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樓主人

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裏;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是貓兒就叫春,是先生就說話!
個人資料
正文

“財政懸崖”法案及其分析(之一)

(2013-02-20 20:53:50) 下一個

經過激烈的兩黨鬥爭,無數的辯論、妥協、討價還價,美國國會終於在大限到來之前的那一刻(1月2日)達成協議,並經奧巴馬簽字成為法律,全名為American Taxpayer Relief Act 2012, 從而使美國懸崖勒馬,避免了墜崖的危險。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年收入大於40萬美元的個人,或夫妻聯合收入大於45萬美元的家庭,其稅率由35%提高到39.6%;其資本增值和紅利稅也由15%提高到20%;薪資稅提高2%,由4.2%調回6.2%;遺產稅免稅額個人為500萬,夫妻為1000萬,超過免稅額的遺產稅由35%上調為40%;長期失業人的失業救濟再延長一年;永久確立替代性最低稅負(AMT)等等。下麵就簡單介紹財政懸崖的來龍去脈,分析法案對納稅人的影響,以及作財務規劃時的應對之道。

“財政懸崖”的由來:“財政懸崖”追本溯元應歸咎於小布什當政時通過的減稅法案。克林頓當總統8年留下大筆盈餘,而布什則敞開口子花錢,一是減稅,二是戰爭。減稅包括把最高稅率從39.6%降為35%,降低資本利得稅,提高遺產免稅額等等。但布什減稅法案為期10年,到2010年12月31日截止,2011年起起要恢複到克林頓時期的稅率,即俗稱的“日落條款”。除了嘉惠富人外,布什本意是想借減稅來提振經濟,延續克林頓時期的繁榮,但沒想到布什當政8年經濟不斷走下坡,又發動2場戰爭,08年更發生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海嘯和二戰後最長的經濟衰退,克林頓留下來的盈餘被消耗殆盡,美國國債不斷攀升,布什的減稅已沒有辦法再延續下去。(所以說減稅並不一定是刺激經濟的靈丹妙藥,是否管用還看天時地利人和。裏根總統當政時減稅就有效,而小布什減稅就沒用,而且推升了美國的國債) 2010年共和、民主兩黨鬥爭的結果是把布什減稅法案的主要內容暫時延長2年,到2012年12月31日截止。按照當時達成的協議,如果2年到期時國會不通過新的法案,在2013年一年美國要自動消減500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在美國經濟依然欲振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時候緊縮5000億開支無異於釜底抽薪,很有可能把美國經濟重新推入衰退,並使失業率上衝到9%。所以民間、官方都一再警告兩黨一定要及時達成協議,以免掉下深淵。聯儲會主伯南克則強調解決“財政懸崖”是白宮和國會的事,聯儲會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來應對墜崖的後果。

民主與共和兩黨的爭議 一般來說,民主黨代表窮人的利益,希望多收點稅,給窮人和低收入者多一點的福利,而共和黨則是富人的代言人,喜歡減稅,政府少發福利。在這次關於“財政懸崖”的辯論中,奧巴馬以公平正義為口號,宣稱每個人都因有“fair shot”。中產階級不會加稅,隻有2%的美國人,即年家庭年收入25萬,或個人收入20萬以上的富人才需要多交稅。而共和黨則反對加稅,希望把布什的減稅永久化,理由也冠冕堂皇,“不要扼殺small business”。由於奧巴馬競選連任獲勝,而且是以較大的優勢擊敗羅姆尼,民氣很旺,共和黨難以正麵對抗。當此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富人多交一點稅既合情合理,也是民心所向。橫向與歐美、加拿大其它發達國家比較,美國的富人交的稅率即使不是最低的,也在最低之列。法國新總統上台後曾提出法案,要富人交75%的所得稅。就是自己縱向比較,美國現在的稅率也是很低的,就在1960-1980年代美國的聯邦所得稅率曾經高達70%。 共和黨盡管不想富人加稅,但畢竟抗不過洶湧的民意,而且因達不成協議而墜崖的後果實在太過可怕,總統和共和黨都擔不起這個責任,所以最後關頭由副總統拜登和參議院共和黨領袖康納利達成相互妥協的deal,經兩院表決,奧巴馬簽字成為法律,從而避免了墜崖。

兩黨還有的鬥:財政懸崖是暫時避開了,但很多問題都沒有解決,而隻是推遲了。在2-3個月內至少還有3大問題民主黨和共和黨還有的吵。第一是支出消減。2011年國會曾經通過一個法案,要求砍掉550億的國內開支和550億的軍費,這必須在3月1號以前完成。第二是2013年的預算,美國政府現在是靠著應急措施來維持運轉,可以撐到3月27號,如果到時通不過年度預算,美國政府就得關門打烊。第三是國債上限,這一上限預計今年上半年就會達到,國會也必須在此之前通過提高債限的法案。這三大問題的爭鬥無疑會影響美國的經濟,尤其是美國的股市。


(1/9/201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