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2013-12-24 09:46:05) 下一個
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一國之崛起,往往是伴隨軍事上的勝利為標誌的,彈丸之國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迅速成為世界強國,強國的地位是要實力支撐的,而日本的崛起,就源於兩次至關重要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本文介紹的就是日俄戰爭的情況。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和俄國先後進入了帝國主義時期。為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日俄兩國大力擴軍備戰,積極推行向外擴張的政策。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一心想獨吞中國東北的沙皇俄國,不甘示弱,拉攏德國和法國,製造了“三國幹涉還遼”事件,逼迫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複。

導致日俄兩國矛盾激化的直接原因是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辛醜條約》簽訂後,俄國極力主張各國盡快從中國撤軍,而自己的軍隊卻繼續賴在東北,並任命了遠東總督。日本豈肯罷休,便主動同俄國交涉。為爭奪遠東地盤和掠奪財富,日俄兩國一邊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一邊調兵遣將,準備戰爭。由於俄國拒絕從中國東北撤軍,日本於1904年2月6日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布斷絕日俄外交關係。與此同時,日本海軍開始行動。2月8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旅順港俄國軍艦,不宣而戰。

10日,日俄兩國政府分別相互宣戰,日俄戰爭正式開始。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西南端,四周丘陵環繞,為東北的門戶,入渤海海峽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旅順港是一個不凍港,港內水淺,較為狹窄,隻有一個寬150米的出海口。 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常駐該地。2月8日午夜,正當俄國軍官在旅順城內舉行慶祝艦隊司令施塔克將軍夫人命名日晚宴的時候,東鄉平八郎指揮日本聯合艦隊突然發起襲擊,連發16枚魚雷,重創俄軍三艘戰艦,揭開了戰爭的序幕。俄艦隊司令擔心誤中埋伏,下令各艦不得追擊,避港不戰,固守旅順要塞。 夜襲旅順港後,東鄉平八郎見俄艦避港不出,又有強大的海岸炮火支援,日本聯合艦隊難以重創俄國太平洋分艦隊,大傷腦筋。為了完全掌握製海權,減輕日方海上交通線所受的威脅,東鄉平八郎決定仿照美西戰爭中的成功做法,將船沉在旅順港出口處,封鎖俄國艦隊,並不斷炮擊俄艦。從2月9日直到3月初,日軍幾次沉船封港行動均未成功。 3月上旬,俄國新任太平洋分艦隊司令馬卡羅夫到旅順就職,立即采取了一係列防範措施,同時要求艦隊主動出擊。他在了解海區及艦船和要塞情況的基礎上,決定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布設水雷,防止日軍登陸並從側後威脅旅順基地;加緊搶修受傷艦船,派遣艦隊出海活動,加強海陸協同作戰訓練;要求海參崴艦隊出兵南下日本海,積極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牽製日本聯合艦隊行動。馬卡羅夫的這些措施,改善了俄軍的被動處境,使官兵有了戰勝日軍的信心,但4月13日,馬卡羅夫因所乘坐的“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戰列艦出海返航時觸雷爆炸,喪生大海。新任司令威特蓋夫特認為憑借旅順要塞可以保障艦隊的安全,遂不再采取出擊行動,從此,海上作戰主動權再度落入日軍手中。

日本戰時大本營鑒於海軍遲遲不能殲滅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便決定采取陸上進攻行動。3月21日,由黑木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一軍首先在朝鮮仁川登陸北進,4月中旬進抵鴨綠江邊。由於此舉出乎俄軍意料之外,日本陸軍很快擊潰由紮蘇利奇統率的俄軍東滿支隊,進占九連城、鳳凰城,造成了威逼遼陽的態勢。與此同時,由奧保鞏大將率領的日本第二軍於5月初在遼東半島莊河登陸成功,5月底進抵金州;由乃木希典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三軍也在5月底從大連灣登陸,進逼旅順;由野津道貫上將統率的日本第四軍於5月中旬在遼東半島大孤山登陸,進占海城。日軍在陸上進攻接連得手,使俄軍處於被動應付的地步。

旅順要塞易守難攻,日軍從8月19日至24日強攻數日,晝夜突擊,僅奪占了一些外圍工事,而且傷亡約2萬人。在這種情況下,日軍隻好放棄迅速攻占旅順的計劃,改取圍攻久困之計。鑒於第三軍已不能北上,而推遲遼陽會戰又對整個戰局不利,為在俄國大批援軍趕到戰區之前消滅遼陽俄國守軍,日軍“滿洲軍”總司令大山岩決定抓緊戰機,乘勝決戰,以現有三個軍兵力一舉殲滅遼陽之俄軍。當時,俄軍雖在兵力火力上占絕對優勢,但統兵將領卻舉棋不定,朝令夕改,最後在開戰前一天才決定采取先防後反的方針,致使前線指揮官倉促應戰。 8月24日淩晨,戰鬥打響。日本第一軍首先向俄軍左翼迂回,第二、四軍則繼而向俄軍右翼發起主攻。苦戰至9月7日,日軍以損失2.4萬人的代價,在俄軍主動放棄遼陽的情況下,進占遼陽。此後,雙方重兵又在沙河地區展開激戰,互有勝負,形成對峙之勢。這時,日軍決定在沙河地區轉入防禦,集中全部後備力量於旅順方向,盡快攻占旅順要塞。

旅順爭奪戰是日俄戰爭中具有重大意義的戰役。隻要旅順牽製著日本第三軍,隻要旅順港的俄國太平洋分艦隊還存在,日軍就無法結束戰爭,就無法保證海上交通線不受威脅。 因此,日軍不惜任何代價攻取旅順。自8月日軍首次強攻旅順受挫之後,調整部署,增調兵力,改變戰術。9月至11月底,日軍經過3次強攻,並輔以坑道爆破,終於在12月5日攻克了瞰製旅順全城和港灣的203高地。隨後,日軍便以大口徑榴彈炮轟擊俄軍陣地和港內俄艦。俄軍太平洋分艦隊曾試圖突出港灣,駛往海參崴。但由於港外有日艦封鎖,此舉未成,大部主力戰艦都毀於日軍炮火。1905年1月1日,俄軍將領無心再戰,主動向日軍請降,旅順遂落入日軍之手。 旅順陷落和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被殲,使日俄戰爭發生重大轉折。日軍竭盡全力去圍殲東北俄軍於奉天地區,勝利結束戰爭。奉天會戰是日俄戰爭最大的一次決戰。日軍投入兵力五個軍約27萬人,俄軍則集中了約30萬人。由於俄軍主帥庫羅帕特金胸無韜略,分散使用兵力,主要作戰方向判斷失誤,致使損兵折將,於3月9日棄城敗逃。此役,俄軍損失近12萬人,日軍傷亡約7萬人。

奉天會戰後,沙皇政府仍不甘心失敗,繼續向中國東北增兵,同時希望從歐洲東調的艦隊能有所作為,俄國把波羅的海艦隊改為太平洋第二艦隊東援。可惜俄國的各個海洋並不相連。由於日俄已經宣戰,英國不允許艦隊經過蘇伊士運河,俄國艦隊不得不繞道好望角。沿途許多港口不許俄國艦隊停靠和補充燃料給養。經過漫長的環球航行,等到俄國艦隊到達遠東海域,黃花菜都涼了。旅順口早已失陷。 而日本聯合艦隊以逸待勞,經過刻苦訓練,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俄國艦隊想偷偷穿過對馬海峽,去海參威和太平洋艦隊匯合,被日本聯合艦隊截個正著,爆發了日俄戰爭史上有名的對馬海戰。東鄉平八郎指揮有方,首先集中火力猛打俄國艦隊的旗艦,使俄艦各自為戰,陷入一片混亂。經過2天激戰,俄國艦隊除三艘艦隻逃往海參崴之外,其餘全部覆沒。日本海軍聯合帝國艦隊以損失戰艦9艘,死亡117人的微弱代價,取得了擊傷擊毀俄國戰艦31艘,斃敵5000人,俘虜6000人的驚人戰績。此戰徹底擊敗了由38艘戰列艦組成的俄國太平洋第2特混艦隊,消除了俄國在東北亞的影響,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向世界證明了日本海軍是一支不可輕視的海軍力量,同時也為自己入侵中國東北和朝鮮清除了障礙。對馬海戰的結束,宣告了俄國在曆時20個月的日俄戰爭中的徹底失敗。1905年9月5日,俄國被迫同日本在樸茨茅斯簽訂了《日本和俄國和平條約》,即《樸茨茅斯和約》。

日俄戰爭是帝國主義初期的一場大戰。彈丸島國日本最終能打敗陸上強國俄國,不禁令世人刮目相看。分析日本取勝的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一是鑒於戰爭潛力明顯弱於俄國,從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麵進行充分準備,並以速戰速決為戰爭指導思想;二是重視奪取和掌握製海權,先機製敵,突然襲擊,從海陸兩個戰場封鎖和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三是正確選擇戰機、登陸地段和主攻方向,同時靈活機動作戰,陸海協同作戰;四是士氣高漲,作戰勇敢,指揮官訓練有素。如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曾在英國學習軍事,指揮作戰謹慎而詭詐;五是內部團結,指揮統一,後方近。

俄國雖出兵百萬之眾,但最終還是失敗了,這與其政治上、軍事上的失策是密切相關的。俄國曆來把遠東看作次要戰場,認為自己的戰略重心在歐洲。因此,俄國在遠東雖有很大野心,但實際上缺乏必要的戰爭準備。高級指揮官還抱有僥幸取勝心理,對日本的國力和日軍作戰能力及突然襲擊行動估計不足;後方遙遠,運輸能力低,後勤保障混亂;作戰指導上令出多門,內耗大,行動消極,海軍避港不出,陸軍坐守增援;國內矛盾尖銳,戰爭又加速了新的革命危機來臨,使沙皇專製製度走向墳墓。

對馬島海戰在日俄兩國的海軍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於日本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啟示之一:創立特色艦——提升整體作戰能力

日本認識到要想對海軍進行革新,就必須要創立一支新型艦隊,並且要在很多方麵獨具特色。主要做法有:第一,不惜巨資創建現代海軍艦隊。通過包括中日甲午海戰在內的多次作戰,日本海軍意識到自己的艦隊力量還不夠強大,決心創立一支新型艦隊,即要有能力對付來自西方海軍艦隊的威脅。這支新型艦隊的主力戰艦共有六艘。日本海軍花費巨額資金向英國購買了四艘新型戰列艦,自行建造了另外兩艘。第二,認真吸取他國海軍發展經驗進行艦船改造。為了能夠使艦隊在裝甲防護和武器彈藥方麵超過世界上其它任何一支海軍艦隊,日本海軍利用先進的裝甲技術對由英國製造的四艘新型戰列艦進行了改造,並充分考慮在速度和艦炮口徑上與另外兩艘已建好的戰艦相匹配。這樣就使六艘戰艦在作為一個獨立作戰單位時能夠最有效地發揮作用。第三,完善艦隊作戰編組結構。當時,許多國家都隻是一味地建造戰列艦。但日本海軍以陸軍作為參照,根據在每次作戰中步兵總是需要炮兵、騎兵、工程兵等其它兵種支援的情況,得出戰列艦在海戰中同樣也需要少量的其它類型的軍艦做補充。日本海軍則敏銳的認識到一支艦隊的發展應該是全麵的:它可以用裝甲巡洋艦去搜尋追蹤敵人,用小型魚雷艇攻擊近岸來犯之敵等。於是建造了多種類型的艦船,進一步完善了艦隊的作戰編組結構。


啟示之二:改良武器彈藥——增強戰場殺傷威力

日本海軍艦隊的技術與構造設計大部分來源於西方國家,但是他們在艦炮的炮彈的裝藥特性、彈體的厚度和引信上做了不少文章,進行了大量獨特的技術革新。西摩茲炸藥(譯者注:Shimose gunpowder法國所發明的一種炸藥,此處為音譯)和以前的炸藥相比,它必須在高壓高溫下才能引爆,引爆後威力巨大。日本海軍為了把這種炸藥特性發揮出最大的效果,采用了一種較薄的彈殼,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裝藥量,而且還能產生較大的爆炸效果。在引信改革上,日本海軍突破常規,使用了新型即爆衝擊引信(Ijuin fuze),即一旦受到撞擊就會立刻引爆的衝擊引信。日軍這種組合技術在近代海軍發展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與當時的海軍戰術思想是背道而馳的。以前的炮彈是在穿入對方船體後引信才引發爆炸。那個時候,海軍所用的彈藥主要是強調利用堅硬無比的穿甲彈體,在射入船體後造成其內部的爆炸,從而達到最大的破壞效果。日本人相信他們的這種特殊彈藥不用穿破船甲,就可以大量殺傷對方甲板上的有生力量。在對馬島海戰,日本海軍將這種彈藥與最新的液壓控製主炮技術相結合,給俄國海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傷。

啟示之三:革新戰術原則——挖掘新型戰艦潛力

戰術原則的革新應歸功於當時的始建於1888年的日本海軍參謀學院。這所學院立足發展新的海軍戰術來挖掘新型戰艦的作戰能力,到日俄戰爭時極大地促進了日本海軍的革命性發展。這所學院負責海軍理論教學任務,它重點強調阿爾弗烈德·薩耶爾·馬漢(譯者注:1840-1914,美國海軍軍官和曆史學家,他的作品如《海上力量對曆代的影響》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範圍內海軍軍備競賽)的觀點,同時也重視海軍戰術的實際應用性和指揮官在激戰中的思維與決策能力。日本海軍思想家們運用西方的海軍作戰思想和他們自己的經驗與大量的實戰結果形成了聯合艦隊編隊戰術,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日本海軍戰艦要比對手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靈活的機動能力。

在這種戰術思想中,日本人認識到各艦集火射擊的最大效果的編隊不是縱隊隊形,而是把自己的艦隊正麵擺在敵艦麵前,形成T字編隊,在交戰時以自己的T字橫頭來對付對方的縱隊隊形,這樣可以極大地發揮出交叉火力效果。在充分吸取了英國海軍上將傑姬·費希爾(Jackie Fisher)的觀點後(譯者注:傑姬·費希爾認為當交戰雙方都運用橫隊隊形時,艦隊機動速度快的一方就會取得作戰的勝利。)於是日本海軍戰術家們又進一步把"T"型戰術發展成了"L"型,進行了進一步的創新與完善。針對"T"型戰術運用中有時會讓敵人從己方編隊隊形中逃脫出去的缺陷,日本海軍認為應臨時組建一支機動欺騙編隊來配合主力進攻。當第一縱隊與敵直接交火後,另一支從意想不到的方位向敵發起進攻,這樣把敵陷入己方的交叉火力之中,這兩支編隊形似"L"型,迎麵逐漸把敵人圍住,防止他們逃跑。這兩種戰術著眼於日軍戰艦的速度優勢和良好的機動性能,在對馬島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ZT]


更多的網友評論請看:
1. 幾曾回首:日俄戰爭 -- 日本成為大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