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談信仰

(2013-06-01 21:15:14) 下一個

 

聖經上講在六千年前,上帝用了六天創造了世界,第七天休息;上帝用泥土造了男人,又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了女人。。。以今天的眼光看起來似乎荒唐,但這並不防礙許多人信基督教,其中不乏智者,科學家。

其它的宗教也都有類似的故事,要求信教的人無條件地相信那教中的神的存在。可能有人會說,基督教裏有許多好東西,我隻挑好的信,問題似乎沒那麽簡單,沒有上帝存在這個基礎,基督教的大廈是建不起來的。

其實科學的基礎何嚐不是如此,舉個例子如數學,它以嚴謹的邏輯性著稱,任何結論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推論,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混淆,但究其根源,數學的根基是公理,它與宗教一樣,都要求人們無條件地相信。數學中所使用的邏輯方法(如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等等),也都是號稱不言自明的。

這種無條件地相信是有豐厚的回報的:歐幾裏德憑著5條公理建築起整座幾何學大廈;牛頓用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奠基他的力學王國;封建皇帝則用‘君權神授’作他的封建統治的理論依據,而基督教則用上帝的無邊法力來解決一切問題 --- 信仰是人們建立精神大廈的基礎,信仰是不需要證明的真理。

科學與宗教不同之處在於,它用實踐來檢驗自己那些由公理,邏輯所推導出的結論,如果與實踐不符,科學會拋棄舊的結論,轉而去探索新的理論。總之,科學是可以證偽的,而宗教不行。

宗教有其優點,‘簡單,容易’,你隻要信上帝,那麽其它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從世界的創造,人類社會的發展,到倫理道德的建立,人生的意義,甚至於死後的安排。。。宗教的弱點在於它不能證偽,它無法客觀地證實上帝的存在,所以盡管它的大廈很有魅力,也很有必要,但是基礎薄弱。

人類需要信仰,可以說信仰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動物也有意識,甚至有跡象表明動物可以建立某些概念(比如說危險),動物有沒有邏輯不得而知,但動物肯定沒有信仰,否則它們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科學文化了。人們是通過信仰來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不要小看原始人的巫術,那是他們那個世界的核心,他們憑借自己的信仰建立起自己的社會製度,法律和藝術。人若沒有信仰,整個人類文明的大廈就建不起來。

對個人而言,信仰可以使人建立起人生的社會意義,因為人會問自己‘為什麽活著?’,對這種問題科學無能為力。毫無疑問,信仰高於科學。記得有那麽一句話“有兩件事讓人憎恨:沒有信仰的博學多才和充滿信仰愚昧無知。”

人是應該有一點信仰的,而且這信仰似乎應該比生存的需求高一點,也比孔方兄高一點,很難想象人若沒有信仰會是怎樣。記得以前看過“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詩句,這裏不討論主義的對錯,那些為信仰獻身的人總會讓人心生幾分敬畏。平心而論,49年以前的土共中有許多人是有信仰的,可惜現在的共產黨已經不知道去信仰什麽了。

問題是人類需要信仰,但宗教似乎又太薄弱(無法證偽),有沒有‘世俗的’替代物呢?當然有,還很多,林林總總,五花八門,如有人信共產主義(盡管馬克思說他的共產主義是科學,但實際上它離科學很遠,在後來的實踐中人們是把它當成信仰來對待的),也有人信法輪功(我有點懷疑它是不是宗教,但它肯定是信仰)。

拋開統治者塞的私貨(謙卑,順從之類)不算,宗教最重要功能就是倫理道德,宗教是信仰,也就是說信仰的重要功能是倫理道德,換句話說,宗教信仰的目的就是為了信那些倫理道德,所以結論是:倫理道德就是信仰,如平等,自由,公正,善良等,而且這種信仰比起宗教來有個大優點 --- 它是可以用實踐檢驗的,是可以證偽的。

世界上有平等嗎?明顯的事實是人生來的能力(智力,體力)是不同的,人生來的社會地位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機遇是不同的,甚至連相貌都能成為不平等的原由。自由就更加虛幻,盧梭說“人生而自由”,但馬上又加了一句:“但又無時不在枷鎖之中”。

很明顯,所謂‘天賦人權’既人生而平等,自由等,是反對封建等級製度的產物。這是一種信仰,借助於這個信仰,人們可以象由幾何公理推出幾何定理一樣,得出民主政治的必然結論。而且人類的社會實踐也證明,民主社會是比封建社會更好的社會,更公正,更自由,更和平(較少的社會衝突)。

當然,民主的實踐仍在探索之中,如法律平等大概沒有爭議,政治平等也大致可行,而機會平等,利益平等這些就很有爭議。再如言論自由,新聞出版自由等沒有爭議,但如果談到同性戀,大麻,槍支等,這裏的自由就大有爭議。盡管有許多問題,這些支節並不能否定民主的大方向。

雖說信仰是個人的事情,但其社會效果大有不同,借助一個佛教的概念,信仰有‘小乘’,‘大乘’之分。儒家的修身養性,小乘佛教的修行,都是小乘式的信仰。基督教也是一種小乘信仰,個人的修行隻能讓你死後去天堂,要想拯救大眾的原罪,隻能靠救世主的降臨。伊斯蘭教是大乘的,因為它把強迫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必須尊守教規,它甚至要求不信其教的人尊重他們的上帝,這顯然走的太遠了。還有如佛教的普渡眾生,民主的觀念,共產主義者的‘要解放全人類’等,都是大乘式的信仰。

其實細究起來,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建立在所謂‘不言自明的’,要人無條件地相信的信仰之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巫術,宗教,科學,民主等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對個人而言,那些相信科學公理的人並不比相信上帝的人更高明。你甚至可以說那些公理是上帝創造的,因為這說法無可反駁。

在社會科學領域由於有些信仰的‘大乘’性質,不管其是好是壞,都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和社會衝突。不幸的是,因為這是在信仰的層麵,說服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唯一的解決辦法,隻能象科學一樣,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而這是必然要付出代價的。

信仰是人類文明的基礎,也是社會苦難的根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股聾 回複 悄悄話 記得有過這樣的說法:

"The Question": 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 科學和工程解決了 how 的問題 (eg, “how does things work? how to make it work?“) 有時候我們問why, eg,“ why does apple fall to ground? why earth goes around sun?“ 實質還是 "how"

- 宗教解釋精神世界中 what and why 的問題 (eg, “what is my purpuse? why do people die?“ )

聖人是不需要信仰的,因為無所不知,凡人大多需要某種信仰,在生死離別個體重大打擊麵前,有精神支柱,隻操心力所能及的事就好了 ("every thing else is taken care of, by god.")。人的生命在曆史長河中隻是彈指一揮間,在如此短暫的一瞬間裏,相信有種永恒的東西,有什麽不對呢?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cross-check/science-will-never-explain-why-theres-something-rather-than-noth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