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入侵伊拉克這筆賬

(2013-06-05 07:45:56) 下一個

美國入侵伊拉克這筆賬


我剛剛看了《美國前高官:中國不費一槍一彈成伊戰最大贏家》,說幾句美國入侵伊拉克這筆賬。


既然是要算戰爭的賬,那就必須算整體的賬,也就是說算整個國家的賬,畢竟戰爭是國家打的,不是那幾個公司打的。


算整個國家的賬就是看國家的經濟,比如說美國的油商可以賺的出汗都是出液體金子石油,美國的軍火商也可以賺的眼光都是燦爛的焰火,因為美國的軍費不是他們出的,畢竟這也是他們的利潤的成本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美國經濟作為一個整體吃不飽的話,美國的油商和軍火商賺的越多就說明了美國的國家經濟越是不健康,因為是畸形發展嘛。


美國是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幾年以後,2008年是美國金融的問題公開化,願意叫危機也行,叫風暴也可以,反正公開的是李嫚兄弟死了。


這個世界上比李嫚兄弟更懂經濟的不多,比李嫚兄弟更懂金融的也不多,我猜比李嫚兄弟更懂石油的也應該不多,對吧?


反正事實是自從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美國經濟就是這個樣子,全世界有目公睹,而中國經濟也就是這個樣子,全世界同樣有目公睹,以至於很多人認為美國打伊拉克給了中國機會了呢,也有不少人說是911給的。


我個人以為這是必然滴,因為美國搞的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民主自由人權,所以也隻能是這樣,除非美國在伊拉克搞傳統的占領,可是,即便是那樣,全部的伊拉克的經濟統統都給美國,伊拉克人不吃、不喝也不穿衣服,甚至不呼吸空氣,伊拉克的一切都給美國,這也幫不了美國經濟多少忙,因為滿打滿算伊拉克的經濟也就那麽些。


又有什麽辦法呢?誰讓美國的經濟太發展和科學技術太先進了呢?


可惜的是美國在伊拉克搞的不是傳統的占領,而是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民主自由人權,還有法製什麽的,因此,伊拉克的經濟就不可能統統都給美國,所以,伊拉克的經濟就必然的還有一部分要給別人,比如說中國。


有人說中石油在伊的地位就相當於北京一民工,不知道他是當過北京一民工,還是中石油公司的報表都送給他看,反正他是被共產主義思想洗了腦了,難道北京雇民工的公司老板不應該賺大錢反而讓民工賺大錢嗎?


仗是人家美軍打的,人是人家美軍殺的,就算美軍一個人也沒死,那也沒有給中國分一絲一毫的利的道理嘛,就更不用說是人家美軍還死了幾千人呢,美軍的寶貴的鮮血撒在了伊拉克的土地上,伊拉克出口的石油裏都有美軍寶貴的鮮血啊!


再說啦,倒退一百多年,比如說如果美國在伊拉克搞的是傳統的占領,美國可以百分之百全部拿走,唉,可惜啊,美國就是太正義太善良,但是很聰明,人家重視立民主自由人權的牌坊的價值,不知道這是政治還是經濟,也不知道這是務虛還是務實,反正據說資本家搞資本主義最務實特別不喜歡政治。


美國的經濟太發展雖然很好,人民的生活很幸福,可是人民的生活一幸福就不愛當兵打仗,畢竟戰爭是很危險的事情嘛,因此,人們發動戰爭需要動力,人民的生活越幸福戰爭的動力就越小。


歐洲基督徒也是人,他們也不例外,歐洲人打仗也同樣需要動力,遠的我就不說了,隻說跟中國有關的,第一個就是“鴉片戰爭”,那是1840年。


碰巧了,最近好萊塢剛剛搞了《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的電影,這個電影講的是1815年到1832年之間發生在法國的故事,大家可以從這個電影對當時法官老百姓的生活標準略見一斑。


當然了,“鴉片戰爭”是英國人搞的,英國是當時的頭號超級大國,可是法官是第二號超級大國,順便提一句,“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合搞的,所以,我以為大家也還是可以從《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的電影對當時的英國人的生活標準有個感覺的。


如果大家一定非要了解英國人那時的生活的話,大家可以看英國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作品,隻不過他是1812年出生的,1840年“鴉片戰爭”時他才28歲,所以,他的作品主要還是反應“鴉片戰爭”後,也就是說英國人掠奪的中國的財富以後的生活標準,或者說英國人在“鴉片戰爭”之前的生活標準應該要低一些。


我說這些的目的就是指出19世紀時歐洲人的生活還是挺“悲慘”的,因此,19世紀,包括20世紀初,他們到中國來燒殺搶掠奸淫也還是很有動力滴,不僅有金銀珠寶可以搶,還有中國飯可以吃,鬼子也不例外。


甚至20世紀的美國人的生活也還是挺“悲慘”的,畢竟“二戰”前美國還不是老大,另外還有1929年到1933年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對美國的影響也很大,所以,後來1939年到1945年的“二戰”不僅對美國的經濟恢複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同時也是美國人的戰爭動力比較強的時期,因為是“Great Depression”嘛。


其實呢,中文對於“Great Depression”的翻譯“大蕭條”沒有反應出“depression”的“壓抑”和“抑鬱”等等的心理內容,因為“蕭條”顯然不如“depression”更有感情色彩。


我剛剛說了美國的經濟太發展,現在說美國的科學技術太先進,美國的經濟太發展和科學技術太先進這兩條加起來就不僅意味著美國的武器好,還意味著貴,關鍵是意味著美軍不可能在占領國就地取材。


美國和西方的人民的生活一幸福,工資就高,也就不願意去愛伊拉克幹活,這也是中國得到一些伊拉克的合同的原因之一。


當年鬼子入侵中國還在東北發展軍工支持戰爭呢,因為如果一切都在日本製造再從日本運到中國就太不經濟了,這個事實也說明了日本當時的科學技術並不比中國先進多少,比如說美軍就基本上不可能在伊拉克搞出一個什麽軍工對美軍的裝備作到有意義的支持。


當地支持不了美軍,美軍就必須從別處運過來,比如說阿富汗的美軍需要的東西就比伊拉克的美軍多了,因為畢竟伊拉克還有點工業。


當然啦,人們總可以說即便是美軍不住在伊拉克也得住別處,反正打不打伊拉克,美軍都是一樣花錢,因此,美軍打了伊拉克也沒多花一分錢。


但是,即便是美軍打伊拉克和占領伊拉克都是沒多花一分錢,還大賺都有可能性,那美軍打伊拉克也是需要戰爭動力的,也就是說戰爭的目的,無利不起早嘛。


無論如何,事實是美國有了足夠的動力打伊拉克,雖然撒達母跟911無關,美國是沒有條件創新條件也要打伊拉克。這裏也充分體現了美國人的創新精神特別的強,撒達母有大規模殺傷武器就給創新出來了。


或者是打伊拉克的利很大,或者是美國需要打伊拉克的利不然就有別的麻煩,或者是兼而有之,反正美國是打了伊拉克,曆史是美軍入侵伊拉克幾年以後,2008年是美國金融的問題公開化,願意叫危機也行,叫風暴也可以,反正公開的是李嫚兄弟死了。


美國是否得到了打伊拉克的利?或者說這個利是不是有打之前以為的那麽好吃?也就是說美國入侵伊拉克這筆賬有沒有賺?賺了多少?


對於這些問題,我又怎麽可能知道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