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來去錄 (之二)

(2013-11-27 20:32:23) 下一個
在北京吃烤鴨和涮羊肉除了江西老家的地方風味外,在北京兩天專門去吃了北京烤鴨和東來順的涮羊肉。北京烤鴨在北京的美食中現在算是最有名的,每次回國經過北京都一定要去吃一次烤鴨。有一年因時間實在安排不過來沒有吃上北京烤鴨,回美國後著實懊惱了好一陣子,總感覺到缺少點什麽,後來每次到北京都一定要把吃烤鴨排在優先位置,與逛西單的圖書大廈作為在北京的兩項主要活動。這次在北京沒有住到北大,而是住西單的民族飯店,也是為了吃的方便和逛書店方便。北京烤鴨從製作來講分燜爐和掛爐兩種,前者以便宜坊為代表,後者以全聚德最出名。據說便宜坊比全聚德曆史更悠久,但現在風頭完全被全聚德蓋過,一般人到北京吃烤鴨十有八九吃的是全聚德。1970年代尼克鬆總統首次訪華,周恩來請他吃的就是全聚德的烤鴨。據說尼克鬆吃過後念念不忘,還帶了兩隻到專機上,準備在回國的旅途中繼續享用。兩種烤鴨我都吃過,我還真的是更喜歡全聚德。便宜坊烤鴨較柴,較幹,香味不足,而全聚德烤鴨偏肥,也更香,皮脆肉嫩,口感更好。去年回國時在東四的一家全聚德烤鴨店吃,最後上了一道鴨皮,就是把沒有肉的鴨皮片下來,鴨皮很脆,略帶油脂,呈半透明狀,蘸著白糖吃,甜而香,入口即化,真是美味。在新澤西和紐約有些中餐館也賣北京烤鴨,但滋味與北京的北京烤鴨比起來差的可不止十萬八千裏了。
           
涮羊肉也是北京的代表美食之一,又以東來順的最為有名。20多年前在王府井東安市場的東來順飯莊吃過一次,2003年第一次回國旅遊時在西安的東來順分號又品嚐過一次。這次在北京聯係到一個朋友也是老鄉, 他問我想吃什麽, 我說就東來順涮羊肉吧.於是打車直奔王府井而去, 轉了半天才找到在北京工藝美術館大廈旁邊的老東來順飯店. 東來順的涮羊肉以選料精、糖蒜脆、調料香和火鍋旺四大特點,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還是羊肉好,其所涮羊肉產自內蒙錫林郭勒盟一年至一年半半閹過的羊,該地產的羊肉肉質細嫩,無膻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再加上東來順的刀工好,切出來的羊肉片形如帕,薄如紙,軟如棉,涮起來肥而不油,瘦而不柴,一涮即熟,久涮不老,吃起來不膻不膩味道鮮美。老北京吃涮羊肉一定要邊吃邊喝,這喝的就是北京的二鍋頭,朋友有糖尿病不能喝白酒隻能喝紅酒,我是“三中全會”:白酒、紅酒和啤酒全來。吃完肉喝完酒,最後一定要吃一個火燒,就是北京的芝麻餅,再喝一碗火鍋湯,這叫原湯化原食。吃完餅喝完湯,這頓涮羊肉才算結束,吃的是酒足肉飽。飯後也沒打車,從王府井走了3公裏,走回西單的民族飯店。

在美國我們有時也會在家裏涮羊肉或是去火鍋店吃涮羊肉,但
我們在美國超市買的的羊肉大多又膻又柴,吃起來沒有香味隻有膻味,必須加上孜然才能壓住其濃濃的膻味。而且新州超市或是火鍋店賣的涮羊肉片都其厚無比,放進鍋裏沒有幾分鍾是熟不了的,涮羊肉變成煮羊肉了。有時也真是不明白,要說美國找不到那樣的羊肉可以理解,但為什麽不能切薄一點,不一定要東來順那樣的薄,至少可以切到與肥牛那麽薄吧?這裏賣的肥牛都挺薄的,為何羊肉片卻那麽厚呢?很是鬱悶。

中國飯館的包廂
在中國吃飯無論大城市還是小縣城包括一些鄉裏頭,也不論是五星級的酒店還是一般的飯店,隻要稍微有點檔次的一定會有包間,或叫包廂。高級的包廂裝修華麗高挑,有沙發有液晶電視有洗手間,低檔的包間也有門有洗手間,把門一關就是一個小天地。反觀美國,無論多高級的飯店、餐館,極少有包間的,大家都是在敞開的大堂吃飯聊天。前幾年台灣駐美辦事處的一位“女諜”在首都華盛頓的一家很高級的西餐館與美國國務院的官員交接情報而被FBI當場拿住。我想這家餐館肯定沒有包廂,如果有的話他們一定會在包廂內接頭交貨而不必在大堂裏眾目睽睽下幹此勾當。有人說這是中國人重隱私,但我更認為這是中國人好麵子的表現。在包廂吃當然比在大堂吃更上檔次,中國官方不也提倡“高端、大氣、上檔次”嗎?中國各級政府的辦公樓那個不是一個比一個豪華、一個比耀眼?除了好麵子外,朋友告訴我,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官與商、官員與官員常在一起吃飯、談事,很多都是見不的人的,有了包廂,門一關就是一個隱秘的空間,幹什麽都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楚王好柳腰,宮娥多餓死,既然官商民都喜歡包廂,包廂也就遍及神州大地,沒有包廂的餐館朋友都不好意思請你進去. 盡管老美的餐館從來沒見過包廂,但是在法拉盛和唐人街的一些華人開的餐館現在也有了包廂,從一個方麵也反映華人好麵子尚虛榮的習性是沒有國界的。
          11/25/20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