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三城記(之一)重歸愛城

(2013-08-17 17:22:14) 下一個
Iowa City 本是美國中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大學城,要不是旅美作家聶華苓旅居於此,撮合成立了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招來一批中國作家(也包括我喜歡的汪曾祺),恐怕還要更默默無聞。一堆碼字的人聚在小城無聊,也沒寫出什麽太像樣的東西,城市的名字倒改成了浪漫的”愛城“。 愛城也有血腥黑暗的時刻,而且和中國人有關:22年前中國留學博士生盧剛開槍殺死了包括自己在內6人,重傷一人。作家黃蓓佳寫過一本叫《派克式左輪》的長篇,說的就是此事。

愛城是我來美第一站。初從中國擁擠的大城市來此大農村中的小鎮,感覺不是出國,而是插隊和發配,而這插隊和發配又全是自找, 心中愈發鬱悶。半年後混熟了,才覺得愛城的好處:空氣好、人善、景美、便宜,是個享受田園生活的寶地;又是大學城,並不閉塞;離芝加哥不遠,想城市了,上車三個小時也到了。兩年後商學院畢業要離開時,竟頗戀戀不舍。但這一走,就是8年。

2013年8月有機會攜妻、子重遊故地, 入住Iowa Memorial Union, 其實是大學的招待所。 房間在四樓, 陳設簡單, 但相當幹淨。 推開窗戶, Iowa River 滿滿地就在在眼前,河水脈脈流過, 八年的時光, 沒有留下任何印記。 不僅是河水, 兩天裏我們逛遍了過去常去的地方:來美後住過的第一棟房子,池塘邊的公寓樓,郊外的水壩,商學院的教室......一切似乎都是原樣。舊城區的紅磚路還是幹淨,校園裏的長椅還是斑駁,城裏那個韓國人的超市”東西商會“還在(汪曾祺在散文裏曾經提到去買過小蘿卜),貨架上的貨物似乎也沒有改動; 隻是街角的那個公用電話不見蹤影,隻留下個孤零零的基座---現在誰還去用公用電話呢? 10年前初到, 裝個電話要等十幾天,於是每天兩三次, 走10分鍾來撥這個離住處最近的電話,它曾是我聯係國內家人的寄托。 
 
擠出時間去當年買第一支槍的戶外店“Fin and Feather", 居然遇到一個熟悉的店員, 他竟也記得我。 買魚竿, 一桶minnows, 去河上重溫一下當年釣魚的快樂,不到一個小時上了七條魚, 四條striped bass , 三條Cat fish。連裝餌的桶一起送給了旁邊釣魚的老頭。一條Striped bass有十二、三寸左右, 一條Cat fish十四、五寸, 其它的魚並不大, 但很久沒有這樣這樣痛快地釣魚了。
 
走進愛城的超市,感覺當地人與東岸人相比普遍超重,多圓滾滾的胖子,當然大學校園裏也不乏身材健美的俊男靚女。城裏有家同胞開的“北京自助中餐廳”,門臉翻修過,和8年前倒是大大不同。當初有不少同學在這裏打過零工,有漂亮的女生還穿上旗袍,作過門口的迎賓。櫃台後的白衣女子笑容沉靜親切,告訴我們“現在的學生和你們當年不同了,都是有錢人家,不用來打工了。”正說著,門口停下一寶馬528,下來四個小留,不論男女,皆戴大眼鏡,長發,麵無表情,精瘦。這就是新一代的留學生嗎?
 
故地重遊,物是人非,有一絲惆悵,有一絲溫暖,個中滋味,唯我得知。生活真的很奇妙。


圖一:來美住的第一處房子


圖二:街角的電話


圖三:盧剛當年開槍行凶的地方(Van Ellan Hall)。 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全不知22年前這幢樓裏發生的血腥故事。


圖四:愛城老街


圖五:Capital Hall


圖六:猜猜這是什麽?



圖七:愛荷華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