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往日珍饈道道憶(6)--黴魚

(2013-08-17 21:48:03) 下一個
上次憶文提到小時候,母親會在年關或者家中有喜慶時節調羹。讓年幼的風風享受一番喜慶的實質性味道,給平凡的人生增添了許多鮮美的回憶。其實一個人,拚死拚活地工作做生意掙錢,圖的是什麽?還不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其中吃占一條。中國人法國人都比較重視享受飲食,除了填飽肚子之外,飲食也是一個橋梁,運輸著思想和感情。當然慷納稅人的錢,慨自己的利益不在風風文題之中。

海外的華人上網逛論壇,除了說吃之外,還願意舞文弄墨,寫點藝術化的文字,譬如詩歌、博客和雜文,貼點藝術照片、視頻和製圖,更有為了維護自己的觀點者,不惜與他人大動幹戈,口水四濺。不過風風覺得比較有意思的還是想想如何改善一日三餐的食物質量,增添食物的品種和花樣,讓在海外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客觀環境下,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吃貨,比純費口舌、毫無意義的網上爭論來得實惠。都是成年人了,世界觀人生觀哲學觀和道德倫理觀情商值都基本定型,還有什麽好爭吵的,還不如多花點時間,炒炒菜有價值。文學城首頁新聞裏不是說得很明白麽,夫妻天天吃煎餅,活到一百歲嘛!吵不如炒,雖同音但是人生的意義和結果相差萬裏。

風風通過撿拾以往美食,重新裝飾現在的食物構架,正能量精神的顛簸,撫順一個吃貨對食物的不斷追求。今天風風要與大家分享的一道美味就是黴魚。“沈腰懶得白雲閑,才掛相思小月彎”,雖是風風以前的舊作,放在這裏倒是非常形象地表達自己現在的心態和目的。

母親要做黴魚的季節,都是在年前。那時父親在銀行上班,每到春節來臨,單位都會分一些年貨。風風家住的縣城地處山區,附近有一些水庫。水庫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旱、灌溉農田和發電,同時也會放一些魚苗。所以到年關時,水位很低的水庫冬季正是捕魚的時候。大水庫一般好幾年才會捕魚一次,小型中型水庫倒是每年都有人下網。父親一般都會要一種叫著鰱魚的水庫魚。這種魚長得很快、個頭也大,一般都在十斤以上。因為鰱魚肉質柴,母親認為鰱魚性邪,不如草魚和大頭魚性正,所以一般都不直接做菜吃,而是用做黴豆腐的辦法,做成黴魚。

一條十幾斤重的鰱魚,收拾起來也是頗費工夫。除了去鱗等簡單的活風風可以一露身手之外,其它要求高的步驟都是母親和姐姐她們把關。母親最後用那把大砍刀把鰱魚剁成方塊,估計有半個巴掌大小。不能小了,否則以後煎炸時,很容易煎碎了。塊好的魚,晾幹後,就整齊地碼放在幹淨的抽屜裏,每層用枯幹的荷葉,或者箬葉隔開,所以一個抽屜可以放很多的鰱魚塊塊。那時的冬季真得很冷,現在的冬天就像那時的春天,這個地球腫麽啦!所以魚塊黴得靜悄悄、羞答答,但是也很徹底。黴得越徹底,到時味道越地道和回味無窮。隻要做過黴豆腐的人都知道,黴豆腐黴得不徹底,隻有外麵變軟,裏麵還是實心,吃起來裏頭味道如同嚼蠟。

天氣寒冷,黴魚不容易失敗,也不會腐壞變質。等黴得差不多了,母親就會準備好拌料,主要成分就是辣椒末。辣椒被碾磨成辣椒末,而不是辣椒粉,因為風風家裏是用碾槽碾碎。當年的紅辣椒曬幹後,還要在炭火盆架上烘烤至響幹。所謂響幹就是一拎起一袋辣椒,稍微晃動,就聽到沙沙響的聲音;用手一捏,就崩碎在手心裏。碾槽是生鐵翻砂而成的,就像一條獨木舟上寬下窄,另外還有一個碟形的碾盤,盤沿略顯鋒銳,盤心處一邊一個把手;在槽裏推滾碾盤,響幹的辣椒就劈劈啪啪地化為碎末。碾辣椒的活都是母親完成,因為辣椒很辣,母親在碾磨時,戴著棉紗口罩,也不讓我們接近。時常聽到母親從口罩透出的沉悶的咳嗽聲,辣椒真得狠辣。母親做事非常麻利,很快就完活,因為響幹的辣椒很容易碾碎。前期工作很重要,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如果辣椒不幹透,吃苦得還是自己。所以每次烘烤辣椒,母親都要嚴格把關,盡量縮短碾磨時間。

記得母親用三份辣椒末一份食鹽的比例混勻拌料,然後讓每塊魚滾滿拌料,放進幹淨無水的瓦罐、陶瓷瓶、或者玻璃瓶中。在封口時,多少加一點食用油,再撒一些辣椒末。風風一般不會惦記黴魚,因為春節期間好吃的東西太多,不但有新鮮的菜肴,還有臘製的香腸、豬肉以及各種零食糖果。一般要等到春節已過,桌上沒有什麽葷菜和油水時,母親才會想起黴魚。

風風一般喜歡煎黴魚吃,畢竟煎炸的黴魚非常香;有時母親覺得煎炸的食物太“熱”,就在蒸飯時,用瓷碗盛幾塊黴魚放在蒸鍋裏蒸半個小時,魚肉非常嫩。風風的老家在冬天也有碧綠的青蒜,冬雪考驗過的青蒜,綠得讓人感動,骨髓裏充滿的芬芳,隻有吃過的人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真諦。母親常常抵不住風風的死攪蠻纏,所以風風總能如願以償吃到煎炸的黴魚。

母親一般都會多煎一些,看到孩子食量大增,是天下所有母親的欣慰。黴魚經曆了一個春節,鹽粒都化了,細膩地滲透了每一個魚細胞;絲絲的家鄉辣啊,也低調了那一份粗曠的刺鼻而來的瘋狂,雋永地固守那一份辣的同時,文雅了辣的分寸。在熱油的煎逼之下,魚的香,辣椒的激情,黴解蛋白帶來的馥鬱,卷著冬天的氣息,衝擊著鼻息,誘惑著味蕾的開放。母親總是小心地翻著魚塊,因為黴魚質地比新鮮的魚要鬆散。煎好一塊,就鏟起來。全部煎完,就可以爆香青蒜,下一些肉湯,加些老抽和料酒。開鍋後,放了煎魚塊,湯收前,撒些薑末,就可以裝盤上桌了。

黴魚煎後,集香、鮮、味辣、肉外焦內酥於一身。這是一種與新鮮的魚肉口感絕然不同的佳肴,充滿冬季特色。在保持魚肉味道的前提下,眷顧了黴製風味的精華,鮮味之中有黴酥、嫩滑的舌感,一掃鰱魚肉瘦質劣的弊端,而成為風風年少時一份不可多得的下飯佳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是有些複雜,還是想點別的法子,來的方便些。
PeonyInJuly 回複 悄悄話 大概看了一遍, 太複雜了。 看來俺們學不了。 咱冰箱存的大魚們,倒是還有個辦法, 跟老美學的, 要麽smoke the fish, 要麽直接裝罐頭。 謝謝大詩人指點!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心雨煙塵' 的評論 :

多謝心雨來讀。到時風風親自下廚,得幾盤年少佳肴,饗心雨思緒味道!
chunfengfe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leepBeauty' 的評論 :
!!!
心雨煙塵 回複 悄悄話 在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客觀環境下,被風風的博文"往日珍饈道道憶--黴魚"雷得好饞好香好想吃!

古人雲:民以食為天。享樂在風風吃的情趣與風尚中。
SleepBeauty 回複 悄悄話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