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兒子學琴已一年

(2015-01-06 14:15:10) 下一個
兒子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學鋼琴差不多已經一年。 過去的周末參加了Studio的匯
報演出(Recital)。 現作文以記之。

兒子學琴最讓我欣慰的是我們還能貫徹當初“快樂學琴”的初衷, 彈鋼琴是“Play
Piano“,而非生活中的負擔。 四、五歲的孩子,關鍵是自己喜歡,養成彈琴習慣,
雖每天練習,並不覺得壓力。 家長多誇獎鼓勵, 提高孩子的興趣。 兒子雖每天練,
但總體覺得是個樂趣。 有時候累了或分心想偷點小懶, 我們也不過分強迫。 家裏
領導是兒子學琴的總負責人,付出不少心血。

匯報演出選在DC附近阿靈頓的一座教堂,環境相當不錯。教堂和兒子的鋼琴老師B頗有
淵源,現有一台1904年製作的百年施坦威老琴,就是由B捐贈。B對這次Recital相當重
視,之前郵件發了一個又一個, 提醒注意事項,特別要求大家著裝要正式點,至少是
要星期天去教堂的扮相。 可是到了當天還是有個表演的孩子仔褲球鞋就上台了, 真不
知道家長是怎麽想的。這是題外話。

表演前的選曲費了些周折。小家夥有兩首彈熟的曲子”Au Clair de la Lune” 和”
Jingle Bells”當然入選。但匯報演出臨近兒子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 要加彈一首
"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 這是家喻戶曉的聖誕民謠, 聖誕十二天每天有一
個主題, 一天一天反複吟唱, 曲子長, 反複多, 鋼琴獨奏未免沉悶, 難度相對較大,
是個彈起來吃力不討好的曲子。我們好說歹說, 希望他放棄, 差點動用家長的
"權威"。但兒子決意要彈,五歲多的小家夥主意挺大。勉強隨了他的心願,但不免惴
惴,怕這個環節出漏子。

去教堂的路上兒子一反常態在車裏不怎麽說話, 事後LD說摸他的手, 裏麵全是汗水,
小家夥居然有點緊張。教堂裏暖色的燈光很亮堂, 一家三口選了最前排的位置坐下。

兒子是最年幼,入門學琴也最晚,每次Recital都被排在第一個,今年也不例外。先彈
兩首獨奏, "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是和老師B的四手連彈, 放在最後。
叫到名字兒子毫不畏縮地上場了,琴前坐得筆直, 略一定神, 淙淙的琴音從小小指縫
中流出。談不上技巧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 但至少流暢悅耳, 兒子專注的小腦袋裏此時
隻有音樂。當爸媽的心裏隻有沉醉。 兩曲終了, 掌聲熱烈, 兒子鞠躬謝幕撲向我的懷
中, 小大人似的他並沒有把"矜持"守到最後。

兒子的師兄師姐們接著輪番上場。 從兒子學琴以來, 我們的"鋼琴素養"也有進步。
投入心血最多的LD自不用說,從無到有自己居然也能彈些曲子;連我這個音樂門外漢
也能聽出彈奏水平的高低和曲子的難易, 這算是額外的收獲。 兒子同門的"大師兄"
是個台灣男孩, 拿過維州什麽比賽的冠軍。 他已是高中生,臨近高考疏於練習,這次
匯演被當作"特邀嘉賓"拉來, 一曲”Wedding Day at Troldhaugen” 彈得人熱血沸
騰、 蕩氣回腸。 空氣中流溢著如水銀瀉地的琴音, 搖熠的燭光幌過教堂正麵巨大的
花彩色玻璃窗空氣中彌漫著迷人的氣氛, 彈琴的聽琴的人似乎都有了分外的光彩。 兒
子能練到這樣的水平我就知足了, 畢竟不是要他做專業人士吃鋼琴飯。

輪到兒子彈"The twelve days of Christmas"了。 這也是我們有點擔心的, 怕彈者
疲倦, 聽者乏味。哪知琴聲一響, 聽眾席裏就發出些許會心的騷動;待彈到聖誕節的
第二天, 觀眾裏有人開始唱歌相和, 歌聲越來越大, 好多人拿出手機上網找出歌詞
, 算是有了臨時的歌本。 男女老少幾十口子隨著琴聲越唱越高興, 兒子受到鼓勵也
越彈越好。 一曲終了, 掌聲尤其得響。 後來有對老夫婦還專門過來謝謝兒子, 說他
們好久沒那麽高興地唱這首歌了。

回家的路上一家人都挺高興。 想想先前的擔心真是無謂。 口口聲聲說要讓孩子興之所
至"快樂彈琴",彈好彈壞不重要,到頭來免不了幹預, 差點強加大人的意誌, 對兒
子的能力也未免有失信任。尊重意願, 相信能力,不僅適用孩子學琴,我們須時時以
此自醒, 這點還要牢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