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周保中與蘇聯遠東步兵第88旅---抗日聯軍

(2013-10-07 11:51:12) 下一個



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

      
周保中



1943年10月5日,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野戰演習後,部分幹部攝於北野營。
第一排:巴達林(蘇聯)、張壽箋(即 李兆麟 中國)、王一知(周保中夫人 中國)、
周保中(中國)、金日成(朝鮮大元帥)、什林斯基(蘇聯)

 

後排左起:金日成、金貞淑、王一知、周保中。前排左起:金正日、周偉




1939年10月,周保中與王一知結為終生伴侶。圖為周保中在蘇聯伯力參加吉東、北 滿黨組織代表聯席會議期間,於1940年2月28日與王一知的合影。 



1954年12月22日,前來中國訪問的金日成首相專程到頤和園介壽堂看望病中的周保 中。右起:周保中、金日成、徐哲、李乙雪、王一知。 



1956年春,周保中與前來看望他的老戰友攝於北京頤和園西一所。右起:王效明、 周保中、彭施魯、馬英。



目 錄

1。基本情況
2。抗聯教導旅成立的經過
3。抗聯教導旅在蘇軍解放東北戰鬥中起決定作用
4。抗聯幹部在教導旅的任職情況
5。抗聯教導旅連以上各級主要領導的去向
 
 

1。基本情況


1939年1月至1941年是東北抗日聯軍陷入敵人重重包圍的極端苦鬥時期,在生存環境及其險惡、後勤補給為零的情況下,東北抗日聯軍開展小型遊擊戰。到1942年初東北抗聯主力部隊隻剩1000多人,被迫轉入蘇聯遠東伯力地區整訓。 1942年8月,在蘇聯的抗聯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被授予蘇聯紅軍遠東紅旗軍第88旅番號。抗聯教導旅在蘇聯整訓期間不斷派小部隊深入中國抗聯遊擊區進行遊擊戰,直到1945年8月,他們配合蘇軍重新進入東北,在解放東北的鬥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抗聯教導旅成立的經過


1939年初冬,在牡丹江虹雲商行,東北抗日聯軍舉行了重要會議,到會的有抗聯總指揮周保中,抗聯總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中共滿洲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兼第六軍政治部主任馮仲雲,中共南滿省委委員、抗聯第三方麵軍指揮陳翰章,中共北滿省委委員,抗聯第三軍軍長許亨植。這幾位將領代表僅存的2000多名抗聯戰士,就抗聯當前的形勢和今後的方向進行緊急磋商。與會同誌一致同意了周保中關於“保存力量,越界過江,到蘇聯遠東地區野營整訓”的意見。
 
1940年3月19日上午,周保中、李兆麟、馮仲雲來到位於蘇聯哈巴羅夫斯克(伯力)的蘇軍遠東軍區司令部,他們要與遠東邊疆區黨委和遠東軍區討論抗聯部隊越界過江野營整訓問題。周保中向遠東邊疆區區委書記兼軍區政委伊萬諾夫通報了抗日聯軍麵臨的實際困難,要求蘇方從國際主義原則立場出發,同意東北抗聯轉移蘇聯一側建立野營,進行休整。蘇方原則同意東北抗聯轉移到蘇聯一側進行休整。
 
1941年春,按照抗聯黨委統一部署,戰略轉移開始。在牡丹江地區活動的第一路軍從吉林琿春越界,順利進入蘇聯;在佳木斯地區活動的第二路軍從饒河越過了烏蘇裏江;在黑河嫩江地區活動的第三路軍從遜克、孫吳越過黑龍江,進入蘇聯境內。進入蘇聯的抗聯部隊的後勤供應由蘇軍負責,軍事訓練按照蘇軍的條令進行。
 
1941年6月開始,為適應敵後遊擊戰爭需要,軍訓內容又增加了爆破技術、跳傘的訓練,抗聯戰士每人都能從2000多米高空跳傘10多次。幾乎人人都會跳傘、滑雪、遊泳、攀岩。相當一部分人還會電台收發報,照像,測繪,爆破等偵察技術。抗聯部隊整體軍事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1942年初,為了進一步適應抗日鬥爭的形勢,抗聯黨組織醞釀對部隊建製進行調整,打算組建一支從指揮體係到兵員配置更加合理,更為適應鬥爭形勢需要的部隊。周保中就此與蘇聯遠東邊疆區黨委交換了意見。5月,伊萬諾夫約見抗聯主要領導周保中和李兆麟,伊萬諾夫說:“為了加強反法西斯鬥爭的力量,蘇聯讚同中國同誌關於抗聯部隊整編的意見。”蘇方建議:把抗聯部隊列入蘇軍序列,這樣就有了合理可靠的後勤供應渠道;不公開使用東北抗聯的名稱,而授予蘇軍番號,作為蘇軍在費士克的駐軍。蘇方派軍官到部隊擔任各級副職,負責軍事訓練,翻譯聯絡和後勤供應,裝備由蘇聯方麵供應,服裝按蘇軍陸軍服裝配發,幹部、戰士分別授予蘇軍軍官、軍士及士兵軍銜,部隊領導權由抗聯黨委獨立行使。而對抗聯黨委準備把編製改成教導團的想法,蘇方的意見是:“要改編成教導旅”。伊萬諾夫的解釋是:“一個團的供應標準低了些,抗聯部隊可以把遠東地區的華僑青壯年動員起來,蘇軍可以把邊區那奈絲族(赫哲族)應征士兵補充到抗聯中來,這樣就壯大充實了抗聯隊伍。”由於蘇方的意見尊重了中共抗聯黨委堅持的領導指揮權,體現了聯合抗擊日本法西斯的共同利益,抗聯黨委同意了蘇方的建議。
 
1942年7月16日下午,周保中同蘇聯遠東軍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將留在蘇聯遠東境內的東北抗聯部隊改編為抗聯步兵教導旅。全旅編為4個步兵營,1個無線電連,1個迫擊炮連,1個教導連。每營兩個連,每連3個排;每營裝備重機槍6挺,每連裝備輕機槍9挺,每排裝備衝鋒槍15挺。旅、營設司令部,旅、營、連軍官正職由抗聯幹部擔任,副職由蘇軍軍官擔任,正排長以上者按蘇軍軍官標準發薪金。88抗聯教導旅編製軍銜分別是:旅長為中校。 副旅長、旅參謀長、旅司令部各部部長為少校 。營長、副營長為大尉 。連長、副連長為上尉。 排長可授中尉、少尉,戰士授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等士兵軍銜。
 
1942年8月1日,在蘇聯遠東的費士克營地,東北抗日聯軍700多名指戰員身著蘇聯軍服佩帶蘇軍軍銜,整編成為蘇聯遠東軍區第88獨立步兵旅。蘇聯遠東軍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宣布:“授予抗聯教導旅以蘇聯遠東紅旗軍第88獨立步兵旅的蘇軍番號,對外代號8461部隊。”同時宣布了軍官任職命令: 周保中為少校旅長(1943年晉升為中校),李兆麟為教導旅少校政治委員(1943年12月改任政治副旅長),崔石泉(1945年改名為崔庸健)為大尉旅副參謀長兼任旅黨委書記【後附抗聯幹部在教導旅任職情況和去向一覽】。蘇軍選派30多位軍官擔任抗聯教導旅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後勤部長和各級副職。
 
1942年9月13日,教導旅召開全體黨員大會,成立了“獨立步兵旅中共東北黨組織特別支部局”(亦稱東北黨委會)。特別支部局執行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原有的東北黨組織關係不變。東北黨委會既是旅黨委,又是東北黨組織在同中共中央失去聯係的情況下全東北黨組織的臨時最高領導機關。東北黨委會成立後,中共吉東、北滿兩省委撤消。至此,東北地區黨組織又重新實現了統一。
 
1943年底,留在東北堅持抗戰的抗聯小分隊除了於天放小分隊還留在黑龍江的綏化、穆棱、海倫一帶活動外,其餘全部奉命過江,投入野營訓練。經過一年多的軍事訓練,抗聯教導旅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有了顯著的提高,完全適應正規戰和遊擊戰的需要。從1941年春到1945年7月,抗聯教導旅不斷派遣遊擊小分隊回國,收集日本關東軍情報,這種偵察從未間斷過,成為蘇聯遠東軍司令部最重要的情報來源。 抗聯小分隊回國還有一項主要任務是尋找收容遣散的舊部,建立地方黨組織,堅持遊擊鬥爭。
 
據統計,抗聯從1941年至1945年派回東北開展遊擊戰、破壞交通等任務的有26支小部隊,約計240人次; 派回東北專門執行偵察任務的(不含蘇方派遣)有25支小部隊,約計1260人次;派回東北尋找黨的關係、收容和尋找部隊的有6支小部隊,約計160餘人。當然也有一些常年蹲山溝、堅持種植穀物、監視敵人行動的小部隊,不過人數很少。無論何種形式,小部隊在開展抗日鬥爭中,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在小部隊中犧牲、失蹤的人員不下200人。抗聯小部隊鬥爭雖然不具備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特征和基本條件,規模、影響也有限,但所產生的政治影響及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3。抗聯教導旅在蘇軍解放東北戰鬥中起決定作用


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投降後,蘇軍開始部署對日作戰。周保中幾乎參加了遠東軍司令部召開的所有會議,製定了抗聯教導旅配合蘇軍反攻東北的作戰計劃:一是立即組成了一支空降部隊,攜帶電台,傘降到東北各地執行偵察任務;二是按照雙方確定的名額,將翻譯和向導配齊,提前去蘇軍指揮機關報到,待蘇軍進攻時隨同蘇軍執行任務;三是抗聯部隊24小時戒備,隨時準備與蘇軍一道解放東北。7月,抗聯教導旅派出340名指戰員作為先遣支隊到蘇軍,進行統一軍事訓練,其中160人分到第一方麵軍,80人分到第二方麵軍,100人分到後貝加爾方麵軍。他們作為先頭部隊的向導執行特種作戰任務。7月底,又派遣290名指戰員,組成20多支特遣隊,秘密傘降牡丹江、佳木斯、哈爾濱、齊齊哈爾、長春、沈陽等地進行戰前偵察,將關東軍的17個戰略地堡及中蘇邊境上的3道邊防線情況,無一遺漏地標注成空襲目標。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零時,抗聯教導旅派遣的340多名先遣支隊(隨軍翻譯、向導、偵察人員)和先期潛伏東北境內的地下抗聯小分隊戰士們,從黑龍江流域到小興安嶺或在邊界引領地麵部隊,或與蘇聯空軍進行地空導航電訊聯絡。蘇聯空軍在抗聯教導旅偵察員電訊信號引導下,準確摧垮了日本關東軍所有的軍事目標,日本關東軍經營了數十年的東北防線頃刻瓦解。抗聯教導旅戰前派遣的兩批上百名偵察員絕大多數犧牲,生存者寥寥無幾。教導旅還奉命配合蘇軍遠東第一方麵軍步兵第384師等部攻打拒絕投降的日軍東寧要塞。經過21天的苦戰,東寧要塞終於被攻克,教導旅官兵為此付出傷亡18人的代價。兩批先遣人員離去後,抗聯教導旅僅剩戰鬥人員400餘人。8月11日,周保中按預定方案召集部隊登艦,跨過黑龍江殺回國內。
 
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周保中決定搶在國民黨之前,控製長春、沈陽、哈爾濱、齊齊哈爾等東北57個重要城市,重建東北各地黨組織。根據這一計劃,將400多人分成57個進駐小組,每組按城市大小,多則10人,少則1人。這一方案電報莫斯科後,即獲得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同意,方案中的57個城市的衛戍司令由蘇軍擔任,副司令由抗聯教導旅派人擔任。蘇方支持抗聯進行建黨、建軍、建政工作。從8月中旬開始,抗聯進駐小組組長以蘇軍衛戍副司令身份順利進駐了57座城市,立即投入到打擊敵特,建立民主政權的鬥爭中去,準備迎接八路軍、新四軍進軍東北。蘇方為表彰抗聯教導旅指戰員英勇作戰的功績,在8月下旬授予旅長周保中中校,政治副旅長李兆麟少校,第一營營長金日成大尉,第二營營長王效明大尉,第三營營長王明貴上尉等五人蘇聯紅旗勳章。授予所有抗聯教導旅指戰員“戰勝日本獎章”,另外部分幹部戰士被授予紅星勳章、戰功勳章等蘇聯勳章。
 
9月8日,周保中率領抗聯教導旅指揮部到達長春,抗聯教導率改編為東北人民自衛軍。將9月10日,擔任蘇軍駐沈陽衛戍副司令的抗聯將領馮仲雲電告周保中:“八路軍翼熱遼軍區第一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已率八路軍先遣支隊3000人進駐沈陽。”周保中下令電台向東北人民廣播八路軍出關到沈陽的喜訊。
 
9月14日,曾克林與蘇軍代表維斯別夫等飛赴延安,並帶上了周保中給中央的信,信中匯報了東北抗聯的情況。9月18日,中共中央派彭真、林彪、陳雲、張聞天、李富春、林楓、王稼祥、黃克誠等20多位中共中央委員,共率兩萬多名幹部和10萬大軍進入東北。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代東北局書記彭真在沈陽接見了東北抗聯黨委領導成員。隨後,周保中等人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向中共中央東北局彭真等10餘位領導作了詳盡的工作匯報。彭真感慨萬分地說:“在我們中國共產黨人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有三件最艱苦的事:第一件是紅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第二件是紅軍出征後,南方紅軍的3年遊擊戰爭;第三件就是東北抗聯的14年苦鬥。”
 
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將由抗聯隊伍發展而來的東北人民自衛軍和挺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一起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呂正操、李運昌、周保中、肖勁光為副司令,程子華為副政委。至此,東北抗日聯軍終於完成了它的全部曆史使命,投入東北解放戰爭的洪流。

 

4。抗聯幹部在教導旅的任職情況


第一營:營長金日成大尉,營政治委員安吉大尉。
第二營:營長王效明大尉,營政治委員薑信泰大尉(後改名為薑健) 。
第三營,營長許亨植大尉(未到任由王明貴上尉繼任),營政治委員金策大尉 。
第四營,營長柴世榮大尉,營政治委員季青大尉 。
 
擔任各連連長和連指導員——
崔賢上尉、彭施魯上尉、喬書貴上尉、金光俠上尉、陶雨峰上尉、崔勇進上尉、樸德山上尉(後該名為金一)、金京石上尉、張廣迪上尉、崔明錫上尉、隋長青上尉、李永鎬上尉等。
 
擔任旅司令部各部門負責人——
旅情報科長兼政治教員馮仲雲上尉;授予中尉軍銜的有:無線電連連長王一知中尉(女)、三營六連副連長陳雷中尉、政治部組織幹事宋明中尉等 。
 
擔任各排長——
沈泰山中尉、徐哲中尉、周岩峰中尉、範德林中尉、崔明錫中尉、吳白龍中尉、許風學中尉、金昌哲中尉、林春秋中尉、崔春國中尉、楊海清中尉、劉鐵石中尉、張熙昌中尉等 。授予少尉軍銜的有:樸成哲少尉、單立誌少尉、李敏少尉(女)等。
 
擔任教導旅旅長政委的是抗聯路軍一級的領導,擔任營長連長的都是軍師一級的領導。
抗聯第三路軍政委馮仲雲隻擔任了旅情報科長兼政治教員,被授予上尉軍銜。
 
授予軍士軍銜——
吳振宇、李乙雪上士;還有白鶴林、崔仁德、金奉律、金龍淵、金益鉉、李鬥益、李中山、朱道日、全文燮、太炳烈、趙明善、金鐵萬、趙明選等,以上這些戰士都是一營(金日成部)的朝鮮族戰士,這些人以後都成為朝鮮人民軍的高級將領。
 
 

5。抗聯教導旅連以上各級主要領導的去向


中校旅長周保中:

“八一五”東北光複初期。周保中率領東北抗日聯軍為我黨搶戰東北開辟了通路,此後,又在東北局的領導下,為迎接10萬大軍、2萬幹部進入東北架設了橋梁。發揮了特殊的曆史作用。周保中先後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司令員、東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50年,周保中先後擔任雲南省軍政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4年2月22日,周保中因心髒病突發溘然長逝,終年62歲。
 
少校政治副旅長李兆麟: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李兆麟以中共代表身份出任濱江省副省長,同時兼任中蘇友好協會會長。黨內職務是哈爾濱市委常委。1946年3月9日,李兆麟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年僅36歲。
 
 
第二營營長王效明大尉:

在解放戰爭期間,王效明任吉林市警備司令、吉南軍分區司令員,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11師師長、長春衛戍司令部司令員兼第164師師長,炮兵第6師師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王效明先後任海軍炮兵學校校長,海軍炮兵部副部長、岸防兵部部長,武裝力量監察部監察主任,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中央監委駐國家第五機械工業部監察組組長等職。1955年9月被授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少將軍銜;曾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91年11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第三營營長王明貴上尉:

1945年8月參加了蘇軍齊齊哈爾衛戍區司令部的工作,擔任中共嫩江地委書記、齊齊哈爾警備副司令員、嫩江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騎兵師師長、獨立第8師師長、中南軍政大學廣西分校第一副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公安部隊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1955年9月被授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曾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蘇聯紅旗勳章、俄羅斯朱可夫勳章,獲得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和60周年紀念章; 2005年6月22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5歲。

 
第四營營長柴世榮大尉

1943年夏秋之際,柴世榮在執行任務中不幸犧牲。時年49歲。
 
 
第四營政治副營長季青大尉

1944年9月至1955年被錯誤關押在蘇聯西伯利亞勞改營。1955年回國。1984年9月,中組部批準為副省級幹部待遇。1988年12月逝世,終年77歲。
 
 
旅情報科長馮仲雲上尉

解放戰爭期間,馮仲雲在鬆江省人民政府任主席。1949年,馮仲雲出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1952年,馮仲雲任北京圖書館長, 1954年至1968年馮仲雲在水利電力部任副部長, 1968年被迫害至死。1977年,黨中央為馮仲雲平反昭雪,對他的光輝一生作了充分肯定和公正評價。

 
二營三連連長彭施魯上尉

1945年8月回國後任蘇軍佳木斯市衛戍副司令、中共佳木斯地委書記,後曆任東北軍政大學合江分校副教育長、總校第2團副團長、東北軍區軍政學校副校長、27步兵學校副校長、軍事師範學校副校長、軍委軍校部編研處處長、訓練總監部學院學校部學院處處長、總參謀部學校管理部副部長、軍訓部副部長、解放軍體育學院院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參謀長,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司令部顧問。1955年授予大校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1945年被授予蘇聯紅星勳章。1988年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5年由俄羅斯政府授予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章和朱可夫勳章。
 
 
四營八連連長陶雨峰上尉

1945年6月至1946年4月,任牡丹江衛戍司令部副司令員、牡丹江軍區副司令員。
 
 
三營五連連長張光迪上尉

解放戰爭期間,先後擔任黑龍江軍區二分區副司令員、司令員,合江軍事部副部長、內蒙騎兵師副師長。全國解放後,曆任天津軍分區副司令員、邯鄲軍分區司令員等職。1986年11月,因病在河北保定逝世。享年80歲。
 
 
無線連長王一知中尉(女):

王一知是周保中的妻子。1945年9月8日,王一知來到長春,化名佟滌新,擔任了接管偽滿中央電報局的軍代表。1946年2月,王一知擔任了吉遼軍區騎兵警衛大隊政委,當選為吉林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後擔任了吉林省民主學院行政係主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員,吉林省立女子聯合兩級中學校校長。1950年4月,王一知隨周保中到雲南工作,先後任省政府僑務處長、省婦委第一書記兼省婦聯主任、西南局婦委常委、秘書長。1953年調任國家華僑事務委員會司長,兼任全國僑聯委員,當選為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76年恢複工作後王一知先後擔任北京市工商局副局長、中共北京市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1987年11月26日,王一知在北京逝世。

 
三營六連副連長陳雷中尉

1945年9月後曆任蘇聯紅軍綏化衛戍區副司令員、綏化中心縣委書記,黑龍江警衛一旅政委,龍南專署專員,西滿三地委副書記兼三分區副政委,黑龍江省委秘書長。1952年8月後曆任黑龍江省委常委、省政府副主席、主席,省委常委、省委基建部長、省委工業部長,副省長兼計委主任、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7年6月後任黑龍江省建委主任、省革委會副主任、省委書記、省長,中共黑龍江省顧委會主任等。陳雷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一、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2006年12月5日陳雷同誌在哈爾濱病逝,享年89歲。
 
 
護士李敏少尉(女)

李敏是陳雷的妻子。1946年擔任青年團北安縣委副書記。建國後,曆任黑龍江省教育廳副處長,哈爾濱第一工具廠黨委書記,哈爾濱市道裏區委書記、黑龍江省總工會副主席、黑龍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民委主任,黑龍江省第五、六屆政協副主席。
 
在抗聯教導旅還有許多朝鮮官兵,如我們熟知的第一營營長金日成大尉,旅副參謀長崔石泉(崔庸健)大尉,第一營政治副營長安吉大尉,第二營政治副營長薑信泰大尉(薑健),第三營政治副營長金策大尉:連長崔賢上尉:連長樸德山上尉(即金一),連長金光俠上尉,李永鎬上尉,排長樸成哲少尉,還有戰士出身的吳振宇李乙雪等,他們在抗戰勝利後回國,成為朝鮮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和開國將帥。


看網友評論: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966724.html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966775.html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738148.html

http://bbs.wenxuecity.com/184197058/55613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ea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生常談12' 的評論 :

這說明中共從一開始就對前蘇聯戒心很重。這也為後來的分裂提供了伏筆。老毛在解放戰爭中用人是用紅一方麵軍的人。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後方,東北抗日聯軍14年的艱苦鬥爭牽製了數十萬日偽正規軍,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他們共有11個軍,人數最多時有4萬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軍是在反日遊擊隊(共產黨領導)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四、五兩軍是在王德林的救國軍、李杜的抗日自衛軍餘部的基礎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軍是在義勇軍餘部和抗日山林隊的基礎上建立的。

第一路軍由第一、二軍編成。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總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第二路軍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路軍編成。周保中任總指揮,趙尚誌任副總指揮(1940年2月任),崔石泉任參謀長。
第三路軍由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路軍編成。張壽篯任總指揮,馮仲雲(1940年4月任)任政治委員,許亨植任總參謀長。

1942年8月,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由原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軍組成。周保中任旅長,張壽篯任政治副旅長,崔石泉任副參謀長。下轄4個教導營。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lbert88' 的評論 :

周保中,和抗日聯軍在進入蘇聯之前,抗日功勞非常大,極其艱苦。冬天零下40度,山林裏野外,沒有糧食,麵臨幾十萬關東軍和偽軍的圍剿和封山。

14年期間,失去政府支持的東北民眾,東北義勇軍,東北抗日聯軍共殲滅日軍25萬人。

1。雲南講武堂
2。北伐時:少將(正)師長 (朱德少將旅長,葉挺從獨立團到軍長,賀龍軍長,董振堂師長?)

3。紅軍時(1931年- 1938年):抗日聯軍軍長。

4。抗日時(1938年-1945年) :抗日聯軍軍長, 抗日聯軍總指揮,蘇軍88旅旅長
(八路軍旅長,副旅長都是大將(徐海東,黃克誠,陳賡等),至少上將(王震,陳伯鈞))

5。解放戰爭時(1945-1949) :蘇軍88旅旅長,
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
東北人民主聯軍副司令(副野戰軍級的),(大將,至少上將(肖克))
吉林軍區司令(副野戰軍級的)
東北軍區副司令(現沈陽軍區)(副野戰軍級的),高崗是司令

6。解放後 雲南省副主席,(陳賡是主席),軍委委員(全是大將以上)
程子華山西省主席,
黃克誠天津市市長
粟裕南京市長,
聶榮臻北京市長,
陳毅上海市長
albert88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
對於這段曆史非常感興趣。
看來金日成還是念舊和講義氣的。成為朝鮮國家元首之後,還能夠來看望老上司周保中。
周保中是共軍中真正的抗日英雄。配合蘇軍消滅關東軍,幫助共軍主力搶占東北,立下了豐功偉績。
但毛和林都慢待了周保中,根本不給周兵權。周保中解放之後僅僅是副省級。後來還沒有被授銜(應該是上將銜)。實在是不公平。也許是怕他和蘇軍的關係太密切。
看來林彪的心眼小。他慢待和容不下的還有陳光,115師的代師長,即林彪負傷之後的115師統帥。後來被林彪排擠。陳光也沒有被授銜(應該是大將銜)。
老生常談12 回複 悄悄話 林彪出關前,88旅占了東北57個大城市(衛戍區副司令),發展成幾萬人。

周保中與蘇軍關係很好,彭真,林彪辦什麽事都得靠周保中與蘇軍斡旋。

林彪被白崇禧打得節節敗退,退到江北,南滿共軍3縱(曾克林),4縱(吳克華)幾近絕境,陳雲,肖勁光親自下到3縱與四縱。 是周保中讓金日成把朝鮮作為共軍的走廊及後方。周保中不但向金日成
要了2000車皮的日本軍火,還動員延邊朝鮮青年參軍,朝鮮男人參軍率15%的。

周保中發展的兵力達十幾萬以上,全部交給林彪。林彪則架空了他的帶兵權,給他吉林軍區司令一職,培訓新兵,後勤等。

周保中率2萬人拿下長春。當國軍接收大員到達長春時,林彪命周保中炮轟長春機場,蘇軍製止了周保中。

東北解放後,毛主席讓周保中離開他戰鬥了18年的東北,去雲南幫助陳賡拿下雲南。

周保中對主席說,有人說我要在東北搞獨立。主席顧左右而言其它:你抗日有大功。

55年評軍銜,周保中因離開軍隊而未授銜。他應評為大將或上將。參加紅軍前,他和朱德一樣已是少將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