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來去錄 (之一)

(2013-11-27 20:30:21) 下一個
       9月底10月初回國看望父母, 在江西、北京兩地呆了10天,見了不少中學、大學的同學和朋友,腐敗談不上,吃喝免不了,走馬觀花,心有所感,訴諸文字算是交代。

霧霾北京
在我的記憶中,10月是北京最好的季節,藍天白雲,秋高氣爽,不冷不熱,去香山賞紅葉,或是去潭柘寺拜佛都是很時興的活動。這幾年聽說北京新起了霧霾,而且越來越厲害,越來越頻繁。去年流行一個段子說:北京人一推開窗戶就吸到免費的煙,上海人打開水龍頭就喝上了豬肉湯,即是諷刺北京的霧霾和上海的黃浦江飄死豬。過去幾年也多次進出北京,但都沒有趕上霧霾天氣,但這次進出北京讓我兩次遭遇了霧霾。929號在北京轉機,未出機場,透過玻璃窗,看到灰朦朦的一片, 顯然不是霧,霧有水汽,這是幹的;說晴天吧,看不見太陽;說陰天吧,卻又望見太陽高掛在天空隻是你看不清楚。106日我又到北京,住在長安街上的民族飯店,之後兩天都在北京城裏呆著,107號“有幸”又遇到了北京的霧霾天氣。走在長安街上,天空灰灰的、黃黃的,天上的太陽隻能看見一個輪廓,遠處的建築物從毛的紀念堂、大會堂、北京飯店等等都似乎批上了一層灰朦朦的薄紗,總有霧裏看花的感覺。在戶外呆久了,嗓子發幹,嗓子眼裏總覺得有痰堵住似的,時不時要咳嗽、要吐痰。這時我似乎突然明白了,為什麽國人喜歡隨地吐痰,實在是因為口中有物堵著,不吐不快。
        
     
上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在北京求學、工作凡13年,也算半個北京人了,北京既是悠久的古都又是當今首都,既雄渾大氣又尊貴盡顯,是別的城市無法比擬的。那時的北京藍天白雲幾乎日日可見,除了春天和冬天有些風沙外,汙染極少,霧霾更是沒聽說過。出國後先是聽說藍天白雲日漸減少,這幾年更添了霧霾。按詞典的說法,霧霾乃空氣中水汽與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的結合,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直徑小於2.5微米(PM值)的汙染物每天標準不應超過20,如果超過300就達到危險水平,而北京霧霾天氣是PM值常常達到500甚至700,對人體健康有極端的威脅。我在北京那兩天,PM值大概是30010月底北方開始供暖,北京的PM值一下竄升到700,而哈爾濱則爆漲到令人恐怖的1000,公車停駛,學校停課。無奈的人們這樣調侃北京的霧霾:“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北京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的臉。”另一段短文則說:“悟空問‘師傅,前麵煙霧繚繞是不是到大雷音寺了?’唐僧答說,‘你這潑猴,那是北京,那裏的人都生活在仙境裏,據說幸福指數全國第一,要不你留下吧?’悟空說,不,我不留下,我要去西天。唐僧說,你這猴子,留在北京是去西天最快的方式。”
     
      
看到這些調侃,我既佩服於網民的有才和幽默,但體會更多的卻是無奈和憤懣。在一個專製集權的社會,老百姓改變不了什麽,也不能公開表達不滿,而隻能通過這樣的小段子來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緒,悲乎?悲也!在北京打車時,說到北京的霧霾,出租車司機卻“幸災樂禍”地笑了,說“霧霾好,霧霾好,霧霾麵前人人平等,中南海的領導們終於與普通老百姓一樣了,室外的空氣他們沒法特供。”
    
       
中國這幾十年來追求GDP快速增長的發展模式,其代價就是自然環境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殘和破壞,空水、水和土壤等都遭到空前的汙染,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這種發展模式說白了就是吃祖宗飯,造子孫孽,不僅來世報,而且現世報,全國各地數以百計的癌症村、北京的霧霾就是遭破壞的環境對人類的反噬。

享用地方美食
美國千好萬好,但有一樣比不上國內,那就是飲食,要吃地道的飯菜、精致的飲食和多樣的風味則必須回國。這幾年我每年都要回國一趟,除了看望父母,聯絡同學,最大的喜好就是吃喝,而且一定要吃些風味純正的或是美國沒有的東西。這次回去在江西金溪吃了當地特有的土雞,其湯之鮮之香至今回味無窮,可以說這是幾十年來喝過的最好的雞湯。在美國也吃過所謂放養的土雞 (cage free),還去專門的農場買來新宰殺的野雞(pheasant, 但無論怎麽做,都是肉質柴而無味,燉出來的雞湯不香。去年(2012年)回去時遊玩山中的水庫,吃了水庫捕撈上來的白魚,作法簡單,佐以薑絲清蒸或加辣椒紅燒,但其味卻鮮美無比。朋友好客,還特意弄了野豬肉和山老鼠招待我們,也是十幾、二十年沒吃過的。很耐咀嚼,味略有些膻,但火力十足,第二天就口角長泡,吃了2片牛黃解毒丸才消退。說實在話,比起高級飯店的高級飲食,我更願吃些作法簡單但風味地道的飯菜。

            11/20/20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