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不盡的抗美援朝,想到三點

(2013-05-04 15:49:13) 下一個



 


說不盡的抗美援朝,想到三點



先回顧一下曆史



毛主席在蘇聯待了兩個多月,還在蘇聯過了1950年的元旦,我猜應該是人類外交史上國家元首訪問外國的記錄。



1949年12月6日在北去上的火車前往莫斯科,一共走了10天,16日中午到,兩個月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字,那是1950年2月14日,2月16日,斯大林在克裏姆林宮為舉行毛主席送行宴會。2月17日,毛主席上火車回國。



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字的1950年2月14日為起點



4個多月後,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6個多月後,1950年9月15日,美軍仁川登陸成功,之後朝鮮半島局勢迅速急轉直下,北京幾乎每天都通過廣播警告美國,如果美軍過三八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會出兵。



7個多月後,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抗美援朝”開始,1950年10月25日,第一次戰役打響。



現在開始說想到三點



一,北京幾乎每天都通過廣播警告美國的客觀效果隻能是鼓勵美軍過三八線



因為是公開的警告,也因為中國對外戰爭的百年曆史,我以為北京幾乎每天都通過廣播警告美國對美軍過三八線隻有鼓勵作用。



雖然中國跟美國沒有直接的正式的文件關係,中美就沒有正式的交流信息的渠道,而且中國也請印度給美國傳過信,隻是據說美國沒反應,這些應該是中國用廣播公開警告美國的理由,所以,我以為公開警告美國的客觀效果隻能是鼓勵美軍過三八線。



當然了,中國用廣播公開警告美國的客觀效果主要有三方麵,也就是中美兩方麵加其它國家。



無疑的,中國用廣播公開警告美國的對中國國內的客觀效果有對中國人民的輿論宣傳效果,其實就是準備戰爭的第一步,至於最終是否發展成戰爭就是後來的事了。



中國用廣播公開警告美國的對美國的客觀效果隻能是美軍必須過三八線,因為那是二戰勝利加原子彈的美國。



至於其它國家即便隻是鴉雀無聲的拿眼睛看著,美軍也不能作出有任何聽從中國的警告的意思的動作,比如說不過三八線。



所以,以中國對外戰爭的百年曆史,一旦中國公開警告了,美軍就必須過三八線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建都北京了,我猜毛主席對沒有一戰不足以保證東北和北京的安全是非常清楚的,或者說是沒有幻想的。



二,中國的天時地利人和簡直是不可思議



雖然幹任何事情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是戰爭特別是這樣,因為任何戰略戰術都是需要人來實現的,所以,戰略戰術的正確性是與有什麽樣的人直接相關的,比如說有沒有一個彭德懷,或者說換一個人,同樣的戰略戰術就未必正確。



甚至同是共軍,不同的人在相同的位置的作用都不同,組織結構都要變化,比如說林彪和粟裕調換一下,等等等等。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將士用命,將士用命,錯誤的戰略戰術可以打贏了,不然的話,正確的戰略戰術可以打輸了,這也就是《孫子兵法》說的“上下同欲者勝”。



所以,我們還是有一點自知之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吧。



毛主席的方法都是偉大的,但是,不是毛主席的人未必也可以用毛主席的方法,因為即便是毛主席本人也是幾次挽救中共和紅軍建立起來的權威才能保證從毛主席到士兵“上下同欲”。



說大白話就是別看著關公的青龍偃月刀能溫酒斬華雄,你就也能玩得轉青龍偃月刀,別看到人中呂布玩方天畫戟,你也買一把方天畫戟。



所以,堅持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精神而不一定是形式,雖然形式也很重要。因此,我也想找時間為鄧小平辯護幾句。



三,誌願軍的冬裝問題



我想很多中國人也跟我一樣,一旦想起這個就熱淚盈眶和痛徹心肺!



我今天想說的就是那可能是為了保證誌願軍入朝的突然性,因為我相信中共如果發動群眾或從其他部隊調集是可以很容易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這是一個涉及範圍比較大的方法,加上有很多國軍特務,因此不可能做到保密會導致冒誌願軍入朝失去突然性的危險。



中國人民誌願軍萬歲!



最後提一句,錢學森回國問題是在抗美援朝停戰談判中解決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