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畫的小孩

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張白紙,該畫啥?如何畫?
個人資料
XQQ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牛人陳列平,認識一下

(2016-10-09 08:45:14) 下一個

   陳列平何許人也?

今年的5月15日,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州會議中心,2016年度美國免疫家協會-史坦曼(AAI-Steinman)獎的頒獎儀式正在進行。一位高大挺闊,溫和謙遜的亞裔學者走上講台,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從AAI主席Littman先生手中接過了人類免疫學界的頂級大獎。

這就是在腫瘤免疫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的耶魯大學教授陳列平。他是Steinman獎自2005年問世以來,首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而早在2014年10月6日的國際免疫學大會上,他又是第一位摘取代表著腫瘤免疫治療界最高榮譽的威廉.考利獎(William B, Coley Award)的華人生物學家。

坐在人群中的筆者,有幸見證了陳列平教授的這個閃光時刻,感到由衷的自豪和興奮。作為一名普通的生物科學研究人員,本人和在場的所有同仁們的心情是一致的,我們都因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上的重大突破而倍感振奮;作為一名普通的華裔生物科學研究人員,本人和在場的同仁們的心情又不完全一致,筆者更為自己的同胞能夠成為新型腫瘤免疫療法的領軍人物而深感驕傲。

授獎儀式

陳教授非常隨和,這是他的簽名

陳列平到底有何成就?

回答這個問題前,一定要先追溯一下科學家們在與癌症的戰爭中的三場革命。

第一場革命:始於1940年的化療。毫無疑問,化療能有效地消滅快速分裂的癌細胞, 然而,因其無法分辨惡性細胞和正常細胞,“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裏插棒槌”,對人體的副作用也是觸目驚心的。

第二場革命:始於1990年的靶向治療(targeted therapy)。“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然後挾弓注矢以從之。” 特異性地殺死癌症細胞,而不損害健康細胞,聽起來很有道理,然而,運作起來談何容易,因為我們麵對的這個“的”的特征是變化的、模糊的、多元的、因人而異的,很多情況下甚至是未知的,相應的“矢”的發明也就相當地考驗科學家的腦洞了。

第三場革命:始於2011年(確切講是2013年)的免疫治療(immunotherapy)。免疫療法的理念在於調動人體的免疫係統,來抗衡腫瘤細胞。在執行手段上,豈止於三十六計,無數的假設驗證+無數的投資砸$+無數的黑鼠白鼠+無數的文章專利+無數的臨床實驗,一代代的科學家們胼手胝足,嘔心瀝血,臥薪嚐膽,殫精竭慮……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有著令人震驚的治療效果的治癌藥,來自BMS和Merck的“PD-1單抗”終於在2013年橫空出世。

在人類戰勝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之後,腫瘤免疫的初步告捷讓我們看到了人類戰勝癌症的曙光。在PD-1單抗從實驗台走到病床旁(from bench to bed)的20來年的漫漫征程中,陳列平正是那個推動新型腫瘤免疫治療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的重量級推手。

陳教授開講了------腫瘤免疫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陳教授的講演風格,隨性幽默,真摯坦誠,不知不覺中,我們便隨他進行了一場時間與空間的雙維旅行。

在時間軸上,陳教授一路走過的起伏跌宕的曆程我們或親身經曆,或耳聞目睹,因而在情感上甚為認同。

和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一樣,他的求學之路也是曲折不平的。有過插隊經曆的、來自福建醫學院的77級的這位大哥,原本希冀從師於諾獎得主、發現樹突狀細胞的免疫大師Ralph Marvin Steinman,卻因簽證等諸多因素與其失之交臂。誰知陰差陽錯,時隔近30年的今天,他卻成為第12位斬獲Steinman獎的免疫學家,這是怎樣的一種緣分!與眾不同的大智慧和18年磨一劍的堅韌,使他脫穎而出,成為人生的贏家。

陳教授講述與Steinman的一段因緣

和我們當中的許多人一樣,他的科研之路更是布滿荊棘的。完成博士後的陳列平是在90年進入BMS的,那時的他躊躇滿誌,期盼著在大分子藥物的研發上大展宏圖。可是,在世紀交替的那些歲月裏,小分子藥物的研發是所有製藥工業的寵兒。BMS也不能免俗地決定停止大分子藥物的研究方向而轉向小分子藥物的探索。陳列平堅信,理想的藥物應該具備大分子那樣結構複雜,特異性強的特性,於是他選擇離開了BMS,到Mayo Clinic和John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繼續追索他的科研理念。陳列平平靜地講述著他的故事,筆者卻為他強大的內心所折服。離開BMS這樣的大牌公司,去探尋一條充滿未知數的崎嶇小徑,可不是你我這樣的芸芸眾生能夠做到的。那些年,筆者也是一頭紮進小分子藥物開發的海洋,渴望著能夠撈出一根普濟眾生、妙手回春的神針,雖然有時也捫心自問,這般的HTS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大規模藥物篩選),勝率幾成?

在空間軸上,陳教授把我們領進了一個錯綜繁雜的迷宮一般的腫瘤微世界…好,說一段你可能會覺得有點繞口令的話。

在腫瘤的微環境內,腫瘤細胞的表麵大量地表達一種叫PD-L1的蛋白,一旦這種蛋白和淋巴細胞表麵上的PD-1蛋白結合後,T淋巴細胞就喪失其攻擊腫瘤細胞的功能,而腫瘤細胞就會無控生長,這就是1/5的癌症的發病機製。

PD-1或PD-L1抗體正是阻斷PD-1和PD-L1的結合及其之間的信息傳達通道,從而解除腫瘤細胞對淋巴細胞的抑製,使淋巴細胞重獲殺傷腫瘤細胞的功力。陳列平的實驗室正是以該戰略在動物實驗中首獲成功。如今,據此重大發現研發出的相關藥物,已獲FDA的快速批準而上市,用於治療晚期肺癌、黑色素瘤、腎癌、膀胱癌、頭頸癌等多種實體腫瘤。

統而言之,更專業的語言去概括腫瘤免疫療法的精髓應該是“免疫檢查點的抑製”(Checkpoint Inhibitors)

陳列平在免疫腫瘤療法上的開拓性的貢獻,能否為他贏得諾獎?

在免疫腫瘤科研的星空裏,陳列平無疑是那幾顆最璀璨的明星之一。發現免疫檢查點抑製的另一條通路的James Allison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發現PD-1受體蛋白的日本學者木蔗佑(Honjo T)都是這個領域無可爭議的大神。

陳列平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2006年,我們在John Hopkins 大學醫院開始PD-1和PD-L1抗體的I期臨床試驗。當時一名60多歲的晚期結腸癌患者試過的所有藥物都失敗了,肝、肺等組織也出現了轉移。在彈盡糧絕的時刻,醫生使用了PD-1抗體。三個月後複查時,患者看上去是個健康人,全身掃描時,腫瘤完全消失。”如今,這樣的奇跡已在很多晚期癌症病人身上發生。作為一個有著使命感的科研工作者和醫者,有什麽樣的榮譽能夠比得了懸壺濟世,杏林春暖所帶來的巨大榮耀呢?

 

背景知識:陳列平的貢獻 (改自網絡)

陳和他的團隊率先發現腫瘤微環境中的一個免疫球蛋白樣分子,將其命名為 B7-H1(現稱 PD-L1),並證明由於此分子的過度性表達,選擇性地抑製了腫瘤微環境中淋巴細胞的免疫反應。他的實驗室還和其他實驗室共同發現 B7-H1 (PD-L1) 通過結合 PD-1 對免疫細胞的激活起抑製作用。

根據這些發現,陳列平及其團隊首先發明用單克隆抗體阻斷PD-1/PD-L1 的結合,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抑製腫瘤生長,這為抗 PD-1/PD-L1 抗體藥物的臨床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6 年,他在John Hopkins 大學醫院發起並幫助組織了第一個抗體治療的臨床實驗,由此掀開了腫瘤免疫治療一個劃時代的篇章。

 

背景知識:免疫腫瘤療法的三大功績(選自網絡)

首先是治療有效率大幅提高。其療效成功率從幾十萬分之一提高到百分之十幾,在許多腫瘤病種甚至可以高達50%。

其次,臨床適應症正逐漸擴大。從皮膚癌到肺癌,腎癌,膀胱癌,非柯傑金氏淋巴瘤,胃癌,食道癌,肝癌,頭頸部癌,腦癌(膠質瘤),胰腺癌,其療效幾乎可以涵蓋人體各處的癌種。治療有效率平均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間。

其三,當前安全係數最高的藥物。既能治療多種腫瘤又能治好晚期癌症,療效持續且副作用小。稱得上是廣譜抗癌藥物的奇跡,而且是名副其實的腫瘤治療上的一次重要革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XQQ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pringdale' 的評論 : 這得看那種類型的病人了。對於晚期實體性腫瘤,應該有20-30%的療效
springdale 回複 悄悄話 好像,PD-1單抗,在單獨用藥時,基本上無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