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拚到老

在字句裏看過去現在和未來
個人資料
chunfengfe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歲月啊,你慢點走!

(2013-06-25 10:05:13) 下一個

在“藝術人生”群組聽完葉子大師朗誦楊恒均撰寫的【當我老了】(http://groups.wenxuecity.com/discussion.php?gid=1396&pid=354590&page=1),深深地觸動了風風的心靈,馬上有一種衝動,要寫下一點文字,來舒緩心中起伏不平的潮汐。

中西方世界在對待老人的傳統上,表現明顯的不同。中國主張“百善孝為先”,孝敬老人。父母自然也是養兒防老。西方社會,孩子成年之後,與父母變為朋友,親情慢慢成為父親節和母親節的符號。

如今西風東進,獨生子女,城市化等等,讓東方古老的傳統堤壩,慢慢受到各種“蟻穴”侵蝕,大有毀於一旦之勢。

無憂無慮的童年,父母提攜的青少年,情竇初開的大學時光,你死我活的事業開創過程,成家立業的苦樂年華,望子成龍的天下父母心,魚和熊掌不能得兼的彷徨,都漸漸遠去,看滿山秋葉仿佛一夜紅遍,慢慢飄零,落在兩鬢如霜的樹下人身上。才知老之將近。

人生無法避免老的這一天,就像無法避免嬰兒啼哭一樣。生理年齡的疊加,是無法躲藏的真理,但是如何減緩大腦變老,是每一個人需要認真思考對策的切身問題。

聶衛平雖然是一位圍棋手,但是很受鄧小平的提攜和青睞,因為他常常陪鄧打橋牌。一個老人,如果經常使用大腦,就會讓大腦的功能保持興旺的狀態,極大地降低大腦細胞死亡的速度,使得老年人人老心不老。所以鄧大人,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位知道如何減緩心智老化的高手。他用自己的智慧,帶領中國從毛時代進入改開的新紀元,為中國重新登上世界文明中心,開創了一個嶄新的平台。

在三國時期有一個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魏武帝曹操,也是一個人老心不老的大家。雖然患有偏頭痛的老毛病,傳說中因為懷疑心重,誤殺了華佗,但是一生都是人老心不老。其著名的【龜雖壽】中有吟,“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盡管他錯失了幾個重要的時機,一舉殲滅蜀漢,尤其是他的那句“人心苦不足,既得隴,又望蜀”而讓劉備能三分天下,間接地反映出曹操不是斬盡殺絕的政治家。也許這樣的古道心腸,才讓曹家得以傳了三代才至三國歸晉。可見人老心不老,知天命而心善慈祥,餘蔭澤被後世,是不得不重視的事情。

在初唐四傑中的首位大才子王勃,其光耀千秋萬代的大作【騰王閣序】,讓風風讚不絕口,手不釋卷。其中寫道,“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更是成為千古名句。王勃寫此序時,非常年輕;但是其對生命的理解和探索,顯示出超人的視野和心胸。永遠讓生命保持生機,永遠讓心態保持積極,是一種怎樣的超越時代的眼力,高瞻遠矚地規劃出生命的姿態和意義。老,是一種事實,但是心,卻是要不斷地修煉,才能收獲老年時代的果實,讓年老的心一樣跳躍著年輕的頻率。

中國傳統的養生學,給予華人更多減緩年老體衰的選擇。中國傳統對老人的孝敬,更多的是如何在飲食和起居上,讓老人得到盡量好和多的照顧。其實這隻是孝敬的一方麵。同時要讓老人“忙”起來,讓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同時要有一些“牽腸掛肚”的愛好,譬如買一些彩票、股票等讓老人有一種期待、一份驚喜和期盼。總之老人經常性地有事情做,與外界經常聯係,就會讓老人在體力和腦力上得到運用,做到老有所用,也就能延長歲月提高生命的質量。

風風自己也害怕老之將至,不過有了“藝術人生”群組幾位大師的歌聲和朗誦相陪,時不時地寫點文字為大師們助興,也是在不斷調動稍縱即逝神經元的電勢差,保持大腦的興奮和熱度,讓大腦儲藏的能量,勸阻神經細胞死亡的斷然決絕,增加歲月滑行的阻力。攜手大師們年輕的心態和對生活充滿熱情的歌聲和朗誦,永葆歲月不老的青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