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四軍四支隊 桐城大關伏擊戰 打得日寇措手不及

(2013-07-08 11:17:33) 下一個


新四軍四支隊 桐城大關伏擊戰 打得日寇措手不及



大關伏擊戰:打得日寇措手不及



作者:
陳俊 盧向波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1-7-4

    大關,是桐城的北大門,西北與舒城、廬江毗鄰,安合公路縱貫全境,古稱北峽關,昔為桐城重鎮,京省(會)孔道;兩山相夾,地勢險峭,乃兵家設伏的理想之地。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四支隊在安合公路伏擊日寇的首戰就在這裏展開。



  1938年4月初,在台兒莊戰役中潰敗的侵華日軍,糾集大量軍隊圍攻徐州。不久徐州失守,合肥淪陷。繼而日寇又向南進犯,直指安慶,威逼武漢。5月9日,日寇轟炸安慶機場,次日又轟炸桐城。5月中旬,日軍第六師團阪井支隊由合肥陸續向南挺進,配合沿江西而上的波田支隊,形成大舉進攻安慶的態勢,此時的安合路上,幾乎每天都有大量日軍行動。 



  新四軍四支隊奉命東進抗日,開辟敵後戰場。其所屬7、8、9團展開於巢、無、廬和舒、桐、懷等廣大地區。5月12日,9團2營在巢東南蔣家河口成功伏擊了駐巢日軍,此戰役是新四軍建軍後東進抗日的首戰,從而揭開了華中敵後抗日遊擊戰的序幕。此時,展開在安合路兩側的7、8團,也摩拳擦掌,積極謀劃如何在安合路上伏擊日寇。



  1938年5月中旬的一天,新四軍四支隊8團2營奉命從舒城西湯池出發,埋伏於桐城大關。次日,潛伏部隊終於收到偵查員發回的信號,日寇先頭部隊正由舒城方向向桐城方向前進。不一會,目空一切的日軍排成縱隊,耀武揚威地呈分列式行進,騎兵、步兵、炮兵首尾相顧,約有1個師團的兵力。敵眾我寡,不宜動手。



  20分鍾後,敵軍遠離大部隊的後衛排鑽入伏擊圈,良機不可失,8團2營長朱紹清當機立斷,發出戰鬥命令,戰士們一躍而起,喊殺聲響徹關穀。戰鬥打響後,舒城大批敵軍向桐城方向跑步而來,南進的敵軍後尾部隊也回頭了,並開始還擊。情況危急不宜戀戰,2營立即撤出戰鬥。 



  朱紹清在《東征皖東敵後抗日》的文章中回憶道,安合公路伏擊戰僅用時10多分鍾,敵軍傷亡20餘人,我軍傷7人,犧牲2人。繳槍雖不多,但背回敵軍十幾個背包,也鍛煉了隊伍,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對於我們這支年輕無作戰經驗的部隊來說,敢於同敵軍正式交鋒,是一個了不起的考驗,對敵後人民是一個極大地鼓舞。受這場戰爭影響,新四軍在安合公路先後開展了20多次伏擊日寇的戰役。而國民黨軍隊的許多人不得不承認新四軍是真正抗日的,戰鬥結束後,我們在流波疃巧遇西北軍三十七師何基灃旅,他們的旅團對新四軍敢於與日軍作戰的精神表示欽佩。





————————————



民國27年(1938)


4月,中國左翼戲劇聯盟領導的上海救亡演劇八隊來桐城進行抗日救亡宣傳演出活動。


5月10日,日機首次空襲縣城。


5月中旬,新四軍在小關伏擊日軍,斃敵20餘人。


6月14日,日軍第六師團阪井支隊首次侵占縣城,25日收複。


6月,中共桐城特支在唐家灣建立以青年學生、教師和少數工人為骨幹的學兵隊,開展抗日武裝鬥爭。


6月,縣長潘慰農將縣武裝自衛總隊改編為抗日人民自衛軍,下設5個常備中隊、1個學兵隊,共有隊員680餘人,潘兼司令。


8月5日,日軍再次侵占縣城,10月6日收複。


9月1日,新四軍四支隊七團三營,在安合公路範家崗路段伏擊日軍,擊毀軍車2輛,斃敵14人。


9月3日,新四軍四支隊特務營,在棋盤嶺伏擊日軍車隊,斃敵70餘人,炸毀汽車多輛。


12月5日,日機5架轟炸縣城,毀屋175間,死傷52人;義津、會宮、曉禮莊、孔城、練潭亦先後遭日機轟炸,共死傷40餘人。


12月31日,縣長羅成均主持,在縣城廣場召開槍斃惡霸地主光香九大會。


成立縣抗日動員委員會和區、鄉分會。


挖毀安(慶)合(肥)公路桐城段,以阻止日軍輜重通行。


日軍侵占縣城,縣政府遷往桐西唐家灣,翌年冬遷回。


民國28年(1939)


年初,中共桐城工委改為中共桐城縣委,書記陳定一。


2月,安徽省立第二臨時中學在黃甲鋪草建開學,中共桐城縣委派葉桐芬到該校秘密建立黨組織。


3月1日,南鄉各後備自衛隊英勇抗日,受到省政府嘉獎,並被改編為桐城縣第一遊擊大隊。


3月31日,縣政府頒布改良風俗辦法,共6章27條。


4月1日,為防日機空襲,便利居民疏散,縣組織拆除城垣委員會,動員民眾拆除城牆。


5月16日,日軍第三次侵占縣城,8月12日收複。


7月30日,縣婦女抗敵協會成立,區、鄉、保相繼建立婦抗會組織。


7月,縣及各區、鄉、保成立青年抗敵協會。


8月,縣農民抗敵協會成立。


9月,國民黨頑固派在桐城掀起反共高潮,中共桐城縣委機關及抗日團體負責人被迫撤往無為縣和廬江縣。


11月,中共桐、懷、潛中心縣委成立,書記林立。


縣城劃為中心、孟俠、阜城三鎮,翌年三鎮並為孟俠鎮。


縣設評價委員會,對柴、米、油、鹽進行評價、限價。



————————————




【曆史上的今天】9月19日







 








1938年9月19日



 


    新四軍第4支隊特務營一部,在皖中舒城至桐城公路上的大關襲擊日軍,斃日軍少尉1名、士兵3名。


    新四軍第4支隊第7團第2營在桐城東側夜襲漢奸機關,繳獲步馬槍54支。


1940年9月19日


    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致電彭德懷等,指出:李仙洲3個師準備東進援助韓德勤,桂軍增加了進攻皖東的兵力,湯恩伯部準備進入豫東、皖西,因此,蔣桂軍對華中的進攻是有決心的。我們的對策是:以打李仙洲為目的,望彭德懷、左權令楊得誌率部南下,須於1個半月內到達彭雪楓地區;望陳光、羅榮桓令第5旅迅即南下,不可再推遲,應於半個月到達張愛萍地區;望葉挺、項英率部迅即渡江,應於兩星期內渡畢,增援皖東。


1941年9月19日


    陳毅、劉少奇致電彭雪楓等:“同意你們以主力之一部編人地方部隊”,“以後你們以建立有力的地方部隊為武裝工作之主要任務,主力編人地方部隊不再改為主力兵團,即逐漸提高地方部隊之戰鬥力與政治水平,使之能擔負堅持根據地之任務。”


1942年9月19日


    饒漱石從淮南新四軍第2師返回軍部。


1945年9月19日


    中共中央向全黨發出由劉少奇起草的《關於目前任務與戰略部署》的指示,指出:“目前全黨全軍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完全控製熱、察兩省,發展東北我之力量並爭取控製東北。”“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隻要我能控製東北及熱、察兩省,並有全國各解放區及全國人民配合鬥爭,即能保障中國人民的勝利”。同時,對全國戰略部署作了調整,要求山東主力及大部分幹部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第一步由山東調3萬兵力到冀東,另調3萬兵力進人東北,華東新四軍(除第五師外)調8萬兵力到山東和冀東,浙東我軍向蘇南撤退,蘇南、皖南主力即撤返江北。羅榮桓到東北工作。將山東局改為華東局,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現在的華中局改為分局,受華東局指揮,其人員另行配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