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鄉!

老頑童。愛好文學,曆史,地理,經濟,哲理,時事,回憶,笑話,唱歌,電影,種菜,養雞,遊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個人資料
老生常談1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十種野菜的辨別及推薦食譜[ZT]

(2013-10-15 09:06:01) 下一個
[ZT柳院}              

2011年春,新浪博客雪色阡陌在她的《春來又聞野菜香,新鮮烹飪歸自然(二十種野菜辨別及推薦DIY菜品)》一文中,收集和整理了20種比較受歡迎和辨識度較高的野菜及其烹飪方法,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現收藏並推薦給城內的朋友們分享,看看你都食用過哪些?並歡迎朋友們推薦這裏沒有列出的你所喜歡的“野菜”。



1、香椿: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現代營養學研究也發現,香椿含有維生素E,具有很強的抗衰老作用。
DIY菜品】香椿雞蛋——把香椿洗淨後用開水焯燙至變成綠色,撈出瀝幹水分切成小粒,再放入雞蛋、食鹽、味精攪勻,放入鍋中煎炒2~3分鍾即可食用。


2、薺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產後出血、痢疾、水腫、腸炎、胃潰瘍、感冒發熱、目赤腫疼等症。購買時要挑選不帶花的薺菜,這樣才比較鮮嫩、好吃。
DIY菜品】涼拌薺菜——薺菜去雜洗淨,放入沸水鍋中焯至碧綠,撈出放入涼水中降溫,瀝幹水分,切成細末,放入盤中;豆腐幹,熟胡蘿卜切成細末,放入盤中,撒上芝麻粉,加精鹽,味精,白糖,淋上麻油,拌勻即成。


3、柳芽:《帝京歲時紀勝·三月·時品》文中記“嫩柳葉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中醫認為其味苦、性涼、可清熱、透疹、利尿、解毒。現代醫學實驗證實,其對治療高血壓、地方性甲狀腺腫大等疾病有一定療效。
DIY菜品】柳芽拌豆腐——柳芽淡鹽水清洗趕緊後入熱水焯燙至變色,撈出放進涼水浸泡十五分鍾瀝幹水分;豆腐切丁,與柳芽混合,加上蒜末、薑末、油辣椒、醋、生抽、香油、鹽、花椒粉等調味料拌勻即可。


4、馬齒莧:具有解毒、抑菌消炎、利尿止痢、潤腸消滯、去蟲、明目和抑製子宮出血等藥效;但是馬齒莧為寒涼之品,脾胃虛弱、大便泄瀉及孕婦忌食;忌與胡椒、該粉、鱉甲同食。
DIY菜品】馬齒莧芡實瘦肉湯——將馬齒莧摘去根、老黃葉片,用清水洗淨,切成段;瘦豬肉切成丁,芡實洗淨。把馬齒莧、芡實、瘦豬肉丁同放入淨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滾,再用文火煲2小時即可,食用時加入精鹽、味精調味。


5、馬蘭頭:中醫認為馬蘭頭性味辛涼、微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抗菌消炎的作用。馬蘭頭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有機酸。
DIY菜品】香幹馬蘭頭——洗淨馬蘭頭飛水,控幹水,切碎待用;香幹飛水,切碎粒;熱鍋放油,煸炒香幹粒,加入鹽、雞精、砂糖拌勻,關火放入馬蘭頭並加香油拌勻即可。


6、蒲公英:又叫婆婆丁,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比如海蜇皮拌婆婆丁、婆婆丁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清熱解毒的茶飲。
DIY菜品】清熱蛋花羹——蒲公英洗淨,火腿腸切絲,雞蛋打散;鍋內倒入鮮湯,放入精鹽、味精、雞精、紹酒,燒開後勾流水芡;再次沸騰後,下入火腿腸絲,浮起時下入蒲公英,並淋入雞蛋液,燒開迅速離火盛在湯碗內,淋入香油即成。


7、蕨菜:又叫拳頭菜、貓爪、龍頭菜。喜生於淺山區向陽地塊,多分布於稀疏針闊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開的幼嫩葉芽。蕨菜野生在林間、山野、鬆林內,是無任何汙染的綠色野菜,不但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還有清腸健胃,舒筋活絡等功效。蕨菜食用前經沸水燙後,再浸入涼水中除去異味,便可食用。經處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潤,再拌以佐料,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炒吃,加工成幹菜,做餡、醃漬成罐頭等。
DIY菜品】蕨菜肉絲——蕨菜切成段、胡蘿卜絲、肉絲、泡發的海米、蔥薑蒜末。熱鍋溫油,爆香蔥薑,加入肉絲炒2分鍾。加入胡蘿卜絲、海米一起翻炒2分鍾。加入蕨菜段大火翻炒2分鍾。烹入幾滴黃酒提鮮。再煸炒幾分鍾,按個人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鹽調味就可以了。
新鮮的蕨菜的處理:用清水反複衝洗幾遍,洗去浮土和表麵的絨毛。切掉蕨菜尾部發黑的部分。在滾水中燙2~3分鍾,再放冷水中浸泡時間長一點,我浸泡了1個小時,澀味就幾乎沒有了。也有說浸泡2天的,其實沒必要。


8、刺兒菜:又名小薊、貓薊、青刺薊、刺薊菜、刺兒茶、槍刀菜、小惡雞婆。根,又稱刺蘿卜。古方入藥多用根。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秋季采根,除去莖葉,洗淨鮮用或曬幹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淨鮮用。葉甘,性涼。能涼血止血,解毒消癰,清熱除煩。
DIY菜品】刺兒菜蘸醬——刺兒菜去根老葉洗淨後蘸醬食用即可。


 9、藜蒿:學名狹葉艾,又名蘆蒿、水蒿、青艾等。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五卷記載:藜蒿氣味甘甜無毒,主治五脹邪氣,風寒濕脾,補中益氣,長毛發,久食輕身,耳聰目明,防衰。中醫認為其除食用之外還有清熱、利濕、殺蟲之功能。鄱陽湖盛產藜蒿。
DIY菜品】蘆蒿炒臘肉——將臘肉提前蒸一下,取出晾涼。蘆蒿切段、紅椒切絲、蒜切片、蒸好的臘肉切片。鍋燒熱,鍋內放油。放入切好的蒜片煸香;放入臘肉片煸炒,直至將臘肉炒出油,出香味,烹入紹酒。放入蘆蒿段,放入少許鹽、雞精調味,放入紅椒絲大火快速煸炒出鍋即可。


 10、枸杞芽:又名枸杞頭,枸芽子,甜菜頭。初春枸杞長出嫩苗,嫩苗又稱枸杞頭或枸杞芽,略帶苦味,但很爽口,能清火明目,民間常用來治療陰虛內熱、咽幹喉痛、肝火上揚、頭暈目糊、低熱等。《食療本草》中記載枸杞頭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和去虛勞等作用。
DIY菜品】清炒枸杞芽——枸杞芽,紅柿子椒適量,油,鹽,糖,蒜各適量。枸杞芽洗幹淨,柿子椒切絲,蒜切末。鍋燒熱,放油,放蒜末小火爆香。轉大火。放紅椒絲炒軟,再放枸杞芽炒軟,放糖和鹽調味即可。用枸杞嫩尖葉炒雞蛋,或切碎後與豆腐幹加醬油、鹽、糖、醋、麻油拌食。據介紹,用枸杞鮮葉和花朵,加上豆豉、蔥等熬煮成粥,具有補精養血之功效。


11
、花椒芽:指的是花椒苗木假植或密植栽培采收得到的嫩芽或中梢。花椒芽含有多種維生素,而且它還帶有一股獨特的麻香味。現在,它已成了一種受食客歡迎的新味蔬菜。
DIY菜品】涼拌花椒芽——花椒芽洗淨,在沸水裏快速燙一下過涼水,撈起控幹水份;將紅椒和蒜切成末;花椒芽入盆,加鹽、醋、紅椒末、蒜末、香油拌勻即可。


12、苦菜:又名苦苣菜,莖呈黃白色;葉片為圓狀披針形,表麵綠色,背麵灰綠色;花鮮黃色。苦菜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能清熱、消腫、化淤解毒、涼血止血。苦菜嫩葉可采食,生吃略帶苦味,用開水燙一下製熟,苦味可除。
DIY菜品】苦菜可炒肉、做湯,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燙後蘸麵醬食用。或做麻醬拌苦菜、苦菜粥等。


13、魚腥草:魚腥草出自《名醫別錄》。唐蘇頌說:“生濕地,山穀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魚腥氣,故俗稱魚草”。宋·蘇恭。《蘇沈良方》:“蕺菜生濕地山穀陰處,亦能蔓生。葉似蕎麥而肥,莖紫赤色。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關中謂之菹菜。”
DIY菜品】生吃魚腥草不習慣的人,也可以先炒或燉湯。以下為幾種常見的魚腥草的做法與魚腥草的食療保健:
一、調理各種細菌、病毒感染,如風熱感冒、皰疹、泌尿係統感染等,一定要生吃,涼拌就可以。將魚腥草去雜洗淨,切成段,再用鹽水泡幾分鍾,放味精、精鹽、花椒粉、辣椒油、白糖,拌勻即可上桌。
二、預防風熱感冒,炒著吃就行了。這種吃法較為溫和,也適合體弱的人日常食用。正常人平時把魚腥草當蔬菜食用保健也很好。最常見的吃法是涼拌吃,這種吃法適合大多數人。魚腥草性寒涼,老人和體弱的人,可以用燉雞的方法。放點香油,還有潤心的作用。對於緩解夏季心神煩躁很有幫助。
三、產婦在月子裏第一次吃雞的時候,一定要放些魚腥草,可以預防產後風。


14、穿心蓮:此穿心蓮非彼穿心蓮。番杏科,露草屬,別名露草、牡丹吊蘭,、花蔓草、心葉冰花等。以前一直作為地被植物用於園林規劃,今年作為食用蔬菜馴化栽培。心葉冰花原產南部非洲,葉肉肥厚,極少病害,口味清甜微酸,是有機種植的優良蔬菜品種。
DIY菜品】食用方法簡單,用來開水焯熟,之後涼拌和清炒都很適宜,冬季還可以做為火鍋蔬菜。


15、灰菜:又名灰條菜、白藜等。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是藜科植物藜、灰菜、小藜、灰綠藜的幼苗及嫩莖葉。生於田野、荒地、草原、路邊及住宅附近,全國各地普遍生長。每年4~6月采收幼苗或嫩莖葉食用。灰菜味甘、性平;具有清熱瀉火、通便、解毒利濕、止癢透疹的功效; 主治風熱感冒、痢疾、腹瀉、濕瘡、癢疹、毒蟲咬傷。采集嫩莖葉,入沸水鍋焯過洗去苦味,可製成多種菜肴。
DIY菜品】涼拌灰灰菜——灰灰菜擇好洗淨後用開水焯透,擠幹,切碎,蒜末辣椒爆炒後(油可以多些)澆在菜上,香油香醋鹽雞精糖調味即可。


16、槐花:味道清香甘甜,富含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肺、降血壓、預防中風的功效。槐花雖然美味,但在食用時也有一些禁忌。由於槐花比較甜,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多吃。粉蒸槐花不易消化,消化係統不好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不宜過量食用。同時,過敏性體質的人也應謹慎食用槐花。
DIY菜品】將其采摘後可以做湯、拌菜、燜飯,亦可做槐花糕、包餃子,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蒸槐花(又名槐花麥飯),將洗淨的槐花加入麵粉拌勻,再加入精鹽、味精等調味料,拌勻後放入籠屜中蒸熟即可。此外,在製作粥、湯時也可加入槐花。


17、榆錢:榆樹的種子,因其外形圓薄如錢幣,故而得名,又由於它是“餘錢”的諧音,因而就有吃了榆錢可有“餘錢”的說法。據測定,每100克榆錢含碳水化合物 8.5克,蛋白質3.8克,脂肪1克,膳食纖維1.3克,礦物質3.5克,鈣280毫克,磷100毫克,鐵22毫克,榆錢的含鐵量是菠菜的11倍,是西紅柿的50倍。具有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熱利水,殺蟲消腫等作用。
DIY菜品
一是生吃。將剛采下來的榆錢洗淨,加入白糖,味道鮮嫩脆甜,別具風味。若喜吃鹹食,可放入鹽、醬油、香醋、辣椒油、蔥花、芫荽等作料。  
二是煮粥。將蔥花或蒜苗炒後加水燒開,用大米或小米煮粥,米將熟時放入洗淨的榆錢繼續煮5~8分鍾,加適量調料即成。榆錢粥吃起來滑潤噴香,味美無窮。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吃罷榆錢粥後,就留下了“杯盤粉粥春光冷,池館榆錢夜雨新”的詩句。  
三是籠蒸。先將榆錢洗淨,拌以玉米麵或白麵做成窩頭,然後上籠蒸半小時即可起鍋。或將洗淨的榆錢拌上麵粉,攪拌均勻,直接上籠蒸熟,再放入調料。 
四是做餡。將榆錢洗淨、切碎,加蝦仁、肉或雞蛋調勻後,包水餃,蒸包子,卷煎餅都可以,味道清鮮爽口。


18、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處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
DIY菜品】薄荷鱈魚——鱈魚塊化凍後去鱗洗淨備用;薄荷葉洗淨,留一半備用;用鹽、黃酒、胡椒粉、蒜末、薑末及薄荷葉將鱈魚兩麵抹勻,醃製20-30分鍾;醃好的鱈魚包入錫紙中,烤箱預熱200度烤20分鍾;鱈魚裝盤,將另一半薄荷葉灑在上麵即可。


19、春筍:立春後踩挖的筍,以其筍體肥大、潔白如玉、肉質鮮嫩、美味爽口被譽為“菜王”。又被稱為“山八珍”。春筍味甘、微寒,無毒;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年老體弱者、消化不良者、脾虛腸滑者不宜多食春筍。
DIY菜品】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各異。炒、燉、煮、燜、煨等皆成佳肴,祖國各地均有很多有名的筍菜:“春筍燒鰣魚”、“春筍白拌雞”,“南肉春筍”和“糟燴春筍”,“問政山筍”,滬菜中的“枸杞春筍”,陝菜中的“春筍燜肉”等。


20、蓴菜:或作菁菜,又名蒪菜、馬蹄菜、湖菜等,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鮮美滑嫩,為珍貴蔬菜之一。蓴菜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常食蓴菜具有藥食兩用的保健作用,正合黃帝內經中藥食同源的理念。蓴菜中含有豐富的鋅,為植物中的“鋅王”,是小兒最佳的益智健體食品之一,可防治小兒多動症。
DIY 菜品】蓴菜羹——將蓴菜去雜物,洗淨切段;冬筍、香菇、榨菜分別切絲;鍋中放入鮮湯,燒沸加入冬筍絲、香菇絲、榨菜絲,同煮至沸,再加入蓴菜,湯沸後加鹽,出鍋後淋上麻油即成。此羹鮮美清淡,味道可口,具有止嘔、止瀉痢、消炎解毒的功效,可作為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痛、嘔吐、高血壓以及胃癌等病症患者的輔助食療菜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