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文不安全了!

(2014-08-01 15:04:00) 下一個
中文不安全了!
 
 
 
“中文是最安全的語言!”在中國給領導當口譯時,常聽外國人說,帶著羨慕也帶著嫉妒:我可以當著外國人的麵,提醒領導注意嘴角的飯粒,牙縫的菜葉,乃至敞開的拉鏈,更可以給領導介紹來人的性情喜好背景,透露對方的商業機密,甚至當著外國人的麵與領導商談應對策略。
 
十餘年前移民北美,我在一家華人古玩店打工,開張之日走進一位金發碧眼的白人美眉,直奔咱們的鎮店之寶——鈞窯瓷碗。店老板歎為觀止:“真漂亮!”美眉轉身用標準的普通話笑著說:“說瓷器還是說我?”原來,來者是多倫多一家拍賣行中國藝術品部的經理,曾留學中國。不幾日,走進一位白人男子,老板正向我交代仿唐三彩駱駝的底價,那人連忙說:“就這價,我們博物館要啦!”原來,來者是安大略皇家博物館在世界範圍招聘來的研究員,中文名“魯克思”,專攻中國文物。荷蘭裔的魯克思在台灣學習過中文,文物上的銘文不管是篆字還是隸書個個認識,而且寫起漢字那個順溜,而且還是繁體。後來在電視上看到魯克思,這回他老兄跑到北京郊外,考察吳三桂的舅舅,明朝名將祖大壽的墓地去了,瞧他和當地人飆起中文來,對方一愣一愣的。
 
古玩店後來關門大吉,我奔紐約法拉盛而去。我奔紐約法拉盛而去。好個法拉盛,純粹一個國中國,這裏除了警察、公車司機、銀行郵局圖書館職員是白人,其餘全是中國人和韓國人。早晨,街邊常有個原國內糧食局幹部推著小車高喊:煎餅油條囉;有一次,我還看見電影明星朱時茂在那裏賣電話卡。一天下班,聽見有人用標準的京腔兒吆喝:“皮帶,真皮皮帶嘞,五元一條囉!”,抬頭一看,隻見一個白人小夥子正站在一板車上揮舞著皮帶吆喝。買回發現是假皮:這小子該學不該學的都一起學了!
 
回到多倫多,一白人小夥子敲門推銷草地打洞服務,小夥子見我跟妻子講中文,就用中文套近乎,說他爸爸的爸爸是華人,還挽起袖子跟我們比膚色,我妻子說他膚色太奶白,小夥子遂使出殺手鐧,唱誦起來: “白求恩同誌是加拿大共產黨員,五十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裏,來到中國。。。。。。”最後一招更狠:滿頭大汗地背“三十六計”,背的我們滿臉愧疚,隻好“中計”掏錢。
 
我小弟也讓中文“害”的不淺,一聽有人打電話找“張先生”就發怵。原來,一天一個白人小夥子在多倫多公共汽車上聽到我弟弟用中文打手機,就問:“先生,請問您說中文嗎?”,然後介紹自己:“我是王長老”。弟弟聽到對方說中文感到很新奇,於是他倆就聊了起來。這些小夥子是美國摩門教派來的宣教徒,專門麵向說普通話的華人。王長老經常打電話來給弟弟傳教,弟弟不好拒絕,隻好去教堂坐“針氈”,常常回來感慨:說中文不安全囉!
 
一位美國朋友也講過類似的故事:她打工的中餐館剛開門,一個胖呼呼的非裔女士緊跟著進來。老板娘用英語說,還沒營業,廚師要到十點才來。人家說,沒關係,可以等。老板娘隻好留她坐下來等。“這黑大媽怎麽這麽沒禮貌,轟都轟不走!”我朋友氣憤地用中文抱怨。“你才沒禮貌,怎麽可以轟顧客!”女士站起來,邊用粵語回敬邊氣衝衝往外走。原來人家在香港工作了十幾年,特懷念中餐,看到開門,也沒看營業時間,就跟了進來。
 
別說在北美,連法國人也說中文了!朋友今年去巴黎,問個路,竟然有3個法國人會中文!!一個是路人,以前在台灣工作過,一路帶他們到旅館,整整15-20分鍾,一路與我朋友用中文侃,一個是盧浮宮裏的管理員,竟然用中文和我朋友解釋如何找到勝利女神像,一個自然是路易·威登(LV)的店員。
 
中文之火更是燒到我們家:電視上,“羅賽塔碑(Rosseta Stone)”語言學習軟件常打廣告——一位白人女士飆普通話:“健在(現在),我可以說過於(國語)啦”。聽得咱們的女婿嘴癢癢,花幾百塊大洋買下軟件,成天咿呀學語:“我是男孩,她是女孩。”看來,以後在家說中文都不安全了。
 
中文不安全了,中國影響大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