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視3歲之前的教育

(2013-02-02 03:47:23) 下一個
這個觀點不是我的,是借用老卡爾的。

在我第一個孩子出生前,我就買過一本書:卡爾威特的教育。那個19世紀德國睿智鄉村牧師老卡爾能將天生有些弱智的兒子教育成一個通曉九種語言,從小通讀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數學,長大後成為法學,哲學博士的一名天才的故事,不可能不觸動我。然而雖然很受啟發,但因為付出需要堅持,而堅持的結果卻不是能瞬間看見的,所以自己沒有堅持,也沒有太在意。做事有頭無尾,談不上有什麽收獲。

後來中國就出了一哈佛女孩,其母還寫了一本書(書名就叫:哈佛女孩),談如何教育女兒的。當然從中能看出用心之良苦,而且貴在堅持。教育理念來自《斯托夫人的自然教育法》,我個人覺得大同小異,都是從多方位,用感覺器官,常年精心教育。看的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兩三年後,當身邊一好友的孩子通過其外婆一邊讀書,一邊用手指比劃著字的讀書方法,體現出不凡讀書能力時,才頓覺實例的說服力遠比理論來得震撼。

當我有了女兒後,我也學樣,照葫蘆畫瓢。在她幾個月大時(半歲左右),我買了一些單詞,數字和動物之類的卡片,一邊讀,一邊用手指指給她看。剛開始時,她沒有耐心,我也不知道她是否聽得懂。反正是東看看西看看,偶爾瞟一下圖片上而已。但慢慢地,她能夠安靜下來,眼睛跟著圖片,停留幾秒,似乎在饒有興趣地聽著。我通過她的反映,挑她喜歡聽的內容讀。後來就嚐試著給她讀一些短小的英文故事。她那時一點英語都不懂,我那麽讀,她能聽懂多少,我心裏沒譜。但有一點我是注意的,就是一段時間裏隻讀同一個故事,簡單重複學習法(這也是為什麽我不願到圖書館借書的原因)。漸漸地,她似乎開始明白故事裏的情節了,眼睛可以持續得跟著我手指的移動,欣賞故事裏的插圖,讓我倍受鼓舞。

就這麽著,她慢慢地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聽故事。每天晚上都是她挑書,我來讀。

如今她三歲了,故事還是要聽的,但多了個新愛好:就是自己讀書。她經常在我不留神時,在我手指要劃過某個單詞時,搶先讀出那個單詞。她喜歡坐在地上,拿著書,自己翻閱著,有時還像模像樣地學樣,要給我講故事,然後用手指比劃著每一個詞,自編自演著。

我不知道她有多大詞匯量,也不在乎她是否能成一個天才,但我發現簡簡單單的一種投入卻給她打開了更多的窗口,讓她體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時,我不能不說幼兒教育的確是一個非凡的課題。

想做的父母要加油奧。 另外,在此推薦兩個孩子可以自己玩的網站:www.starfall.comwww.treehousetv.com

前者孩子可以學字母,數字或數學,聽歌,聽故事,而且有大量的遊戲幫助學習,是很好的學習網站(多年前推薦給國內的朋友,卻發現它竟然要收費。這邊不注冊,它也會有很多內容是開放的)。

後者主要是遊戲為主,但也適合小孩子。個人覺得玩一些遊戲,可以刺激孩子的反應能力,也沒什麽不好的。退一步說,也不能總學習吧,該玩時就得玩。

對幼兒教育很感興趣的父母建議讀一讀“卡爾威特的教育”,希望你收獲多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