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開國帥將的軍銜是怎樣評定的及軍銜的待遇區別

(2013-12-08 17:51:47) 下一個
新中國開國元帥和大將、上將、中將的待遇區別
 

新中國成立前後,為推進我軍現代化建設、滿足實際作戰指揮的需要,黨中央開始醞釀實行軍銜製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授予大元帥軍銜典禮,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製。與他們同一批授銜的,還有10名大將、55名上將、175名中將和802名少將。

 

54年後的今天,回顧那段特殊的曆史,我們發現,這個名單的出爐,既非純粹的論資排輩,也非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綜合平衡的結果。而各位戰功卓著的將軍們,在授銜過程中,或為這份難得的榮譽感慨萬千,或高風亮節地提出讓銜,也有人為此流下了眼淚……

“山頭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當元帥?哪些人能做將軍?類似的問題,在軍職軍銜評定初期,被反複提及。畢竟,麵對數以萬計曾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這次的“論功行賞”是否公平、公正、公開,不僅觸及到他們的個人利益,還關係到大部隊的穩定,談何容易!連毛澤東都說:“搞評銜,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鄧小平曾指出,“我軍隊曆史上是由各個山頭、五湖四海集中起來的。過去,有三個方麵軍,每個方麵軍又是由好多山頭結合起來的,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產生了山頭主義”。這些“山頭”,雖不如北洋軍閥和國民黨軍隊那麽根深蒂固,但也真實存在,在經曆了數次分化組合後,關係十分複雜。按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元帥是行政三級,享受政治局委員待遇;大將是行政四級,享受副總理待遇,自大將以上可算作黨和國家領導人;上將是行政五級,享受國務院秘書長待遇;中將是行政六級,享受部長待遇,自中將以上都是高級將領,可配備警衛、秘書和保健醫生、廚師、勤務員;少將行政七級,享受部長級醫療待遇。不同級別之間,待遇、權力地位的確相差很多,因此,除了現任職務、政治品質、業務能力、在軍隊服務的經曆及對革命事業的貢獻外,最初確定的評銜標準裏,還有一條:要適當照顧到各方麵軍幹部的相對平衡。

時任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的宋任窮在幾十年後回憶說,當時,少將以上軍銜由軍委直接掌握,所以工作量最大、難度最大的“平衡、排隊”的任務,就落到了總幹部部頭上,他們認真研究、反複斟酌,而從最後結果來看,這種平衡因素起了相當的作用:

朱德、彭德懷,因為戰功卓著,排在了十大元帥的前兩位;林彪是第四野戰軍的代表,十大元帥中他的戰績和指揮能力都堪稱第一,是十人中除朱德以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劉伯承是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賀龍,借助南昌起義總指揮和紅二方麵軍總指揮的資曆成為元帥;陳毅代表著南方三年遊擊戰、新四軍、第三野戰軍三個方麵的力量;羅榮桓是政工元帥,代表著政工在軍中的地位,這是中國軍隊特有的中國特色;徐向前借助紅四方麵軍總指揮的身份成為元帥;聶榮臻是華北野戰軍的代表;葉劍英一直是“中共軍方在政壇上的代表”,除他之外,黨內、軍內再無他人有這種特殊地位了。

得知自己被評為元帥後,葉劍英馬上想起了犧牲的戰友:“可惜啊,如果葉挺在,新四軍就出了兩個元帥。”陳毅的應答則多了分風趣:“如果葉挺在的話,我們就有兩個葉元帥。”

十位大將的評選,也同樣綜合考慮了“山頭平衡”的因素和當時的職務因素:

粟裕的軍事造詣和戰績在全軍首屈一指,建國後曾任總參謀長;徐海東是陝北方麵的代表,是紅二十五軍幸存的指揮者,與陝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之後任軍團長;黃克誠是第四野戰軍的代表,雖然戰績、資曆並非最優,但時任總參謀長兼軍委秘書長,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陳賡是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譚政時任總政治部主任,與元帥中羅榮桓的情況一致,是大將中政工方麵的代表,同樣意味著中國軍隊的特色,與山頭平衡無關;蕭勁光是第四野戰軍的又一代表,海軍司令的職務是他獲大將軍銜的重要因素;張雲逸的大將軍銜幾乎完全憑資曆獲得,十位大將中他年事最高,是除粟裕外第三野戰軍的又一代表,也是唯一參加過護國討袁的;羅瑞卿來自華北野戰軍;王樹聲曾任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授銜時任國防部副部長;許光達則來自紅二方麵軍。

幾個重要時期的表現,也是參考因素

除了“平衡山頭”、時任職務、資曆、業績等因素外,這些將領們在中共早期革命鬥爭的幾個重要時期的表現,也對他們的授銜結果有所影響。

曾任紅二方麵軍副總指揮的蕭克,本來有資格入選大將,但他在長征中鬥爭張國燾時保持了沉默,被認為是站在了張國燾一邊。用蕭克自己話說是“站錯了隊”。這成為毛澤東認為其“在曆史上不正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成了他沒被授予大將軍銜的因素之一。參加了《蕭克回憶錄》的編撰工作的周炳欽認為,“在中國革命戰爭中,蕭克不僅是我軍曆史上最年輕的高級指揮員之一,還有著與同時授銜的共和國元帥們相處共事的特別經曆”,“在這次授銜的55名上將中,他名列榜首。也許這並沒有表明其戎馬生涯的真實價值,授銜前毛澤東曾親自找他談話,對他說,把你放在這個位置上,別人就不好說什麽了”。

與蕭克的個案相對照的是林彪。林彪在十大元帥中資曆排在倒數第二位,卻名列十大元帥第三位,除了基於戰功,他因為在關鍵時刻支持毛澤東而贏得毛澤東的欣賞和信任,也是原因之一。 

由於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在1955年將帥評銜的具體工作中,負責單位和領導一方麵要盡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糾正一部分幹部錯誤的認識和態度;另一方麵要做好平衡排隊工作,盡可能評得公平合理,既使本人基本滿意,又使上下左右都沒有意見。因為隻有評得適當,才能真正達到調動幹部積極性的目的。這就要求在全麵考核了解幹部的基礎上,根據評銜的條件和標準,反反複複地比較,多方麵征求意見。中央和軍委領導也很關心、重視這項工作,及時聽取匯報,及時指示。 

高風讓銜,比比皆是

對於給不給軍銜、給怎樣的軍銜,大多數將帥並沒有過多計較,而是表現得十分豁達。

1955年9月初,天津的一家軍工廠趕製了一套大元帥製服。大元帥服的肩章由金黃色底麵構成,上麵繡著紅色的國徽和銀色的五角星,看上去威武莊嚴。這套製服本是給毛澤東量身定製的,但他卻一天也沒有穿過。

在得知自己被評定為“大元帥”的消息後,他找到彭德懷和羅榮桓:“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製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評軍銜為好。”

毛澤東表態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人也紛紛表示,不參加評定軍銜。那時候,劉少奇、周恩來已經主持黨務、政務工作,他們拒絕元帥軍銜尚可理解,在軍中掛名的鄧小平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拒絕的理由,然而,在他的堅持下,他成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12位中央軍委委員中,除毛澤東之外,另一個沒有元帥軍銜的人。

彭德懷也在同幹部的閑談中多次透露:“我並不需要這個牌牌,也夠不上什麽元帥,如果要評的話,也很難說評個什麽‘將’是合適的。但這不是個人問題,倘不評一些元帥,就會使一些人難得依次評下去。”1959年6月,他又在同阿爾巴尼亞國防部長巴盧庫談話時強調:“我不喜歡人家叫我元帥,這是戰爭的結果,是學人家的,我不喜歡肩上這兩塊牌牌。”

許光達在得知自己將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消息後,還曾主動給毛澤東等軍委領導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書”:

“我感謝主席和軍委領導對我的高度器重。高興之餘,惶惶難安。我捫心自問:論德、才、資、功,我佩戴四星,心安神靜嗎?……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實事求是地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要說同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和我長期共事的王震同誌功勳卓著:湘鄂贛豎旗,南泥灣墾荒;南下北返,威震敵膽;進軍新疆,戰果輝煌……

為了心安,為了公正,我曾向賀副主席商請降街。現在我誠懇、慎重地向主席、各位副主席申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勳卓著者以大將。

許光達1955年9月10日”

毛澤東拿到這封信後,激動極了。軍委會議室裏,他揚起信,走到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等軍委領導人麵前:“這是一麵明鏡,共產黨人自身的明鏡!”彭德懷插話說,這樣的報告許光達連寫了三次。毛澤東聽後點點頭,越說越激動,起身離開座位:“不簡單啊。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容易看出一個人,古來如此。”他隨即大步走到窗下,雙手用力推開窗戶,用帶著濃濃湖南鄉音的語調低吟:“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雖然在正式授銜時,許光達仍被授予了大將軍銜,但中央軍委在慎重考慮了他的意見後,將他的行政級別定為五級,他也因此成為當時唯一被定為行政五級的大將。

類似的讓銜、請求降銜、不爭銜的例子還有很多:

比如總幹部部副部長徐立清。按條件,他理應授銜上將,但當他得知上將名額需要減少時,便立即以自己“是主抓這次授銜工作的人,不能近水樓台先得月”為由,申請降為中將。彭德懷幾次找他談話,都拗不過他,最終,他成為當時的兵團級幹部中僅有的幾名中將之一。

訓練總監部軍外訓練部副部長孫毅,曆來談泊名利,心胸豁達。他對人說:“我隻有從勞之苦,而乏建樹之功,在評銜時要寧低勿高,授我少將足矣。”但組織上考慮到孫毅資深望重,最後仍授予他中將軍銜。

白誌文,紅軍時期就是師長。被評定為少將後,有人建議他去爭取一下,他卻說:“有什麽好爭的?多少人連命都沒了,我們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同誌,犧牲時不到30歲。我們命大活下來了,評一個少將就該知足了!”

段蘇權,紅軍時期就是黔東獨立師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四野第八縱隊司令員。授銜那天,他站在少將行列裏。他的周圍,是當年他親自指揮的團長;前排的中將行列中,有幾位當年在他手下當過師長;再前排的上將行列中,則站著曾與他同樣擔任縱隊司令員的戰友。有同事小聲說:“老段,你該站前邊去,向前走兩排。”他卻淡淡一笑:“組織上叫我站這裏,我就站這裏。”

“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授銜時”

宋任窮回憶說,授銜的初步方案公布後,大多數人對此都表示認可,但也有那麽一小部分,對結果並不滿意。有的人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淚長流,兩三天不吃飯;還有人跑到領導那裏,說自己如何勞苦功高,點著名要高級軍銜;更有一個紅軍時期的老幹部,在聽說自己將被授予少將軍銜後,竟公開地說:“我要把那牌子掛到狗尾巴上去!”毛澤東聽到這些事,很不高興,諷刺道:“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授銜時。”

歐陽青在《解放軍首次實行軍銜製全景式掃描(上)》一文中描述,王必成和王近山都被評為中將。王必成覺得自己的軍銜低,便找到老領導譚震林,希望他能幫自己向上麵反映一下。譚震林還真去了,結果讓上邊一頓批評。王必成知道以後,還專門找譚震林道歉。譚震林絲毫沒怪罪王必成。譚震林的很多部下都說,“譚老板”人很厲害,愛發脾氣,但對部下很體貼。王近山也喊過幾嗓子,被鄧小平嚴肅地批評了一頓,就算了。

還有被評定為少將的鍾偉。他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又任四野的十二縱隊司令、四野四十九軍軍長。這次授銜時,和他平級的人大多被評上了中將,這讓他覺得自己“被評低了”,火氣上來,罵了人。這事傳到林彪耳朵裏,他氣得將鍾偉叫去狠狠批評了一番。事實上,關於鍾偉的軍銜評定過低,毛澤東心裏十分清楚,所以評級後,鍾偉的待遇一直是按中將甚至上將的標準定的,毛澤東甚至親自點名,讓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鍾偉可算是低銜高配的好例子。

還有,從部隊調到外交部當大使的和在地方工作的人中,有的也提出要軍銜。好在有些高級幹部的思想工作,中央軍委領導同誌親自出麵去做了。

實事求是地講,王近山、王必成等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是很正常的,他們並未違反黨的規定,也不該因此受到人格和品德上的質疑或批判。隻是相比較而言,讓銜者當然更值得尊敬、佩服,甚至是敬仰。

就這樣,伴隨著大家的不同反應,將帥軍銜評定從1950年開始籌劃,在經曆了5年的動態變化過程後,直到1954年9月28日,才出台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名單,1955年9月27日才召開將帥授銜典禮。單從時間上,就能看出將帥人選的遴選是一個多麽複雜的過程。而1955年的將帥授銜,也因此呈現出多麵、多層次的立體狀態,作為一個複雜而豐富的“重要現場”,被定格在曆史的長河中。

[ZT]


其它軍事戰爭博克請看:
1.  20分鍾學中國簡史  

2.  五代十國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3.  三元裏抗英
4.  
馮婉貞抗擊火燒圓明園的英軍 
5.  紀實文學 林彪將將
6.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ZT]
7.  華中軍區告狀:陳毅不會打仗
8.  
我的中國性格 (讀完熱血沸騰!!!)
9.  [轉] 當年的滿洲國竟然會是如此的發達與富裕
10.  我愛祖國的藍天 陣容空前強大 
11.  詳解軍隊文工團體係
12.  可愛的中國(方誌敏)-- 原文及朗誦 
13.  林彪與粟裕
14.  粟裕與王耀武的三次軍事對決
15.  悲愴:方誌敏與紅十軍團,粟裕逃過一劫
16.  粟裕對紅十軍團覆滅的總結
17.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元帥,大將及上將的職務
18.  開國帥將的軍銜是怎樣評定的及軍銜的待遇區別
19.  四野的開國元帥、將領名單


更多的與朝鮮有關的文章請看: 
1.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2.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4.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5.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6.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7. 唐日白江口戰役 


更多的唐朝戰爭請看: 
1. 唐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2. 唐李淵攻取長安之戰 
3. 唐洛陽虎牢之戰  
4. 唐攻東突厥之戰 
5. 唐日白江口戰役
 
6. 唐平定安史叛亂之戰 
7. 唐李愬夜襲蔡州之戰 
8. 唐未農民戰爭 


更多的宋朝戰爭請看:
 
1. 宋蒙釣魚城之戰
2. 宋蒙襄樊之戰 
3. 宋蒙伯顏取臨安之戰  
4. 宋蒙崖門海戰 
5. 宋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6. 北宋統一戰爭
7.
宋遼戰爭
8.
宋東京保衛戰
9.
宋金和尚原之戰
10.
宋金順昌之戰
11.
宋金郾城、穎昌之戰
12.
宋金柘皋之戰
13.
宋金唐島之戰
14.
宋金採石之戰
15.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一部分)
16.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二部分)
17.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三部分)


其它的蒙元戰爭請看: 
1. 元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2. 蒙古西征之戰 
3. 蒙金之戰 
4. 元日戰爭  



更多的明代戰爭請看:
1.
明蒙之戰 1 --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2. 明蒙之戰 2 -- 明京師保衛戰  
3.
明蒙之戰 3 -- 明軍北上滅元之戰 
4. 明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5. 
明取元大都之戰簡析  
      
 

6.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7.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8. 明末農民戰爭  
9. 甲申三百年祭  
10. 清立國之戰 -- 薩爾滸之戰
11. 明朝末年人口突降至1000人萬的原因 
12. 明鄱陽湖之戰           

13. 明靖難之役
14. 
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


更多的有關清朝戰爭請看:
1.  清立國之戰 -- 薩爾滸之戰
2.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
3.  
清雅克薩之戰
4.  
清平定準噶爾叛亂之戰
5.  第一次鴉片戰爭  
6.  第二次鴉片戰爭
7.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8.  
清馬尾海戰
9.  
清鎮南關大戰
10.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11.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12.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13.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14.
台灣抗日之戰
15.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16.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7.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18. 清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關於曆史上中日戰爭, 詳細請看:
 1.  第一次中(唐)日戰爭
     
唐日戰爭  
 2.  第二、三次中(元)日戰爭
      
元日戰爭
 3.  第四次中(明)日戰爭
       3.1.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3.2.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3.3. 
豐臣秀吉對外擴張規劃的影響
 
4.  第五次中(清)日戰爭   

       4.1.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4.2.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4.3.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4.4.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其他:

       1 . 戚繼光抗倭
       2 . 
台灣抗日之戰
       3.  東北抗聯
            3.1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3.2 東北抗聯高清視頻
               3.2.1  東北抗聯之揭秘9.18真相 
               3.2 2.
東北抗聯之血戰歲月
               3.2 3.
東北抗聯之轉戰林海雪原
             3.3 東北抗聯視頻(1 -- 9)
               3.3 1. 寒夜火種
               3.3 2.
黑土烽火
               3.3 3.
不畏強虜
               3.3 4.
戰場傳奇
               3.3 5.
苦鬥歲月
               3.3 6.
西征壯歌
               3.3 7.
英烈千秋 (上)
               3.3 8.
英烈千秋 (下)
               3.3 9.
光複東北 
      
4. 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5.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6. 
平型關大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