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國時期各國的人口數

(2018-02-26 14:58:24) 下一個
三國時期各國的人口數
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全國人口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蕩活下來的人隻是原來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
東漢桓帝永壽三年(157年):全國56,486,856人

蜀漢劉禪炎興元年(236年):蜀漢940,000人
曹魏曹奐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東吳孫皓天紀四年(280年):東吳2,300,000人

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國16,163,863人

自漢桓帝、漢靈帝以來,天災人禍不斷,旱災、水災、瘟疫、暴動、少數民族叛亂,導致東漢的人口、戶數大量減少。漢桓帝時期,比較大的災禍有“建和元年春二月,荊、揚二州人多餓死”、“永興元年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饑窮,流冗道路,至有數十萬戶,冀州尤甚”、“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隸、豫州饑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漢靈帝時期,“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更有著名的“黃巾之亂”,其餘小規模的天災、少數民族叛亂或入侵,就不計其數了。司隸、豫州、冀州是東漢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方,司隸人口約三百萬、豫州人口約六百萬,冀州人口約五百七十萬,占東漢人口約五千多萬的四分之一強,但僅上述延熙九年的饑荒,司隸、豫州就餓死三四百萬,其他原因導致戶數的喪失,就更難以計算了。
自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雖然鎮壓了主要的幾支黃巾軍,但黑山、青兗黃巾等餘部尚散布各地,隨之而來的是涼州漢羌各族的暴動,又不斷對司隸進行襲擾。漢靈帝無力處置,又在幾年後病死,留下了一個爛攤子。然而,統治階層內部在對最高統治權的爭奪中兩敗俱傷,引來了另一個權力的覬覦者董卓。

董卓對治理國家無甚才能,但在破壞上卻有著驚人的能力。“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後葬,開文陵,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卓嚐遣軍至陽城,時人會於社下,悉令就斬之,駕其車重,載其婦女,以頭係車轅,歌呼而還。又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悉收洛陽及長安銅人、鍾虛、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故貨賤物貴,穀石數萬。又錢無輪郭文章,不便人用。”

在麵對關東州郡的聯合討伐下,董卓竟然“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裏內無複孑遺”,以至於“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饑餓寇掠,積屍盈路”,到漢獻帝入關時,加上遷徙而來的人口三輔戶口也不過才數十萬,人口戶數的喪失,可見一斑。

緊接著的軍閥混戰,更是人口迅速喪失的根源。

首先是饑荒,連軍隊都不能保證糧食供應,老百姓就隻有活活餓死了,甚至人吃人。“諸軍並起,無終歲之計,饑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袁紹之在河北,軍人仰食桑椹。袁術在江、淮,取給蒲蠃。民人相食,州裏蕭條。”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時,“蝗蟲起,百姓大餓”、“穀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曹操也不得不“罷吏兵新募者”以節約糧食。

其次是戰亂,曹操征徐州,“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複行跡”。李傕等在關中,“時三輔民尚數十萬戶,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饑困,二年間相啖食略盡”。

再次,戰爭對於作為強壯勞動力的戰士的摧殘,也到了無所複加的地步。麹義與烏桓、鮮卑“合兵十萬”進攻公孫瓚,由於糧食缺乏和戰鬥損失,在撤退時隻有“餘眾數千人”。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袁紹戰敗,“餘眾偽降,曹操盡坑之,前後所殺八萬人。”

自漢桓帝時開始持續到漢靈帝時長達四十餘年的天災人禍,以及隨之而來二十餘年的長期戰亂,導致人口大量減損。以至於曹操拿到冀州的戶口簿,發現“可得三十萬眾”,驚喜的稱之為“大州”,實際上這個戶口統計的年份甚是可疑,自董卓之亂直至曹操平定冀州,這段時間冀州長期陷入戰亂,毫無可能進行人口統計,這個戶口的統計當在漢靈帝末。況且“可得三十萬眾”,按照壯年男子(從23歲到56歲都在服兵役的年齡之內)與老弱婦孺的比例,整個冀州的人口也已銳減到一百多萬,遠遠低於五十多年前的五百七十萬。

北方戰亂不斷,並不代表南方就是世外桃源。益州的劉焉、劉璋父子都鎮壓過反對自己的大規模叛亂;荊州的劉表除了與袁術爭奪南陽之外,還鎮壓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叛亂;而揚州的劉繇被孫策趕到豫章,孫策又馬不停蹄的降服諸郡,當相比而言還算戰亂最輕的地域。遠在絕域的交州,倒是一片繁榮景象。

赤壁之戰後,荊州經過大規模的戰亂,人口迅速減少,經濟遭到破壞,所以龐統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誌”。劉備在平定益州的過程中,所遭遇的抵抗不大,所以益州的人口損失和經濟損失也不是很大。孫權主要的活動是平定山越,以其“羸者充戶,強者補兵”,以及騷擾淮南,俘虜人口,江東及交州基本上沒有戰爭的創痕。

迄於三國初期,人口才有了相關記載。但我所述三國時期戶口數,僅是一般民戶在國家戶籍上登記而見於曆史記載的戶口數。由於當時有許多人不向國家登記戶口,一些特殊身份的人也不編入一般民戶的戶籍,所以一般來說,國家戶籍上的戶口數要少於或遠遠少於實際所有的戶口數。但國家的賦役和兵役都是他們承擔,對於我下麵將要論述的各國兵力是主體與枝葉的關係,所以我並不將脫籍的人口計算在內,隻計算國家所能控製的人口。

關於曹魏的戶口,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戶口缺乏記載。在魏明帝時杜恕說“奄有十州之地,而承喪亂之弊,計其戶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陳群則說“今喪亂之後,人民至少,比漢文、景之時,不過一大郡”,蔣濟也說“今雖有十二州,至於民數,不過漢時一大郡”,三人異口同辭強調人口寡少,即使按照杜恕的說法,東漢時豫州人口約六百萬、冀州人口約五百七十萬,魏國早期人口並不會達到或者超過這個數字。西晉時人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記載:“景元四年(263),與蜀通計民戶九十四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九十一人。”杜佑在《通典·食貨·曆代盛衰戶口》記載與此略同,僅口數作五百三十七萬二千八百八十一,那麽魏國的人口應為魏氏唯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萬二千八百八十一。

關於蜀的戶口,史籍中也有前期和後期兩個數字。《晉書·地理誌》記載:章武元年“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景耀六年蜀國滅亡時的人口,王隱在《蜀記》中記載“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吳的戶口,難以考查。《晉書·地理誌》說:“孫權赤烏五年,戶五十二萬三千,男女口二百四十萬。”《三國誌·吳誌·孫皓傳》注引《晉陽秋》記載吳國滅亡時有“戶五十二萬三千,吏三萬二千,兵二十三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以上兩組戶口統計數字大致相同,這不能不使人感到懷疑,吳自赤烏五年以後,再沒有進行過戶口統計工作,所以王浚在滅吳時所得的戶口數,仍然是三十八年的統計數字。

根據上述數據,魏、蜀、吳三國末期時的總數是戶一百四十六萬六千四百二十三,口七百六十七萬二千八百八十一(不包括官吏和軍隊)。《續漢書·郡國誌》記載東漢戶口數是“戶九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萬二百二十戶”,《晉書·地理誌》則記載為“戶一千六十七萬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萬六千八百五十六”,三國的戶、口數大約相當於東漢最高戶、口數的七分之一弱。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副非常奮青' 的評論 :
是的。
五胡亂華,北方九州的漢人被殺的僅剩400多萬人。
明末,僅剩1000萬人。
副非常奮青 回複 悄悄話 感覺曆史上好幾次漢族差點絕滅了都。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zr' 的評論 : 可能是。
另外,孫權征服的越州由於群山峻嶺,很多人口未統計;匈奴10萬人投靠曹操。
三國所轄麵積不到現在國土的一半。
lzr 回複 悄悄話 這個90萬應該不是指活人的數量,而是指的安居在指定戶籍所在地的人的數量。就是說,戰爭讓很多人流離失所,但是不是那麽多人都死了,否則不可能短短一二十年人口就增加十幾倍的。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四則舊舍' 的評論 :
中國古代有4-5次漢人人口驟降到幾近滅絕。
四則舊舍 回複 悄悄話 >> “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裏內無複孑遺”,以至於“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饑餓寇掠,積屍盈路”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紅高棉一千七百年後還在金邊依樣畫葫蘆。怪不得老毛喜歡波布,原來是看上波布認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不算軍隊和官員人口。90萬是太少,應該有幾百萬人。
赤壁大戰時三國的麵積不是很大,可查到三國時期地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