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的月光花園

生活點滴記錄,居家,旅行,讀書,娛樂,休閑,寫作,親情,友情,愛情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改變客居心態,樹立殖民意識(zt)

(2013-05-27 18:57:23) 下一個
這是朋友的一篇文章,在這裏轉帖一下,題目是我另加的。俺來到文學城,也是帶著“殖民意識”,而不是客居心態。我把這裏當自己的家,把博客當自己的地盤,插旗子宣布主權。要把文學城的博客,打造成我的城堡,殖民的“據點”。我們崇拜西方文化,羨慕白人後裔活得舒服,想給傻傻的小abc們找夠生存空間,就要學白人祖先長處——“殖民意識”,或曰“主人翁意識”。

上一輩的華裔移民,人在外麵心在家裏,不忘回故鄉祖國,很多人在外麵打工,遲遲無法紮根,隻想著賺夠美金,歐元,利用匯率差價,換錢回天朝養老,這樣的客居心態,導致大多數下層華裔,無法進入主流階層,更無法進入上層社會,淪落為社會邊緣人。總覺得在別人地盤,就得聽別人的話,幹最辛苦最廉價的活,屈從於強勢群體。從今天起,不要講落葉歸根,而要講落地生根。真正強大的根。




融入主流文化還是加入主流文化?


“華人參政”已經是海外華人的共識了,但是,成效卻甚微,成功參政的華人往往已經是脫離了華裔群體利益而參政的華人,原因是我們一直在努力“融入主流文化”。“努力融入主流文化”就是去中國化被白人同化的另一種說法。“努力融入主流文化”的出發點就是把華裔放在北美的客人地位,缺乏主人翁態度。華人參政,應該是把我們文化的優點貢獻給這個社會。而所謂努力融入主流其實就是摒棄華裔文化,或者說是消滅華人文化。北美是新大陸,是華人用血汗建造的鐵路啟動了北美的工業革命發展起了的大陸,中國人和歐洲人一樣對這片土地有重大貢獻,而且華人還有重大犧牲。中國人和歐洲人有同等的移民北美的權利。以後還會有中國人飄洋過海來到這片土地,如果每一代移民都要再接受這個“融入主流”的去中國化被同化過程,華人將永遠被北美主流社會邊緣化。
 
為了融入主流,就要去除華夏文化,就消除了華人可以認同的族裔群體,就沒有了華裔參政的主體,這就是華人參政總是沒有效果的根本原因。
 
猶太人人口比例比華裔還小,就是不融入主流,主流過聖誕,他們就過Hanukkah,主流星期日禮拜,他們就星期六禮拜。原教旨猶太教徒男人依然穿著黑色衣服梳著辮子在美國招搖過市。結果,它們倒成為了參與美國民主政治的一個族裔主體,他們的參政保證了美國最高法院永遠保留一個猶太人最高法官席位。
 
對比華裔和猶太裔,不談融入主流,才可言參政,才可成為主流社會中之一族。我們要以主流社會之一族的定位,才能提出華裔利益的政治議題,才能製造“不應該歧視華裔”的民意,並作為議案提到政治議程中來。由於華裔長期以來定位在融入主流,潛心消滅族裔文化,這使得北美社會族內族外都把歧視華裔看成合理的行為,歧視華裔的行為從來不受批判,受到批判的倒是被歧視的華裔,說他們不努力融入主流社會。華人參政,要有華人的定位,就我們是主流社會之一族,這個定位才有參政的可能。如果定位於“融入主流文化”的客人,則永遠被主流社會邊緣化。
 
我們要參與美國民主政治,就得改變心態,改變客居他鄉、寄人籬下的心態,要有族裔自信心和自尊心。先自尊才能被人尊重,自己都鄙視自己族裔文化,怎麽能指望人家不歧視呢?如今是全球經濟了,如今是地球村了,如今族裔占有的資源比例才體現族裔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我們要去除落葉歸根的心態,建立落地生根的主人翁心態。這片土地是新大陸,是我們先輩每一根枕木都埋下一個華人生命開拓出來的處女地。我們是這片大地的主人之一。華裔以前對這片土地作出過重大犧牲和貢獻,今後華裔還能繼續為這片土地作出貢獻,而且要作為族裔整體為這片土地作出貢獻,不是個人奮鬥融入主流被同化後做“貢獻”。融入主流文化的行為對主流社會和對自己都是徒增負擔,以我們族裔的優良傳統與其它族裔的優良傳統互容互動地推動主流文化演化才是積極的族裔貢獻社會的態度。
 
美國和加拿大對《排華法案》道歉是不夠的,那是負麵的行為,是把華裔地位為寄人籬下的行為,好像華裔在北美的公民權利和基本人權是白人所賜一樣。正麵的行為因該是肯定華人建築鐵路對北美的貢獻和犧牲,這不但是為了擺著我們自己的主人翁態度,也是讓其它族裔接受華裔成為主流社會的族裔之一。
 
我們要打破玻璃天花板,要讓社會正確對待華裔,我們華裔自己首先要正確對待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融入主流”的觀點是把我們自己擺著客位,這種定位使得我們永遠無法擺脫華裔的弱勢地位。
 
隻為“融入主流”而努力,我們無法無法提出華裔利益的政治主張,因為華裔的努力是被同化,沒有華裔利益。所有政治議題都與華裔利益無關,就無法在投票中選出為華裔利益努力的候選人,我們就不是這個民主政治的一個player。這樣的民主政治再好也與我們不相幹。
 
華裔要爭取在中小學曆史書中寫入華裔建設跨大洋鐵路貢獻和犧牲,要強調跨大洋鐵路對美國工業革命和國家統一的關鍵作用,要從中小學教育中糾正對華裔的偏見,體現華裔在這片新大陸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建設鐵路的時候殖民者文化就是白人之上文化,華人對美國經濟重要貢獻和犧牲的曆史事實被忽略,造成現在這種社會集體潛意識,好象華裔來到北美攢了白人很多便宜似的,而歐洲移民隨時來都是當然的權利。加拿大第一任總理麥當勞在國會辯論使用華工修鐵路的時候,就明明白白地陳說華工修鐵路的重要性。他說要麽使用華工,要麽就無法修鐵路。他還說如果沒有跨大陸鐵路,就無法建立一個統一的加拿大國家。可見華裔建鐵路對北美的今日繁榮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要爭取美國和加拿大國會通過國家法定的紀念鐵路建設華工的紀念日。
 
華裔現在還把自己看成客人,以禮相待這裏的白人主人,這種心態要改變。美國就是殖民地國家,華人要去除移民意識而樹立殖民意識,華裔要把自己看著這塊土地的主人之一,因為開發這片土地有我們先輩流過的血汗。爭取教科書把華裔建設跨大陸鐵路的貢獻和犧牲寫進去,不隻是給其它族裔看,更重要是建立華裔自己的主人翁態度。這是新大陸,各族裔是這片土地平等的殖民者。
 
華人不要再抱客居他鄉的心態,而要有殖民意識,主人翁意識,抱團參與到地方民主政治中。殖民與移民有什麽不同?中國人移民到美國,是移民。歐洲人移民到美國,是殖民。什麽是移民?移民是放棄自己的文化傳統融入當地文化。什麽是殖民?殖民是把自己的文化、政治、經濟製度帶到異地,使得自己母體文化成為主導當地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主流文化。歐洲白人,今天入籍美國,今天就是美國人(American)。


華人,即便五六代人生活在美國,在美國出生,法律上是地道的美國人,但是還是被叫作華裔美國人(Chinese American),這和脫帽右派的稱呼相似。你在美國可曾聽說過英裔美國人(English Amerian)?蘇裔美國人(Scottish American)?或者大不列顛裔美國人(British American)?沒有。因為他們是美國的殖民者,他們把祖籍國的製度和文化搬到了美國,他們無需融入美國主流文化,美國主流文化本來就是他們的文化。要努力融入主流社會的反倒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和為美國東西統一和為奠定美國工業革命基礎設施貢獻最大犧牲最多的修建跨大陸鐵路的華人。


 
我們不要再提落葉歸根,而要講落地生根。美洲澳洲都是新大陸,都是人均資源豐富的地區,我們要成為這裏的主人之一,而不能總是在這裏作客。
 
 
到新大陸殖民是我們的權利,是我們追求幸福的權利,是我們前輩修鐵路奠定北美工業革命基礎為我們贏來的權利。同樣是殖民地,為什麽北美比南美先進?因為有我們華人在北美修建了跨大陸鐵路。北美富裕有各族裔的貢獻,而華裔的貢獻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感謝閱讀我的文章,歡迎留言評論! 繼續閱讀我的作品,請點擊瀏覽小說博客:iris的夢幻城堡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62152,各種長短篇小說連載,為您講述精彩故事與曆史傳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