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曲徑金秋時

當旅行成為一種信仰,生命永遠年輕!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012 閃遊十七國 (巴爾幹篇)2 - 馬其頓

(2013-02-20 11:17:38) 下一個

馬其頓

火車晚點一個多小時。到達馬其頓的首都斯科普裏已經是於八月二十三號早上八點多鍾了。斯科普裏四周高山環繞,瓦爾達爾河穿過整個城.雖然在規模上斯科普裏不及其它歐洲大城市,但它仍舊是一個有故事有曆史的地方。市中心不乏近代歐洲特色的建築,也有不少羅馬時期殘存的老建築。在諸多的建築中石橋是斯科普裏的標誌性建築。網上介紹馬其頓文章同樣不少。我在這裏就不多講了。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的馬其頓的文化和曆史,可參後麵我從網上搜集的信息。 

斯科普裏我隻留了半天時間。所以仍舊采用多走景點少進博物館的方針。斯科普裏的火車站和汽車站是在一起的,火車站在二層汽車站就在樓下。所以很快就問清了去下一站長途車的發車時間,吃了早餐後出發了。我先去的是較遠一點的地方。其中有農貿市場、馬其頓大學和一個據說是斯科普裏最早的清真寺,穆斯塔法婆娑清真寺 

1 馬其頓大學

 

2 穆斯塔法婆娑清真寺

我剛從清真寺出來。當時我正底著頭在地圖看到斯科普裏城堡怎麽走。忽然圍上來了四個初中生模樣的孩子。三女一男。他們嘻笑著用不很熟練的英文問我從那裏來的。知道我是中國人後先問我對馬其頓的印象。我說很早就聽說馬其頓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他們馬上說對對對。我們國家曆史悠久。聽他們這麽一說我馬上就著問,從地圖上看山上有個城堡,它是什麽時間建的。本想起碼他們能說出那個朝代吧。可三個孩子你互相看了看,隻是笑不說話。突然其中一個女孩問聽說你們隻能生一個孩子。我問聽誰說的,她說老師在課堂上說的。從他們問問題是的表情可以看出,不隻是簡單的好奇,更多的是難以接受。可對這幫孩子我又能說什麽呢?

接下來我先去了斯科普裏城堡,然後是市中心的石橋和廣場。廣場旁邊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凱旋門”。馬其頓說起來是個國家,但實際上相當與中國的一個縣。斯科普裏就是個縣城。但馬其頓人均GDP比中國要高。行走與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馬其頓,被台灣忽悠了沒拿到三億美元的投資,但從大陸忽悠到了免費校車。



3 馬其頓斯科普裏城堡




4 石橋



5 馬其頓陶器店



6 無頭石雕



7 斯科普裏凱旋門



8 博物館



9 Plostad Makedonija廣場

馬其頓之後的下一站是
阿爾巴尼亞。從斯科普裏到地拉那是有直達車的。但在查詢如何從馬其頓去阿爾巴尼亞的時候,看到最多的介紹說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去奧赫裏德。網上可以搜到無數的貼子把奧赫裏德湖列為巴爾幹最佳旅遊勝地。奧赫裏德湖是巴爾幹半島第二大湖。它四麵環山有三分之一在阿爾巴尼亞境內,三分之一在馬其頓境內。該湖號稱湖水清澈透明,湖麵如鏡,呈深藍色,山光水色,風景秀麗。1980年,奧赫裏德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遺產。幾乎所有的英文旅遊書上它都被列為必遊之地。

奧赫裏德湖的確也是在去去阿爾巴尼亞的路上,不過要繞點路。但是這繞點路對於我這個趕時間的人來說是有一定風險的。這個我後邊再說。先說我離開離開斯科普裏碰到的麻煩吧。

我原本打算坐一點的離開斯科普裏。車票也提前買好了。提前十五分鍾上了車。是一輛十幾人的中巴。等到一點還不開車。過了十分鍾左右一下子來了好多人。我想這下車上滿了,該開車了吧。沒想到到這時候司機過來要我的票。我說我上車時你不是已經撕去了另一半了嗎。那說你的票不對,要我跟他下車。我這時注意了一下車下有兩個等著上車的人。明白了,他是要趕我下車,讓車下的兩個人坐我和車車上還剩下的一個座位。我就不裏他了。這時他隻好去查看其他人的票。

他邊查還邊說了些什麽。反正我都聽不懂。沒想到他看了一圈下來還是要我跟他下車。我一點前趕到車站就是要早點坐車到奧赫裏德湖。下一班要等到兩點。所以我還是不理他。這時候坐在後邊的一個中東樣子的人站起來用英文對我說。你的票買的晚,要下去,讓下麵等的兩個人上來,你坐下一班車。我心想,憑你的智商,還來忽悠我。我沒理他。這時候上來一個碩壯的漢子,要我下車。他剛把手伸過來,我對他吼了一句,別碰我。要我下車,先把警察找來。他楞了一楞,下車去了。

接著上來的又是司機。他開始對全車的人說話了。我雖然聽不懂,但猜他一定是說,如果我不下車,車就開不了。果然,他剛說完,就有人用英語對我說,你應當下去。其中包括一個講英文的白人乘客對我說,你不下車不開。我問他為什麽要我下。WHY ME?他不做聲了。中東樣子的人接著說,你的票是沒座位號的,要讓給下麵有座位號的人。這分明是欺負我看不懂票上寫的什麽。這時候我看了看表已經快一點半了。這樣僵持下去,除非有人自願下去,不然誰也走不了。鬧了這麽半天了。要有人早有人了。看來非我不可了。

但即使是我下,也要得到保證能坐上下一般車。於是我拿出票對司機說,為了保證我能坐上下一班車,你先去把票給我換了。司機下去後不久,帶上來了一個年紀大一點的人。他自稱是車站調度。我說那好,把票給我換我就下去。他那著我的票下去了。過了三分鍾,手上拿著另一張票回來了。特意說,這張票因為是大車票價貴一點,但你不用加錢了。我收好了票,拿了行李跟他下車了。一下車他馬上對我說對不起,讓你坐下一班車。我請你喝咖啡。我說我不喝咖啡。他說,可樂好嗎。我說行。他把我帶到邊上的飲料店招手要夥計拿了瓶可樂。然後對我說對不起,你喝著,我忙去了。我開始喝可樂的時候那車開了。時間已經快一點四十了。

兩點的是大車。沒坐滿,但還是晚了幾分鍾開。到奧赫裏德已經五點了。塞甕失馬,焉之非福。因為到的晚氣溫已經不是很高了。說實話,可能是因為來奧赫裏德湖度假的人太多了,等我真正站到了湖邊與網上書上介紹代給我的期望值有不少的落差。起馬是湖邊的水已經不很清澈了,還漂浮著不少遊人丟棄的垃圾。再就是遊人太多了。有的地方跟遊泳的人煮餃子差不多。

在奧赫裏德湖周邊轉了轉之後,開始往山上爬。山不高,也就和萬壽的高度山差不多吧。山上有座正在翻建中的教堂和奧赫裏德城堡遺址。多數人都在山下煮餃子呢,所以登山的人不多。當我登上城堡後才第一次感覺到奧赫裏德湖的魅力。還有我最喜歡的夕陽。




10 奧赫裏德湖濱

 

11 奧赫裏德小女孩

 

12 鳥瞰奧赫裏德

 

13 奧赫裏德城堡日落


在我邊上一起看日落的還有一位六十歲左右的長者。開始在盡情的欣賞和拍攝日落的美景,我並沒有太注意他。隻是在下山的路上才問他是否知道在那裏可以坐車回到去
阿爾巴尼亞長途車要經過的小鎮斯特魯加。這樣我們就邊往山下走邊聊。當中他還拿出了一張女士的照片對我說,她是我的女人。但不久前剛剛去世...那是一段生離死別感人的愛情故事。

故事聽完了,我們也到了山下,他幫我找到了去斯特魯的汽車站後離去了。

斯特魯加距離阿爾巴尼亞邊境有六七公裏,是去地拉那長途車的必經之地。前麵說的一定風險是能否上當晚去地拉那長途車停車的地方。我到斯特魯加的時候天已經基本全黑了。問了幾次不同的人長途車站怎麽走。都被指向一條漆黑的公路。來回來去走了三次,終於鎖定了一個公路另一側一兩百米處亮著燈的小房子。走近了才看出來,周圍的停車場長和候車室。那小房子是傳達室。一個看更的老同誌坐在那裏。雖然他不懂英文,但了我地拉那的發音,很快就拿出一張紙給我畫了一張地圖。並寫上了2345 730。指指2345,再指指地圖。指指730再指指不遠處的候車室。我明白了。我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午夜前有車從這裏經過去地拉那是對的。但晚上長途車站不開,車就不進站了。而是在主路附近停一下,上下乘客。

拿著他給我畫的地圖找到了地方。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走進路邊的餐館進一步核實,餐館的主人告訴我,去地拉那的車的確要在他門前停。可我還不放心,就去不遠的加油站問。在那裏再次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不過還告訴我,不久前有個日本人在這裏沒等到車。這下把我說毛了。從路標上可以看出去地拉那的路口,但車從那個方向來不能確定。於是十一點半的時候,我走到不遠處的十字路口,坐去地拉那的路口等。這麽晚還有人坐在路邊。來往的車都覺得能奇怪。有的減速閃閃燈。看沒反應就加速開走了。 最終,看到有一輛大巴從對麵的路口開過來。到了路口減速拐進了加油站的那個路口,我趕忙跑過去。看它在加油站掉頭開到餐館門前停了下來。終於 讓我等到了。



摘自網上關於馬其頓的信息

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是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小國,東保加利,北臨塞黑,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由於希臘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現在均將該國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Y.R.O.M)。目前全世界約有40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本身使用的名稱馬其頓共和國先前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現在的首都與主要都市是斯科普裏。自獨立以來,馬其頓由於國名問題和希臘發生爭端,問題至今仍待解決

斯科普裏(Skopje)馬其頓共和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馬其頓的西北部,海拔240米。城市四周高山環繞,瓦爾達爾(Varder)河貫穿整個城市,這裏夏季炎熱幹燥,冬季寒冷濕潤,全年平均溫度13 

斯科普裏現有人口54萬,首都機場PETROVEC距離市區17公裏,市內有長途巴士通往全國各主要城鎮,也有國際長途巴士駛往周邊各國。巴爾幹半島愛琴海和亞得裏亞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國最大煙草加工中心,還有冶金、機械製造(汽車、農業機械等)、化學、電氣器材、水泥、玻璃等工業。金銀飾品等手工藝品著名。設有大學、馬其頓科學藝術院、圖書館、博物館等。斯科普裏大學是馬其頓最大的綜合性大學,為馬其頓培養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市郊有古城斯科比廢墟。

斯科普裏地區在很久以前已有人定居,羅馬人曾在斯古比居住,也就是現今斯科普裏的西北郊。公元518年和1963年發生了兩次災難性的大地震,現在依然可見羅馬帝國拜占庭城市的廢墟,為了紀念1963年發生的強烈地震,在斯科普裏老火車站原址,專門修建了馬其頓地震博物館。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斯科普裏是著名的貿易中心,保存下來的古跡有:Mustapha Pasha 清真寺(建於1492年),是奧斯曼建築風格的傑出代表;古老的Suli-an, Kurshumi-anKapan-an客棧Daut Pasha市場和Chifte 土耳其浴池。斯科普裏附近還有基督教堂和修道院,如 st. Pantelejmon教堂(內有舉世聞名的12世紀壁畫-基督的悲哀);Skopska Crna Gora修道院(在斯科普裏以北12公裏處);十四世紀的st. Denetrins教堂和Mark修道院。在Treska河邊有聖母瑪利亞修道院,步行向前可見到Matka湖和湖邊上的st.Andrew教堂,裏麵有19世紀木雕的聖像Kale城堡(建於6世紀)位於瓦爾達爾河左岸,從那裏可以俯覽整個城市。每年的56日是馬其頓的聖喬治節,人們歡慶春天的到來,吉卜塞人穿上節日的盛裝在Kale城堡和斯科普裏的公園裏載歌載舞,人們相信聖喬治能給他們帶來豐收

曆史

在公元4世紀羅馬皇帝統治時期,斯科普裏(時稱斯科比)曾是達達尼亞地區的首府。13世紀,這裏成了塞爾維亞王朝的都城。後相繼被希臘、羅馬、拜占庭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等占領和統治,並多次經曆戰爭,受盡摧殘。公元518年,城市在一場大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在市西北郊3公裏處,至今仍殘存著地震後留下的羅馬時代古城斯科比的廢墟,包括羅馬時期的水渠和奧斯曼時代的一些古建築

1963 7月,斯科普裏市中心又發生地震,85%的建築毀於一旦。地震後當地展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修建了寬闊的街道,並興建了一些新的高樓,如斯科普裏大學 和文化中心等。隻有遭地震破壞的火車站大樓仍保留了下來,並被辟為博物館。如今,火車站大樓上的時鍾指針仍停留在地震開始的時刻:517分。它讓人們永 遠銘記那災難性的一刻。那時針就象指在人們的心尖上,讓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那曆史性的大劫難,時刻告戒人們不要喪失對地震災害的警惕,鼓舞人們去頑強地生活,去戰勝自然。

市內瓦爾達爾河畔的船形商場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築。從河的對岸望去,它猶如一艘踏波行駛、乘風破浪的巨輪。市內還有著名的馬其頓科學和藝術科學院。

此外,市內殘存有不少老建築,如初建於羅馬統治時期、重建於15世紀的瓦達河大橋;建於中世紀的土耳其城堡和庫爾舒姆利客棧;15世紀的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和蘇丹穆拉德清真寺;以及建於1164年的內雷濟隱修院等。它們各具特色,每個都似乎在訴說這個城市昔日的輝煌,一段段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爭議

馬其頓古希臘時期希臘北部的國家的名稱,由亞曆山大大帝統治的馬其頓帝國曾經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至今希臘仍將其北部地區稱為馬其頓。希臘認為,由斯拉夫民族(馬其頓斯拉夫族)所建立的國家無權使用屬於希臘的名稱作為國名。由於希臘所提出的抗議,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聯合國歐洲聯盟、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均未承認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而將該國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目前全世界僅有約40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本身使用的名稱,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俄羅斯、以及前南斯拉夫的其他加盟共和國

馬其頓共和國獨立初期時,國旗上曾使用維伊納的太陽(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陽)圖案,由於該圖案源於古希臘時期的馬其頓國,希臘認為馬其頓共和國無權在國旗上使用。同時由於馬其頓憲法當中提及關注鄰國馬其頓人的權益,希臘認為這顯示馬其頓共和國意圖幹涉希臘北部的斯拉夫少數民族事務,甚至對希臘北部有領土擴張的野心。

由於以上原因,馬其頓獨立初期時,希臘雅典等 地曾舉行大規模示威,抗議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希臘政府也於19942月開始向馬其頓共和國進行經濟封鎖,重創馬其頓共和國的對外貿易。 馬其頓共和國最終於19959月改換國旗以及修改憲法(新條文重申馬其頓對鄰國領土沒有任何主張),之後希臘結束了經濟封鎖。雖然希臘、馬其頓兩國的經 濟聯係日益加深,但國名問題至今仍未得出解決方案

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裏西部一個村莊,人們身穿民族傳統服裝參加婚禮儀式。在當地,舉行婚禮時人們要身穿傳統服裝慶祝3天。這種風俗已經延續了幾個世紀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由上、下馬其頓兩地區組成。上馬其頓是高原山區,僅有幾個關隘與外界相通。下馬其頓土地肥沃,適於農業,是馬其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對於上馬其頓有傳統上的宗主權

馬其頓人的民族成分比較複雜。在早期青銅時代,一批操希臘語的部落遷至馬其頓,後逐步分批南下,但有一部分人仍留在北希臘。可能在公元前7世紀,這些留下人中的一支——馬其頓人占領了埃蓋,擴張到了下馬其頓的沿海平原,形成了馬其頓國家。他們崇拜希臘的神祇,特別崇拜宙斯和赫拉克裏斯。其他希臘語部落則在上馬其頓與伊利裏亞人、派奧尼亞人、色雷斯人相混合。從整體上看,馬其頓人不是純粹的希臘人,但與希臘人有淵源關係

馬其頓人在文明發展的道路上,比南部的希臘人大大遲了一步。在希臘城邦已達到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馬其頓剛跨入文明社會的門檻。國王是全國土地的主人,戰爭中最高的統帥,在對外關係上代表著國家。他同時又是祭司、法官和司庫。但他的統治權力也受到一定的限製,轄下的各個部落仍保持相當的獨立性,擁有自己的王族和部落王,戰時作為國王名義上的藩屬出兵打仗。國王的王位世襲, 但須經過人民的認可,人民還有權廢黜國王。涉及到叛國罪的案件,要由人民審判。馬其頓人多為農民和牧民,同時也都是戰士。國王在部落貴族中選擇他的戰友, 戰友要完全忠於國王,平時參與宮廷事務,戰時隨國王出征。從這些戰友中,國王選拔一些人組成他的議事會。公元前5世紀初,波斯侵略希臘,馬其頓一度受 波斯統治。但馬其頓王亞曆山大一世(約公元前495—450年)暗通反抗波斯侵略的希臘城邦,告以波斯的軍事情報

進入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一躍而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馬其頓國王們把希臘的先進文化引入他們的宮廷,與希臘城邦進行貿易。經濟的發展使馬其頓的麵貌發生了較大變化,村莊變成村鎮,佩拉成為馬其頓最大的城市和王國的首都

馬其頓的真正強大是在腓力二世之 時。公元前359年初夏,馬其頓人選舉前國王的幼子為王,腓力以新王叔父的身份攝政。腓力早年曾在底比斯為人質,與底比斯名將伊帕密南達結識為友。他細心 了解當時希臘各邦的政治形勢、外交方式與戰爭方法。這一經曆大大有助於他以後的成功。他受命於危難之際。這時,馬其頓局勢比較混亂,某些屬地企圖脫離馬其 頓而獨立,腓力的同父異母兄弟們則伺機爭奪王位。腓力審時度勢,幹練沉著,很快穩定了局麵,贏得了聲威和權力。可能就在這時,馬其頓人廢掉了幼王,推舉腓 力正式為王,即腓力二世(公元前359—336年)

腓力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首先加強了王權。他通過征服、聯姻、挑選戰友、分封等手段,把各部落的貴族控製在自己的範圍 之內,並削弱他們的權力。對於邊遠之地,由於吞並的時機還不成熟,就讓當地維持舊製。至於征服來的土地則並入馬其頓,並扶植自己在那裏的力量,以加強馬其 頓的統治。他借助傳統抬高自己的地位,自稱是赫拉克裏斯的後裔

軍隊是腓力征服與統治的最重要工具。為了提高軍隊的機動能力與戰鬥技術,他在部落兵製的基礎上,創建了主要由貴族和富裕農民組成的常備軍,歸國王直接指揮。腓力吸取底比斯軍隊編製的特點,組成了更為密集、縱深的馬其頓方陣。他加強了軍隊的武器裝備,並建立了強大的艦隊。總之,腓力的軍事改革使馬其頓的各個兵種能更好地發揮優勢,協同作戰。腓力的平定希臘,亞曆山大之遠征東方,其軍事憑借就是這支馬其頓軍隊

經濟是立國的基礎,腓力絕不甘心被排除於海上貿易之外。為此,他建立新城市,打開出海口,開采潘革翁金礦(年產1000塔蘭特)。尤為重要的是進行了幣製改革。他放棄了古老的波斯幣製,銀幣采取色雷斯製,金幣采取阿提卡製。這樣,馬其頓就可在色雷斯和雅典貨幣流通的範圍內自由貿易,特別是能同南部近鄰卡爾息狄斯同盟進行貿易

腓力的改革使馬其頓成為巴爾幹半島的軍事強國。西邊的伊利裏亞伊庇魯斯、東邊的色雷斯、北邊的派奧尼,都在他的勢力範圍之內。腓力雄心勃勃,有強烈的征服欲望。在王權強化,國土擴大,實力增強,既無內亂又無外患的情況下,南部內爭猶酣的希臘城邦自然成了他進一步征服的目標。 後來馬其頓先後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希臘人所主導)等統治。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並在該地(尤其是馬其頓的內陸地區)定居,因而奠定了現代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礎。

837年時保加利亞征服了馬其頓,並於10世紀末在該地的Ohrid奧赫裏德)定都。1018年拜占庭帝國又征服了馬其頓,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15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征服了馬其頓,並開始了長達500年的統治。

19世紀時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複國運動相繼展開,民族主義高漲,馬其頓也成為三國的必爭之地。1913年三國在共同針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勝,奧斯曼將馬其頓割予三國,但三國之間又因馬其頓具體分割方案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最終希臘、塞爾維亞擊敗保加利亞,三國將馬其頓瓜分。塞爾維亞所得到的部分就是現代馬其頓共和國的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塞爾維亞成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南斯拉夫為同盟國,保加利亞參加了由德國主導的軸心國陣營,希臘、南斯拉夫被德國攻占之後,保加利亞分得了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但戰爭結束後各國之間的邊界又還原的戰前的形勢。

二戰之後,南斯拉夫成為由鐵托所領導的共產主義國家,1946年時鐵托將馬其頓地區從塞爾維亞分開,成為南斯拉夫的 一個加盟共和國。1991917日馬其頓從南聯盟和平分離,但馬隨即和希臘爆發國名爭端,最後馬其頓於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 加入聯合國。希臘最終在1995年解除對馬其頓共和國的經濟封鎖。

1999年,南聯盟爆發科索沃戰爭,近40阿爾巴尼亞族難民從科索沃湧入馬其頓。2001年春,馬其頓西部的阿族人開始進行武裝叛亂,馬國爆發短暫的內戰,後來雙方於6月在歐盟官員的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阿族同意放下武裝,馬國同意給予阿族人更多權力,之後馬國國內民族關係有一定的改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