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汪精衛沒有刺殺攝政王

(2013-05-12 07:07:59) 下一個

汪精衛沒有刺殺攝政王

“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被人們有心無心的傳了一百多年了,但是,事實汪精衛沒有刺殺攝政王!

除了被人們自覺不自覺的傳了一百多年的汪精衛的詩,大家有沒有想過汪精衛到底是怎麽刺殺攝政王的?

大家有沒有問過汪精衛在刺殺攝政王的過程中到底做了些什麽?

 其實呢,汪精衛最多也隻是“謀刺”,叫“謀殺”都有點誇張,因為似乎有殺了的含義,至少也有殺的行動。

我沒有什麽特別的內幕,也不知道什麽誰跟誰說了什麽,更沒有什麽解密檔案,這裏的東西都是我在網上花幾分鍾搜來的,大家自己判斷。

反正幾個百科的內容都差不多,我就抄幾段自由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鏈接:https://zh.wikipedia.org/zh-cn/%E6%B1%AA%E7%B2%BE%E5%8D%AB

“辛亥革命前一年,因謀刺大清帝國攝政王載灃失敗而下獄問死,其慷慨從容的氣節得到革命誌士的敬仰。”

是“謀刺”!大家看見沒有?

我個人對“其慷慨從容的氣節”沒什麽興趣,因為這是文學描述,而且那時真是不稀奇,詩也是文學。如果詩也要考慮的話,那是對不會寫詩的烈士們不公平,當然,寫詩有激勵作用,那是一種貢獻,比“其慷慨從容的氣節”還要高一些。

緊接著是:“後在肅親王善耆斡旋下改判終身監禁,翌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獲釋。”

大家應該自然而然的對肅親王善耆有興趣吧?

這也是維基百科的:

“同治五年(1866年),善耆在北京出生,第十代肅親王。(第一代肅親王是皇太極長子豪格,因其叔叔多爾袞反對,未能繼承皇位,後由九弟福臨繼承,為順治帝。)”

差點當皇帝!還是挺牛滴,嘿嘿,結果呢,還是維基百科:

“辛亥革命後,(善耆)為宗社黨骨幹,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後逃至日本占領的旅順,兩次發起滿蒙獨立運動,均以失敗告終。”

可見他與日本的關係。

至於辛亥革命,同盟會,汪精衛,等等等等,跟日本的關係,我就不說了。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汪精衛是“謀刺”攝政王的,那麽,汪精衛在“謀刺”攝政王的過程中到底做了些什麽呢?

大家有沒有想到過汪精衛向攝政王射擊?或跟攝政王的衛隊槍戰?要不就是向攝政王投出手榴彈?再不行就是炸彈爆炸烈火衝天,還濃煙滾滾,嘿嘿,嘿嘿

嘿嘿,很遺憾,汪精衛所謂刺殺攝政王的壯舉中即沒有打槍、也沒有扔手榴彈、更沒有炸彈爆炸,甚至沒有小李飛刀,也沒有彎弓搭箭,當然沒有鉈投毒,唉

還是維基百科:

“1910年,為了回擊梁啟超等保皇改良派譏諷同盟會領袖是“遠距離革命家”,挽回民眾對革命黨的信心,汪精衛、喻培倫、黃複生等謀刺清攝政王載灃,行前《致南洋同誌書》中說:“此行無論事之成敗,皆無生還之望。即流血於菜市街頭,猶張目以望革命軍之入都門也。”3月31日在北京後海北岸的一座橋(銀錠橋或者後來被拆的甘水橋,無定論)埋設炸彈時被人發現,事泄被捕,獄中賦詩,慷慨激昂,一時為人傳誦。”

希望大家不要被文學部分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其實細節最重要,細節就是泰山,大家看到“一座橋”沒有?

而且還是“銀錠橋或者後來被拆的甘水橋,無定論”!

攝政王至少也算是總理,恐怕是代理國家主席加總理,“謀刺”攝政王的案子的地點居然“無定論”!

任何一個故事都必須有三要素:什麽人,什麽地點,什麽時間(英文叫“who,where,when”)。

大家看到了,汪精衛“謀刺”攝政王的故事的地點是“無定論”!

那麽,時間呢?

僅僅是3月31日,也沒有幾時幾刻。

不管時間和地點了,反正汪精衛是“謀刺”攝政王了。

那麽,汪精衛在“謀刺”攝政王裏到底是一個什麽角色呢?

維基百科說的“埋設炸彈時被人發現”比較模糊,因為沒說汪精衛“埋設炸彈”了,所以有可能誤導,因為,大家看到這麽個說法肯定會以為汪精衛“埋設炸彈”了吧?

嘿嘿,還有精彩的哪!

大家也許見到過林思雲這個名字吧?

熟悉林思雲的網友應該同意他是不會寫對汪精衛不利的文章的,我搜到他的一個叫“真實的汪精衛”的文章,裏麵說汪精衛搞了兩次謀刺(鏈接:http://www.edubridge.com/erxiantang/l2/wangjingwei_linsiyun.htm)。

第一次”刺殺“:

“炸彈運到北京後,喻培倫和陳璧君也趕到北京,他們一起商量暗殺的具體計劃。第一次暗殺行動是刺殺攝政王載灃的弟弟載洵貝子和載濤貝勒(貝子和貝勒為清王室的爵位名,親王之下為貝子,貝子之下為貝勒)。2月底載洵和載濤從歐洲訪問返京,汪精衛等人準備在載洵和載濤走出前門車站時,投擲炸彈炸死載洵和載濤。當天汪精衛、黃複生、陳璧君三人雇一輛騾車前往前門站,汪精衛和黃複生攜帶裝有炸彈的皮箱在車站門口等候,陳璧君則在騾車上接應。但沒有想到當時清廷正搞廉政運動,載洵和載濤不擺架子,混雜在一般民眾中一起出站。由於出站的人群中戴紅頂子官帽的人極多,汪精衛和黃複生無法識別目標,隻好終止暗殺計劃。”

汪精衛等還是挺珍惜別的“戴紅頂子官帽的人”的生命滴,而且還是“極多”,嘿嘿,因為隻計劃殺兩個“戴紅頂子官帽的人”,“戴紅頂子官帽的人”不可以多殺,反正無論如何刺殺沒有發生就是了,隻能算是“謀刺”。

順便提一句,同盟會的“辛亥革命”有相當大程度的民族情緒,比如辛亥革命差不多就是殺旗人,看見穿旗人衣服的就殺,看來汪精衛比較目標明確。

第二次”刺殺“:

“這次刺殺失敗後,汪精衛等人把暗殺的目標定為清廷的最高領導人攝政王載灃。他們吸取了上次計劃不周而失敗的教訓,開始詳細調查載灃的行蹤。醇親王載灃的醇王府在什刹海附近,載灃每天早上8點出王府,經過鼓樓大街從景山後門進入皇宮。汪精衛等人本準備在鼓樓大街的矮牆後投炸彈,但正趕上鼓樓大街修擴馬路,閑雜人太多,無法行動。他們後來注意到什刹海和後海分界處的一座小橋銀錠橋,環境非常僻靜,而小橋附近又有一條陰溝可容藏身。於是汪精衛決定事先將炸彈埋在小橋下,汪精衛自己藏身於陰溝裏,待載灃過橋時用電線引爆炸彈,和載灃同歸於盡。”

牛吧?打算“和載灃同歸於盡”,這時應該不會“戴紅頂子官帽的人極多”了,至於炸死隨從就算了,反正隨從不是“戴紅頂子官帽的人”,不戴紅頂子官帽的人多殺幾個沒關係,反正“戴紅頂子官帽的人”不可以多殺。

林思雲接著寫:

“1910年3月31日深夜,黃複生和喻培倫前往銀錠橋埋炸彈,留下汪精衛和陳璧君兩人。陳璧君知道汪精衛明天將在爆炸中和載灃同歸於盡,這將是他們兩人最後的一夜。陳璧君拉著汪精衛的手輕聲地哭泣,汪精衛本想找一些話安慰她,可是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汪精衛內心是深愛陳璧君的,他也知道陳璧君同樣深愛著他,但汪精衛越愛陳璧君,就越不願看到陳璧君為了他而失去一生的幸福。汪精衛努力壓下和自己心愛之人的生死離別之情,隻是拉著陳璧君的手默默無語,讓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靠!第一次謀刺怎麽沒什麽一段呢?是知道第一次不會發生?還是知道一定能逃脫,沒危險?這是“真實的汪精衛”呢?還是文學的汪精衛呢?

而且,汪精衛沒去埋炸彈!

汪精衛的計劃可是“自己藏身於陰溝裏,待載灃過橋時用電線引爆炸彈,和載灃同歸於盡”啊,埋炸彈不去隻不過增加一點點細節而已,按照林思雲“他們吸取了上次計劃不周而失敗的教訓”!

嘿嘿,埋炸彈不去而已,小意思,沒關係,更重要的是“拉著陳璧君的手默默無語,讓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正如前麵維基百科真實的描述“其慷慨從容的氣節得到革命誌士的敬仰。”

林思雲接著寫:

“突然喻培倫匆匆跑進來說:“大事不好,有人看見我們埋炸彈了”,不久黃複生也跑回來說:“警察已經發現我們的炸彈了”。

本來他們以為在寒冬的夜晚人跡稀少,在寒冷的深夜行事不會有人發現。可是天公不作美,銀錠橋附近一家人的妻子突然和別人私奔,男人晚上妒氣得睡不著覺,深夜走出家門去散氣。該人走到銀錠橋附近,忽然看到有人影在橋下挖土,他立即聯想到人們埋藏財寶的故事,於是潛伏在一旁偷看,想事後取走財寶。可是看到黃複生和喻培倫,埋好炸彈後又開始拉電線埋電線時,該人感覺到情況不對,這不是埋財寶,而是一個重大的陰謀,於是從藏身之處跑出來前去報警。

黃複生和喻培倫剛埋好炸彈,忽然看到從附近閃出一個黑影跑走,立刻意識到他們的行動被人偷看到了。於是喻培倫先跑回去向汪精衛報告,黃複生則在附近監視。不一會兒那個男人帶著兩個巡警前來,黃複生意識到他們的計劃已徹底暴露,也跑回去向汪精衛等人報警。喻培倫建議他們現在立即離開北京,還來得及逃過清廷的追捕。但汪精衛說雖然發現了炸彈,但警察未必就能查出來是他們幹的,所以不用著急,看看風頭再說。”

這是文學呢?還是真實啊?

林思雲接著寫:

“第二天北京各大報紙都登出了銀錠橋下發現炸彈,有人想行刺攝政王的新聞,不過報紙上的分析卻都認為這是清廷內部的勢力鬥爭。有人說炸彈中包炸藥的報紙寫有倫敦字樣,而載洵貝子和載濤貝勒正好剛從倫敦回來,很可能是他們搞的暗殺陰謀;也有人分析認為是慶親王想篡權的陰謀,但沒有一篇新聞懷疑到革命黨,使汪精衛等人大為安心。三天後又有報紙登出新聞,說銀錠橋炸彈案的凶犯已經抓獲,汪精衛等人更為安心,於是開始策劃下一次行動,讓喻培倫去東京買炸藥,陳璧君去南洋籌款,汪精衛和黃複生繼續潛伏在北京進行下一次暗殺的策劃。

然而汪精衛等人卻中了清廷的計謀。清廷警察發現炸彈後,立即明白是革命黨所為。為了防止暗殺者們逃跑,清廷故意向新聞界放出朝廷內部暗鬥和凶手已經捕獲的小道消息,使暗殺者們安心留在北京。清廷警察發現炸彈中的炸藥是外國製,但幾顆螺絲釘卻是新近製作的。警探到北京市內各個銅鐵店調查,騾馬市大街的鴻太永鐵鋪認出螺絲為該店所作,是琉璃廠“守真照相館”的老板要求他們作的。警探開始監視“守真照相館”,正好趕上“守真照相館”搞裝修,一些密探混入裝修工人中,從“守真照相館”中盜出了革命黨的機密文件,發現這次暗殺正是革命黨所為,首謀就是清廷出10萬兩白銀懸賞人頭的朝廷欽犯汪精衛。1910年4月16日,警察包圍了“守真照相館”,將汪精衛和黃複生一舉抓獲。”

反正我以為這兩段絕對是文學。

我想大家已經知道的太多太多了!

到此為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