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再度評價楊振寧的學術成就,回答前麵的問題

(2024-05-18 10:54:45) 下一個

我在本壇發過幾篇對楊振寧的工作評價,有人懟我,先做個楊振寧的工作再說

我也評價過牛頓,愛因斯坦,華盛頓,希特勒,斯大林,毛澤東,,,他們做過的事情,我也都沒有做過。全世界做過的他們事情的也隻有他們幾個。

楊振寧做過幾個方麵的工作,最著名的一個是宇稱不守恒,另一個是楊米爾斯理論。

沒有人低估宇稱不守恒,因為之前所有人包括費曼都堅信宇稱守恒。諾貝爾獎以曆史最快的記錄給了楊振寧李政道。在這個事情中,有幾個注意點,一是誰首先質疑宇稱守恒的?是楊振寧還是李政道? 另一個是大家覺得諾貝爾獎不公,因為證實宇稱不守恒的吳健雄同樣應該得獎。第三點是,楊振寧隻破不立,破了宇稱P守恒,後來發現 宇稱P和電荷C聯合守恒CP;再後來發現CP也不永遠守恒,和時間T聯合守恒,CPT守恒至今成立。這個也引發人們對時間的質疑,在牛頓力學,時間是最基本參數,在現代物理,時間非本質參數。從楊振寧宇稱不守恒的工作看,他雖然突破性思維(和李政道一起),但是在繼而進一步工作中,他並沒有什麽貢獻。

楊米爾斯理論,在中國被吹上了天。很多中國人以為這是楊振寧在宇稱不守恒工作後的另一個頂峰。其實,楊振寧這個工作在宇稱不守恒之前。這點也很關鍵。我前麵說到,物理學家發現 一個法寶,就是物理規律基本上就是變分原理下的泛函分析,早在53年,卡魯紮 克萊因 泡利還有很多物理學家都對規範場的拉格朗日量的泛函分析,得出規範場的方程,但是裏麵有個基本致命問題,就是方程導致量子質量為0,所以泡利論文寫了,不敢發表,卡魯紮 克萊因論文發表了,卻被批評和漠視。這之後,54年 楊振寧出主意,把量子電動力學可交換群的規範理論拓展到 不可交換群來解釋強相互作用,楊振寧指導學生米爾斯推出楊米爾斯方程,數學工作是米爾斯做的。論文一發表,就被泡利批評,因為泡利自稱他早已做了這個工作,但是這個東西必須質量為0。所以楊米爾斯理論長期無人理會。

一直到 67年,規範場理論才開始真正熱起來,溫伯格 格拉肖推出 電-弱統一理論,Frizsch和蓋爾曼提出 量子色動力學QCD,費曼提出 量子場論 QFD,他們各種方法巧妙的解決了質量問題。這些人都得了諾貝爾獎,但楊振寧這時沒有做什麽

所以楊米爾斯理論,褒其者 可以說楊振寧開創了現代規範場理論和物理標準模型。不以為然的可以說,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隻不過是早期在規範場研究中眾多失敗模型中的一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