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畫的小孩

這一天天的日子就象張白紙,該畫啥?如何畫?
個人資料
XQQ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Whistler, 我來了

(2014-05-10 08:08:51) 下一個

**
公差之便,近來有機會遊玩了北美知名的滑雪勝地,
位於加拿大BCWhistler。開心之餘,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孩子們未能同行,筆者對冰雪運動又不很在行,實在有愧於這瑰麗的銀色世界。當然,這一切並不妨礙我雪中攬勝的好心情。

從溫哥華機場驅車北上,穿越多姿多彩的都市中心,沿著蜿蜒攀升的99 號海岸線公路行駛2 小時,便來得了群山環抱中的Whistler度假村。特別值得一書的是沿路的旖旎風光,99號公路有一個美麗的名稱,海天公路 (Sea to Sky Hwy),它的一側是迷人的島嶼和湛藍的海灣, 另一側是陡峭的山崖和飛懸的瀑布。目的地雖還沒有到, 人已然陶醉在了大自然的水墨畫裏了。

“進村了”。Whistler展開雙臂, 迎接遠道而來的新村民。

 

早在數千年前,遊牧的SqumishLil’wat部落的印地安人便已經在Whistler一帶以狩獵, 采集為生計。

真想知道這些圖騰雕塑背後的那些久遠的傳說。

 

感覺小姑娘和這位獵手很有些神似,有一種穿越的感覺。

Whistler成為名副其實的“村”其實隻有一百年的曆史。1914年,來自緬因州的Myrtle Alex Philip夫婦為這裏的高山湖泊所陶醉,在美麗的Alta Lake湖畔,購置了一塊10 英畝的土地,建立了第一個彩虹客棧。隨著鐵路伸展到這靜謐的峽穀,隨著伐木業和礦產業以此為基地,這裏的黎明不再靜悄悄。Whistler漸漸地成為人們夏日旅遊的世外桃源。

Whistler又是如何變成人們向往的冬季樂園呢?這要追溯到上世紀60 年代。一群雄心勃勃的創業者們為了申辦1968冬奧會,將目光投向了這片山脈。修路造屋,建設滑雪設施,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著。。。1966年,Whistler的滑雪基地正式開放。Whistler度假村也逐漸地初具規模。

村裏的住房,選擇多多, 不用象“爸爸, 你去哪兒了”裏的娃娃們那麽糾結

 


村裏的廊橋在夜晚的彩燈下有點神秘

 

流淌在Fitzsimmon峽穀裏的小溪唱著快樂的兒歌,穿村而過

 

不是隻有在海灘上才能曬太陽哦

 

1968冬奧會的火炬最終是在法國的Grenoble 熊熊燃燒的。但是,逐夢的加拿大人永不言棄。除了原有的Whistler山上的滑雪場外,比鄰的Blackcomb山也被開辟成北美最具盛名的唯一一座Mile High Mountain.

時隔48年後的2010年,溫哥華的天空終於飄揚起奧運五環彩旗,Whistler也驕傲地為世人所矚目。我所接觸的許多加拿大友人心中都珍藏著一份美好的奧運記憶。隨車的司機津津樂道地為我們介紹沿途的奧運場館;與會的同仁滔滔不絕地講述冬奧的那段日子,“街頭建了很多的露天滑冰場, 人們旋轉, 追逐,歡笑,暢聊,天天都在開派對。”

與五環合影

過去總是在熒屏上觀看那些瘋狂的Bobsleigh, LugeSkeleton 現在終於零距離來到了這些依山而建的奇形怪狀的場館。



為迎接奧運而新建的連接兩座滑雪場(Peak 2 Peak)的gondola,創下了很多當今第一:世界上最長並且無支撐的LIFT和世界上最高的LIFT

讓我們登上纜車,欣賞氣象萬千的峰頂風光。。。

萬綠叢中一點紅

 

俯瞰兒童訓練場所

 

古樹參天的原始森林

 

一幅天然版畫

 

逶迤的雪山令人屏息

 

黑山白雪圖

小憩

專心致誌地玩雪

 

隨著Ziptrekcanopy walk使我沉浸在森林浴當中。懸橋搭建在鐵杉和冷杉林中, 往下望,50 米深, 朝上瞧,20 米高。行走在搖擺的木橋上,恍惚中自己是在千年古木中飛行。

 

這種Lichen (青苔),又稱“巫婆的發絲”,生長極其緩慢,一年長約1 mm. Lichen多的地方,表明此處的生態環境太理想了。

 

最盡興的當然是那些玩Zipline的勇敢者, 他們的曆險是從這些go to nowhere的台階開始的。在732 米長,89米高的鐵索上以90 km/h的速度飛翔,過癮。是不是想起了那些“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江湖英雄?

 

注意箭頭所指

Whistler的印象將以這個畫麵,在我腦中定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