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再生鳳凰”:憶與女作家韓素音的忘年交

(2014-08-01 15:02:28) 下一個
 
 “再生鳳凰”:憶與女作家韓素音的忘年交
 
去年今日(2012年11月2日),享譽國際的英籍華裔女作家韓素音於當地時間中午在瑞士洛桑的寓所去世,享年95歲。作為世界文壇上頗有影響的華裔女作家,韓素音曾經是外國了解中國的橋梁,中國人民的使者,對世界與中國相互了解起到了重要作用。著名編劇川人魏明倫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韓素音在中國的名氣非常大。每次她到中國都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提到在中國文壇上最有名、作品題材內容與中國人相關的外國女作家,一個是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賽珍珠,另外一個就是韓素音。” 在西方,韓素音的自傳被西方大學視為了解中國的教科書。英國著名大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曾這樣評價,我花一小時讀韓素音作品所獲得的對中國的認識,比我在那個國家住上一年還要多。”
作為譯者,我們有幸與這位中外聞名的國際友人有一段難忘的交往。時光荏苒,在此韓女士逝世周年之際,端詳著幾十年前與韓女士的合影,閱讀著韓女士的封封親筆來信,眼前總浮現出她當年的身影,怎麽也拂不掉她當年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
我們與韓女士的友情緣於我們對韓素音最後一部傳記《再生鳳凰》的翻譯。90年代初,我們偶然在師大圖書館讀到了《再生鳳凰》的英文原版,閱後不禁萌發了將英文版譯成中文的念頭。經與北京一出版社聯係之後,我們開始了資料查找及翻譯工作。與此同時,我們跟素未謀麵,遠在瑞士洛桑的韓女士發去了信函,告知《再生鳳凰》中文版即將麵世的消息,並邀請她為中文版作序。不久,我們就從係上的信箱裏看到了韓女士寄至瑞士洛桑的第一封來信。除了我們的收信地址及姓名外,信封上還出人意料的出現了用工整的中文書寫的收信人姓名及中國四川幾個字。韓女士的來信係由當時不多見的,比較高級的電子打字機打成,信末除了韓女士的親筆英文簽名外,還有她的中文簽名。對我們去信提到的,在她的作品翻譯過程中某些人表現出來的不體麵做法以及對她的不實之詞,韓女士來信表示不屑。作為長期生活在海外的國際名人,韓素音以其敏銳視角明確指出;筆者所表現出來的正義感和誠實才是中國真正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民在國際社會生存和成功的基礎。韓女士還痛斥那些自我標榜為”知識分子”的一些人,不是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不過是隻圖私利的投機分子而已。韓女士警告說,這些人正在企圖破壞中國的形象。顯而易見,韓女士借來信之利表現了對中國的一如既往的關注和熱愛。 同時,韓女士還借此機會對自己又一次進行了澄清。她告訴我們,她的話經常被移花接木,曲意理解,她常常被惡意誹謗。韓女士對此表示出非凡的胸襟:“大凡以世界福祉,為真理而奮鬥者,無不為世人誹謗詆毀,其言其行無不被世人曲意歪曲”。最後,韓女士對中國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她指出,盡管中國身上存在著一些“獅虱(the lice of the lion)”, 但終究是一頭雄獅。
後來,我們與韓女士保持書信往來。我們從來信了解到韓女士作為國際名人繁忙的生活。例如,她在1993年6月1日的信中提到,她正忙於她所著傳記《周恩來》法文版的翻譯及美語版的出版發行,頻頻穿梭於中國,倫敦,美國,巴黎,奧地利及斯洛文尼亞之間,開會,接受采訪等等。百忙之中,她還要抽兩個月時間最後完成一部小說的創作(韓女士的繁忙程度從來信中些許拚寫小錯誤中可見一斑)。信中,韓女士還提到她的印裔丈夫陸文星剛做了長達6小時的心髒開胸手術,做了3個心髒導管,她甚至還因此中斷了她一年一度的中國之行。言語之間,這位經曆過數次婚姻的女名人的惜夫之情躍然紙上。信中還提到她在她父親的故鄉四川成都停留了3天左右,會見了當時的四川省省長蕭秧。韓女士還透露她在成都還不得不處理一些家庭的私事。性格坦誠,愛憎分明的她在信中再次對我們的翻譯工作表示感謝,並要求與我們見麵。
1993年12月某夜,我們突然接到了係裏轉來市外事辦公室的來電,韓素音女士已抵渝,她在百忙之中堅決要求見我們一麵。第2天一早,記得是一個周末,我們乘車來到了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一側的人民賓館。步入賓館的房間,韓女士健步迎麵走來。她個頭1米65左右,麵色和藹,目光深邃,雖年屆古稀頭發幾乎花白卻精神抖擻,靈巧幹練。隻見她身著肉色西服,內著藍色高領毛衣,看上去風度翩翩,十分得體。有些出人意料的是,韓女士抽煙,而且煙不離手。更讓人讚歎的是韓女士操一口流利標準的漢語,當然不時也插進幾個英文單詞。她果然是人如其文,儀態大方,談吐自如,直來直去,而且思維十分敏捷,講話條理清楚。更出人意料的是,韓女士不光漢語流利,還能很自如的閱讀中文。我們送上我們的譯作時,她立即就打開認真地讀了起來。韓女士身為名人,一點不擺架子。為人真誠的韓素音女士屢屢稱我們這些”小字輩”為她的真正的好朋友,並對我們的翻譯表示再次感謝。她說,此次中國之行到了武漢之後,有人送上她的自傳《再生鳳凰》一個未經她授權的譯本,她斷然拒絕在上麵簽名,稱那不是她授權的譯本-- 一位性格鮮明的國際友人的形象溢於言表。
不知不覺,與韓女士幾個小時的會麵就結束了。韓女士非常真誠的為了答謝我們,邀請我們共進午餐。我們深知她日程繁忙,不宜打攪,便告辭離去。韓女士親自步送我們下樓,並在人民賓館前台留影,當時前台的時鍾正好指向上午11點。回想起來,有一個細節令我們印象深刻:隨我們離開房間的韓女士隨手關掉了屋內的電燈,並且在下樓途中談到當時國外如何節省能源,強調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令人驚奇的是:我們從大學出發會見韓女士時正值霧都重慶晨霧彌漫,離開韓素音這位傳奇人物我們回到師大時濃霧正漸漸散去,旭日噴薄而出,恰似韓女士自傳《再生鳳凰》中鳳凰經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並在重生中達到升華,鳳凰涅盤”
此次會麵不久我們就遠離祖國,漂洋過海到國外留學生活,另一位譯者原西南師範學院外語係的何文安先生也已仙逝。多少年我們雖與韓女士再未謀麵,但她的音容笑貌,諄諄教誨無時不出現在腦海耳際,這些年來我們對這位友人兼忘年交的思戀和崇敬並未隨著物換境遷而減弱。而今祖國日益昌盛,想必熱愛中國的韓女士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