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各種宗教對死亡的看法

(2015-01-14 13:23:33) 下一個

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人生的意義,既是哲學研討的核心問題,更是各種宗教要解答的問題。對人生、對死亡的看法大體可以分為無神論與有神論兩派。前者認為人死了也就一了百了,有神論則堅信死不是生的終結,而是生的重新開始。

無神論的看法
:在大陸也叫唯物主義者,他們通常認為物質第一性,根本不存在超脫物質生命的靈魂,一旦作為物質的肉身不存在了(死了),其它一切也都沒了,或是灰飛煙滅,或是歸於塵土,不存在永恒的生命。

道家和道教
: 道家和道教是有區別的。道家是一個哲學流派,以老子、莊子為代表,道家對死亡是不太在乎的,認為死是必然的過程,沒有什麽可悲哀的,所以莊子妻子過世時,莊子會“鼓盆而歌”。而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個宗教,也尊老子和莊子為鼻祖,但其生死觀卻大異於老莊。道教孜孜不倦地追求長生不老,也相信可以通過某種修煉和服用丹藥而得道成仙。他們認為“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葛洪《抱樸子》)道教認為人修道成仙有三等:天仙、地仙和屍解仙。中國民間傳說道教有“八仙”,民國時著名小說家還珠樓主寫的《蜀山劍俠傳》描寫的就是各種天仙、地仙以及他們修煉和爭鬥的故事。在道教中,人的死亡有各種叫法:羽化、飛升、蛻解、屍解等。

儒家學說: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有時也稱儒教),對死亡之後的事持回避態度,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又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也就是說儒家是不相信人有永生這一說法的,他們更推崇的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通過立德、立功、立言來超越死亡,達到不朽,給後世樹立永遠的楷模:“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基督教
:按照《聖經》說法,人的肉身本來是可以不死的,隻因為上帝造的第一個人亞當不聽神的警告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死亡也就開始伴隨著人類了,所以死亡實際上是“罪的代價”,“你必須汗流滿麵,才能糊口,直到歸於土中,因為你是由土來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紀3:19)。後來由於耶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世人才得救,因著“義人的死”給我們“帶來了生命”(羅馬書5:18)“約翰福音”說:“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交一切信入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恒的生命。”基督教視死亡為“死於基督”,因基督說:“凡活著而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若11:26)。死亡是神召叫人回歸父家的時辰,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由可憐的塵世生活進入永遠生命的必經之路。所以基督徒的死典型的說法是“息了地上的勞苦,安息主懷”。在基督徒看來,死亡隻是短暫地“睡著了”,待主耶穌再來時,他們又會蘇醒複活,並進入永恒的生命。
 
佛教:佛教徒稱死亡叫“往生”,指人死後精神前往西天極樂世界達到另外一層生的境界,佛經上說:“生又何嚐生?死又何嚐死?”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個循環中,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所以叫“往生”基督教認為可以通過信奉上帝而得永遠的生命,而佛教則認為隻有生前虔心修佛或者行善才能使生命獲得提升,才能“往生”。與其它主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不同,佛教有自己獨特的“六道輪回說”,即三善道:天道、人間道、修羅道和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這六道猶如車輪的回旋,周而複始,無有不遍,故名六道輪回。佛教認為世間眾生無不在輪回之中,隻有道教的神仙以及佛菩薩、羅漢才能夠跳出三界,不入輪回。而一心向佛、積德行善(守五戒行十善)則是世間眾生擺脫輪回、獲得永生的唯一法門。

伊斯蘭
在造天地萬物、造人方麵,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如出一轍,認為都是神的傑作,隻是稱呼不同,基督教叫上帝(耶和華),伊斯蘭教稱真主。對死亡的看法兩種宗教也大體相同,認為死亡隻是從今生過渡到後世的一個階段都相信信徒可以獲得永生,進入天堂。對穆斯林來講,現世是短暫的,後世是永恒的,今生要為後世做準備。相對於基督徒來說,單純的信就可得救,穆斯林除了要信真主外,在世時還要行善積德,不作惡事。按可蘭經的說法,人的死亡也是真主的意旨。古蘭經第三章一四五節:“真主不允準,沒有人能死──期限是有規定的。”第 三章一八五節又說:“人人都要一嚐死的滋味。在複活日你們才得享受你們完全的報酬”。
  1/14/2015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eN_Joy 回複 悄悄話 很難說“佛”屬神的範疇。佛是覺悟的人。漢字在翻譯梵文時精心選擇了”佛“這個漢字:左邊是人旁,暗示是人;右邊是含有否定意義的”弗“字(無遠弗屆,自愧弗如等等),所以”佛“是人又不是人,似人又不似人。
周老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日月樓主人' 的評論 :
"人人都可成佛”並非原始佛教的義理。原始佛教首先還是講如何實現無生無死,了斷輪回的涅磐,而且是比較私人的修煉行為。“人人都可以成佛”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後,被中國人改造形成的一種觀念。這種觀念在中國本土思想中並不陌生,例如,”人人皆可為堯舜“,”舜,人也;我,亦人也“。這種強調平等的可能性和潛質的轉化讓中國佛教更為大眾化,所以在內地的傳播也以大乘為主,但其重心已經偏離了原始佛教。
lzjg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elous' 的評論 :
應該說,佛教本意是不讚成偶像說的——而不是神的多寡,所以佛教才有“眾生皆可成佛”之說。
隻是到了後期,在中國,佛教帶有了現實主義色彩,所以才有了不少佛像廟宇
jelous 回複 悄悄話 佛教是多神,而不是唯一神。不能算無神論
Diana-Sun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日月樓主人' 的評論 : 謝謝討論,以下是從維基百科直接抄來的。當然,個人的看法可以不同,隻是我比較傾向這種說法
佛教主張一切生命都是「因緣所生」,而非由一個全能的造物主所生。佛教認為有神、有上帝,但其僅僅是緣起中的假象,並不是真實存在,所以佛教通常被歸類為「無神論」[1]。然而此「無神論」並非否定鬼神之存在,佛教是承認鬼神存在的。在《華嚴經》、《地藏經》,乃至於《阿含經》等,都有鬼神記載。然佛教認為鬼神也隻是六道輪迴之眾生,雖擁有超自然能力——神通,但其壽命也是有限的,命終後仍要再度投胎轉世。對於「有無一個自有永有且主宰宇宙的創造神」則並非佛教的主要教義[2]。佛教屬於無神論,是從佛法的高級層麵說的。這裏的“無神論”指的是沒有創造者、主宰者。而佛法中的眾神又稱之為天人,天人就是比人高級一點的沒有物質身體的生物而已。所以佛教的無神論觀點和一般的無神論觀點是必需加以區別的。

參見編輯

無神論
泛神論
參考資料編輯

^ 印順法師,“有情為問題的根本”,佛法概論,1992年
^ 聖嚴法師,“佛教稱為無神論的意思是什麼?”學佛群疑,1996年。
其他語言
日月樓主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iana-Sun' 的評論 :
A)謝謝你的點評,本人在文學城post的所有博客文章(迄今共有100多篇)都是原創;

B)前幾天寫了另外一篇文章“新年出席葬禮的感想”,寫完後意猶未盡,所以又寫了這一篇;

C)不是學術文章,也沒有展開來論述,所以可能有不嚴謹的地方,但把佛教歸為無神論恐怕難以成立,佛、菩薩、金剛顯然屬於“神”的範疇。

D)“人人都可成佛”我認為是指修煉到有佛性、佛心,而不是真的成為佛。
Diana-Sun 回複 悄悄話 很有意思的選題,是原創嗎?
一點想法,謹供商榷。
1 題目是否應該加上哲學流派,比較切題。改成各宗教、哲學流派和死亡。儒家不是宗教。而且我個人認為宗教是應用哲學
2 無神論也不100%等於大陸的唯物論。所以這一條,還是寫成唯物論好。唯物論的對立麵是唯心論。分主觀唯心和客觀唯心。後者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前者是佛教,因為,不是旗在動,也不是風在動,是心在動。人人都可成佛,所以佛教也歸入無神論。莊子的流派也可能一樣是主觀唯心論
3 能否再查閱一點資料,加上其他宗教對死亡的看法,如猶太教和印度教
惜福666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dswbd' 的評論 :

地獄哪裏裝得了這麽多人 ? :)
日月樓主人 回複 悄悄話 各教、各派都有自己的天堂、地域說,本人不作評論,隻是闡述他們的觀點。
dswbd 回複 悄悄話 不信基督的都下地獄,這是基督教說法
惜福666 回複 悄悄話 我不信任何教, 但卻相信人死了都去會靈魂世界, 我們的寵物也一樣。 如果說隻有基督徒死後去天堂, 那麽不信基督教的人死後都去哪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