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手繪大連,我的記憶地圖 -- 難以置信的回憶老大連的好文

(2014-04-30 15:00:05) 下一個


手繪大連,我的記憶地圖(全文)


一個個生活細節,構成了大連曆史的動蕩變遷,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手繪,走進大連,融入這個曆史悠久的海濱城市。

來源:《旅行家》
 

大連像是膠東半島丟在東北南端的飛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東北全麵開禁,而早在半世紀前,中原百姓已開始"闖關東",膠東半島的山東人則選擇越過淺淺的海峽來到170公裏外、當年被稱作"青泥窪"的地方。多數人稍作休整、繼續北上,少部分人則留了下來。老大連管海峽南邊的膠東叫"海南家",那些漂洋過海的移民則被稱為"海南丟兒"。

日俄戰爭後,整整40年,地圖上的大連被塗成日係的顏色,大連成了日本的關東州。作為侵華的橋頭堡,日本人投入巨大精力經營這個城市。"二戰"後,日本把向西方全麵學習的成果留給了大連。無論中山廣場的公共建築群,還是南山、高爾基路、黑石礁的日本別墅區,甚至像東關街、北京街這樣的中國人區,多少都能看到西化的影子。

"海南丟兒"的粗獷率真,加上和風歐式的建築外觀,半個世紀的殖民歲月留給大連的是一座海蠣子味兒十足的遠東巴洛克濱海小城。而它留給我的記憶,卻是在這幅曆史龐雜的地圖上十分個人的生活細節,是敲了紅點的棗饅頭、碼頭長鳴的汽笛聲、四月煙台街的香椿芽、以及無數次被父親領著畫遍城市的街巷……
 


 


市政廳:大連近代史的起點

這片區域是大連最早開發的城區;而那有著灰綠色坡頂、文藝複興風格的市政廳對我而言,卻全是關於海洋生物的記憶。

1984年9月10到24日,為紀念大連市與日本北九州結為友好城市5周年,“世界的昆蟲”特別展覽在大連自然博物館舉行。展品由北九州市自然史博物館提供,門票3毛錢。那段日子,勝利橋和博物館之間的團結街走滿了大人和孩子,那是老自然博物館最後的輝煌。11年後,煙台街1號 的大連自然博物館舊館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又3年,新館矗立在濱海的黑石礁。
 


 

毗鄰黃、渤兩海的大連,它的博物館自然是以海洋生物為特色。昏暗的燈光、略帶驚悚的清冷、醬色的木框玻璃展櫃、濃重的防腐劑氣味,龐大的鯊翅鯨骨……舊館的一切至今令我思戀不已。
 


 

這座有著灰綠色坡頂的文藝複興風格博物館,是大連近代史上裏程碑式的建築。它建成於俄占時期的1900年,曾為“達裏尼”市政廳,那是沙俄統治大連的最高行政機關。“達裏尼”俄語意為“遠方”,這是殖民者在遠東的懷鄉之所。俄國人在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前焚毀了整棟建築,但日本人將它修複如初,並改為滿蒙資源館。

滿蒙資源館取代了市政廳,預示著這條今天名為“俄羅斯街”的市政區剛剛興起就逐漸走向沉默。日本人占領大連後,極為認可俄國人的規劃,這一切要歸功那位工程師出身的市長薩哈羅夫。可隨著城市發展,這片靠近港口的區域不能再滿足日本人的需求,所有的主要行政機構逐漸南遷至城市腹地後,整條街被納入“滿鐵”的勢力範圍。今天隻有臨街的船舶技術學校是當年的老建築,其餘皆是臆造品,甚至作為這一帶地標的藝術展覽館也是拆除重建的。真正的好東西其實是隱藏在後麵的海洋街、煙台街、光輝巷的滿鐵職員住宅。
 


 

鐵路職工劉世忠1956年在這裏出生,從那時起從未離開。2010年10月開始,政府決定對這裏進行開發。劉師傅帶著妻兒,以及80多歲的老母親即將離開房產證上標明建於1903年的老房子。和這裏所有老住戶一樣,劉師傅全家都是鐵路上的。他的父親1944年在河北滄州被抓了壯丁,拉到大連港當苦力,白天踩著跳板往船上扛200斤一包的大豆、豆餅皮,一腳踏空便會墜入大海,晚上則擠在碼頭窩棚——紅房子,那裏是大連最大的貧民窟。日本投降後,人口流動自由,可以找工作。鐵路待遇好,劉師傅的父親就來到了鐵路,並被安排入住光輝巷。這裏大部分房子是俄國人蓋的,日本人後來隻新建了兩棟。這些房子皆為磚木結構,木是紅鬆,磚是特製的老磚,質量好,甚至專門燒製普通尺寸1/2的磚。聽說這裏拆遷,韓國人專門跑來收磚,回去切成薄片出售。每棟建築都有地下室,2米深的可以放東西,半米深的隻是為了隔潮。屋頂早先都是洋鐵皮的,這些年刷油不及時,爛掉後就換成石棉瓦。在劉師傅的記憶裏:“那時,鐵路每年都派人維修老屋,1年一小修,5年一大修——那是勝利橋北的黃金時代。”


旅行家指點:勝利橋北俄式建築群

中東鐵路是沙皇俄國營造大連城的雛形,大連就位於中東鐵路的最南端,以港建市。1899年“達裏尼”市建立,到1905年日俄戰爭前,巴洛克式的城市已初具雛形。如今以俄羅斯建築為主的勝利橋北建築群,是沙俄殖民在大連最為集中的一處遺跡,很值得看看。

①達裏尼市政廳:位於煙台街1號。曾是大連自然博物館舊址,但目前已荒廢多年,不對外開放,建築後半部有小部分被拆除。

②滿鐵總裁官邸:位於團結街1號。作為達裏尼市政廳官邸修建,隨著日俄戰結束,日本將它作為新成立的滿鐵總裁公館,到1945年9月30日先後有17任總裁居住於此。首任總裁後藤新平以“生物學原則”經營台灣聞名,他在20個月的任期內,有16個月是在這棟官邸中度過。現為船舶技術學校。

③沙俄東清輪船會社:位於勝利街35號。這棟富有人情味的德式小樓是我心中大連最美的建築,搶眼的深色大屋頂和白石襯托的紅磚牆,使得這棟日耳曼民居風格建築始終是勝利橋一帶的地標。遺憾的是,1996年,該建築被拆除重建,改作了藝術展覽館,並在2002年成為大連市第一批保護建築。

④滿鐵職員住宅群:位於煙台街、海洋街、光輝巷。這一帶的住宅並不打眼,但畢竟是早期建築,比起大連別處洋房更純粹。2010年底政府已開始清理附屬建築,要去看請趁早。

⑤羅鍋橋:位於火車站北。它是大連最早的鋼結構橋梁,1931年由日本人建造。橋北頭是黑嘴子碼頭,當年闖關東的“海南丟兒”大多在這裏上岸,所以從黑嘴子到北崗橋之間的地區形成了一處集散市場——大菜市。在我小時候,橋麵還是花崗岩條石鋪就的,車行在橋上咯噔咯噔的。


歐羅巴區:成為地標的圓形廣場

大連最著名的中山廣場就位於俄國人規劃的歐羅巴區中心;小時候,父親常領著我在廣場周圍寫生,那時,廣場跟周圍街道、居民的聯係是非常緊密的。
 

1898年沙俄強租旅大後,迅速以大連港為起點進行了市區規劃。為了便於運輸,中東鐵路從大連站向東鋪設了一條通往海港的專線通道。這段鐵路利用天然溝壑將城市劃分為北部的行政區與南部的歐羅巴區,兩區之間惟一的通道是一架名為露西亞街的木橋,橋南北兩側各形成一個扇形廣場。日俄戰爭後,木橋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架名為日本橋的鋼筋水泥五跨拱橋。1945年,為慶祝光複改稱勝利橋。小時候,父親常領著我從橋上走過,或在橋下寫生。我記得橋南總是豎立著兩塊高大的手繪廣告牌,上麵造型誇張、色調絢爛的海洋生物令我敬畏、又充滿遐想。如今父親已60歲了,他總悵惘地道:那樣的時光再也沒有嘍!
 


 

勝利橋是個天然的分水嶺,把市政廳南部與高級居住區給分開了。

勝利橋南上海路的盡頭是大連最著名的中山廣場,它就是俄國人規劃的歐羅巴區的中心,在俄、日時代分別被冠以“尼古拉廣場”、“大廣場”的名字。與其並行分布著6個廣場,每個廣場皆以自身為圓心,向周遭發射出多條大街與其它廣場連接,從而構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中山廣場有10條放射大街,至1935年,廣場周圍已矗立起10座經典的公共建築:正金銀行、大和旅館、大連民政署、關東遞信局、英國領事館……除了英國領事館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被拆除改建為金融大廈外,其餘都保存完好。這10座建築風格強烈,暗合著近代世界建築風格的演變,審美和曆史價值都非常高。我在翻看家庭相冊時發現,當年的廣場跟周圍街道、居民的聯係是非常緊密的。正金銀行拜占庭式穹頂還是厚重的草綠色,廣場中心老派的石質水池尚未拆除,退休老人聚成一堆堆地打著牌,遊人慵懶地坐在樹下的木質長椅上發呆,在城市西部的星海廣場建好之前,各種節慶活動也常選擇這裏……而如今已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中山廣場,帶給我的隻有隔離感。
 


 

中山廣場西側數百米高坡上的友好廣場在60多年前被稱作“小廣場”,它隻有7條放射狀街道。與中山廣場不同的是,這裏一直是一個交通廣場。上世紀80年代以前,叮當作響的有軌電車從這裏駛向中山廣場。打我記事起,這裏已是一叢花壇,後來上麵立起一對花崗石雕像,印象中是一個騎在海馬上的非洲女人。我還曾坐在石像下畫廣場北邊的基督教堂,那時它已被改作文化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大連的父母官從歐洲取經回來在這裏下了一個“蛋”,就是如今的水晶球。雖然粗笨,卻也使友好廣場有了一個鮮明的標誌。

那時的友好廣場小且溫馨,和附近的天津街、中山路一同構成了大連的文化中心。新新照相館、朝鮮族文化館、進步電影院、中山區文化館、友好電影院分列廣場四周。廣場西南角新新照相館的櫥窗裏常年掛著笑容燦爛的照片,它西邊是一家攝影器材商店,父親在那裏花125塊錢買下了 他的第一台相機:北京產的長城牌——年輕的他省吃儉用,終於在結婚前一天把它買下來。


旅行家指點:勝利橋+歐羅巴區

中山廣場共向四周輻射出10條道路,大連地標建築有相當一部分集中於此。中山廣場與友好廣場之間可步行,中山廣場東側為魯迅路。

①勝利橋:位於長江路134號。如今在橋西並排修了一架新橋來緩解交通壓力。即便是今天,這裏仍是大連最美的橋。橋下是火車站通往大連港的鐵軌,很懷念小時候跟父親站在橋上看碼頭的吊車和橋下的火車頭。透過勝利橋觀看橋北的大連藝術展覽館曾是大連一景。

②大連郵便局舊址:位於勝利橋南廣場東南角。有高台階,可俯瞰中山廣場。它曾長期作為大連市郵政局辦公樓使用,現在為網通營業廳。

③中山廣場十大建築:可重點遊覽正金銀行(中國銀行)、大和旅館(大連賓館)、大連民政署(花旗銀行)、朝鮮銀行(工商銀行)、玉光街教堂等。

④滿鐵建築:滿鐵的曆史幾乎就是一部大連的近代史,最值得尋訪的有:滿鐵總部(沈鐵大連車輛段)、滿鐵圖書館(大連圖書館魯迅路分館)和鐵路醫院。此外,附近的李經方故居(魯迅路4號)、進步電影院、友好電影院、基督長老會堂(現為肯德基餐廳)都值得一看。
 

天津街:曾經繁華的商業文化中心

從歐羅巴區的圓形廣場,到天津街,再到青泥窪橋,是這個城市早期規劃的日本人高級居住區,現在則是繁華的商業文化中心;而我最愛的,是天津街上集中了一批老書店。
 


 

位於大連火車站東南、赭紅色的九州飯店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大連第一高樓,老大連仍記得它當年的氣派和成堆日本人入住的場麵,而如今卻被周遭的水泥森林壓迫得像個侏儒。與九州飯店一同衰落的,是它東側的天津街。1945年之前,這條街和當時大連許多地方一樣也有一個很日範兒的名字:浪速町。天津街對於大連人就相當於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上世紀80年代的大連,天津街人流密度大、店鋪多,建築物也沒有壓迫感,雖然漫長,卻不斷轉彎與一些小路交叉,去往友好廣場、中山路、上海路都很方便。在這裏不單有天津街百貨商店(新中國的第一家大型國有百貨商場),而且散布著眾多本埠老字號:群英樓、山水樓、蘇揚飯店、狗不理包子、糯米香飯店、大連市文物店、新華書店、少兒書店、人民浴池、文化用品商店、虹霓電影院、麗字眼鏡店、大連攝影社、天津街食品店、婦女兒童用品商店……
 


 

天津街及其周邊是大連的文化中心,這裏集中了一批書店:大連最大的新華書店;常年充滿黴味的古舊書店(我人生第一次自己買書便是在這裏,書名是《榮寶齋畫譜:葉淺予人物》);專販藝術圖書的藝術書店、外文書店(二樓書架居然有日本原版漫畫,但價格極貴);鋪著木地板的少兒書店(每逢歲尾,牆壁、天棚垂下來一掛掛年畫,掛曆充滿了整個書店);特價書店(屋裏大桌子上永遠堆滿均價圖書)。此外,距離天津街不遠的民康街還有一家民康書店,其實我沒在那兒買過幾本書,但你們不知道我多麽懷念它!這是一家私營書店,小、擁擠,店主是位戴眼鏡的瘦弱阿姨。民康以出售藝術圖書為主,專業程度比起新華書店不知要高明多少!上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城市改造,這個溫情的小書店永遠地消失了。我家裏的《戴敦邦新繪舊上海百多圖》、《英國水彩畫》都是購自民康書店。

那會兒的大連文物店多質樸啊,位於鬧市區,一抬腳就能進去,也不怕人搶。我見過老奶奶領著小孫子拿著一把銅子兒希望能賣個好價錢,趿著布鞋像老貓一樣的店員斜了幾眼道:“這東西我們庫房一缸一缸的。”我這才知道寶貝多了都要用大缸盛,我們家大缸都是來裝酸菜的。
 


 

天津街入口把頭第一家是攝影器材店。上世紀80年代初,在空軍16廠試飛站上班的老爸決定利用自己的攝影技術致富,於是翻書學做了一台洗相機。鏡頭是飛機的照相槍鏡頭,求人用鋁錠車了燈箱,又花了7.2元買了兩塊放大鏡,最後再去攝影器材店買些顯影粉、定影液、相紙。為了節省成本,老爸用的多是2元一斤的邊角餘料,一斤能裁出2、300張3寸左右的相片。從那以後,每個周末都有一個人從友誼街出發,踏著自行車沿海岸線奔赴北郊各村鎮:鹽島子、羊圈子、三道溝、大連灣……那時大連郊區一片荒蕪,農民相當純樸。老爸拿著一個鏡框,裏麵裝滿了親戚在各地的照片,冒充是為自己的作品開展業務。一張底板洗3張要6毛錢,拍完之後記下姓名地址,下次再來送。農民照次相不容易,送相片的時候,全村人像過節一樣。

至於青泥窪橋,百年前,這一帶還是一片淤泥漫灘。俄國人選擇在這裏建造港口城市,從此拉開了大連城市建設的序幕。如今的青泥窪橋是本地頭一號的商圈。位於青泥窪西端的渤海飯店建於1974年,這座當年大連第一高樓有12層。因違反中央停建樓台館所的決定,革委會主任劉德才下了台。正門由本地書法家於植元手書巨匾“賓至如歸”,那是我最早認識的繁體字。如今這裏被一家平價連鎖酒店占據,萬幸的是沒給染成那個連鎖酒店的黃顏色,現在它在青泥窪可謂雞立鶴群。
 

旅行家指點:天津街+青泥窪橋

現在的天津街因為城市改造已衰落多年,隻是在其與上海路交匯處的段落能稍微感受到昔日的風光。從中山廣場出發沿上海路步行或從友好廣場沿友好路步行均可到天津街。大連火車站以北的繁華地帶即為青泥窪橋。

①天津街百貨商店:位於天津街199號。這家有著架空天橋的商場是新中國第一家大型國有百貨商場,曾在上世紀90年代在全國率先提出無條件退貨的承諾,但幾年前卻倒閉了,現在由5個溫州人收購成為“新天百”。天百是天津街繁華地段的終點。

②大連市新華書店:位於同興街69號。書店是1999從天津街搬來的,共5層樓,關於大連曆史的圖書和地圖算是這裏的特色。

③交通銀行舊址:位於上海路5號。在大連老建築群未破壞前,這裏並不是那麽惹眼。誰能想到這棟有80年曆史的老建築,其設計師竟是中國近代建築泰鬥莊俊。

④大連飯店:位於上海路6號。黑森林蛋糕般的大連飯店自上到下充滿理性嚴謹的現代氣息。大廈建於1930年,靠近天津街一側原為婦女兒童用品商店、天津街副食品商店,如今副食店還在,那是媽媽級人物常去的地方。

⑤大連火車站:1935年參照東京上野火車站而建。兩側引橋可直通二樓遠眺勝利廣場。

⑥常盤橋市場(大連商場北樓):大連人管它叫“大商”,現在整個青泥窪橋地區有名的商場差不多都被大商吞並。大商北樓雖貼了新牆麵,但還可以辨認出來老樣子。這裏一層的食品商場把大連特產一網打盡,遊客在這裏買特產是可以保證質量的。

⑦三越洋行大連支店(秋林公司):二戰後,前蘇聯占領旅順大連,1950年代初,麵向駐軍、專家的秋林公司開張了,主要出售來自前蘇聯的商品。蘇軍撤離後,這裏就逐漸成為普通的中國商店。

⑧連鎖街(勝利廣場以西的老建築群):作為曾經的東大連與西大連之間的過渡地帶,這處以日本平民小本經營的商業區,曾經不單單是普通日本市民的購物區,住在西崗的中國人也會走進這裏買上幾樣便宜的日本貨。
 

東關街:大連市民文化的起源地

在城市早期規劃中,日本人居住區往西是中國人居住區,住著普通的大連市民;而我印象最深的,是20多年前熱鬧非凡的西崗市場和破爛兒市場。

日本人占領大連後,中國人都被攆到青泥窪西邊的小崗子落戶,因為地處西部,這裏被稱作“西崗”。如今的西崗不單是街名,而且是駐紮著大連市政府的西崗區。

東關街橋洞是這一帶的低窪處,每逢大雨,此處都會泛濫成災。北京街則是製高點,蜿蜒的鐵軌一路下坡通往火車站,東眺可見綠山和山下的青泥窪以及大連港。進入上世紀90年代,青泥窪一帶高樓逐漸拔起,北京街卻還是一派舊時代的麵孔,海市蜃樓般的迷離頓然升起。到了90代末,城市改造波及到北京街、大同街一帶,站在這裏,目光穿越坡下市場街、東關街等逐漸衰落的街區遙望青泥窪,一股巨大反差將兩處從心靈隔絕起來。
 


 

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們說,因為靠近黑嘴子碼頭和集散市場,各地商賈雲集於此,帶動了這裏的商業和服務行業,此處當年要比青泥窪、天津街繁榮得多,直至公私合營才逐漸蕭條。

理發館、照相館、電影院。基督堂、天主堂、大廟。小賣鋪、洋鐵鋪、雜貨鋪。肉包子、餛飩館、羊湯館。糖梨糕的酸脆、煎燜子的白煙、熬羊湯的胡椒麵。這是20年前這一帶留給我的印象,最熱鬧的當屬西崗市場和舊貨市場。西崗市場2009年正月的那場大火讓這個百年市場徹底衰落。建於1921年的大同街舊貨市場被大連人稱作“破爛兒市場”,它是個露天市場,隻在周末開放,任何人隻要交上一點攤位費就可以沿街擺攤,上世紀90年代初,政府專門修了大棚,可也無法容納這麽多攤位。極盛時,周遭綿延幾公裏的大街小巷都是破爛兒市場的範圍。很多人家直接把攤位擺在家門口,所售的真的是家裏淘汰的舊貨,也有國營單位職工從廠子裏拿來的新貨,隻要能想的到的東西這裏都有賣!因為隻圖賺個零花錢,所以價格回旋餘地極大。父親帶我到這裏主要是淘舊書,小人書在那時論堆兒搓,舊書雜誌價格低得讓人不忍還價。也有把家中老物件拿來賣的,很多攤位都有日本時代極大的清酒瓶子。那時我還買了不少瓶瓶罐罐,用來作靜物寫生,可惜搬家都丟掉了。

後來,城市改造加速,破爛兒市場在1996年底遷往了香爐礁。北京街一帶的老房子基本上被拆除殆盡,隻剩下新開路以東、鞍山路以南、宏濟街以北、東關街橋洞以西這麽塊巴掌大的地方:市場街、大龍街、華勝街、平和街、生福街、西崗街還在苟延殘喘。

我的朋友王林小時候就住在宏濟街,是棟二層紅磚小樓——那一帶的老房子大多是二、三層中西合璧的磚樓。10年前,曹穎主演的《漂亮女孩》就是在那個院子拍的外景。這種樓房一進大門有個天井,天井裏後來都搭了偏廈子,整個院子就一個共用衛生間。樓梯是露天的,正麵一個樓梯上行,上到一半,呈Y字形分成左右樓梯。樓上形成一個回型的走廊。每戶麵積非常小,王林家是二室一廚,有炕和灶台,燒蜂窩煤。孩子們就在這種環境長大,放了學就在天井和走廊裏拿著大棍子或是木頭大寶劍、匣子槍瘋鬧,偷別人家曬的蘿卜瓜子,倒不怎麽出大門,因為附近有個工讀學校,小小的自尊心讓他們意識到,出了門會被認為是那些壞孩子當中的一個。

現在老居民大多搬離了這片街區,東關街、市場街多為外來務工者居住。這裏距離大菜市和街裏都不遠,很容易謀生,由於太久沒人維護,建築為雜物充滿、異常衰敗。如果不經人提醒,很難想象這裏曾是大連市民文化的起源地。
 

旅行家指點:從東關街到北京街

①北京街基督教承恩堂:位於長江路605號。丹麥宣教士外德勞牧師籌資於1914年竣工落成,青磚綠瓦,造型平直樸素,局部造型吸取了中國樣式。

②西崗市場、東關街市場:這曾經是該區域老百姓最重要的市場,甚至站名專門稱作“市場街”,如今卻都破爛不堪。喜歡懷舊的人不妨一訪。

③東關街老建築群:這個區域是大連為數不多、成片的沒有現代化痕跡的老街區。如果拍攝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影片,這裏幾乎不必整修。站在第二人民醫院樓上可以鳥瞰這個區域。

④北崗橋:位於大連汽車站西北,橋頭共有四根殘破的帶凹槽的立柱,橋下通火車。這一帶過去叫北崗子,寫過《半夜雞叫》的那位高玉寶便是這裏人。現在舊橋並排建了一座新橋,舊橋專為行人橋。
 

方格廣場:城市中心逐步西移

城市西部的方格形廣場位於中國人居住區以南,有個平庸的名字:人民廣場,但老大連還是愛稱它為斯大林廣場;而我則把它稱為方格廣場。

中國人居住區南緣的黃河路是一道中國百姓心靈上的分水嶺。

1937年7月,關東州廳自旅順遷至大連市區黃河路南側的長者廣場。這裏原是片低窪地,與東部圓形廣場不同的是,它是個方格形的廣場。直到今天這裏一直是這座城市的行政中心,大連的重心也是這時逐漸西移的。隨著日本戰敗以及新中國的建立,這裏先後改稱政府廣場、斯大林廣場。1993年的“去蘇聯化”後,它又多了一個平庸的名字:人民廣場。
 


 

盡管帶有濃厚的時代特征和政治痕跡,但老大連們還是樂意喊它“斯大林廣場”。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有軌電車每天還沿橫跨廣場的中山路東西往返。那時候,這座大連最氣派的廣場南側還威嚴地矗立著蘇軍烈士紀念塔。數十年風吹雨淋,上麵的銅質的蘇軍戰士像已被侵蝕成黑色。我有個夥伴叫生慧琳,她在1985年上小學時,才被父母從膠東老家接來大連。當她坐在車上第一眼看到紀念塔時,激動地拽住媽媽,用濃重的膠東話喊:“媽媽!快看那個大黑人!” 而對於當年居住在宏濟街的王林來說,人民廣場是離家最近的綠地,但隻有表現好的時候才能由媽媽帶著哥哥和他去。大銅像後邊的五四路有個夜市,吃的穿的都賣!棉花糖、小豆冰棍、鍋巴蠶豆,還有肥肉炸的油漬勒……他第一次看頂在頭上飛刀削麵也是在那裏——那時候的大連很少見到外地小吃。
 


 

具有地標性質的紀念塔於1999年遷至旅順蘇軍烈士陵園,其舊址上重修了座歐式環形柱廊。


旅行家指點:人民廣場周邊

人民廣場周邊值得一訪的建築有關東州廳、關東地方法院、關東州廳警察部。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裏還能看到女騎警巡邏。女騎警成立於1994年底,是一支以禮儀、展示為主的騎警大隊。巡邏時間:每天上午9:30-10:30。

①關東州廳舊址:現為大連市人民政府,大樓平直樸素,不單是人民廣場的核心建築,70年來也一直是大連的政治中心。

②關東地方法院舊址:現為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赭黃色的鋼骨造大樓於1930年建成,建築師不圓貞助用幾何元素處理細節,樓體呈三階梯攀升,外形酷似審判座,有種壓倒一切的威嚴感。這棟大樓造型跟東京審判時“遠東國際法庭”駐地陸軍部大廈風格非常接近,隻是關東地方法院顯得更加挺拔。

③關東州廳警察部舊址:現為大連市公安局,建於1936年,建築風格與人民法院相似,但少了許多細節,牆麵如今被塗成暗朱砂色,顯得晦暗。它身後白色的交警支隊大樓像白帆一樣屹立在中山路旁,但被認為是香港中銀大廈的模仿之作。


甘井子區:城市北郊的工業遺產

在市區西部和北部有個甘井子區,有些類似城鄉結合部,東連黃海,西接渤海,其麵積超過市內其餘三區總和的4倍。我父母就曾在這一片生活過,他們在上世紀70年代來到空軍16廠時,才二十出頭。那時候,軍事化管理的16廠比其他廠的待遇都好,在全市都有名!年輕人結了婚就能分到房,單位在北大荒有農場,每年打下來的米麵運來給大家分。別的單位職工每月拿39塊錢,而他們是40.48元。別小看了這1塊4毛8,在當時可以購買以下物品——1斤8兩豬肉、14斤國光蘋果、50-60斤大白菜、29斤海紅、37張有軌電車票、半張開往煙台的船票……
 


 

在甘井子區,類似空軍16廠這樣的老國企還有很多:石油七廠、523 廠、大連化工廠、大連鋼廠、大連紡織廠、水泥廠等等。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謝幕以及市區的擴張,這些“老大哥”或停產,或北遷西移。今年5月,在大連鋼廠(現已改名為東北特鋼集團)工作了將近40年的陳磊退休了。早在4年前,大鋼就已經逐步搬遷到偏遠的登沙河鎮,陳磊和一些快退休的老員工繼續留守在甘井子區的南廠房。今年7月11日,大鋼搬遷全部竣工。但這個地區依然居住著無數像陳磊一樣的退休職工和他們的家屬。大鋼雖然搬走了,但它的氣息仍將留存在金三角、東方路相當一段時間。
 


 

而這些企業在這一區域經營百年留下了許多工業時代的遺產,作為一個從這裏走出的孩子,那些富有強烈時代特征的廠房、煙囪、鐵軌、機車、碼頭、住宅區、醫院構成了我童年的天際線,將永久地鎖在我的記憶中。


旅行家指點:甘井子區

甘井子區位於大連市區的西部和北部,值得一訪的有:523舊廠區、大紡舊廠區、金家街大鋼家屬區、老甘井子日本時代家屬區等。

①523舊廠區(在甘井子站乘704路可到523廠):1949年初,淮海戰役勝利後,粟裕感慨道:“感謝山東老鄉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當時叫做建新公司的523廠就是“大炮彈”產地。523廠位於甘井子區東北角的海濱,站在俱樂部的位置便可望見海水。這個烏托邦式的廠區是計劃經濟時代人人羨慕的去處,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的吳運鐸是解放初期那裏的領導者。如今523廠已不複存在,接替它的是寶源核設備公司,大片舊廠房和家屬區仍遺留山坡上。

②大紡舊廠區(6路、410路周家街站路南):前身是1924年日本人建立的滿洲福島紡織株式會社。現已搬遷,老廠區大部分為新建小區覆蓋,隻有東緯路東段保留一部分廠房。

③金家街大鋼家屬區(6、408路金家街下車路北):位於金家街公園小山下,這一區域南部位於三岔路口。金家街一直是甘井子的繁華地帶之一,很多蘇式樓都有五六十年曆史。金家街公園是甘井子工業區不多的幾個公園之一,那裏居然還遺存一個鐵質紅黃相間的轉盤,轉盤上麵焊著“大化”二字——大化是這一區域著名的化工企業。

④東方路北側老房子(6路、408路椒房下車路北):這片區域統稱“椒房”,是大化、大鋼等幾家老國企的地盤。多次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化俱樂部是建國初由前蘇聯援建,紅磚拱形建築。企業經濟的不景氣,讓這一區域存留至今。

⑤老甘井子日本時代家屬區:老甘井子指的是過去甘井子區政府所在的區域,隨著政府西遷,老甘井子一派蕭條,在開發建設未全麵鋪開之際,北明街、北風街、北秀街等老街道還保存著許多解放前的老房子,因為建造時代久遠,到有著與工業區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味道。
 

城南濱海公園:坐著電車看大海

坐電車去星海公園看海,是大連人的集體回憶;還未到星海街,天際線下粼粼波光和淡淡的海腥味便會讓人莫名激動。
 

1908年,大連第一條電車道從電氣遊園鋪設到碼頭。鼎盛時的1939年有10條線路運營,1974年起大規模拆除軌道,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尚有3條軌道在運行,分別是201、202、203。如今201和203已合並為201,整個大連就剩這兩條線了。老式電車的車身都是木製的,有兩種常見外形:一種轉角處略圓,像個光頭和尚,風擋略為後傾,上半身至車頂為鴨蛋青,下半身為墨綠色,中間有紅杠分開;另一種轉角直上直下,車頂為黑色,上半身是米黃色,下半身是墨綠色,中間同樣用紅杠分開。80年代中期,通往黑石礁的202路還新增了一種金屬外殼的新車,極淺的米色打底,橄欖綠的橫紋貫穿外壁,這種新車長而闊綽,具有典型計劃經濟時代的嚴謹美感。那時我們為了搭一趟新車,寧可放過幾趟舊車。有軌電車不分首尾,兩頭都有操作台,司機往返需要換位。電車嘟嘟的汽笛聲流動在大街小巷,我有過在車尾不住地按汽笛而遭到售票員嚴厲訓斥的經曆。
 


 

若想懷舊一把,最好的線路就是坐著電車看大海。20年前,大連市內有兩處著名的海濱:東南的老虎灘和西南的星海公園,兩處都有電車前往。老虎灘是自由河的入海口,丘陵起伏,地勢複雜,無天然沙灘。本地人則更喜歡去地勢寬闊、水淺沙暖的星海公園。如今前往星海公園的202路電車仍在運行。

星海公園前身是1909年由南滿鐵路建造的“星個浦遊園”,南滿鐵路首任總裁後藤新平銅像曾豎立在公園內。從興工街登上202路有軌電車,叮當聲中駛過解放廣場一路南行,跨越馬欄河後,景色就突然秀美起來。未到星海街,天際線下粼粼波光和淡淡的海腥味便將人攏了進去,海邊人每聞到這種氣味便十分激動。星海街一帶跟南山、高爾基路一帶同樣也是和風歐式建築的集中地,由於接近海灣,它們可被視為“海景房”。可惜如今靠近電車道的老房子越來越少,隻有地理逼仄和一些部隊使用的幸存到了今天。在那裏,日本時代的電杆、標牌、井蓋仍隨處可見。
 


 

在我小時候,距離星海公園有三站路的星海街還沒設站點,去那裏得在上一站富國街下車。我記得走進巷口不遠處有一座溫馨而低調的院落,它是一組建於1932年的歐式和風建築群,原為日本人的住家,1954年交給空三軍建了幼兒園。

上世紀80年代,肖大寶在這裏上班,每天都要背著女兒於小小從興工街搭202路電車在富國街下車步行去單位——他們住在城東北的金家街。那時,車站對麵的星海廣場還是一片海產養殖場,當然,著名的汙水馬欄河也在那裏入海。幼兒園由前樓、後樓、財務樓3棟建築組成。為了適應新時代,洋灰拉毛的牆麵在2000年被塗成彩色,顯得與周遭格格不入。不過園子裏還是留下了不少老物件:地板、不引人注意的飾物、門廊的地磚、花紋玻璃、插銷把手、放開水的木椅……肖大寶告訴我,以前經常有日本人來參觀。我們的幼兒園,他們少時的故居,這個園子流淌著兩個族群逝去的時光。

在於小小的記憶裏,每到秋季,院子裏銀杏落下的白果兒鋪滿地,孩子們都喊它臭果兒。比臭果兒更能喚醒於小小記憶的還有夥房的肉卷卷和燒茄子,夥房的阿姨來自東北,她會往茄子裏加一些糖——大連人燒菜很少擱糖。最近,聽說幼兒園要搬家了,整個星海街也要動遷,已退休的肖大寶有些失落。


旅行家指點:老虎灘+星海公園

老虎灘和星海公園是大連最著名的兩處海濱公園。去星海公園可在興工街乘202路有軌電車,沿途軌道北側有很多老房子。去老虎灘的102路電車已被公車取代,可在青泥窪橋乘2路公交車前往。

①老虎灘:從青泥窪橋出發,這一段路景相當幽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和風歐式建築依山而建,而大連最美的的街巷名字都集中在這裏:葵英街、青雲街、小龍街、嶺前街、白雲街、秀月街……解放路沿線老建築保存最完好的是勞動公園東側的南山北麓:昆明街、南山路、楓林街、五五路、延安路。推薦重點尋訪:南山建築群(孫傳芳別墅、大連稅關長官官邸、德國駐大連領事館、河本大作舊居、大連憲兵隊本部舊址、孟天成舊居、八七療養院已被列為市重點保護建築)、東本願寺(大連京劇團)、彌珍池公園(大連植物園和映鬆池)、明澤湖、解放路沿線老建築群(白雲街、青雲街、桃源街)。

②星海公園:推薦重點尋訪:星海一街、星海二街、星海街老房子、星個浦大和旅館舊址、星海廣場、現代博物館、大連自然博物館、黑石礁建築群(潘複舊居、張宗昌別墅、金碧東府邸)、黑石礁濕地。
 

坐著火車去旅順:傷感的遠東俄式小城

這座充滿了戰爭痕跡略帶傷感的小城至今仍作為軍港發揮著作用;而於我印象最深的,卻是坐著綠皮火車一路向北,那年夏天,鹹濕的風。
 


 

大連民諺:先有旅順口,後有大連市。旅順像是遼東半島伸向大海的龍頭,西邊的洪水灣與東邊的老虎尾便是這個龍頭上的犄角。老虎尾半島呈反“S”形甩向東邊黃金山,幾乎將麵向渤海的港灣圍合,航道最窄處僅91米。這處半封閉的海灣因其形似獅子張口,故名獅子口。1371年,朱元璋派將鎮守遼東,在此登陸,因旅途平順,遂改獅子口為旅順口。19世紀下半葉的洋務運動催生了中國的現代海軍,旅順口的位置、結構被李鴻章相中,將北洋水師的維護、修理基地設置於此,與劉公島總部形成對京畿地區的鉗形防衛網。
 


 

所以,看大連,不可不到旅順。在一切講求實效的當下,坐上一列開往旅順的綠皮車是件悖乎潮流卻又極度契合那個小城精神的舉動。火車出大連市區一路向北,在南關嶺與哈大鐵路分道揚鑣,獨自沿北部丘陵邊緣折向西南——這是當年中東鐵路的支線。在丘陵行進,轉彎坡道很多,車速慢。讀過汪曾祺描寫雲南鐵路的,會有同感。很早前,車廂還是木條座椅和老式茶幾,煙灰缸緊貼窗框下緣,夏天的海風鹹濕而涼快。鐵路距海岸線遠不過幾公裏,夏家河子更幾乎貼海而行。那是大連惟一的天然沙灘,灘清水淺,走上1公裏都不會沒膝。因為票價便宜,挎果籃的農民常年是這趟列車的主人。而到了盛夏,腳踏涼鞋斜挎泳圈、提著食物的大人孩子便會擠滿車廂。

車過長嶺子以後,開始南行,過水師營後就可以望見旅順的地標:白玉山塔。最後這段路是與注入旅順口的龍河並行,白玉山塔越來越大,旅順到了。1903年投入運營的旅順站是一座木質綠頂俄式建築,從這一刻起,你會感受到旅順的不同:神秘的遠東俄式小城。
 


 

龍河入海口的解放橋是新城、舊城的分界線。橋東包括軍港、白玉山塔、萬忠墓在內的街區屬於老旅順——甲午海戰後旅順大屠殺的重災區。橋西太陽溝一帶是殖民者重新規劃的新市區。關東軍司令部、旅順博物館、肅親王府、關東州廳等重要建築均在這裏。

作為北洋水師的基地,至今旅順很多地名與此相關:水師營、南子彈庫、東港、西港、黃金山、白玉山。登白玉山巔,整個旅順口盡收眼底,山下的港灣曾是俄軍海軍基地。1907年,日軍大將乃木希典為紀念兵士亡靈在白玉山南麓修建表忠塔,2年5個月後,66米呈炮彈狀的表忠塔竣工,百年來,始終是壓在中國人心上的地標。

日俄戰爭時,最激烈的戰場便在這裏,203高地、東雞冠山、老鐵山炮台、電岩炮台這幾處山地是重要的爭奪地點。俄軍艦隊主力覆滅後,在乃木希典指揮下,日軍向西部製高點203高地進攻。這是一架東方絞肉機,乃木的兩個兒子先後戰死,大將兒玉源太郎取代乃木指揮,在第4次強攻後登上203高地時,俄軍堡壘中隻有一個活著的兵士。隨著203高地陷落,俄軍防禦迅速崩潰。戰後,乃木將此地易名為與203諧音的“爾靈山”。1991年夏天,我曾隨父親單位的老年團登上了203高地,泛著幽幽綠光的爾靈塔是由炮彈殘片鑄造的,直到今天仍可在山上撿到當年的子彈殼。那天午飯被安排在塔下的小飯店,幾個老人推說自己胃痛不肯進去,坐在樹蔭下掏出幹糧默默地啃,他們活到今天該有八九十歲了吧!

日俄戰爭後,夾在老城區和203高地間的“新旅順”最終在日本人手中形成了規模。百年時光流去,如今的新旅順卻要比老旅順舊不少,街巷的名字也帶著濃厚的前蘇聯痕跡:列寧街、斯大林路、友誼路……新旅順最大的看點就是太陽溝一帶的老房子,這些精美的洋房大多修建日本殖民的40年裏。在當年,居住在這個區域的非顯即貴:滿洲“建國之父”本莊繁、策劃9•18事變的板垣征四郎、清遜帝溥儀、國學大師羅振玉、圖謀複辟的肅親王耆善、日本間諜川島芳子、偽滿總理鄭孝胥……如今都能在此找到他們當年的居所。我讀高中時曾來這裏寫生,就住在列寧街215醫院。老旅順都知道一句笑話:“215大牆倒了,你跑出來了!”——215是座精神病院,由當年的旅順師範學堂、滿蒙物產館分館、沙俄尼克巴基賽旅館合並而成。

列寧街東邊是太陽溝的核心:大名鼎鼎的關東軍在9•18事變前的20餘年中一直蟄伏此處。與之麵對的旅順博物館是1917年由未完工的沙俄軍官俱樂部改造而成。成立初,這裏的藏品五花八門:動植物、礦物標本、民俗物品。這種情況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被改變了。1933年,大穀光瑞移居大連,他不單是宗教領袖和皇親國戚,也是一位中亞佛教考古的專家,曾以本願寺名義三次資助探險隊赴中亞考古。1914年辭去法主後,其大部收集品寄存在關東軍統治下的旅順。在他影響下,旅順博物館成為一所專業的曆史博物館。那些新疆文物已是這裏的鎮館之寶,可惜很少露麵。但僅從那些雅致的文物陳列櫃也可感受到這所博物館的品味,它是我心目中中國最美的博物館。

這座充滿了戰爭痕跡略帶傷感的小城至今仍作為軍港發揮著作用,馬路上可以看到成隊的海軍,還能透過高音喇叭聽到軍號聲。因為駐軍的關係,旅順老城幸運地遠離城市改造的吞噬,這裏是中國近代史的活化石,也是日、俄軍人後裔的精神故鄉。


旅行家指點:新老旅順

每天有兩班火車從大連火車站發車,分別是6331(6:42-8:25)和K7329(14:52-15:55),返程為6332和K7330。也可乘汽車去,分為南北兩路:火車站北廣場和黑石礁車站走旅順南路,5分鍾一趟,票價7元(快車30-40分鍾可到);周水子汽車站走旅順北路,都是慢車,站站停。旅順口區不大,交通便利,乘坐1路、3路、6路、12路可貫穿新老旅順。

①白玉山:可上白玉山鳥瞰軍港,白玉山塔門票38元,索道15元,海軍兵器博物館15元。建議去山下參觀老虎尾半島獅子口的軍港公園,雖然狹小且收門票,但裏麵的青銅巨獅雕像還是值得一看。此外,旅順火車站位於白玉山西側山下,站內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歐式站台。

②萬忠墓+日俄監獄舊址:萬忠墓位於九三路23號,甲午海戰後旅順大屠殺遇難者埋骨處,全國重點文保,距旅順汽車站很近。日俄監獄舊址位於向陽街139號,門票25元。大連人管這裏叫“旅順大獄”。這兩處地方是當地中小學生必去的教育基地。

③旅順博物館:位於列寧街42號,分主館和分館,主館門票20元。刨除陳列品不算,單是那些陳列櫃可以構成一個近代家具之旅。此外,博物館對麵就是關東軍司令部舊址,米黃色牆麵,白色轉角,赭紅色屋頂,清新得讓人很難將它與關東軍聯係起來,門票20元。附近還有一座友誼塔,1956年為紀念中蘇友誼而建。

④太陽溝老建築群:以太陽溝為中心東起解放橋、西至太陽橋、北起革新街、南至海岸,約5平方公裏的區域有著成片原生態的老建築群。下麵所列僅僅是名人故居和公共建築,環繞它們的還有大片老式民居和火炬鬆:旅順博物館(列寧街42號)、關東州廳(友誼路59號)、旅順師範學堂(列寧街24號)、大和旅館(文化街30號)、關東局職員新旅順購買組合(文化街14號)、美商徳泰號店員宿舍(文化街28號)、大穀光瑞舊居(靠山街87號)、羅振玉舊居(洞庭街一巷1號)、肅親王府(新華大街9號)、將校集會所(新華大街23號)、關東軍司令部(萬樂街10號)、俄清銀行(萬樂街33號)、俄商尼克巴基賽旅館(斯大林路58號)、旅順高等公學校(斯大林路西段2號)、關東憲兵司令部(東明街36號)、警官練習所(解放街與中央大街交匯處)、沙俄陸防司令康特拉琴科官邸(寧波街47號)、土地調查部(潮海街1號)、旅順工科大學校長井上禧之助官邸(五四街 11 號)。
 [ZT]         


大連專輯請看:
        1。手繪大連,我的記憶地圖 -- 難以置信的回憶老大連的好文   
        2。優美散文:大連的海風   
        3。
文革時大連人的悲慘生活
        4。大連之大
        5。2013年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6。《味道》大連海鮮美食
        7。美麗的大連長海 (視頻)
        8。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
        9。浪漫之都大連
        10。藍色的大連
        11。旅大回首(1974年)

        12。《標準大連話初級教程》(一)
        13。《標準大連話初級教程》(二)
        14。《標準大連話中級教程》
        15。大連話應用實例,'笑果'不一般(一)
        16。大連話應用實例,'笑果'不一般(二)
        17。大連話應用實例,'笑果'不一般(三)
        18。《再別康橋》方言版(25種,包括大連話版)
        19。大連話六級考試
        20。用大連話哄媳婦
        21。
《用大連話哄媳婦中〉的大連話名詞解釋
        22。東北話四六八級考試(笑死人不償命),長江以南,黃河以南,山海關內試試
        23。逗不死你!沈陽人自創的成語(全新搜集整理,賊多!)


        24。蘇聯紅軍進駐旅大
        25。抗日戰爭勝利後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並實行軍事管製的曆史作用
        26。東北解放蘇聯紅軍留下的曆史痕跡
        27。戰後旅大接收問題研究
        28。
赫魯曉夫與蘇聯歸還旅順海軍基地

        29。追憶逝去的故鄉——《滿洲遺產》
        30。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31。[轉] 當年的滿洲國竟然會是如此的發達與富裕

        32。
甲午年日軍旅順大屠殺
        33。日俄戰爭 -- 203高地之戰
        34。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35。日俄戰爭與清廷的局外中立
      
                                                        

        36。三百年關東潮
         37。「闖關東」的曆史與文化觀
         38。 關東的江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4)
評論
wheretofind 回複 悄悄話 really appreciate your articles about hometown, especially 旅順, the best place
in me memory.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hdlwxy' 的評論 :
記得那吊爐餅店,饞人啊。
chdlwxy 回複 悄悄話 記得我小時候, 我媽媽經常帶我去天津街的一個吊爐餅店吃飯。進了店,通常是媽媽去窗口買吊爐餅和鹵湯,我就看那一桌客人快吃完了就站在他們身後等座位,嗬嗬,,,很想念那個時候,媽媽很年輕,比我現在還年輕啊!!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ANGDANGDANG' 的評論 :
現在大化,石油七廠,523,大鋼等搬到新金縣和莊河幹淨的沿海去禍害去了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惜福666' 的評論 :
準確地說,大連,丹東,煙台和威海的口音接近。
DANGDANGDANG 回複 悄悄話 哎,山草驢變螞蚱,一代不如一代啊
DANGDANGDANG 回複 悄悄話 原來幹淨,美麗的黑石礁海濱浴場現在完全沒有了,老虎灘也正在填海造地,自然景觀也已經完全看不到了,十分痛心!
DANGDANGDANG 回複 悄悄話 天津街的改造是最大的敗筆! 現在成了市中心鬼城,體育場一帶的日本房也破敗不堪!
感謝弄了這麽多老大連的好文章! 讚一個!
希望看到更多關於老大連的回憶! 但很多隻能在夢裏了!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印' 的評論 :
"老街“可能指過去那些比較老的街道,而不是哪條街的名叫”老街“。
大連倒是有”不老街“,”萬歲街“
惜福66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生常談12' 的評論 :

現在才明白為什麽一些山東人管俺叫老鄉, 俺的口音跟他們像啊
老印 回複 悄悄話 翻過一本叫“記憶:大連老街”的書,沒見你的大連係列裏提到大連老街?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惜福666' 的評論 :
是啊,很多大連人並不清楚它的曆史。我把30多篇博克組成大連專輯,聚集了一些大連人。
惜福666 回複 悄悄話 俺這個土生土長的大連人看了你的文章才知道大連的這麽多曆史。 會轉給我在大連的親友看,一起學習學習。
雨中小花 回複 悄悄話 我的母校以前是日本人學校,80年代經常有人來參觀,到海港送別的時候,很多人淚流滿麵的。那時還很不理解,現在想想是不是也算是一份鄉愁,盡管是很奇特的一種類型。
那個學校早就被百年商城替代了,留下的隻有回憶,諾大的校園,高大的銀杏樹,紅磚小樓,氣派的大禮堂....

糯米香,天津狗不理,山水樓,小時後都常光顧啊,火車站前曾經是個廣場公園來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