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千北

我不是專業醫生,但對防病治病有興趣,想多向大家交流,學習,多蒙恩惠。
個人資料
正文

一個手術是如何避免的

(2015-02-25 18:04:52) 下一個
我一個月前回國遇上的一件事。一個親友,2012年底發現直腸癌,III/IV 期,立即在醫院 R 進行手術切除,隨後進行化療。手術進行的時間很長,非常成功,並為病人保留了肛門功能。主刀醫生是科主任,一位優秀的醫生,認真負責,技術精湛。很感謝他。但在術後1個月,在化療期間,發現創口愈合不良,出現切口疝。估計與化療有關,也有可能與主刀醫生完成手術,由其助手縫合時,出現差錯有關。於是在癌切除手術一個多月後,進行切口疝的縫合手術。由於是在原來傷口上切開,再縫合,加上化療,愈合比較慢。2013年複查,醫生認為傷口已經長好痊愈。但縫合手術後,該病人時常覺得傷口部位不舒服,時有酸脹感覺。所幸多次檢查,癌症沒有任何複發跡象。

20132014兩年,親友去另外兩家不同的醫院 B 檢查。醫院 A 的一位專家認為創口縫合不成功,仍是切口疝無疑,並說切口疝約1公分。醫院 B 的另一位普通醫生認為沒有切口疝。這3家醫院(RAB)都是3甲醫院。但2014年在原手術醫院 R 做的超聲檢查顯示沒有切口疝。親友不放心,又去另外一家3甲醫院 找了一位專家,哪位專家檢查後,非常肯定地說,一定是切口疝,應該立即做切口疝的補片修複術。為慎重起見,親友在醫院 C 做了CT 掃描。醫院 C 的那位專家看過 CT 報告後重複了他的意見,是切口疝,應立即手術。

我上個月回國時,那位親友見到我,對我詳細說了這些情況,並說手術時間就定在下個星期。我認為(1)是不是切口疝沒有非常明確,否則為什麽醫院 B 和醫院 R 的醫生會認為沒有切口疝呢;(2)已經做過一次切口疝的縫合手術,即使還是切口疝,估計創口不大,如果多加注意,可能以後會長好。在兩次開刀的創口再開刀,未必好。那位親友的兒子也認為最好不要手術。並且對那位親友強調說,你是癌症病人,如果這次手術成功,當然很好,但如果不成功,問題就很嚴重,你現在情況雖然不是最好,但已經很好了,隻要多注意,能夠維持現狀,就很好。那位親友不同意我和其兒子的看法,執意手術。於是我建議,可以明天立即到醫院R 去做超聲檢查。因為2014年在那裏做過超聲,這次複查,可以對比,如果情況沒有惡化,就可考慮不做;如惡化,再考慮做不遲。反正超聲基本沒有危害,而且當時就可知道結果。親友同意了。

第二天是星期六,我陪那位親友去做超聲,掛號的護士說要先去外科看醫生,然後讓醫生開超聲單子。那位外科醫生正好是熟人,但不是專家,檢查之後,說沒有切口疝,並用手按住創口,示意給我看,說如有,會如何。並向那位親友詳細解釋,現在根本不需要手術,因為沒有疝。再貿然去做手術,可能引發不良後果。隨後超聲檢查室的主任也認真做了檢查,認為沒有切口疝,而且情況比上次有所好轉。那位親友於是基本決定取消手術,但仍有顧慮,說為什麽兩位專家都說是切口疝呢?

正好原定隔天(星期天),親友要去醫院 C 辦理手術前的簽字手續。接待的是一位主任,和一位博士。他們反複說,做了手術,如有不良後果,病人自己負責。但他們的態度,顯然認為可以不做手術,就是不明說而已。於是我親友下了決心,不做手術。原定第二天星期一去辦理住院,星期三手術,現在改為星期一去告訴那位專家,不要手術了。星期一再去醫院 C 時,那位專家仍然反複堅持說是切口疝,要手術,說他做這類手術是市裏的權威,雲雲。還從手機顯示手術圖片給我們看。並特意讓我們看我親友的 CT 相片,指著相片上創口部位說,你看,就是這裏有疝口。但我看來看去,圖片上肌肉聯係完整,沒有缺口,隻是肌肉層薄弱一些。這與親友抱怨手術創口部位有時酸脹,但沒有突出物,是吻合的。我問他疝口多大?回答 13公分。讓我很不高興的是,那位專家用手指使勁在創口往下按,我都懷疑他是否想製造出一個切口疝來。得知我親友告之堅決不做手術,他還嘮嘮叨叨說了半天,很不高興。

這事以後,大概由於心理影響,親友覺得創口沒有以前感覺的嚴重。我勸說要多做一些輕微的鍛煉,慢慢增加,以便增強腹部肌肉,改善狀況。

對這事,個人看法,雖然無法100%  確定沒有切口疝,但綜合來看,可能性極小。醫院 A 的專家大概是誤診,判斷錯誤。醫院 C 的專家堅持要做手術,不知原因是什麽。高興的是,大部分的醫生還是好的,認真負責,很感謝他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