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能保存多久? 組圖

(2013-07-12 00:20:54) 下一個

http://jishaochengvip.blog.sohu.com/270658160.html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能保存多久?

 

嵇少丞

據媒體報道,四川北川地區持續降雨,北川老縣城(曲山鎮)地震遺址保護區幾乎全部被洪水淹沒,即使洪水消退之後,洪水攜帶來的泥沙、碎石、樹根等漂浮物也會將北川大酒店遺址、遇難者公墓等重要地震遺址全部或部分掩埋。

曲山鎮是汶川地震之前的北川縣城,龍門山中央斷裂從整個縣城中央通過,而且該斷裂在這裏地表位移量很大,因此地震在這裏釋放的能量也最大, 故曲山鎮受到滅頂之災。例如,北川第一中學有823名學生和40名老師在地震中遇難,120多名學生嚴重傷殘。高一(2)班69個學生僅15個被救活,其餘的被房梁砸死、被樓板壓碎、被瓦礫和落土活活窒息而亡。曲山鎮幼兒園,位於北川縣曲山鎮危家巷,因地震導致的山體滑坡,導致幼兒園及學前班500多名學生中,僅包括郎崢在內的20餘人幸存。北川縣茅壩中學(即北川縣中學初中部)建在龍門山中央斷裂帶上,全校500多個師生在5.12那個瞬間被掩埋在大小混雜的滾石之下,全校僅剩下一根旗竿和上半部籃球架,連倒塌的教學樓都不見了蹤影。北川縣人民醫院共有107名醫生、護士和醫輔人員在地震中遇難,隻有37人成功逃生。5.12那天地震時,曲山路上百貨公司附近本來有1600多人及時地從室內跑到樓前廣場上,哪知8分鍾之後,從東邊王家岩山上突然滑坡下來幾百萬立方米的碎石,碎石流瞬間就將震倒的和沒有震倒的建築全部掩埋,吞沒了本已逃到廣場上的那1600多人。

震後,北川新縣城在四川盆地上的安縣黃土鎮重建,曲山鎮老縣城 被“打造”成為“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永恒北川為主題,由地震博物館及組合服務區、北川縣城遺址保護區與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災害展示與自然恢複區)三大部分組成,總投資為23億元左右。據說,整個項目由上海市援建,以同濟大學為主持單位。最近這場暴雨,原要重點保護的地震遺址不見蹤影, 另加至少幾億人民幣打了水漂。

 

震後幾天所照的北川縣城全景照片(a)和航空遙感圖(b)。(a)勉強立著的房屋也都破裂不堪,(b)地震造成的山體塌方就像一塊綠掛毯被利爪撕爛。

地震前的北川縣城——曲山鎮

北川縣城——曲山鎮的地震廢墟, 照於2008年秋,今後永遠看不到了,大部分已經被泥石流淹埋。

 

 

北川老縣城汶川地震遇難者公墓已被淹沒

 

 

 

 

洪水的激流大浪中,加固後的地震遺址——玻璃樓綠寶賓館焉能永生?

 

把北川老縣城“打造”為“國家級地震遺址博物館”, 投資巨大,卻在決定之前沒有仔細論證,更沒有吸收青川縣紅光鄉東河口的教訓。東河口村,位於青竹江和紅石河交匯地帶,5.12以前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因位處青川縣三鄉(紅光鄉、關莊鄉、石壩鄉)交界,交通要道,商旅頻繁,這裏有醫院、學校、商店、旅館、茶館、飯店、信用社、郵局、文化站,居民有1000人。地震時山溝中的平壩衝天而起,塵煙滾滾,地下斷裂帶中的岩石碎裂成流,像擠牙膏一樣騰空噴出,碎裂流中最大的岩石碎塊重達好幾百噸,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塊以每秒1~2千米的速度射向對麵山坡,山溝兩麵陡坡上的沙土、樹木和岩石嘩啦啦填滿山溝,並以非常快的速度呼嘯著向山溝下遊湧流,隆隆巨響中瞬即就掩埋了東河口村和一個電廠,200戶房屋和780多人被活埋在淺則20米深則100米的岩土層之下。地震之後當地政府看到“商機”與表現政績的“好機會”,隻用半年多時間就建成“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有刻字碑林,可是2009年與2010年夏天就被兩場暴雨之中的泥石流毀得無影無蹤。大地震之後, 地形地貌遠離平衡態,要達到新的平衡態少則幾十年, 多則上千年。 人與大自然硬鬥,勞民傷財最後還是要輸。

2008建成的“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2009年夏天就被一場暴雨之中的泥石流毀得無影無蹤。 照片照於2008年11月。

2008建成的“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中一塊刻字碑,2009年夏天就被一場暴雨之中的泥石流毀得無影無蹤。 照片照於2008年11月。

地震前的青川縣紅光鄉東河口村

地震後的青川縣紅光鄉東河口村

 

本人也多次去過北川老縣城考察一次一個樣,麵貌變化太快 震害的原始麵貌早就不見蹤影,原先的街麵被數次泥石流埋到好幾米深。在龍門山這樣的地質環境中,要保護北川老縣城那樣大麵積的地震遺址幾乎是不可能, 因為龍門山是地震頻繁的地區,曆次地震已使山中斷裂帶內部岩石支離破碎,北川老縣城就是沿著斷裂帶(河穀)修建的,即使平時特別是暴雨之後山上往下滾石不斷,泥石流司空見慣,更何況發生了5.12這樣特大地震,震酥了山體,整個山體被開腸剖肚,到處是滑坡、塌方,破壞了植被, 垮塌了房屋,幾乎每次暴雨之時都會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搬運碎石泥土掩埋地震遺址。例如,2008924日暴雨後一場巨大的泥石流掩埋了北川老縣城和擂鼓鎮,造成上百人死傷。暴雨從山上攜帶大量的岩石碎塊、泥土、樹幹等滾滾而來,北川老縣城老區被沉積掩埋了幾米深,泥石流還 衝垮了擂鼓鎮安置地震災民的柳林板房區,部分板房被毀,整個小區到處是積水、淤泥和碎石,2000多災民不得不再次搬遷。所以, 以本人愚見,在北川老縣城那樣惡劣的地形、地勢、地質條件下, 如果不建成大型的地上地下排水係統,地震遺址是不可能保存的。若要花巨資建大型的地下排水係統,有那個必要嗎?與其花巨資建設與維護,不如讓其以自然的方式存在與消亡,這可能是與自然相處最合適的一種方式了。

 

 

2008年夏天照的北川長途汽車站門口

2009年冬天照的北川長途汽車站門口, 遭遇了2008年9月24日的泥石流

 

2011年冬天照的北川長途汽車站門口。一年一個樣, 保護了嗎?能保護嗎?再經過今年這場洪水泥石流,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恐怕今後看不到了。

 

 

把北川老縣城建成“國家地震遺址博物館”的初衷是好的,她是地震災難的見證。日本廣島有個和平公園,園內有一個原子彈爆炸死難者紀念牆,上麵鐫刻著幾萬個死難者的姓名。耶路撤冷,有一堵象征猶太人苦難曆史的哭牆。暮色中,任由虔誠的人們撫摸著、親吻著、祈禱著、失聲地痛哭著。記得四川有位領導也曾說過:“要在北川地震遺址上建一麵哭牆,上麵刻有每一個遇難者的名字。但是,建一麵哭牆就能夠讓我們中國人永遠記住地震的災難而發奮圖強做好抗震設防嗎?抗震設防根本上還是要靠良好的社會製度和法律去保證。

對比上下兩圖(北川中共縣委大院門), 可見一次泥石流(2009年9月24日)可以沉積多厚碎石。再經過今年這場洪水泥石流,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恐怕今後看不到了。

 

中華民族曆史上第一個堪稱國家的夏王朝(距今4100年)的奠基人—大禹就出生在北川。龍門山古稱茶坪山或湔山,後人為了紀念大禹“鑿龍門,鑄九鼎,治水患”的偉大功績,將之命名為龍門山。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說,禹為西羌,生於茂州汶川。西漢楊雄《蜀王本紀》說:禹生石紐。古時候,人口少,行政區劃不像現在這麽細,汶川和北川那時候屬於一個行政區劃。所以,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上世紀30年代去憑吊北川夏禹遺跡時說過:禹王明德古今懸,哪計汶川與北川

 

如果有花23億元人民幣保存地震遺址的勁,還不如學學大禹治水,疏通湔江,這樣做可能消除北川縣等地的洪水隱患。龍門山內湔江兩岸,山坡陡峭,一般坡度達3050° 大者甚至達60-7,極不穩定。汶川地震及其之後的餘震造成大量的山體崩塌、滑坡、塌方,跌入湔江河道,阻礙水流。 例如,位於曲山鎮上遊僅4千米的唐家山堰塞湖就是由於5.12主震造成山體塌方填平了湔江河穀,築成長803米、寬611米、高83125米的碎石堤壩,阻塞河流,形成地震湖即堰塞湖。北川縣漩坪鄉場鎮位於唐家山堰塞湖地質壩上遊3公裏處,小鎮的一邊是湔江,一邊是大山,湔江邊上是北川到茂縣的公路。居民大多住在公路兩旁,山坡上有鄉政府、鄉中心小學、糧站等單位。地震後第一夜,河水就漲了78米。 513日早晨河水就漫到鎮中學的操場了。13日下午,水漫公路北川-茂縣公路,晚上水漲到了街上。14日白天漩坪鄉場鎮街上的房子就看見一個頂了,後來就什麽看不見了。當天晚上,建在海拔690米高度的鄉政府也被淹沒了,而且堰塞湖裏的水還在漲。2500餘人不得不從剛剛遷到的石龍村(海拔740米)繼續向高處的十裏任家坪轉移。餘震還在繼續,山崖繼續垮塌,大雨不停,堰塞湖越漲越高。66,唐家山堰塞湖儲水量達2.2億立方米,6月10日最高水位達到743.1米,庫容3.2億立方米。當時國家動用軍隊用推土機開挖水槽,於11日得以人工安全泄洪。

唐家山堰塞湖的危險警報解除之後,領導各忙各地去了,沒人再想必須清理湔江河道的事。現在地震已經過去5年多,唐家山地震堰塞湖壩體不僅沒有被炸除,當地政府反而投巨資把它成“5A級景區2010年初,為唐家山地震堰塞湖建了碼頭。20108月北川下了暴雨,唐家山堰塞湖水位由平常的712米漲至716米,泄洪量達到2000立方米/秒。今年78-9日下暴雨,唐家山堰塞湖水位從平時的712米升至718米,湔江流量達5000立方米/秒。依本人愚見,汶川地震造成龍門山地區河道不暢流遲早是件事,隻要龍門山裏下大暴雨或持續幾天下雨,必然會給河穀兩岸造成洪災。

 

北川老縣城地形地貌與泥石流的發生地點

 

法國十七世紀卓越的科學家、思想家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1623-1662)說過:“人隻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大自然的一點力量、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生命在地球上就像瓦礫堆上的幼草,稀稀落落地在石頭縫中生長。生命和文明像夕陽餘輝一般脆弱,災難什麽時候來,完全由大自然獨自做主,人類並沒有發言權。人類不應該過份地放大自身對自然的作用,把脆弱的幼草天真地當作參天大樹,傲慢地忽略了已經存在46億年的地球。在不可抵禦的大自然麵前,我們人不過是狂風中的一粒微塵,隻有悲歎生命的脆弱和命運的無常的份。所以,在壓倒一切和絕對優勢的大自然麵前,我們要丟掉人定勝天、“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的狂妄和盲從,認識到自己的軟弱和微小,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愚昧,讓謙卑和對大自然的敬畏回到我們的心裏,要學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