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林彪評白崇禧:國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2013-12-15 12:50:29) 下一個
林彪評白崇禧:國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林彪和白崇禧分別是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的名將。

  林彪,湖北黃岡人,1907年出生。白崇禧,廣西臨桂人,1893年出生。在林彪出生的那一年,白崇禧已考入桂林陸軍小學堂,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1911年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廣西,廣西各界熱烈響應,陸軍小學組成有120人的廣西學生軍敢死隊北上支援。18歲的白崇禧名列其中。白崇禧的母親派他的兩個哥哥到北門等候、阻攔。白崇禧從西門溜出去與大隊會合。他這一走便“投身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曆史長河中”。

  14年後,林彪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此時白崇禧正和李宗仁、黃紹竑組織“定桂討賊軍”,縱橫捭闔,又打又拉,逐一吃掉廣西各地的大小軍閥,在統一廣西、建立新桂係中立下汗馬功勞。1926年,林彪從黃埔軍校畢業,任見習排長,參加北伐;此時白崇禧已出任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行總參謀長職務,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北伐,一直打到唐山。在那時,白崇禧大名鼎鼎,而林彪卻是無名之輩。

  白崇禧是國民黨軍中出類拔萃的戰將,號稱“小諸葛”。他所組建的第七軍戰鬥力很強,號稱“鋼七軍”。國民黨軍蔣介石嫡係有新一軍、新六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第五軍、第十八軍等五大王牌。除此之外,在國民黨軍的非蔣介石嫡係部隊中,隻有傅作義的第三十五軍和這個第七軍的戰鬥力可與五大王牌媲美。

  白崇禧不僅有實戰經驗,而且勤於思考和總結經驗,曾撰寫《遊擊戰綱要》等軍事論著。抗戰期間,他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心得,提供給蔣介石,經蔣核準,由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通令全軍,作為最高戰略方針。

  第一次較量:四平之戰

  1946年4月8日,四平保衛戰開始。至27日,戰局呈對峙狀態。4月底,國民黨第五十二軍第一九五師、新編第六軍和第七十一軍第八十八師由南滿北調增援,使進攻四平的兵力增加到10個師。為抵抗國民黨軍的進攻,東北民主聯軍也從南滿和北滿增調部隊,使保衛四平的作戰兵力達14個師。

  5月15日,國民黨軍向四平發起全麵進攻,在東北民主聯軍頑強阻擊下,西路七十一軍受阻、中路新編第一軍進展遲緩,但東路新編第六軍在飛機、坦克支援下接連攻占葉赫站、火石嶺子、平崗等地,並向四平東北的赫爾蘇疾進。國民黨軍總預備隊第一九五師投入戰鬥後於18日攻占哈福屯,新編第一軍和新編第六軍開始猛攻四平咽喉要地塔子山。

  東北民主聯軍守塔子山部隊由於傷亡過多,寡不敵眾,於下午奉命撤出陣地。新編第六軍占領塔子山後,繼續迂回四平東北,企圖斷絕東北民主聯軍退路。18日夜,林彪命令東北民主聯軍撤出四平。四平戰役曆時41天。

  就在國民黨軍占領四平的前幾天,蔣介石派國防部長白崇禧到前線督戰,於是同林彪有了間接的交集。如果把四平會戰比方為一盤棋,雙方的棋手是林彪和杜聿明。白崇禧的來到,其地位相當於指導杜聿明下棋。但是他隻有建議權而無決定權,決定權在蔣介石手裏。

  在從四平撤退時,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參謀王繼芳叛逃,給國民黨軍送去了東北民主聯軍的撤退命令和實力統計之類的機密材料。由於國民黨軍知道了東北民主聯軍的番號和人數,追擊起來更加猖狂,更加囂張。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師政治委員的梁必業回憶:王繼芳叛變後,“帶走了我軍撤退的命令。敵人不僅知道了我軍的行動部署,還了解到了各部隊的兵力和主官的姓名。因此,倚仗精良的美械裝備,放肆地進行追擊。幾個人坐上一輛吉普車,帶上一門炮就可以在公路上向我後撤部隊炮擊”。

  但“敵人在追擊中除占領一些地方外,對我軍力量並沒有什麽損傷,連一個班也沒有撈到”。

  5月22日,部隊撤出長春,繼續向鬆花江以北撤退。鬆花江大致呈數學中的“<”符號的形狀。上麵那條邊叫鬆花江,而下麵那條邊叫第二鬆花江,即鬆花江上遊撫鬆至扶餘段。東北民主聯軍是撤退到第二鬆花江以北。

  6月1日,林彪致電中共中央:“目前無法集中兵力作戰,現在的任務是收容部隊,求得休整之”,“準備遊擊放棄哈爾濱”。6月3日,毛澤東複電:“同意你們作放棄哈爾濱之準備,采取運動戰和遊擊戰方針,實行中央去年十二月對東北工作指示,作長期打算,為在中小城市及廣大農村建立根據地而鬥爭。”

  但是,國民黨軍並未進攻哈爾濱,這是由於它兵力不夠用了。5月25日,在南滿的東北民主聯軍第四縱隊發動鞍(山) 海(城) 戰役,連克鞍山、海城並促使國民黨軍一八四師師長潘朔端率部起義,使在東北的國民黨軍顧頭顧不了尾,終於在第二鬆花江以南停了下來。

  6月6日,國共雙方達成在東北停戰15天的協議,商定7日生效。

  但是,白崇禧不讚成停戰。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程思遠在《白崇禧傳》中寫道:

  1946年3月中旬袁蘇聯紅軍撤出東北時,東北林彪共軍即乘勢占領四平街。當時白崇禧奉命到四平街督戰,迅將林部擊潰,繼而攻占長春、吉林,擬乘勝直追到佳木斯或滿洲裏。永除後顧之憂。

  當白崇禧到四平下令追擊時,杜聿明即來到前線指揮所把蔣介石的手令交給白崇禧,著令將軍事交給杜聿明繼續指揮,並令國軍不得越過遼河。據報長春附近尚有便衣紅軍六千,此舉以免衝突。

  5月19日袁白崇禧從沈陽飛抵南京,向蔣介石力言在東北軍事方麵應作犁庭搗穴的打算,否則後患不堪設想。5月23日,蔣介石飛沈陽,約白崇禧同行。白氏主張應徹底肅清東北,故在達成此任務後,即以少數部隊布防,而抽調五個美械裝備師到華北,歸北平行營主任李宗仁指揮。綏靖華北地區,事畢再行調回。

  蔣介石說院野國防部成立,你回去接事。你的想法,我交給杜聿明去辦。

  實際上,蔣介石並不想在東北作一勞永逸的冒險嚐試。5月24日,他電南京馬歇爾特使,主張東北應實行停戰,及恢複交通;並實行統編方案。蔣介石回南京後,便頒布第二次停戰令。規定自6月7日起,東北各地停戰15日。此一措施,予共軍以休整、補充及反攻機會。以此為轉折點,東北軍事逐漸對國民黨不利。白崇禧在他的回憶錄裏指出:“當時若長驅北進,直下東北,消滅林彪,而後抽兵入關內,則對於整個大局或稍可改觀遙。”

  “稍可改觀”,白崇禧這四個字說得有分寸。到了21世紀,一些學者認為國民黨在東北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蔣介石當了宋襄公,同意了15天停戰,讓共產黨緩過氣來了。假如1946年6月蔣介石不同意停戰,而是命令新一軍、新六軍越過鬆花江窮追到底,曆史就會是另一個模樣了。

針對上述觀點,我們且退一步思考:假如不停戰,國民黨軍越過鬆花江,占領了哈爾濱,事情會怎麽樣呢?隻要打開地圖就可以看到,在哈爾濱的西北麵有齊齊哈爾,東北麵有佳木斯,從哈爾濱無論是往東、往西還是往北,都有500公裏以上的縱深,東北民主聯軍仍然可以深入農村發動群眾。因此事情的本質並無變化。

  假如國民黨軍占領了哈爾濱仍然窮追下去,把齊齊哈爾和佳木斯都占領了呢?答曰:他們有這個心,可是沒有這個力。因為他們所占城市越多,兵力就越分散。到那時,東北民主聯軍不僅可以在北滿發動群眾,而且可以再回到東滿、南滿農村去發動群眾。

  或曰: 如果再從關內抽兩個軍來呢?蔣介石不是不想這樣做,但是關內也同樣需要部隊。自從停戰協定簽訂以來,國民黨在關內已占領解放區城鎮鄉村數百處,5月下旬,北平國民黨軍又出動數萬兵力大舉進攻冀東三河、香河、寶坻、寧和等縣。

  中共在各地采用了反擊手段。山東軍區於6月7日至16日在膠濟線和津浦線上發起以偽軍為主要目標的討逆作戰,連克泰安、大汶口、張店、周村、德州、棗莊等地,殲滅偽軍3萬餘人。此時,國民黨怕解放軍打濟南,美國方麵怕解放軍攻青島,哪有機動兵力調到東北呢?

林彪說:“常有人把戰爭看成孤立的事情。”史學界那種觀點就是孤立地看待戰爭。他們不了解戰爭勝負首先決定於人心的向背。按林彪的說法就是:“國民黨就不了解不能戰勝我們的主要原因是什麽,敵不能戰勝我和我能戰勝敵的主要原因就是一個群眾問題。”這個群眾問題在農村就是農民問題,在城市就是工人、學生、商人、職員和自由職業者等市民問題。國民黨在農村不得人心已是不爭的事實。它在城市的貪汙腐敗、特務橫行,特別是抗戰勝利以後接收大員的“五子登科”,也已經使其人心喪盡。早在抗戰後期,就有許多中外人士看出了國民黨必敗無疑的前途。因此,國民黨所以失敗,決不是在戰場上某一次決策錯誤的問題。

  第二次較量:青樹坪戰鬥

  1949年初,蔣介石敗局已定,宣布“引退”。李宗仁代理總統,同意按中共提出的八項條件舉行和談並派出代表團。與此同時,白崇禧另派代表劉仲容到北平,準備向中共提出舉行和談,劃江而治的主張。毛澤東兩次接見了劉,向劉明確表示,不能同意白劃江而治的主張,解放軍必須過江。毛澤東還說,白崇禧喜歡帶兵,將來和談成功,建立中央人民政府和國防軍,可以請他繼續帶兵,指揮30萬軍隊。劉仲容回去向白崇禧轉達了毛澤東的話後,白崇禧對解放軍一定要過江深表不滿,談判遂告破裂。

  4月28日,毛澤東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伯承等:“和談破裂,桂係亦從來沒有在具體行動上表示和我們妥協過,現在我們亦無和桂係進行妥協之必要。因此,我們的基本方針是消滅桂係及其他任何反動派。”此後,同白崇禧較量便成為林彪的主要任務。4月27日,四野先遣兵團解放湖北孝感、黃陂,直逼武漢。白崇禧迅速將主力撤退到長江以南。

  6月18日,林彪、鄧子恢、蕭克率四野領率機關到達武漢,隨即於7月上旬發起宜沙戰役和湘贛戰役。在宜沙戰役中,第十三兵團等部攻克沙市、宜昌,並渡過長江,殲滅宋希濂部1.5萬人,打開了南進湘西的大門。在湘贛戰役中,林彪集中三個兵團10個軍約43萬人,準備聚殲白崇禧主力第三兵團等部。白崇禧主力一觸即逃。解放軍雖然解放了包括井岡山在內的贛西、湘東22縣,但隻消滅敵軍4600人。白崇禧實力尚在。

  7月16日,毛澤東致電林彪等,提出:“白匪本錢小,極機靈,非萬不得已絕不會和我作戰”,對付他應“采取遠距離包圍迂回方法”,“使白匪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不管它願意同我們打也好,不願意同我們打也好,近撤也好,遠撤也好。總之,它是處於被動,我則處於完全主動,最後迫使它不得不和我們在廣西境內作戰”。

  此時已是三伏天,林彪、蕭克等經過長征的幹部雖然出生於南方,但絕大部分師以下幹部和戰士以及從東北帶來的騾馬都不能適應南方酷熱潮濕的氣候,疾病滋生,發病率居高不下。顯然,這種狀態不能適應戰事,於是,部隊轉入休整,開展兵強馬壯運動,準備秋涼再戰。

  8月4日,程潛、陳明仁在長沙通電起義。7日,在白崇禧策動下,起義的國民黨軍約4萬人叛變南逃。8日,林彪命令第十二兵團第四十、第四十六、第四十九軍及暫時配屬四野指揮的二野第五兵團第十八軍進行追擊。在追擊過程中,林彪和白崇禧發生了第二次較量:青樹坪戰鬥。

  青樹坪戰鬥發生在第四十九軍的追擊過程中。第四十九軍軍長鍾偉,湖南平江人,1930年參加紅軍。抗戰勝利後隨新四軍第三師進軍東北。他是一個敢作敢為的戰將。入關後,鍾偉所率部隊一路斬關奪隘,勢如破竹,參加完宜沙戰役後,在沙市渡過長江,收益陽,克澧縣。8月9日,林彪、鄧子恢等致電各部並報軍委,特別指出:“我四十九軍須要全力南進,一四六師應即向寧鄉前進,一四七師應直向寶慶(今邵陽) 方向前進。在發現叛部時仍先完成迂回,斷其退路,然後實行爭取,如叛部繼續逃走,則追殲之。”

  於是,第一四六師向寧鄉疾進,其前衛第四三六團不等主力到達就開始攻城。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尖刀連二營五連從城北突破,直插縣政府和國民黨軍指揮部。敵人除少數從南門逃跑外,其餘4100餘人悉數就殲。攻克寧鄉後,第一四六師未作片刻停留,立即與一四五師一道沿湘鄉至寶慶的公路,展開對叛軍的追擊。14日攻克永豐,殲滅守敵1個連。此時,白崇禧已將其最精銳的第七軍調到青樹坪至界嶺一帶,企圖消滅解放軍一部以阻遏解放軍的進攻。林彪得悉後致電四十九軍,要他們“切實查明情況,不得盲目前進”。

  15日,一四六師以四三七團、師直屬隊、四三六團的順序沿湘寶公路向界嶺前進,至單家井,遇敵阻擊。將其驅逐後,續進至青樹坪。師部召集兩個團的幹部開會,研究敵情和下一步行動。會上意見不一致。

  有的認為應查明情況再前進;有的認為敵人在撤退,應繼續前進。最後決定繼續前進。當晚,前衛團一營進至界嶺。由於輕敵麻痹,對兩麵山地未派出搜索分隊。當全營大部通過時,敵軍從兩麵山上開火。該營立即組織反擊。經10分鍾激戰,俘虜敵連長以下50餘人,餘敵後撤。該營占領界嶺及其周圍山地。當晚,敵人大部隊開始進攻。該營撤出界嶺,和跟進的師主力在周圍村莊構築工事,進行抗擊。屋漏偏逢連陰雨,在這個需要同上級聯係的節骨眼,電台偏偏壞了。在安化軍部的鍾偉得不到一四六師的消息,心急火燎,命令一四七師前去接應。

  16日,一四七師也進至青樹坪地區。17日,敵人3個師呈鉗形包抄上來。地上有坦克、大炮,天上有飛機。此時後撤隻能是挨炸、挨轟。一四六師就地構築工事進行抗擊。在優勢敵人的輪番進攻下,死打硬拚,一直堅持到天黑,才在一四七師接應下,交叉掩護,撤出戰鬥。此戰一四六師激戰48小時,斃傷俘敵553人,但自己損失達877人。一四七師損失也達470餘人。這是一次失利的戰鬥。

  戰鬥結束後,一四六師師長王奎元、政委栗在山、參謀長趙永夫寫出戰鬥失利的檢討:“首先是師領導上輕敵,明知界嶺有桂軍,地形不熟,情況不明,而夜間冒進。遭敵伏擊後,還以為敵人要退,而不迅速轉移……”“下層也輕敵,十五日向界嶺前進時,前衛營不找向導,又不嚴密搜索,重機槍不下馱子……”“部隊不善於山地作戰,不沉著,過早地把彈藥消耗了,待敵人接近時無彈藥打,同時攜帶彈藥過少。”“兩團平排展開在公路兩側,一打響全部打上,毫無隊形,這是重大錯誤。”對青樹坪戰鬥的失利,鍾偉承擔了領導責任。

  青樹坪戰鬥對正在土崩瓦解的國民黨軍來說,無疑是打了一支強心針。國民黨的媒體大肆吹噓“青樹坪大捷”,說是消滅了林彪的一個軍,是“自徐蚌會戰以來國軍取得的最偉大的勝利”,“打破了林彪不可戰勝的論調”。有的報紙還造謠說,在戰鬥中炸斷了林彪的一隻胳膊。在衡陽召開的“祝捷大會”上,白崇禧把從戰場撿來的解放軍武器拿來展覽,企圖以此爭取美援,鼓舞士氣。

  青樹坪戰鬥使毛澤東十分震怒。9月9日,他在致林彪、鄧子恢的電報中稱白崇禧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這一戰鬥使雙方的心態都發生了變化。從中共方麵說,這一戰鬥使軍中輕敵麻痹情緒一掃而空。從國民黨方麵說,他們把這次戰鬥看成是一種轉機。白崇禧也受到鼓舞,認為對解放軍可以一戰。雙方心態的變化已經預示了下一次戰鬥的結果。 

  第三次較量:衡寶戰役

  林彪越過兵團和軍直接指揮一三五師9月10日,四野各部結束休整,中旬按既定部署兵分三路對中南地區國民黨軍發起強大攻勢。東路軍由江西直指南粵,西路軍由湘西南進,切斷白崇禧退往貴州的道路。

10月2日,中路軍又分三路向衡(陽) 寶(慶) 地區白崇禧部展開攻擊:四十一軍向永豐以西至寶慶以北地區,四十五軍向永豐以東至蔣市街地區,四十軍向蔣市街以東的新橋、白果地區攻擊前進。當日,四十五軍一三五師的先遣支隊已經急行軍插到永豐、青樹坪之間,俘虜敵軍200人,繳獲汽車5輛。這正是50天前四十九軍遭白崇禧伏擊的地方。該師主力沒有停留,一口氣又推進40餘公裏,10月4日,從水東江突破衡寶公路繼續南下。

  白崇禧原來是準備撤回廣西的。但是,他盯住了孤軍深入的一三五師。他火速調集七軍、四十六軍、九十七軍等部共13個師於衡寶一線,準備再來一個青樹坪,抓一把,然後再撤。林彪獲悉後於10月5日致電各部:“目前敵之企圖不是撤退,而是與我決戰。”“在此情況下,我軍應集結兵力進行充分的準備,然後待命攻擊。”“目前已突過衡寶公路之我軍,則應在水東江、宋家塘以南地區集結,在公路以北者暫勿南進。”

  用兵一貫謹慎的林彪此時過高估計了白崇禧。如果所有部隊都按照原計劃繼續前進,白崇禧的部隊可能迅速被圍殲。幸而一三五師沒有接到這個命令。他們連續行軍80公裏,突破衡寶公路後,於5日14時到達靈官殿地區。這時,他們架設起電台,才知道友鄰部隊都停留在衡寶公路以北,他們已經孤懸敵後了。

林彪立即對這個師投以極大的關注。此時的形勢同50天前已經完全不同了。50天前,部隊正在休整,大規模的行動還沒有準備好,一四六師便成為真正的孤軍,吃了虧。如今,部隊經過兵強馬壯運動,正準備對白崇禧集團采取行動,一三五師便成為深入敵後的楔子。於是,林彪便越過兵團和軍直接給一三五師師長丁盛、政委韋祖珍發電報:“你們暫時歸我們直接指揮,望告電台,特別注意聯絡我們。”林彪並規定,師、團電台不離人,隨叫隨到。兵團和軍對一三五師電台隻能收聽,不得指揮。

  與此同時,林彪命令中路軍一線各部隊迅速前進,命令西路軍三十八、三十九軍向東推進,與中路軍對白崇禧部形成夾擊之勢。林彪這一決定並不違背毛澤東關於遠距離迂回包圍的決策。因為這一決策並不排斥符合戰場實際情況的戰術性的迂回包圍。因此,對於林彪決定用5個軍靠攏作戰,以殲滅白崇禧部的部署,毛澤東於7日淩晨2時來電表示同意。10月6日,林彪等致電丁盛、韋祖珍:

  “盼你們以少數部隊遲滯水東江方向之敵,主力即向湘桂路前進,必須不顧一切艱苦和危險,堅決迅速破壞湘桂路,求得翻毀數十和炸毀橋梁,使敵不能下決心南退。隻要敵人不退,則能全殲桂軍,使戰爭提前結束。”

  林彪這一計劃十分美妙。如果把湘桂鐵路炸掉一段,在衡陽的白崇禧和他的指揮部就回不了廣西了。但是,一三五師一時到不了湘桂鐵路。因為白崇禧也盯上了這個師,並以主力4個師合圍過來,連續向進占牙場衝、關帝廟、靈官殿、荷公殿的一三五師發起攻擊。一三五師扼守上述各地的山頭陣地,同敵人展開激戰。一三五師深入敵後同白崇禧集團的戰鬥,為大部隊合圍白崇禧集團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一三五師發現當麵之敵是第七軍時,立即向總部報告。林彪等隨即複電:“你師已被敵四個師包圍,你們立即占領有利地形,構築工事,安下釘子,進行環形防禦,振作士氣,下定決心,準備抗擊絕對優勢敵人的圍攻,將敵吸引住,以便我各路主力圍殲敵人。”

  林彪等又致電十二兵團和各軍首長:“桂敵調動甚速。因此,我各部亦需能及時應付。野司對密息能及時了解,因此,在目前時期,我四○、四一、四五、四六、四九、十八等各軍行動,暫時由我們直接指揮。故各部,特別是先頭各師,應特別與我們保持電台聯絡,隨時報告敵情與位置,以便根據密息,及時調動,配合行動。” 

  被白崇禧當作一塊肉的一三五師變成了一個硬釘子

  白崇禧本來是打算要吃掉一三五師的,但是當他發現解放軍已經壓過來後,立即決定撤退。7日,他給第七軍參謀長鄧達之打電話說:“長官部和第三兵團部決定今日晚撤出衡陽,回廣西去。第七軍為後衛,原地掩護長官部和第三兵團部撤退。第七軍到明日9時方可撤走。這個任務很艱巨,撤退時不論有任何犧牲,都不要停留。縱然後衛部隊有的撤不下來,也就算了。”

  第七軍是白崇禧的命根子,此前他是輕易不使用的。但是而今竟然用它來斷後,並準備將其像壁虎斷尾一樣甩掉,這說明這一次他因為貪圖吃掉一三五師,耽誤了時間,要撤已經很困難了。

  7日晨,林彪獲悉白崇禧集團準備全線撤退,立即命令中路軍的四十、四十一、四十五、四十九軍進行追擊;西路軍的三十八、三十九軍阻斷白集團的歸路;東路軍的四十六、十八軍向南挺進,命令一三五師截擊南撤的白崇禧集團第七軍和四十八軍,並配合主力聚殲該部。

  此刻,曾經被白崇禧當作一塊肉的一三五師已經變成了一個硬釘子。第七軍為了突圍,發了瘋似的向一三五師陣地左衝右突。一三五師英勇抗擊,同敵人糾纏了兩晝夜,終於為主力合圍敵人贏得了時間。

  9日8時,林彪要求一三五師“設法堵住石珠橋、銅鑼坪之敵南退道路,配合我其他各軍殲滅該敵”。對這幾天的戰鬥,丁盛回憶道:“四○三團的兩個營,我帶的兩個團,在石珠橋打一七六師和一七二師。實際上一七二師是跟著我們走,所以當時我們打了這麽多的部隊。它想迅速撤退很不容易的。我們成了牛皮糖,黏住它了。白崇禧想走走不掉,想打又打不成,攻我們攻不下來。我守著一個地方……你白崇禧不可能打下來。他的部署一下就給搞亂了。東走一下,不行;西走一下,也不行。這裏碰一碰,那裏也碰一碰,到處碰到我們的部隊和他打。……這樣,我們黏了敵人6天,10日,在黃土鋪把它殲滅了。”

  9日,林彪等致電各兵團、各軍首長:“在追擊運動戰中,野司根據密息,隻能規定各部行動的方向,但各兵團、各軍必須以機斷專行的精神,加強對各師的具體指揮,不可以一切等候我們的指示,以免失掉機會。”

  遵照這一指示,各部隊發揚主動進攻的精神,追殲桂軍。至11日上午,白崇禧集團4個師,除一三八師師部率一個團逃跑外,其餘4.7萬人悉數就殲。

  四野參謀長蕭克在回憶錄中寫道:“衡寶戰役共殲敵主力4.7萬人,是進軍中南的大勝利。雖然曾一度被白崇禧以進為退的臨時部署所迷惑,延誤了殲敵時間,但由於一三五師沒有接到停止命令而深入敵縱深,並奮勇抗擊,有效地遲滯了敵人的撤退行動;還由於發現敵人撤退,立即追擊,得以將其全麵包圍,並全部消滅,沉重打擊了白崇禧集團,為以後進軍兩廣,全殲中南地區之敵創造了有利條件。”

  12日,林彪等發出表揚在衡寶戰役中有功部隊的電報。13日,毛澤東將這份電報批給在北京出席開國大典的程潛一閱,並寫道:“被殲滅者是七軍兩個師及四十八軍兩個師,地點在祁陽以北。消滅這些部隊時,白崇禧坐視不救,自己退到桂林,各軍退到東安、零陵、冷水灘一帶,聽任七軍、四十八軍苦戰四天被殲幹淨。”對白崇禧來說,這恐怕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1948年底,傅作義的三十五軍在新保安被殲滅,對促成傅作義走接受和平改編的道路起了促進作用。如今,白崇禧的第七軍已經步三十五軍的後塵,中共準備對白崇禧作最後的爭取。原國民黨的立法委員、白崇禧的朋友黃啟漢,由北京轉道香港到達桂林。

  白崇禧非但拒絕了黃的爭取,並且將黃軟禁在象鼻山附近李宗仁夫人郭德潔的私宅內。李知道後,囑咐程思遠去營救,並送去路費,黃啟漢才得以脫險。 

  林彪:我認為白崇禧是國民黨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衡寶戰役以後,林彪率四野前線指揮部到達衡陽。這時蘇聯著名作家西蒙諾夫對林彪進行了采訪。他問林彪對白崇禧的評價。林彪回答:“我認為白崇禧是國民黨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而這句話可以說並非過獎。他不用說有多年的軍事經驗,他的指揮也比其他國民黨軍將領高明,可是因為他的軍隊現在是非常明顯而且公開地在與人民為敵,而作為一個政黨的國民黨已經四分五裂,而且軍事上的形勢各方麵也對他完全不利。因此,白崇禧那一點或多或少的軍事才幹,實質上在這裏也就已經起不了什麽作用。”

蔣介石退據台灣後,與蔣介石有矛盾、且由於種種原因又不能留在大陸的國民黨將領,有的定居香港,如張發奎、衛立煌;有的遠走美國,如李宗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白崇禧卻於1949年12月30日由海口飛抵台北。由於1948年12月24日和30日,白崇禧發出“亥敬”“亥全”兩電,建議重開國共和談,促蔣介石下台,同蔣介石已經結下梁子。但是,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卻派陸軍副總司令羅奇和前上海市長陳良到海口見白崇禧。羅奇是廣西容縣人,是白崇禧的老鄉。他帶來一封蔣介石給白崇禧的親筆信,要白到台北共商大計。羅奇還說,蔣要白當“行政院長”。陳良則帶來一些金磚,說是給華中部隊的經費。其時白崇禧已無多少人馬。白崇禧收到這一份厚禮,仍將信將疑,又派李品仙到台北探聽蔣是否真要他組閣。

  李品仙到台北後,對白函電交馳,說蔣介石要白組閣“出於至誠”。此前,李宗仁的秘書程思遠曾勸告白到台灣要謹慎,但是白在羅奇、陳良和李品仙等慫恿下仍然去了台灣。他去台灣,還有自身的原因,即他有一種民國的情懷。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在台北家中逝世。1971年9月13日,林彪座機在蒙古溫都爾汗失事,林彪、葉群、林立果等8人無一生還。

[ZT]


其它有關林彪的博克請看:
1.  耒陽戰役:林彪成名第一仗,用一個連打敗一個師 
2.  楊成武回憶:林彪講第一堂戰術課
3.  潘峰回憶:林彪同誌和我們一起戰鬥
4.  黃克誠回憶:遵義之戰中的林彪
5.  
漳州戰役後聶榮臻與林彪的摩擦
6.  林彪在長征中的最艱難一戰:死守腳山
7.  楊成武:林彪軍團長教我當師長
8.  林彪指揮作戰吃過兩次大虧:1929年打贛南兵敗如山倒
9.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1)
10.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2)
11.  羅舜初:我所接觸和認識的林彪(3)
12.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3. 
平型關大捷
14.  林彪元帥總結對日作戰的經驗
15.  林彪關於平型關戰鬥的總結
16.  孫立人 林彪誰更厲害
17.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18.  紀實文學 林彪將將
19.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的林彪同誌[ZT]
20.  決戰白崇喜:林彪點了白的死穴
21.  陳賡與林彪在南線追擊戰中三次分歧的是是非非
22.  以巧取勝的林彪
23.  林彪創新妙用孫子兵法:九地
24.  林彪—毛澤東嫡係中的嫡係
25.  一次次的戰役成就了曆史上的林彪
26.  林彪的“六大戰術原則”
27.  林彪評白崇禧:國軍將領中最有才幹的一個
28.  不可抹滅的軍功——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29.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30.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1.  劣勢情況下林彪粟裕指揮能力比較
32.  林彪與粟裕
33.  林彪的衰落:推出兒子犯了毛澤東的大忌
34.  八路軍115師代師長陳光將軍的悲劇結局
35.  毛澤東任命羅榮桓代理115師師長 為何最終由陳光接任
36.  陳光之子:踏著115師的足

37.  四野的開國元帥、將領名單
38.  劉忠中將:記林彪同誌在長征中的故事片斷 
39. 
曾思玉中將: 回憶林彪軍團長敵前偵察的一段故事
 
40.  四渡赤水評價考
41.  譚雲鶴:遼沈、平津戰役我給林彪當秘書
42.  萬毅將軍回憶林彪
43.  洪學智上將:林彪考我戰法
44.  孫毅將軍口述:林彪與平型關大捷
45.  衛士長回憶:林彪在東北

46.  楚成瑞:談談林彪的病情

 
其它軍事戰爭博克請看:
1.  20分鍾學中國簡史  

2.  五代十國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3.  三元裏抗英
4.  
馮婉貞抗擊火燒圓明園的英軍 
5.  華中軍區告狀:陳毅不會打仗
6.  
我的中國性格 (讀完熱血沸騰!!!) 
7.  [轉] 當年的滿洲國竟然會是如此的發達與富裕
8.  我愛祖國的藍天 陣容空前強大 
9.  詳解軍隊文工團體係
10.  可愛的中國(方誌敏)-- 原文及朗誦 
11.  粟裕與王耀武的三次軍事對決
12.  悲愴:方誌敏與紅十軍團,粟裕逃過一劫
13.  粟裕對紅十軍團覆滅的總結
14.  開國帥將的軍銜是怎樣評定的及軍銜的待遇區別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元帥,大將及上將的職務 
16.  開國帥將的軍銜是怎樣評定的及軍銜的待遇區別


雙搶老太婆全文請看:
1.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1)  

2.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2) 
3.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3)
4.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4) 
5.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5)
6.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6)
7.  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7)


更多的與朝鮮有關的文章請看: 
1. 四野中朝鮮族部隊的曆史淵源
 
2.
四野送回朝鮮的部隊 
3. 東北解放初期的朝鮮走廊  
4.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5.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6.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7. 唐日白江口戰役
 


更多的唐朝戰爭請看: 
1. 唐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2. 唐李淵攻取長安之戰 
3. 唐洛陽虎牢之戰  
4. 唐攻東突厥之戰 
5. 唐日白江口戰役
 
6. 唐平定安史叛亂之戰 
7. 唐李愬夜襲蔡州之戰 
8. 唐未農民戰爭 


更多的宋朝戰爭請看: 
1. 宋蒙釣魚城之戰 
2. 宋蒙襄樊之戰 
3. 宋蒙伯顏取臨安之戰  
4. 宋蒙崖門海戰 
5. 宋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6. 北宋統一戰爭
7.
宋遼戰爭
8.
宋東京保衛戰
9.
宋金和尚原之戰
10.
宋金順昌之戰
11.
宋金郾城、穎昌之戰
12.
宋金柘皋之戰
13.
宋金唐島之戰
14.
宋金採石之戰
15.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一部分)
16.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二部分)
17.
馮八飛教授評嶽飛 (第三部分)


其它的蒙元戰爭請看: 
1. 元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2. 蒙古西征之戰 
3. 蒙金之戰 
4. 元日戰爭  

5. 《蒙古之源》1 -- 室韋尋根(視頻)  
6. 《蒙古之源》2 -- 鮮卑溯源(視頻) 
7.
《蒙古之源》3 -- 闊亦田之戰(視頻) 
8. 蒙古之源》4 -- 迎親草原(視頻) 



更多的明代戰爭請看:
1. 明蒙之戰 1 --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  
2. 明蒙之戰 2 -- 明京師保衛戰   
3. 
明蒙之戰 3 -- 明軍北上滅元之戰  
4. 明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5. 
明取元大都之戰簡析  
      
 

6.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7.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8. 明末農民戰爭  
9. 甲申三百年祭  
10. 清立國之戰 -- 薩爾滸之戰
11. 明朝末年人口突降至1000人萬的原因 
12. 明鄱陽湖之戰           

13. 明靖難之役
14. 
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


更多的有關清朝戰爭請看:
1.  清立國之戰 -- 薩爾滸之戰
2.  
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
3.  
清雅克薩之戰 
4.  
清平定準噶爾叛亂之戰 
5.  第一次鴉片戰爭  
6.  第二次鴉片戰爭  
7.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8.  
清馬尾海戰
9.  
清鎮南關大戰
10.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11.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12.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13.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14.
台灣抗日之戰 
15. 抗擊八國聯軍的大沽、天津之戰  
16. 抗擊八國聯軍的北京之戰   
17. 東北軍民抗擊沙俄  
18. 清朝時期的全部戰爭年表


關於曆史上中日戰爭, 詳細請看:
 1.  第一次中(唐)日戰爭
     
唐日戰爭  
 2.  第二、三次中(元)日戰爭
      
元日戰爭
 3.  第四次中(明)日戰爭
       3.1.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3.2. 
明援朝抗日七年之戰 -- 八次主要陸戰的兵力對比和結果 
       3.3. 
豐臣秀吉對外擴張規劃的影響
 
4.  第五次中(清)日戰爭   

      4.1. 清日甲午戰爭(1)-- 平壤之戰 
      
4.2.  清日甲午戰爭(2)-- 黃海海戰
 
      
4.3. 
清日甲午戰爭(3)-- 遼東半島之戰
 
        4.4. 
清日甲午戰爭(4)-- 山東半島之戰


其他:  

       1 . 戚繼光抗倭 
       2 . 
台灣抗日之戰
       3.  東北抗聯
            3.1 
周保中與抗日聯軍
            3.2 東北抗聯高清視頻
           3.2.1  東北抗聯之揭秘9.18真相 
               3.2 2.
東北抗聯之血戰歲月
               3.2 3.
東北抗聯之轉戰林海雪原
             3.3 東北抗聯視頻(1 -- 9)
               3.3 1. 寒夜火種
               3.3 2.
黑土烽火
               3.3 3.
不畏強虜
               3.3 4.
戰場傳奇
               3.3 5.
苦鬥歲月
               3.3 6.
西征壯歌
               3.3 7.
英烈千秋 (上)
               3.3 8.
英烈千秋 (下)
               3.3 9.
光複東北 
      
4. 當年承認偽滿洲國的國家有哪些
 
     5. 
平型關大捷: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6. 
平型關大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