶製品企業實行了免檢製度,這就是為什麽這次恐慌可以形成一個傳播鏈條的原因之一,對毒牛奶的恐慌已經從嬰兒奶粉到了奶製品,再到整個國家的奶製品工業,最後到產品所出口的國家。



這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自由放任政策,而是一種在食品供應管理上有意放鬆的行為,無異於放手讓廠商造假。雖然政府現在開始說“不”了,但是對於那些已經患病的兒童來說為時已晚。



酒廠花費大量穀物生產酒精的結果之一是產生大量酒精下腳料,由於處置廢物麻煩,

就地用酒廠的這些下腳料潲水喂養奶牛,就有了經濟意義。這是1850年代在北美,

一處建在一起的酒廠和奶牛廠。(資料圖片)


中國今天發生的毒奶粉事件,與150年前紐約的“潲水奶”事件,何其相似乃爾,但是我們也不應當感到特別驚訝。他們是這樣一種社會特點的產物:資本主義經濟快速增長,又配上一個沒能力或者不願意去監管食品供應的政府。


在當今中國這樣一個暴富普遍的社會裏,在食品上製假,有著巨大的誘惑力,特別是隨著利潤率已經變得很低的時候。特別像牛奶這種商品,投資回報快,造假又不容易被消費者覺察,因為長期以來,在人們心目中,牛奶這樣的物質,絕對可以認為都是非常幹淨的。



不過這樣的醜聞事件也不完全是壞事。它也是政策一個征兆,顯示中國政治上的一種深度失敗。事發後,溫家寶總理急忙做出的姿態是:懲治乳品廠商,要求監管食品質量的負責人辭職,但是他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去解決最根本的監管缺失問題。






要使食品生產和銷售規範和讓中國民眾習慣性地放心,

中國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走的路還很遠。(資料圖片)


最後,紐約的“毒牛奶”問題被解決了,並且食品監管的法律也因此得到了強化,產生了更好的監管措施,在潲牛奶橫行50年之後的1906年,出現了低溫滅菌法的通過了食品和藥物法案。



很重要的一點是,紐約解決這個問題,花了整整幾十年,而非幾個月或者幾年。而中國現在麵臨著更多的食品醜聞,像“毒餃子”和“陰溝油”事件,要讓中國民眾對食品安全習慣性地放心,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走的路還很遠。



其實美國如今的食品供應也仍然有弊病,就像今年在食品中發現了令人恐慌的沙門氏菌一樣。



但是我們應當明白的是,過去曾經有過比現在的更糟糕得多的情況。



而中國的現在就好像是美國的過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