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驚爆13天:“古巴導彈危機”揭秘

(2014-12-21 13:13:12) 下一個

驚爆13天:“古巴導彈危機”揭秘

 

  1962年10月16日至28日的13天裏,加勒比海地區發生了一場舉世震驚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美國隨即以動用核彈要挾,核戰一觸即發。古巴導彈危機被視為冷戰的頂峰和轉折點,人類社會從未如此接近一場毀滅性核戰爭的邊緣。

  然而,在古巴導彈危機50周年之際,圍繞當年危機劍拔弩張的程度、最後危機如何化解、美蘇各作出什麽樣的決策和讓步等關鍵問題,一些有別於以往的揭秘和解讀紛紛浮出水麵。曆史學家告訴我們,古巴導彈危機的和平化解,對於如何處理當代危機如敘利亞困局和伊朗問題,有著很大的可借鑒性。

  一架飛越古巴上空的美軍U-2偵察機拍攝到蘇聯位於古巴的核導彈基地,它距離美國僅90英裏,可以在沒有預先警告的情況下向美國發動核戰。這一事件成為冷戰的頂點,當時很多人害怕這場核戰會導致全人類毀滅。

  裝載核裝置的蘇聯軍艦最終在快突破肯尼迪在古巴外圍設置的防線前一刻停止、掉頭,正如時任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一份廣為人知的聲明所形容,這是一場“眼瞪眼”的對峙危機。

  然而,在古巴導彈危機過去五十年後,很多已被世人所廣泛接受的解讀卻被一一挑戰和推翻,其中包括肯尼迪著名的戰爭邊緣政策。今天,一些最新解密的檔案、加上曆史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當年的危機雖然劍拔弩張,但最終還是通過美蘇幕後協商而化解,美蘇雙贏,而危機並不僅僅持續13天。

  古巴導彈危機的和平化解,對於如何處理當代危機如敘利亞困局和伊朗問題,有著很大的可借鑒性。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教授、《決策本質:解讀古巴導彈危機》作者格雷厄姆·埃裏森認為,伊朗問題就是一場古巴導彈危機的“慢動作版本”:“事件發展過程是一樣的,就是雙方慢慢地陷入對峙,直至有一天美國總統必須決定究竟要不要動武。而肯尼迪的想法則是:‘不要讓對峙的那一天到來,因為其帶來毀滅性結果的風險太高。’”

  舊識:肯尼迪政策獲勝

  事實:私下遞出橄欖枝

  當年,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幕僚強烈建議對蘇聯寸步不讓,甚至考慮先發製人。不過,肯尼迪頂住了主戰的壓力,堅持在私底下與蘇聯、聯合國和其他相關國家展開一係列外交協商。

  1962年10月27日,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與蘇聯駐美國大使會晤,替他的哥哥向蘇聯遞上橄欖枝:隻要赫魯曉夫將核彈撤出,美國將公開承諾不再出兵古巴。不過,真正的“甜點”在於美國還承諾撤出位於土耳其接近蘇聯邊界的核彈裝置。這一項承諾當時隻有肯尼迪身邊極少數資深幕僚知道。

  因此,肯尼迪的戰爭邊緣政策在時隔多年後依然被當作“神話”。喬治·布什在2002年還以肯尼迪采取戰爭邊緣政策作為成功經驗,來支持自己對伊拉克先發製人的決策。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教授格雷厄姆·埃裏森表示,“事情很容易被解讀為肯尼迪立場堅定,直至赫魯曉夫低頭妥協。人們總覺得隻要自己夠強硬,對方就會退縮——這恰恰是當代最流行的迷思之一。”

  舊識:美國贏蘇聯輸

  事實:美蘇兩國雙贏

  美國在土耳其部署的丘比特導彈被一些人形容為接近過時,但事實上,這些導彈在當時剛服役幾個月不到,完全有能力襲擊蘇聯。丘比特導彈從土耳其撤出,加上肯尼迪承諾不會出兵古巴,令赫魯曉夫賺足麵子,隨後宣布取消蘇聯在古巴的導彈裝置。

  不久之後,美蘇首腦熱線建立,兩國開始就限製核試驗展開談判,最終達成核不擴散條約。

  “這裏麵最主要的曆史教訓在於,即使麵對那樣的危機,妥協還是必要的。”美國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羅伯特·帕斯特說。帕斯特認為,美國的國內政治環境令肯尼迪及其繼任者很難吸取這個教訓,這從肯尼迪竭力隱瞞外交協商這一事實可見一斑。

  即使現在,奧巴馬總統在古巴問題上也承受很大壓力。“我不認為奧巴馬會考慮在這個問題上軟化,否則他將麵臨‘你向古巴妥協’的巨大壓力。”

  舊識:CIA情報戰大捷

  事實:屢次錯失關鍵情報

  除了在蘇聯軍艦掉頭第二天才收到情報外,CIA還多次未能及時捕捉本有助於肯尼迪決策的事態最新進展。

  首先,中情局對於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的情報掌握太遲,當肯尼迪獲知這一消息時,導彈已經處於可操作狀態。其次,CIA並不知道蘇聯在古巴還有其他可對付美國的導彈部署。當時,蘇聯的核彈頭甚至已經“武裝“到美國關塔那摩海軍基地上方的山脊,CIA還渾然不知。

  曾花了數十年時間研究解密危機檔案的古巴分析員皮特·科恩布魯表示,蘇聯本來打算一舉殲滅關塔那摩基地的。

  舊識:危機持續13天

  事實:古巴“十月危機”

  羅伯特·肯尼迪後來就古巴導彈危機寫了一本回憶錄,取名《驚爆13天》(Thirteen Days),而在2000年,一部同樣以古巴導彈危機為題材、凱文·科斯納主演的同名電影《驚爆13天》上映。

  從肯尼迪總統在10月16日獲知導彈危機,到10月28日蘇聯宣布撤退,中間確實經曆了13天。但是對於古巴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危機十月”,科恩布魯甚至認為危機在11月還有“續集”,當時華盛頓和莫斯科還在為如何真正拆除核彈的細節激辯。

  而根據俄羅斯國家安全檔案分析員斯威特娜拉·薩夫蘭斯卡亞本月公開的最新檔案顯示,當時蘇聯同時在為如何解決與古巴領導人菲爾德·卡斯特羅的問題頭痛。

  蘇聯時任第一副主席阿納斯塔斯·米高揚在11月2日出訪古巴,在那裏逗留了20天,據稱與卡斯特羅多次展開氣氛緊張的對話,後者對蘇聯未有事先通知古巴而私下與美國達成協議大為惱火。卡斯特羅竭力爭取蘇聯隱瞞美國在古巴部署戰略性核武,但最終還是未能如願以償。

  舊識:美蘇“眼瞪眼”

  事實:從未真正對決

  1962年10月27日,美國海軍對蘇聯核潛艇投下了深水炸彈,蘇聯則打下了兩架古巴上空的美國U-2間諜機。

  這一天被認為是古巴核彈危機中最黑暗、最危險的一天。

  然而,根據邁克爾·杜博斯在2008年出版的《午夜前一分鍾》一書(根據對蘇聯相關檔案最新研究撰寫)所披露,在10月22日,肯尼迪宣布在古巴外圍實施海軍隔離,防止更多軍事設備抵達,第二天,赫魯曉夫撤回裝載核裝置的船隻。

  這意味著在10月24日,當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發表其著名的“美蘇眼瞪眼”聲明時,蘇聯的艦艇已經撤到數千海裏之外。

  針對臘斯克所作的聲明,科恩布魯表示,“那所謂的眼瞪眼,根本沒發生過,從未有過真正的對決。”
[ZT]

相關的評論請看:
        幾曾回首:
驚爆13天:“古巴導彈危機”揭秘 
        網上談兵: 驚爆13天:“古巴導彈危機”揭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