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人民幣對不起人民

(2013-12-05 06:55:06) 下一個
這幾年每年都回國,看父母、會朋友,或是旅遊,走南走北,從最發達的、最繁榮的北上廣到貧困落後的邊遠地區和農村都去過、看過,除了驚歎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高樓大廈、高鐵、高速外,另外一個“驚豔”的發現是國內的物價一年比一年高,東西一年比一年貴,很多商品的價格已經趕上甚至超過美國的價格。像這次在北京東來順吃涮羊肉,兩個人,3盤羊肉,1盤肥牛,幾盤蔬菜,自己帶的紅酒,買了2瓶啤酒,一小瓶“二鍋頭”,最後買單時居然是960多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是150多。有天中午另外一個朋友在西單附近一家很普通的飯館裏請吃飯,一道普通的香辣鍋居然要價140人民幣,折合20多美元,而在新澤西最好的中餐館點一道香辣館隻要不到20美元。在國內逛過不少百貨商場,一看都是“天價”:一件襯衣動不動就是幾百塊人民幣,同等的襯衣在美國隻要2030美元. 至於西服,稍微象點樣子的沒有幾千塊人民幣別想穿到身上,而這樣的西服在美國最多也就200美元。
           
再拿食品來比較,國內一斤豬肉最少要12元,一般的牛肉要2530元,羊肉更貴,其價格都比美國貴或是已經接近美國的價格,而魚和海鮮的價格基本都高於美國的價格。至於洋品牌在國內那更是名副其實的天價,在冷飲店一小杯“哈根達斯”的冰淇淋居然賣到30塊人民幣,在美國的超市4美元可以買到一大盒。前不久央視踢爆Starbucks咖啡在中國的賣價是全世界最貴的,高於美國、歐洲,更遠高於印度。至於住房那就更不用說了,2003年我第一次回國時北京三環周圍的房子賣到一平米一萬人民幣,現在要5萬,北京五環以外的房子都賣到3萬以上的。難怪辦移民的都說,賣掉北京住房的一個廁所就可以移民美利堅。
           
中國物價的放開基本上是和改革開往同步的,但在90年代以前上漲的幅度是緩慢的,也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我記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讀書時,每月30元生活費,吃20元,用10元,過得很好,每天可以買水果吃。那時北大學生食堂的肉菜也就25,紅燒排骨3毛,鹹菜3分錢一碟. 讀研究生時一月有54元生活費,吃飯也就大概30元。86年後到人大當老師,一個月薪水加補助大概100元,吃飯每個月至少要60元。92年出國以後聽說物價也不斷地在漲,2000年以後物價漲幅更是如脫韁的野馬不受控製。2003年回國時一美元可以換8塊人民幣,美元是很值錢的,後來人民幣不斷升值,現在已升到6.14人民幣就可以兌換一美元,看起來人民幣是越來越值錢了,但實際情況是人民幣在國內迅速貶值,購買力大幅度縮水,錢不值錢。前不久首都經貿大學的一個教授測算稱,以大米價格計算得出,2013年的1000元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於2005年的576元,8年時間縮水424元。如果以豬肉價格比,縮水一半都不止;而如果以房價算,則現在的1000元購買力隻有那時的100-200元,難怪網民哀歎“人民幣對不起人民。”

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對內迅速貶值的結果之一就是少數先富起來的國人湧到國外大肆搶購奢侈品和名牌衣物,我也曾帶過國內的朋友到
Woodbury Outlet購物,人家400500美元的Gucci Coach包一買56個,眼都不眨一下,其花錢之豪爽、大氣讓我深刻地領教了國內土豪的做派。在改革開放之初,大陸物價低廉,有些港澳人還跑到大陸購買日月品,現在反過來了,是大陸人過羅湖橋到香港掃貨、打醬油。不僅買金子,很多還買日用品,如洗衣粉、洗發水等,蓋因這樣的商品香港居然比大陸便宜。
           
任何一個國家在走市場經濟道路之初都可能要經曆物價上漲的陣痛,但過一段時間一般都會穩定下來,但中國改革開放已30多年了,GDP也躍居全球第二了,但物價還在飛速上漲。一般人看不懂,怎麽也不明白,你說國外進口的商品賣的比國外貴情有可原,但為什麽國內的產品還比國外的貴呢?同樣一件襯衣在Wal Mart 15美元,在國內商場卻買150元人民幣。在國外,絕大部分商品最大的成本是工資這一塊,但中國人的平均工資隻有不到美國的10%,但物價卻與美國比肩了,很多還超過美國。
           
很多人都指出,國內物價上漲,通脹難以控製的根源在於中國政府長期過量發行人民幣。2002年中國廣義貨幣發行量為18萬億,2008年發行47萬億,2011年發行85萬億,2012年發行量更高達90多萬億,而美國2012年的貨幣發行量才8萬億美元,按今天的匯率算,中國是美國的2倍,但中國的GDP隻有美國的三分之一,中國工人的平均工資不到美國的十分之一。如此海量的人民幣一部分進了貪官汙吏的腰包,一部分流向海外,大部分在國內泛濫,不斷地推升樓價、物價,造成人民幣在美國的壓力下對外日益升值,但在國內卻不斷地、快速地貶值。
            12/4/20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old-dream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當初來美,一美元四個橙,如今一元一個多點
頤和園 回複 悄悄話 支持樓主!國內的親人日子不好過,父母的退休金也在漲,但遠遠趕不上物價增長幅度。俺現在回國一般什麽都不買,有一次幹脆把小杆箱放在大的托運箱裏,空箱子回美,因為沒啥可買的,需要的東東美國都有,而且更便宜。
54happyguy 回複 悄悄話 兄弟,你我都在美國,沾美帝的光了。

想一想如果你哪一天也強大到能開白條就有的吃和有的用的時候,那該多好。

中國錢應該貶值的,但美國老大不同意,要你升值。 結果就造成了你回國吃飯,買什麽都比美國貴的。 如果中國錢貶值到1:15該多好啊,這樣我們就可以吃了美國,吃中國。

另外,中國發行錢隻能在自己國家裏麵轉來轉去, 引起通貨膨脹。 不像美國老大,隨便印點錢,世界通用, 咱怕啥,花點紙張印出來,可美金換回來都是實在貨,有點白吃的意思,你說,咱的東西能不便宜嗎?所以,咱得了便宜就別買乖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