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解讀人壽保險的圖表說明?(之一)

(2013-02-25 18:03:43) 下一個

買過人壽保險的人都知道,在購買保險時業務代表 (agent) 都要或在電腦上展示或打印出一份少則幾頁、多則十幾頁、幾十頁的圖表說明 (Illustration)。這些圖表說明比較詳細地闡述了你將要購買的這份保單的具體規定:保單如何生效、保費多少、cost 多少利息怎麽算、現金值會有多少、保單什麽時候會失效等等。一般的定期保險 (term life)比較簡單,它說的很明白,在保險期限內 (10年、20年或30年 )人死賠錢,人不死不賠錢,就像汽車或房屋保險一樣,沒有現金值。還有一種較新的返還保費式定期保險 (ROPT),盡管20年、30年期限過後人還活著,保險公司會把已付的保費還給你,但合同上說的清清楚楚,哪一年還多少,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數,所以也沒有什麽可爭議的。

屢屢出問題、引發爭議、甚至鬧上法庭的是各種永久保險的圖表說明,其中爭議最大的有兩個問題,一是各種永久保險究竟多少年付清,不用再付了;二是各種永久保險的現金值到底有多少。本人從事保險財務工作十幾年來,有無數的客人問起這兩個問題,有的說十幾年前就買了保險,當時的agent說隻需要付10年、12年,我現在已付了16年,保險公司每年還給我寄bill, 要我付保費。還有人買了VUL (Variable Universal Life), 這10年股市不景氣,保險中的現金值不斷下跌,保險公司甚至要我補錢,等等。今天和以後幾期專欄就討論這些問題,供大家參考。隻有在對各種產品都有比較充分的了解時,你作出的決定才會更理智,以後才不會後悔。需要強調的是本人的文章並非要貶低或宣揚某種產品,每一種產品都各有它的強項,也有它的弱點。沒有什麽十全十美的東西,也不可能麵麵俱到,主要看你要什麽,它是否能幫助你達到你最想要的某一項財務目標。

傳統的終身保險不保證若幹年後一定不要付保費: 傳統的永久性保險理論上來講是保一輩子的,不論你活到多少歲,你一旦過世,保險公司一定要給你的受益人賠錢,這也是永久性保險不同於定期保險的地方。永久性保險要你每年或每月付一個遠多於定期性保險的保費,多餘的錢保險公司拿去投資,每年返還一部分保費給你,同時再給你分紅 (dividend)。 這返還的保費和紅利就構成了你的現金值。現金值頭幾年沒有,或很少。時間越長,現金值越多。以曆史最久的終身保險 (Whole Life) 為例,15年後你累積的現金值大概等於你這15年所付的所有的保費。所謂12年、15年後不用再付保費的假設是保險公司的投資一直不錯,從來沒有遇到什麽金融危機,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也一直控製在理想的低水平。有的agent 就是按這種理想的狀況來run 數表說明 (illustration),最後得出保費隻要付12年、15年就不用付的結論。但這隻是最理想的狀況,隻要有一項指標如死亡概率上升、或投資虧損(如前2年),保險公司就不可能按每年5%的利率給你分紅,你的保險也就不可能12年、15年後就不要付了。而且打印出來的圖表也清楚的說明那種理想的若幹年就不用付保費不是保證的,而是 non-guaranteed。如果你看左邊 Guaranteed Column, 你的保費是一直要付的,要一直付到100歲。幾乎所有傳統Whole Life 的保單的頭一頁都清楚地印著一行字:the premium is payable the whole life (保費要付終生).

當然很難想象、也不太可能你40歲開始買保險,活到85歲,你保費要一直付到85歲,但保險公司確實不知道更無法保證你付多少年就不要付保費了。前文說過,這裏頭不確定因素太多了。而且傳統的Whole Life設計的初衷是你付大量的保費到這個保險中來,若幹年後你可以把現金值拿出來用,如小孩上大學、退休收入的補充等,所以Whole Life 又叫“儲蓄型保險”。如果你付了若幹年後不付了,保險公司就從你保單的現金值裏扣保險費,直到你的現金值扣沒了,你的保險才完全失效。這種永久性保險並不是你不付錢了,保險就沒了,隻要你還有現金值可以扣,你的保險就還有效。至於你剩下的現金值還能維持多少年,則要看你還有多少現金值、保險公司每年從中扣多少錢。保險的Illustration有兩欄,左邊那一欄是Guaranteed, 是保險公司的書麵保證,是最壞的結果;右邊那欄是Non-Guaranteed, 是理想的、好的結果,是不作數的。實際情況可能介於這兩者之間,更偏向左邊這一欄的結果。


(5/24/20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