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曲徑金秋時

當旅行成為一種信仰,生命永遠年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消失中的北京村落 (上)

(2016-03-12 17:32:44) 下一個
消失中的北京村落 (上)
 

小的時候,我住在北京近郊的一個開放式的大院裏。四周都是農田,不遠就是些村莊。很多中學同學是住在那些村莊裏的八旗子弟的後代。這樣的生長環境,讓我對北京郊區的村落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從八十年代開始,收入不高的外地打工人員開始租住北京近郊農村的民房。起初來京的打工人員多半是來自江浙一帶,特別是溫州。他們主要是從事彈棉花,縫紉剪裁和打家具等有一定技術的工種。從效益的角度考慮,他們一般選擇租用近郊農民的廉價房屋。

隨著北京的發展,更多的人加入北漂。其中包從事餐飲、家政和小商品銷售等行業的低收入人員。到了九十年代,在中關村-上地科技園區的帶動下,外地來京的務工人員大幅增長。當時北京市民的住房還十分有限,更多的外來人員隻好把目光投向近郊農村。

2000年前後政府在城區大興土木,農民在郊區“大興土木”。受到市場需求的刺激,近郊農村的農民在自己家的宅基地上搭建起了各式各樣的出租房。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北京近郊農民開始拒絕“農轉非”了。當時我的同學中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要是住上了樓,苦日子沒個頭”。

那段時間政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在城裏的危房改造。對近郊農村土地使用政策執行的不夠嚴格。2000年以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像唐家嶺這樣城中村。等到城中村開始在三環路內外遍地開花的時候政府才想起來動手整治,為此付出了相當高的代價。兩年多以前,我一個家住四環路外的同學和政府簽下了包括數套商品房在內的價值近兩千萬的拆遷補償協議。

從這個時候開始,那些逐漸被拔地而起的居民住宅包圍了的村落走上了一條拆遷的不歸之路。我寫過一篇 “拆那 – 北京” 的博文,比較了一下印度孟買和拆遷中的北京。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每次回到北京我都會去看看,拍些照片。

  1 兩年前這裏是一座幾百戶人家的村落。現在隻剩下幾棟孤零零的住戶。


2 在村落原有的土地上新建的樓房拔地而起。

 
3 未被拆遷的平房漸漸的被新建的樓房包圍


4 與未拆遷房屋相鄰的已拆遷房屋


5 未拆遷房屋周圍基本上被夷為平地


6 為未拆遷房屋留下的通道


7 未拆遷房屋門前



8 另一處被拆遷的房屋


9 一處未被拆遷的小樓


10 新建的地鐵站


11 新地鐵站附近被拆遷的房屋


12 另一處待拆遷房屋間的胡同


13 拆遷區的街道


14 待拆遷房屋前


15 拆遷區街道上堆積的雜物


16 拆遷區街道上的積水


17 待拆遷房屋門前堆積的舊家具


18 拆遷區的公共廁所


19 拆遷區街道上丟棄的家具


20 拆遷區街道上臨時搭建的儲物棚


21 仍舊生活在拆遷區的居民
 

這些照片是去年四月初回北京的時候拍的。一年來我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寫這樣一篇博客。因為它不僅會破壞很多人心目中的北京,它還記錄了現實中被破壞的北京。五十年代北京城區改造的時候還能聽到反對者的聲音。現在我沒還可以看到這樣的記載;林徽因指著吳晗的鼻子大聲譴責:“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後悔的!即使再把它恢複起來,充其量也隻是假古董!”而今天看到這些京郊村落在無聲無息中消失,已經聽不到反對者的聲音了。

 

我能做的也隻好是記錄下它們消失的過程。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林間曲徑金秋時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墨彩' 的評論 : 京郊的村落好似陪伴城區的綠葉。村落的消失讓北京失去了自然美和生命的活力。謝謝 墨彩 回複。
墨彩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這段真實的記錄, 照片拍的真好! 北京已經拆的幾乎不剩什麽了, 從胡同,四合院到京郊農村, 已經不是我朝思暮想的那個家鄉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