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四野鐵道縱隊

(2014-02-25 06:58:25) 下一個

                   金戈鐵馬壯軍威—四野鐵道縱隊

  鐵道縱隊

  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雖有五大野戰軍,但是唯獨東北野戰軍擁有一個鐵道縱隊。原因就在於東野占有了“地利”之先。舊中國的鐵路建設事業普遍落後。但重工業最為發達的東北地區,其鐵路運輸網相對而言也就成了最為發達地區。解放戰爭期間,東北敵我雙方出於軍事運輸及作戰考慮,對於鐵路線的控製都極為重視。

  自1945年8月我軍陸續進入東北後,就非常重視東北鐵路事業的恢複與發展,並迅速派出人員接收日偽鐵路管理機構。當時除加強鐵路係統的領導外,東北各軍區還為確保鐵路交通的安全,相繼成立了護路部隊。

   到1946年初,東北護路部隊已發展到3400餘人。東滿各線有何德全領導的護路大隊約1400餘人;西滿各線有郭維城領導的護路大隊800餘人,彭敏、閻九祥在綏佳、綏濱、中長等鐵路線上的護路部隊也相繼成立。

  1946年6月,為加強對各軍區護路軍的總體領導,東北民主聯軍組建了統一的領導機構——鐵道司令部。總部設在哈爾濱。蘇進任司令員,王光文任副司令員,張進任參謀長(兼軍法處長),郭德林任政治部副主任,鄭思索任供給部長。

12月,鐵道司令部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下轄東滿護路軍(司令員何德全,副司令員吉合,參謀長師軍)、西滿護路軍(司令員郭維城,參謀長彭傳清)、南滿護路軍(代司令員閻九祥,副政治委員郭延林)、中部護路軍(司令員張鶴鳴,政治委員劉居英,副司令員曹誌學,參謀長徐斌)。

在護路軍司令部的統一領導下,鐵道護路部隊迅速發展,截止到1947年秋,東野護路軍已發展到8000餘人,並被編成七個步兵團,第一、第二、第三團由護路軍總部直接指揮,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團則分別隸屬各軍區領導。護路軍配合後方剿匪與前方作戰,擔負著北滿解放區的5000多公裏鐵路線的護路任務。

  自1947年5月中旬開始,東北民主聯軍連續發動夏季、秋季、冬季三次強大攻勢,並取得巨大勝利後,我軍控製的鐵路線也大大增加。但新獲鐵路沿線橋梁線路多遭破壞,前沿鐵路運輸不通。為加快搶修使之迅速投入作戰運輸,1948年2月,護路軍司令部將所轄的第六、第七步兵團合並組成為鐵道第一團;將第四、第五步兵團合並組成鐵道第二團。每團下設三個大隊:第一大隊擔負線路、橋梁和通信設施的搶修;第二大隊擔負機務、檢車、給水、站務等運輸任務;第三大隊則擔負鐵路沿線和搶修現場武裝防護。從此,護路軍的性質也就由原來單純的護路作戰,開始向一支嶄新的鐵道技術部隊的轉變。

鐵道團組成後,根據各鐵路線的破壞情況和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的作戰意圖,配合鐵路職工立即投入了吉長、哈長和大鄭線的緊張搶修。

  鐵一團配合齊齊哈爾鐵路管理局第一工程處,從3月上旬開始,先後搶修了通遼至彰武、彰武至新立屯、新立屯至阜新間的鐵路線,並於8月中旬,恢複了鄭家屯至阜新間的鐵路運輸。

  鐵二團從4月20日開始,投入吉長線的搶修工程,先是完成了孤甸子至興隆山間線路修複和通信架設工程,後又在吉林鐵路辦事處的協同下,修複了飲馬河大橋,使鐵路從吉林一直延伸到國民黨軍北滿大本營——長春。

步兵第一、第二團也各抽出一個連,組成兩個臨時搶修大隊,配合哈爾濱鐵道管理局職工,參加哈長線雙城至陶賴昭間的鐵路搶修工程,並於6月3日峻工。

  上述各線的通車,不僅溝通了新老解放區的經濟聯係,而且為加強我秋季攻勢的戰備工作,支援我軍解放錦州和圍攻長春的作戰,都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1948年秋,東北人民解放軍進入戰略大反攻的前夜,為適應大兵團作戰需要,經東北局決定和中央軍委批準,7月,以護路軍屬部隊為基礎,吸收鐵路員工和技術骨幹1200名,另補入二線兵團8500人,整編成東北野戰軍鐵道縱隊。整編工作自7月下旬開始,至8月下旬基本結束,全縱隊共計1.7萬餘人。

  鐵道縱隊領導機關,由護路軍領導機關與牡丹江軍區領導機關一部合並組成,隸屬鐵路修複局直接指揮。縱隊司令員由鐵路修複局局長黃逸峰兼任,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蘇進(後由鐵路修複局第一副局長李壽軒兼參謀長),副政治委員由何偉兼任,供給部長鄭思索。縱隊下轄四個支隊:

  第一支隊由鐵一團、嫩江軍區獨立第三團及補入隨軍的鐵路員工226人組成,共計4309人。支隊長於磊,政治委員杜國平,副支隊長錢潛,參謀長張進,政治部主任楊培君。

  第二支隊以鐵二團、吉林軍區獨立第六團及補入隨軍的鐵路員工221人組成,共計3407人。支隊長劉震寰,副支隊長蕭春光,參謀長張峰銘,政治部主任李子華。

第三支隊以護路軍步兵第三團五個連、遼吉獨立第三團兩個營、牡丹江軍區一個營及補入隨軍的鐵路員工241人組成,共計3611人。支隊長彭敏,政治委員徐斌,副支隊長汪祖美、張雲山,參謀長何海如。

第四支隊以護路軍步兵第一團三個連、遼吉獨立第三團一個營、吉林獨立第六團五個連、護路軍梅河口兩個大隊及補入隨軍的鐵路員工145人組成,共計3996人。支隊長郭延林,副支隊長王景利,政治部主任劉益。

鐵道縱隊自成立之日起,便擔負著直接為前方作戰服務和與各地鐵道員工密切配合,恢複新中國鐵路事業的雙重任務。東野總部對鐵道縱隊極為重視,羅榮桓政委曾親臨鐵縱機關講話,以多羅寧將軍為首的蘇聯專家也具體參與了鐵道縱隊的整編工作。

當時東野正醞釀著遼沈戰役,並將首戰目標指向了東北敵軍的主要補給地與戰略要地錦州。在這樣空前規模的戰略大決戰中,部隊的調動、糧食彈藥的供應,尤其是特種兵部隊的運送,必須主要依靠鐵路交通來完成。但當時靠近敵占區的鐵路,多數己被我軍出於當時的戰略目的而破壞。於是鐵道縱隊成立後,立即投入了通往錦州、長春、沈陽鐵路的搶修工程。

  縱隊命令第一支隊繼續完成原屬鐵一團的任務,沿新義線向義縣搶修,以支援錦州作戰;第二支隊繼原屬鐵二團的任務沿長吉線向長春搶修,以支援我軍圍殲長春之守敵;第四支隊則待命於梅河口一帶,暫時協助路局補修鐵路;各支隊並準備根據戰役的發展繼續前進搶修,以保證遼沈戰役結束後,迅速溝通東北各主要鐵路幹線的運輸聯係。

  各支隊接到命令後,立即以高昂的鬥誌投入到搶修工程中去。由於鐵道縱隊全體指戰員們的共同努力,東北鐵路主要幹線得以迅速通車。這不僅直接援助了遼沈戰役和圍殲長春守敵的作戰,而且對恢複和發展東北生產,以及保證東野部隊順利入關參戰,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8年11月初,遼沈戰役結束後,為保障東北野戰軍即將向關內的進軍,鐵路急待南伸。第一支隊遂於11月20日,沿北寧線繼續向山海關挺進。當時為阻止華北侯鏡如兵團援錦,此段鐵路為我軍破壞較嚴重。許多地段的鋼軌翻倒在路基下麵,枕木也不知去向。但好在橋梁破壞甚微,而且又是複線,於是第一支隊得以就地取材,拆一條補齊另一條。

一支隊為加快進度,黑夜派人前出調查,白天跟進搶修。當時東野入關先遣部隊尚未出發,山海關仍被殘敵盤踞著。當支隊前抵山海關時,不得不派出兩個連前往萬家屯監視敵人。但沒想到山海關之敵將他們當成了我入關部隊的尖兵,竟聞風棄城而逃。在鐵道縱隊的日夜奮戰下,至12月初,沈陽、錦州、長春、吉林、哈爾濱等東北主要大城市鐵路均已連成一片,並可通向關內。從而為11月底至12月初入關的東北百萬大軍和軍用物資的運輸,鋪平了一條大道。

  12月上旬,鐵道縱隊司令部在秦皇島召開會議,明確了東野鐵道縱隊今後的任務,就是修複全國的鐵路。會議還提出了響亮的口號:“野戰軍打到哪裏,鐵路就修到哪裏!”從此,東野鐵道縱隊的戰鬥空間,便由一個東北戰略區擴大到全國範圍。

淮海、平津戰役結束後,鐵道縱隊又投入了修複津浦鐵路和平漢鐵路的新任務,並於7月,將這兩條南北大動脈修通至長江北岸。從而為我各路大軍的勝利渡江以及進軍江南的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運輸保證。

1949年4月,中央軍委決定,第四野戰軍鐵道縱隊改歸軍委鐵道部領導,並撤銷縱隊領導機關,各支隊均由鐵道部直接指揮。

  5月,中央軍委又采納蘇聯顧問的建議,鐵道縱隊改稱鐵道兵團,恢複兵團機關。軍委鐵道部部長滕代遠任兵團司令員,副部長呂正操任兵團副司令員,原鐵縱參謀長李壽軒任兵團參謀長。

第四野戰軍的鐵道縱隊,不僅為東北乃至全國的解放戰爭作出了自己巨大的貢獻,而且也正是在這支隊伍的基礎上,誕生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鐵道兵這一嶄新的兵種。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