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楊朱 - 中國古代人本主義的“右派”思想家

(2013-06-12 18:00:04) 下一個
楊朱 - 中國古代人本主義的“右派”思想家

老幾

政治上的中間派,注定要受到攻擊的。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就有左中右。儒家中庸據中,攻擊儒家的有左派墨家和右派楊朱。在先秦傳統思想文化中,儒家並沒有多少地位。據《孟子·滕文公》篇:“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可知春秋之世,楊朱之學與墨學齊驅,並屬先秦
 
主張“兼愛”的墨家之論在進幾年深受大陸學界重視,而對楊朱學說研究者相對不是很多。馮友蘭在其<中國哲學簡史〉中,將楊朱列為(早期)道家,多少有點勉強。其主要根據,是一本道家著作《列子》,其中有一篇題為朱》。馮先生自己也說,“代的學者已深深疑《列子》的真性,而且《楊朱》篇中的思想,大都與其他先秦的可信的料所記載宋思想不合。《楊朱》篇的主旨是極端的縱欲主,而在其他的先秦著作中從來沒有指責楊朱是主義的。朱的思想真相如何,可惜已沒有完整的記載了,隻好從散人著作的零星材料中細繹出來。”

先秦道家為隱士學說,楊朱之學既為,如何“隱”得?從後麵討論我們將可以看出,楊朱之論與老莊思想相去甚遠。但是老莊學說裏有借鑒楊朱思想,如同法家韓非有借鑒道家思想一樣。

楊朱何人?先秦思想家,期魏國人,字子居,生平已不可考。據《莊子》記載,他曾經見過老子。其活動的年代,比墨子稍後,而又早於孟子。其學說在當時相當著名,但早已散佚不存,散見於《孟子》、《列子》及《淮南子》中。楊朱儒墨,尤其反墨子的,主、“重己”,重個人生命的保存,反他人自己的侵,也反自己他人的幹涉。孟子說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一毛不拔,即為楊朱思想的代表。

易中天對墨子和楊朱思想有個形象的比喻,一個是“一毛不留”,一個是“一毛不拔”;一個是“毫不利己”,一個是“毫不利人”。易認為“墨子和楊朱的思想,必有深刻獨到之處。唯其深刻獨到,才會驚世駭俗,引起強烈反響。同樣,唯其深刻獨到,才很難被人理解或者接受,終至悄無聲息。”

易中天認為“墨子的深刻獨到之處,是提出了社會的公平與正朱的深刻獨到之是提出了個人的利與尊兩條,都很了不起,也都很超前”。就不容易真正被人接受,也就隻能轟動。隻不過楊朱的思想,又更被人理解一些。”下麵引用易中天於他人的對話加以說明:
 
[就要弄清楚什麽主“一毛不拔”。其問題朱和他的學生孟陽,曾跟墨子的學生禽滑釐討論過。不清楚,朱沒有留下著作。在能看到的朱言,主要集中在《列子》一的《朱》篇,討論記錄也是。
有什麽問題嗎
 學界不少人認為《列子》是偽書”,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真的。其就算是“真”,那也不是《子》。我能保《列子》中的”,就是史上那個朱。
□ 我看你是嚴謹過頭了。就算不是國初年那個的,也是某個人的吧?隻要他得有道理,管他到底是呢?再了,即便《列子》是偽書”,既然能名之曰“”,多少有點影兒吧?隻要“一毛不拔”的意思是一的,又有什麽關係呢?
■ 我同意你的法。
□ 那麽請問,禽滑釐怎麽和朱、孟討論
■ 禽滑釐問楊朱,拔先生一根毫毛,來拯救天下世道(去子體之一毛以一世),先生願意,世道可不是一根毫毛就能拯救的(世固非一毛之所)。禽子,如果可以,願意(假之乎)?
朱怎麽
朱不理睬他。
□ 禽滑釐怎麽
■ 也隻好退了出來。出以後,禽滑釐就把事告朱的學生孟陽。孟,你是不懂先生的用心啊(子不達夫子之心)!我來替先生吧!請問,如果有人提出,痛打你一你一萬塊錢,你幹?禽滑釐,幹!孟陽又,砍斷你一條腿,你一個國家,幹
□ 禽滑釐怎麽
■ 禽滑釐不說話。於是孟,的確,與肌膚相比,毫毛是微不足道的;與肢體相比,肌膚又是微不足道的。個道理,都明白。但是,沒有毫毛,就沒有肌膚;沒有肌膚,就沒有肢體。一根毫毛固然隻是身體中的萬分之一,但是,道因它小,就可以不當回事(奈何之乎)?
□ 孟這話能代表
■ 我認為代表,而且意深刻。
朱的主,是中國史上第一份《人宣言》
□ 孟陽的,有什麽意呢?
■ 有三個意。第一,口子不能亂開。你想想,孟禽滑釐,拿一條腿一個國家行不行,禽滑釐什麽不回答?
□ 因他很清楚,下麵的問題,就是砍掉你的你整個天下,幹不幹?
!所以禽滑釐不說話。那好,袋不能砍,腿就能剁嗎?不能。腿不能,肉就能挖?不能。肉不能挖,皮就能撕?也不能。皮不能撕,毛就能拔
□ 照理,也不能。
■ 正是。你今天可以拔一根毛,明天就能撕一片皮;今天可以挖一肉,明天就能一條腿;今天可以害身體,明天就能人或者自。千裏之堤,穴;口子一開,不可收拾。所以,了保住袋,就必“一毛不拔”。
□ 有道理!第二個意呢?
■ 第二,局部不可小看。沒,整體利益確大於局部利益。所以就陽,也“一毛微於肌膚,肌膚微於一,省矣”。但決不意味著局部利益就不是利益,就可以不當回事,隨便牲。
什麽?
■ 因整體不局部之和。你不把局部利益當回事,今天牲一個,明天牲一個,最後整體利益也沒有了。不要什麽“大河不滿小河幹”,實際上是江、黃河都由涓涓集而成。所有的泉水、溪流、小河都幹了,江、黃河有水
□ 沒有。,正確的法,應該“小河不滿大河幹”?
。不,事情有另一麵,那就是裏沒有碗裏也沒有”。這話也是的。但是,決不意味著要大家把“碗裏的”都倒回“”。倒回去,又有什麽意呢?要知道,裏有”的目的,就是大家“碗裏有”呀!
□ 所以,局部利益是很重要?
■ 個人利益也很重要。所有的局部利益都牲了,有整體利?所有的個人利益都牲了,有國家利益?沒,個人之於天下,或有如毫毛之於肢體;正如局部之於整體,有如四肢之於全身。而且,在當的情況下,大多數普普通通的個人,也都隻能稱之“小民”。但是,道因“個人”,就不是人道因小,就可以不當回事?小民也是人,小民的生命也是生命。隻要是生命,就要尊重,就要珍惜,哪怕他如毫毛。因此,要把我們這些小民當做毫毛,隨隨便便就拔了,不起,不幹!
□ 但是,了全局、整體、國家、天下,個人和局部,道就不能或者不做出?比方了救命,有候不也得做截肢手術嗎
注意,那是了救命。不是萬不得已,你願意截肢
□ 那好。請問,拯救天下,是不是相當於救命呢?如果是了拯救天下,個人能不能就做點牲呢?何況人家的要求並不高,隻不拔一根毫毛,怎麽也不行呢?
■ 哈哈!朱早就知道你會有此一,因此他禽滑釐“世固非一毛之所”。是啊,哪有隻拔一根毫毛,就能拯救整個天下的呢?因此,所“拔一毛而利天下”,穿了不是下圈套,忽悠人的
□ 怎麽忽悠人?
■ 先哄獻出一根毫毛,再哄獻出肌膚和肢體,最後哄獻出生命。因此,付的法,就是把話說——別說要我的命,就算隻要一根毫毛,也不
忽悠我?忽悠我幹什麽?
治者忽悠我,忽悠我們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滿足他的個人利益。
□ 是這樣嗎
■ 是的。要知道,朱不但說過一毫利天下不與也”,還說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而且兩句在一起的。
□ 什麽叫“悉天下奉一身”?
■ 就是牲整個社會,來滿足極少數個人。“極少數個人”,在當隻可能是治者。也就是,當的情況,不但是要求小民們犧牲個人(一毫),而且牲個人的果,竟不牲整個社會(悉天下),來滿足另一些極少數的個人(奉一身),才叫“極端自私”!問題是,種極端自私的行,卻又是打著“大公無私”(利天下)的旗號來行的。因此,枉,隻好正。了否定“悉天下奉一身”,隻好一毫利天下”也一並否定。話說,你想人利己不起,我“一毛不拔”!
□ 明白了。朱的“一毛不拔”,其是在捍通民眾的利益。
就是朱學派思想的第三個意把小民不當人。得再明白一點,就是不要就以“國家天下”的名,任意侵犯和剝人民群眾個人的利。
個思想真是太了不起了!
■ 是的。朱的“一毛不拔”,甚至可以看做中國史上的第一份《人宣言》。
實現“天下”,不能以牲個人利益代價
□ 不,我是有問題
請問
□ 如果朱沒“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他的思想還值得肯定
■ 當然。
□ 那麽,他主“毫不利人”,道就沒有自私之嫌
■ 表麵上自私,實際上無私。
□ 此
■ 第一,“毫不利人”,卻也“毫不”。不但不“”,就”都反,智慧之所以可,就因自己;武力之所以可鄙,就因侵犯人,包括侵犯小物和自然界(智之所,存我為貴;力之所,侵物為賤)。意思再清楚不——朱反一切侵犯和占有!“自私自利”
□ 第二呢?
■ 第二,“一毛不拔”,卻並非隻自己,而是主所有的人都不拔。你也“一毛不拔”,我也“一毛不拔”,大家都“一毛不拔”,至少也是平等。
□ 哈!朱和墨子一,也平等?
■ 也。隻不墨子是平等的“無私奉獻”,朱是平等的“一毛不拔”。
□ 你更
■ 我更朱。
什麽?
■ 因為楊朱的平等更底。他不但主人與人應該平等,個人與社會也應該等。在他看來,牲個人來滿足社會(一毫利天下),不牲社會來滿足個人(悉天下奉一身),也不。社會與個人,也不能
□ 所以,不會人,也不會害社會?
■ 他自然界和小物都不願意害,怎麽會人,害社會?同,他也不會侵犯人,占有人的財產種占有,在朱那裏,也有一個有名,叫“橫私”。橫,就是蠻橫;私,就是私有。蠻橫地私自占有,那就是“霸占”。決反的。
什麽這樣
■ 因在他看來,自然、社會、他人,都不是自己的。不但物和自然物不是(物非我有也),就自己的生命和身體,也原本不是(身非我有也)。隻不,既然已有了生命,有了身體,就隻能保全它(既生,不得不全之),也隻能利用物和自然(既有,不得而去之)。但是,你不能認為這就是你得的,不能蠻不理地占有它。如果蠻不理地占有它,用朱的話說,就叫“橫私天下之身,橫私天下之物”。
□ 身體、財產、物,不是我的,那是的?
■ 天下的。或者,自然界和全社會的。
□ 不能私自占有,又怎麽
還給社會,還給自然,還給世界,叫做“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也就是把原本屬於天下的,重新成全世界、全社會、普天之下的共同所有。
□ 天下公?
■ 正是。在朱看來,是道德的最高境界,隻有道德完善的“至人”才能做到。
□ 主“一毛不拔”的朱,也主“天下”?
■ 而且,朱的“天下”範更大,不包括全人包括自然界和小物。就比墨子底。他的“一毛不拔”也一。全人、全世界,統統“一毛不拔”。
朱的主,竟然是既要“天下”,又要“一毛不拔”?
才是對楊朱思想完整而全麵的表述。
怎麽可能呢?
■ 是不大可能,是很做到。朱思想最終難以被人接受,原因之一就在裏。然而朱的深刻之,卻也在裏。就是——實現“天下”的社會理想,不能以牲每個人的個人利益代價。因“天下人的幸福”,是由每個人的幸福構成的,是天下所有人幸福的和。如果每個人都不幸福,卻天下人是幸福的,種幸福,靠得住?如果說為了天下人的幸福,必每個人都不幸福,都做牲,那“幸福”,又要他幹什麽?
不起,我是有些想不通。“無私奉獻”是不的?
■ 無私奉獻當然崇高而大。作個人,你完全可以這樣做。如果你真麽做了,我將向你表示崇高的敬意。但是,如果你因此而要求人,要求所有人都麽做,那我就隻能不起,你不能麽要求,也沒有麽要求。或者,你可以提倡,不能迫。因一旦迫,就背了追求全人共同幸福的初衷。相反,隻有每個人的生命都不受害,每個人的利益都不受害,天下才能大治,也才叫大治,就叫“人人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朱的點?
■ 也是老子和莊子的。]
有人這樣總結說:
由此看來楊朱的思想實際是以真實的“人”為中心,是徹的人本主義在政治方麵,楊朱是自由主義,反對社會的束縛,反對強權獨占的霸道,主張“天下為公”,要“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認為一切外在的道德刑法,皆不可妨害一個人的自由。政府隻是象征式的,不可對個人過份約束。在人與人的關係上,楊朱極力主張個人的“為我”主義。他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他的意思是說社會是由各個“我”所組成,如果人我不相損、不相侵、不相給,那麽天下便無竊位奪權之人,便無化公為私之輩,這樣社會便能太平。在對生命的態度上,楊朱既重說“全性保真”,因而重視“貴生”、“樂生”。他認為人生短促,故在生時必須享盡人生之樂,所以要充份放縱人欲。在列子的楊朱篇中,他要求“豐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於外?”此種重生、貴生的極端思想,在當時及近代被認為是否定儒家禮法道德,又摒絕了墨家的禁欲及道家老子的無欲,傾向自我中心主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老幾空間 回複 悄悄話 以下是網上對人本主義的介紹:
人本主義思想發端於古希臘,智者派哲學中的普羅泰戈拉就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把是否尊重人看作是考察和評價一個國家治理好與壞、人與人關係和諧和對立、有沒有社會正義原則的惟一標準。而人文主義作為一種思潮產生於14世紀的意大利,15世紀在意大利出現了一批著名的人文主義者,16世紀末在西歐各地的人文主義思潮蓬勃發展起來,他們的思想對近代十七、八世紀英法唯物主義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人文主義提出用人性否定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用享樂主義反對禁欲主義;用理性主義反對蒙昧主義;用個性自由思想批判封建專製主義;用平等觀念反對封建等級製,集中體現了新的進步思潮對舊文化、舊意識、舊製度的反叛精神,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

  現代西方人本主義繼承了人文主義的思想,經過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到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和德國古典主義哲學的發展過程,人本主義成為西方社會現代的人本主義形態。康德提出了“人為自然、社會、道德立法”的口號,宣示了西方“人本論”在自然、社會、道德倫理領域的全麵展開,人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費爾巴哈提出“神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異化”,進一步否定了上帝存在說。19世紀以後,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全世界的擴張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一方麵,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另一方麵,科學技術的私人占有反而增加了一部分人控製另一部分人的力量,人與自身、與他人、與社會及自然的異化現象日益加重和擴大,要求把人的當下生存和意義作為哲學及社會發展的基本出發點。於是,尼采、克爾凱郭爾唯意誌主義和生命哲學以及雅斯貝爾斯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就應運而生了。他們不滿啟蒙運動以來主體哲學把對普遍人性的追求,轉向重視個性存在的感覺、體驗、情緒、意誌的研究,關注人的存在的意義。20世紀後期,薩特、馬爾庫塞、弗洛姆等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馬斯洛等當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家把理性與非理性相結合,強調現實的人的生存和發展、自由與價值、自我設計、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從而把西方人本主義思潮推向新的境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