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時空

學習曆史,學習哲學,學習宗教,認清時事,感悟真理,與時俱進,定位人生,追求健康,淨化心靈,高尚道德,養生長壽
個人資料
正文

司徒雷登——中國最對不起的外國人!

(2015-07-20 11:36:19) 下一個
                   司徒雷登——中國最對不起的外國人! 
                          360doc 個人圖書館 2014-07-26
                        來源:FT中文網,20081125
                       原標題:《歸來,司徒雷登》莊秋水/
 
 
            
 
司徒雷登在民國遠比白求恩知名,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以中國為家,為中國效力,他創辦了躋身世界一流的燕京大學……然而,在1949年,毛澤東的一篇《別了,司徒雷登》讓他成為不光彩的角色,最終很不愉快地離開了中國……
 
 
在美國現任駐華大使雷德、燕京大學老校友們和杭州市民的注視下,闊別中國60年的司徒雷登,再度回到了中國杭州。(2008年)11月17日,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骨灰葬於杭州半山安賢園,安眠於青山蒼翠的懷抱之中。墓碑上簡簡單單寫著:“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司徒雷登先生總說西湖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這裏就是他的故鄉。今天,他總算回家了。”杭州燕京大學校友代表姚林傑老先生說。
 
長久以來,他的教育家生涯被人們遺忘,僅僅以“披著羊皮的狼”的虛偽形象停留在中學語文課本裏。如今,他再一次劃過人們的視野。
 
司徒雷登,一個在中國現代史被書寫為“聲名不佳”的人,一個虔誠的傳教士,一個生活中西文化邊緣裏的人,如何在個人意願和宗教所需之間,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之間,取得平衡並融合美好理想和現實困難?
 
 
這是1936年6月24日。
 
北平西郊的燕京大學裏熱鬧非凡。一場盛大的文藝演出正在進行。開幕前,年輕而英氣的學生向那位鶴顏的外國老翁獻上了一副中國傳統刺繡,此時,全場觀眾起立,向他三鞠躬。
 
多年後,這個老翁回憶起此情此景,仍然激動不已。那是他——司徒雷登的六十大壽。不僅在燕大,全國很多地方的燕大校友都舉行了大大小小的祝壽活動。在燕園的祝壽活動上,南京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贈送了錦旗,國立北京大學校長和美國駐中國大使分別代表中外來賓向司徒雷登致祝辭。燕京大學的校工甚至敲鑼打鼓送了一塊匾額,上書“有教無類”,用這種最為傳統的中國方式表達他們的讚美。
 
時任燕大教師的冰心在《燕大周刊》上撰文,對校長的懿德嘉行給予高度讚美:“這團體上上下下、前前後後,總有上千上萬的人,這上千上萬的人的生、婚、病、死四件大事裏,都短不了他。為嬰兒施洗的是他,證婚的是他,喪禮主儀的也是他。你添了一個孩子,害一場病,過一次生日,死一個親人,第一封短簡是他寄的,第一盆鮮花是他送的,第一個歡迎微笑,第一句真摯的慰語,都是從他而來的。”
 
他登上了作為一個外國傳教士在中國事業的巔峰。
 
這遠遠超出了他的夢想,他曾經為了去不去做這個麻煩的大學校長而猶豫盤桓。在他的回憶錄《在華五十年》中,他承認:
 
時間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地過去,雙方都催促我盡快作出決定,但我仍然拿不定主意,同時又得勉強答應到北京去了解一下情況。以後,我多次想脫身,但最終不得不履行自己的諾言。
 
在金陵神學院執教的司徒雷登各方麵都得心應手,而且還在從事幾項寫作計劃,他似乎可以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傳教士和寫作者。但命運最終把他推向了一條更為輝煌也更加曲折的道路。
 
 
1919年1月31,司徒雷登到達北京。他坐著一輛臨時雇來的黃包車,頂著深冬凜冽的寒風,來到位於城北的長老會布道團上任。他發現自己陷身於一團麻煩之中。
 
首先是給這所由幾所教會學校合並的大學命名的問題。《在華五十年》裏他回憶了當時的“緊張”和“分歧”。當時的匯文大學校長劉海藩博士堅持保留舊校名,並要求新校址緊靠原校址。匯文大學畢業生代表團也聲稱如果更改校名,就不再承認這所學校是他們的母校。而其他學校的師生則堅決反對新校用“匯文”作校名。華北協和大學的一些學生宣布如果采用了“匯文”這個校名,“他們會戲劇性地把他們的畢業文憑堆積在通州的校園裏付之一炬,以象征其母校的毀滅”。司徒雷登會見的雙方畢業生都是一些主要人物,他們在教會工作中都表現突出。他們對聯合表現出的強烈的反對情緒,司徒雷登認為這是中國人愛“麵子”的心理。
 
在糾纏的泥坑之中,作為唯一的中間人,司徒雷登建議提名由一些不帶偏見的中外人士組成一個專門委員會作出決定。一位叫誠靜怡的傑出傳教士提議用“燕京”。古代燕國的首都,這是富有魅力和詩意的名字,每個人都感到滿意。也有一種說法是,這個名稱是由蔡元培和胡適提議的。
 
然後是為新校選地址而奔走。幾校合並以後,燕京大學分為男女兩部。男部在原北京內城東南角的盔甲廠和馬匹廠(今北京火車站附近),女部在燈市口的佟府夾道胡同。兩部相隔過遠,女生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到盔甲廠這邊來上課,極不方便。而這幾處地方又都很狹窄,沒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司徒雷登認為應當重新選一個新校址。
 
“我們靠步行,或騎毛驢,或騎自行車轉遍了北京四郊也未能找到一塊適宜的地產”。有一次,他應清華一些朋友之約聚會,其中一位朋友問到:“你們怎麽不買我們對麵的那塊地皮呢?”一次談話產生了一座美麗的校園。
 
選定校址後,司徒雷登麵臨的是大學最重要的籌款問題。在正式接受董事會的聘請之時,他曾提出不管經費的事情。據說那是美國私立大學新任校長的通例。作為一所教會大學,燕大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政府資助,經費完全依賴教徒捐贈和教會組織籌措。司徒雷登的第二次北京之行由哈利·魯斯博士陪同,他便推薦他擔任紐約燕京托事部的副主席,以便他主管經費方麵的問題。到任後,司徒雷登也不得不以極大精力為資金而奔波。抗戰前,他曾先後十次回到美國,向社會各界尋求資助。後來還在中國發動募捐。要說動美國人為一所在遙遠的中國的教會大學獻金並非易事。在給一位同事的信中,司徒雷登訴苦說:“我每次見到乞丐就感到我屬於他們這一類”。他在1929年的《燕大年刊》撰文說: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男生宿舍樓,更大的圖書館和圖書設備,還需要添建一座婦女醫院和幾座教職員住宅。我們每年收入已超過七十萬元,已比十年前增加十倍,但就是采用最經濟的計劃,也還是不夠支付目前所進行工作的費用,而且還沒有儲備足夠資金用作擴充建校計劃及作臨時救濟金和彌補物價高漲之用……
 
司徒雷登是一位合格的、會“找錢”的大學校長。 經過他不懈努力,爭取到了中美兩國民間機構的大量捐款,其中包括霍爾基金會和洛克菲勒基金會這樣財力雄厚的組織的資助,可以為學校修建校舍、添置和維修設備,興辦文化事業(如著名的哈佛燕京學社)。到1937年為止,燕京大學收到的捐款高達250萬美元。1917-1918年燕京大學總預算為35000美元,有87%來自教會撥款;到1937-1938年預算為215000美元,其中教會撥款占到14%
 
 
財政成長使許多熱情洋溢的理想的實現成為可能。由司徒雷登和幾位皆在中國出生的傳教士一起為燕京大學擬定了“因自由得真理而服務”的校訓,他們認為教會學校應當是一個由宗教信仰、科學精神與方法,以及無畏的探求精神所構成的混合體。它來源於《聖經》中的兩句格言:一是《馬太福音書》第20章第28節的“人本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而是要服侍人的”;另一句是《約翰福音書》第8章第32節的“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後一句也是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的校訓,由托馬斯·傑弗遜書寫在該校的正門上方。靈感使司徒雷登將這兩句話結合起來,作為燕京大學的校訓。多年之後,他自豪地說:“我所知道的大學校訓沒有哪一個曾對它的學生產生過如此重大而有力的影響。”
 
在未名湖南岸,一座長方形的漢白玉墓碑告訴過往的人,這裏是著名的斯諾墓。墓地往南,是兩幢古典式的二層樓,這是當年燕京大學新聞館,斯諾曾經在這裏教授“新聞特寫”、“旅行通訊”兩門課程。後來是北大生物係的教學樓。燕京大學是中國首個創辦新聞係的大學,初創於1924年,中間因經費短缺而一度停辦,1929年重新建係。新聞係的指導思想在今日的新聞人看來,仍然令人激動:“借著鼓勵許多受過良好教育、有理想的人從事新聞工作,以協助中國發展高尚、富有服務精神及負責任的新聞事業。” 彼時的中國,新聞事業尚處於草創階段。燕大新聞係的首屆畢業生竟然隻有趙恩源一人,若幹年後,他成為著名的《大公報》的副總編輯。1931年始,新聞係開始大量聘用校內外的專家和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資深報人、報業專家和著名記者來係裏做兼職教師,做講座。新聞係聲譽日隆,畢業生大受歡迎。
 
這一切,當然與校長司徒雷登的努力有關,他曾說新聞係是他特別偏愛的一個係。當他躺在“臨湖軒”寓所的床上,想著燕大新聞係的畢業生一度“壟斷”了中央新聞社派駐各國的代表,那種滿足感一定非常美妙。 從司徒雷登尋到這塊土地之時,他所希望建立的是一所“經得起考驗的大學”,“允許自由地講授真理”,“把最高級的有教育有文化的青年男女奉獻給親愛的中國”。
 
在第一個十年間,燕京大學走向了更加徹底的中國化。在56位教授級的教師中有36位是中國人,其中20位是在美國大學裏獲得博士,其餘15位也都取得碩士學位,有一位是在中國舊科舉製度中取得功名的進士。1928年,美國加州大學對亞洲高校的學術水平進行調查統計,燕大被列為甲級的兩所基督教大學之一,其畢業生有資格直接進入美國大學的研究生院。1930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司徒雷登名譽文學博士學位,以彰顯他為燕京大學所作的努力和作為個人的成功。
 
戰爭的到來打斷了順利行進的大學教育。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兩國全麵進入戰爭狀態。之前,華北高校紛紛南下或內遷,司徒雷登經過仔細權衡並商請在美的燕京托事部同意,決定留在北平繼續辦學。燕京大學升起美國國旗(這以前它隻掛校旗和中國國旗),恢複了因為戰爭而中斷的入學考試。據當時統計,原來燕京大學的學生隻有800多人,“七·七”事變後聚增至1200餘人。然而,小心謹慎並沒未能使燕京大學逃掉厄運的打擊。正所謂:覆巢之下,焉得完卵!
 
1941年12月7,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次日淩晨,日軍包圍燕京大學,宣布燕大即時由日軍接受管理。“九日遣散學生,男女生一千餘人,略攜衣物,一時俱散”(鄧之誠《南冠紀事》)。美麗的燕園淪入日本人之手,被用作傷兵醫院。司徒雷登和一批學生相繼被日軍逮捕。此後直到1945年8月17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兩天),司徒雷登在監禁中渡過了三年零八個月又十天。
 
司徒雷登聲望如日中天,成為那時在華最有影響力的外國人。然而,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是“盛極必衰”,那是因為在風雲詭譎的政治社會裏,個人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在中國為近代以來首次的勝利而揚眉吐氣之時,司徒雷登的道路,卻悄悄扭轉了方向,進入了他一生中的厄運時期。
 
 
1946年,二戰結束,70高齡的司徒雷登戲劇性地被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國共談判的調停人,又是美國政府支持國民政府的代表。他苦心孤詣建立的教育家形象毀於一旦。1949年,國民政府大勢已去,司徒雷登拒絕撤退,敦促美國政府率先承認共產黨政權,毛澤東和周恩來曾秘密邀請他北上,但由於美國政府反對,中美之間高層的接觸機會稍縱即逝,此後便是幾十年的敵視和對立。
 
1949年8月2,司徒雷登乘坐一架破舊的美國軍用飛機離開中國,他心情沮喪,離開了一生的大部分事業所係之地,在西子湖畔和燕園裏長眠著的父母妻子。為了挽回影響,8月5日,美國政府發表“中國問題白皮書”,司徒雷登也成為頂罪者之一。因為他曾秘密建議白宮拋棄國民黨政權,蔣介石1952年也明確表示不歡迎他再派到台灣。
 
而8月18日新華社播發的社評、由毛澤東親自撰寫的《別了,司徒雷登》最終使司徒雷登成為一個徹底的悲劇使者。在中國生活並苦心經營的50年成為政治笑料,並永遠淡出中國人和美國人的視野,司徒雷登備受打擊,中風偏癱,他被送到了醫院。十三年後,他因心髒病發逝世於華盛頓,臨終遺言是希望自己的秘書傅涇波把自己的骨灰帶回中國,安葬在燕大校園內妻子墓旁。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有人聯名上書反對他歸葬燕園,認為他是敵視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帝國主義分子。一直到2008年11月17日,他的骨灰才最終安放於生與斯長於斯的杭州。
 
他在晚年所寫的回憶錄裏開篇第一行寫道:
 
我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以中國為家。精神上的屢屢紐帶把我和那個偉大的國家及其偉大的人民聯係在一起,我不但出生在那個國家裏,而且還在那裏長期居住過,結識了許多朋友。我有幸在那裏度過了我的童年,後來又回到那裏當傳教士,研究中國文化,當福音派神學教授和大學校長。1946年,我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被提升為美國駐南京大使,然而,在1949年,我作為大使,最終卻是很不愉快地離開了那個國家。
 
1952年,幾乎熔鑄司徒雷登畢生心血的燕京大學被解體分別並入了八所大學。 盡管他身上“匯集了希臘文化的智慧、希伯來的宗教聖靈和中國文化的、溫和的人道主義精神,沒有一般傳教士身上所表現出的狹隘性”(北大校長蔣夢麟語),他仍然不免於困惑、無奈和尷尬。他最終悲劇性的命運和燕京大學的消亡,是那個特殊時代東西方關係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2)
評論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樓下有幾位是典型的自私自利、忘恩負義之徒。
美國私人捐款給燕京大學,支持中國的教育,捐款人有拿到什麼好處?
隻有忘恩負義之徒才對別人的善行認為理所當然。
司徒雷登努力把燕京大學辦成當時的一流大學,就值得肯定。哪位中國人在外國做過類似的事?不必說辦成一流大學,二流大學也行。

從中共後來的胡作非為來看,「敵視中共」就像「敵視納粹」一樣正確,隻有喪心病狂的人才支持納粹,而支持中共胡作非為又有什麼光榮?中國到了八十年代還有人拿這說事,可見中國人被中共毒害的有多深。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過路人過路' 的評論 :
中共一吹自己的功勞你就信了,你真是幼稚。
各種不平等條約是民國政府廢除的,與中共沒什麼關係。
中共向蘇聯借款,港口租借給蘇聯就不是賣國,民國政府向美國借款就是賣國,是何道理?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沒有趕他走。他走在前,毛澤東撰文在後。毛澤東邀請他北上,他卻回美國。誰對不起誰?他本來應該辭去美國駐華大使一職,留著燕京大學做校長。結果,他寧願回美國受麥卡錫迫害而不留在中國,在中美衝突中間,他選擇站住美國一邊,即便中國對他好,美國對他不好,他也要站在美國一邊,也有執意離開中國。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1949年,國民政府大勢已去,司徒雷登拒絕撤退,敦促美國政府率先承認共產黨政權,毛澤東和周恩來曾秘密邀請他北上,但由於美國政府反對,中美之間高層的接觸機會稍縱即逝,……”。是美國政府對不起司徒雷登吧。
唵啊吽 回複 悄悄話 鐵路華工,美國最對不起的外國人。鐵路華工用生命鑄就了美國工業革命基礎設施,奠定了美國跨大陸的地緣政治優勢,卻遭受屠殺驅逐。
huangshang 回複 悄悄話 司徒雷登代表的是美國的利益. 沒有誰對不起誰
看你就招人煩 回複 悄悄話 @//Luumia 發表評論於 2015-07-21 12:19:43
樓下的討論和上麵的文章同樣精彩。疥不擠不愈,理不辯不明。一般來講,獨裁者擁護的我們要反對,獨裁者反對的我們要擁護!That's all!//
先不說司徒雷登,你就是骨子裏反中,和那些天天舉著英國旗的沒什麽兩樣,that's all.
Luumia 回複 悄悄話 樓下的討論和上麵的文章同樣精彩。疥不擠不愈,理不辯不明。一般來講,獨裁者擁護的我們要反對,獨裁者反對的我們要擁護!That's all!
rotwein2008 回複 悄悄話 乍一看這篇文章,我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但是轉念一想,最近怎麽好幾篇關於他的文章,混了文學城多年,知道又有人被從墳裏刨出來當槍使了。果然,看回帖罵共產黨聲一片。

建議網上搜 別了,司徒雷登。 看看原文和爭議。

我在這裏隻簡簡單單算個錢的問題。時間為中國30年代

引用網上查詢結果

國立大學
北大學生每年交費共22塊銀圓。宿費全免。
全國各地的師範學校一律不收學宿費。

私立大學
燕京大學本科正式生的學費每學期銀洋81圓,每年162圓。
上海複旦大學每年學費100銀圓;
上海光華大學每學期學費50銀圓,每年100銀圓;
上海大同大學每學期學費60銀圓,每年120銀圓;
上海大夏大學每學期學費45銀圓,每年90銀圓(以上如住校另收宿費)。

總之,在30年代我國的大學收費情況大致分為3種:國立大學每年約22-40銀圓,師範類甚至不收學費;私立大學每年約45—120銀圓不等,中間數約為90銀圓;教會大學每年約160銀圓。

吳大猷教授回憶:“南開的經費,學宿費為一主要來源。學費每年60圓,宿費兩學期30圓(每年共須交費90圓),這與國立大學(如北大)之學費每年約20圓錢,自是很高的;但與教會大學(如燕京、嶺南等)比較,則是平民化的了。”

原文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4419901000az4.html

30年代,國立大學的學費占平民百姓家庭生活費的份額大約5 —10%,或者相當於一個工人一兩個月的平均工資。而貴族化的“教會大學”的學費占平民家庭生活費的份額為35%,即三分之一;或者說,教會大學的昂貴學費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年工資的三分之二。
以上引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4419901000b34.html

這還是以上海工人的工資計算,上海工資是當時各地最高的。

燕京大學就是一當年的貴族大學。普通人根本上不起,影響力大些無非是因為後來知名的教授很多都在那裏工作過,因為工資高且相對國立大學穩定。但是燕京大學畢竟是一所教會學校,引用馮友蘭的話,“教會學校出身的人,總是有一種教會味,其精神麵貌,跟中國人辦的學校出身的人,有顯著不同”,讓他總是覺得“此處不是久留之地”。

相比較蔡元培等很多立足本國的教育家他真的算不上什麽。敬佩可以,沒必要神化。



任何人都不時神,都經不住神化。
東方明月- 回複 悄悄話 1931年,當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918事變侵略東北的時候,有人趁機分裂中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還喊出了“武裝保衛無產階級的祖國蘇聯”的口號。

1932年1月29日,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企圖滅亡中國。有人立刻發表公開聲明:要求革命群眾“把子彈向著帝國主義國民黨開放”,稱“國民黨及十九路軍的長官是帝國主義的清道夫”。其紅軍更積極配合日寇入侵,發動了贛州戰役以牽製中國軍隊抵禦日本侵略。

1941年,正當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時候,蘇聯與日本簽訂了互相承認其侵占的中國領土滿洲與外蒙的《日蘇中立條約》。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同聲譴責,有人和蘇聯、日本卻齊聲讚揚“蘇日條約之偉大意義”。這以後,東北抗聯回到了蘇聯境內不再抗日,八路軍新四軍與蘇聯紅軍同步對日保持“中立”。從此假洋鬼子們躲在延安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整風運動,日本人則騰出手來侵略更多中國領土。

1949年,那些馬列假洋鬼子們的領袖毛澤東在斯大林70歲生日壽辰上,高聲朗讀了致斯大林的生日賀詞後,當麵吹捧: “我們中國共產黨的每一個人,都是斯大林的學生”,“斯大林是我們敬愛的父親和導師!”。成為繼石敬瑭後第二位稱外國人為父親的中國元首。
-----------------------------------------

X723 發表評論於 2015-07-20 13:21:45
樓下請說明那個姓毛的不是中國人.
雑家1 發表評論於 2015-07-20 12:31:04
是有人對不起他,但絕對不是"中國人"最對不起司徒雷登先生,
springdale 回複 悄悄話 瀛客 發表評論於 2015-07-20 17:03:14
那個時候的聯蘇抗美是共產黨的一步大棋,隻有這樣,它才能建立一個永久政權。如果不是閉關鎖國,對世界各國開放的話,就搞不成反右、大躍進、文革,毛也不可能搞個人崇拜,讓全國百姓尊他為神。恨就恨在那時的知識分子是非不分,黑白不辯,盲信共產黨的挑動,仇美抗美,最終自己成了祭壇上的犧牲品。
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針見血。
可憐無數山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煽煽情,一群五美分就趕緊注射點雞血
stapler123 回複 悄悄話 優秀的基督徒,可敬
kellywu666 回複 悄悄話 忘恩負義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精英文化。但作為上帝的仆人,他已歸家!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那個時候的聯蘇抗美是共產黨的一步大棋,隻有這樣,它才能建立一個永久政權。如果不是閉關鎖國,對世界各國開放的話,就搞不成反右、大躍進、文革,毛也不可能搞個人崇拜,讓全國百姓尊他為神。恨就恨在那時的知識分子是非不分,黑白不辯,盲信共產黨的挑動,仇美抗美,最終自己成了祭壇上的犧牲品。
過路人過路 回複 悄悄話 美國人更對不起司徒雷登。他作為美國大使,為了美國的利益在華奔走。卻被麥卡錫迫害,死於潦倒,還是一個中國人陪伴他
fa01 回複 悄悄話 不是中國對不起司徒雷登,是罪惡的中國共產黨及其政府對不起司徒雷登。
eRandom 回複 悄悄話 老毛那個老王八蛋,最擅長毀壞人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斑彩石 回複 悄悄話 形勢強於人、國家利益高於個人評價。司徒雷登老先生盡管德高望重,由於他當時任職美國駐華大使,中美兩國的利益衝突沒有辦法成全他的使命和個人意願。 曆史上這樣的悲劇太多了!
過路人過路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真是幼稚.

司徒雷登作為美國大使代表的是美國的利益. 無利不起早, 具體的講就是要中共承認繼承民國政府和美國的借款和各種不平等條約.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所以中國人沒有什麽對不起司徒雷登.

X723 回複 悄悄話 樓下請說明那個姓毛的不是中國人.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是有人對不起他,但絕對不是"中國人"最對不起司徒雷登先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