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巴黎與倫敦

(2015-01-28 08:02:23) 下一個
 
巴黎與倫敦無疑是歐洲最值得一看的兩個城市: 一個是浪漫之都,藝術和文化就是巴黎的符號, 而倫敦則以堅實和厚重的建築折射出大英帝國往昔的輝煌. 在巴黎兩天我們遊覽了盧孚宮、凡爾賽宮、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走了巴黎最有名的香榭麗舍大道,在凱旋門留影,在塞納河泛舟。在倫敦我們參觀了大英博物館、白金漢宮、英國議會大廈、溫莎堡,在倫敦的唐人街用餐。巴黎和倫敦都是曆史文化名城,但兩地的氛圍和風格卻有明顯的不同,巴黎輕鬆而浪漫,處處透著藝術、顯著文化。從中世紀以來,巴黎就是各種建築創新和發明的誕生地。以尖拱門和精致的雕塑為特點的哥特式建築就起源於法國,文藝複興時期法國人又創建了奢華的城堡,後來又有精雕細刻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等流派,所以巴黎就是一個建築和雕塑的博物館。不要說宏大的巴黎聖母院和高聳入雲的艾斐爾鐵塔,就是巴黎市內的民居房屋也都是那麽精巧和細膩。這些房屋大都建於拿破侖三世時期,100多年200年,保存完好。這些建築不高,也就5-6層,都是石材所建,牆上還有一些雕塑,有白色的落地長窗,是窗也可作門,欄杆或石或鐵,精雕細琢。走在巴黎的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這種風格的建築,確實讓人賞心悅目。巴黎之所以成為近現代歐洲乃至世界的藝術之都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十七世紀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中國的康熙皇帝同期的路易十四也是一個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赫赫的國王。前後統治法國達72年之久,自稱“太陽王”的路易十四不僅使法國成為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太陽王”還雅好藝術,資助成立了法蘭西文學、藝術和雕塑學院,與中國的唐明皇有的一比。他在世修建的凡爾賽宮極盡奢華,是典型的巴洛克藝術(Baroque Style)代表作. 凡爾賽宮不僅多次等上法國的曆史舞台,也與現代中國曆史有剪不斷的關係。1918年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賽條約就在凡爾賽宮的“鏡廳”簽訂。凡爾賽條約在中國引發了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現代史的序幕。
 
曆史上法國的貴族是一個獨立的等級,有財產有地位,不事勞作,專一上流社會的交際,講究禮儀,崇尚品味,喜好奢華。法國大革命後貴族逐漸式微、沒落,但貴族的習氣已溶入法國人的血液中。這種貴族文化為法國大菜和頂級奢侈品牌的盛行提供了土壤。今日法國人講究休閑度假,失業漢夏天也要跑到海邊曬2個月太陽,又何嚐不是當年法國貴族的流風遺韻?
 
與巴黎建築的精致、典雅不同,倫敦的建築物則顯的厚重和堅實。走在巴黎的街頭,坐在露天咖啡館,看看四周的建築,感到輕鬆,賞心悅目,而在倫敦街頭高大而厚重的建築則使人感到壓抑。建築是曆史的反映。英國從16世紀開始海外殖民和擴展,到19世紀下半葉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國力達到鼎盛,其本土、殖民地和海外領地構成了一個“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反映在建築風格上就是以厚重和堅實為特征,表達帝國強盛、希望長治久安永不衰落的願望。去倫敦當然要去大英博物館, 全球三大博物館 (另兩大是法國的盧孚宮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 論收藏之豐富和藏品之價值大英博物館都是無可爭議的No. 1. 據說每3分鍾看一件藏品, 要花70年時間才能把大英博物館的收藏看完. 大英博物館最有價值的藏品不是英國自己的藝術品,而是從別的國家掠奪來的東西. 其埃及館展示有好幾副盛斂法老屍身的石館, 還有幾十具保存完好的古埃及的木乃伊,包括豔後克利奧帕特拉的真身木乃伊, 這些都是無價之寶,都給英國人弄來了。希臘最著名的帕特農神殿,在希臘現在隻剩短垣殘壁,而神殿的神像現在都在大英博物館。那些神像都是古典時代的傑作,現代西方藝術的源頭。當年英軍作賊心虛怕神像顯靈,在把神像運到英國之前把神像的頭都砍掉了。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神像多是無頭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的石像因其碩大、沉重,也被砍為兩半,運到英國後才拚接在一起。大英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中國的藝術品,很多都是價值連城的傑作,有些在中國大陸或台灣都找不到,如元代的青花瓷、敦煌的壁畫、古代的書畫名作,這些大都是或強搶或脅迫或偷竊從中國弄來的。這也從一個方麵說明一個國家若積貧積弱,或是自己不看重,在弱肉強食的時代其寶貝外流是難以避免的。大英帝國在曆史上就奉行所謂“光榮孤立”的外交政策,現在英國還是如此:已加入了歐盟,卻還使用英鎊不用歐元;在歐盟其它國家旅行都暢行無阻,唯獨進入英國還要通關檢查,平添許多麻煩。
 
 
            9/15/200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日月樓主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unwei' 的評論 : 我革命警惕性一直很高,小偷無從下手
hunwei 回複 悄悄話 你這次沒被小偷偷?
南島水鳥 回複 悄悄話 我也說巴黎與倫敦

巴黎與倫敦,象一對孿生姐妹,性格似是而非。請看:
巴黎溫柔美麗、浪漫,倫敦端莊、典雅。

巴黎有法國大革命的英氣;
倫敦有英國工業革命之才氣。

巴黎凱旋門銘刻著法蘭西革命血淚史;
倫敦大笨鍾敘述著大英帝國的興與衰。

巴黎聖母院上演過吉普賽人之悲劇;
倫敦大英博物館顯示了“海盜”的作風。

巴黎有似黃金遍地的狗屎;
倫敦有流汙四處的黑牆。

巴黎有風速子彈火車;
倫敦有完善地鐵網絡。

巴黎花園漂亮、芬芳鬥妍;
倫敦公園寬闊、綠草如茵。
巴黎人頻於剪樹鏟草,使英國人有痛惜斷枝落葉感;
倫敦皇家衛隊的狐皮高帽,使法國時裝設計師望塵莫及。

巴黎香榭麗舍大道讓人意猶未盡、留戀忘返;
倫敦的蠟像館使人時空交錯、今昔難辨。

巴黎人罷工、求減稅傾巢而出;
倫敦人公園聚集發政府之牢騷。

巴黎的“紅磨坊”五光十色;
倫敦的“崩族”多姿多彩。

巴黎時裝千變萬化、世界潮流獨領風騷;
倫敦西裝裁剪一流、紳士典範。

巴黎名畫、流芳百世;
倫敦舞台劇經久不衰。

巴黎香水勝於寶石;
倫敦皇冠舉世無雙。

巴黎香檳甘醇;
倫敦威士忌濃鬱。

巴黎飲食烹調、風情萬種;
倫敦早餐常令遊客驚喜。
巴黎唐人街市場人群簇擁;
倫敦“中國城”酒樓爐火興旺。

巴黎的CAF?,是街上看熱鬧最佳位置;
倫敦的PUB使醉翁之意更在於“吹牛”。

“HOTEL”法語名詞均適用於世界各地旅館;
“B AND B”英式旅遊膳宿均為世人接受。
……
巴黎與倫敦、倫敦與巴黎,誰不喜歡?誰能忘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