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日戰爭教訓點滴

(2013-01-12 20:41:35) 下一個

回顧抗日戰爭是一件讓人很鬱悶的事情。日本人並不是被中國打敗的。中國付出了極大的代價(軍民合計死亡人數超過兩千萬),拚上了全國的國力,抗戰時間也最長,但對鬼子的打擊並不很大。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講到鬼子軍隊在二戰中的死亡人數(不見得準確,權且用之)。日軍總死亡人數180萬,美軍打死120萬,其中包括全殲日本最精銳的海,空軍,中國消滅40萬日本陸軍,其中國軍消滅35萬,共軍消滅5萬。其它的主要是俄國人幹的。平心而論,日本人在中國受到打擊並沒有使其傷筋動骨。這也是小日本至今不服的原因。

中國人真的那麽不濟嗎?顯然不是。幾年以後的韓戰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土共在31年坐天下,如果老毛當年坐在老蔣的位置上,局麵肯定會大有不同。。。當然假設曆史沒有什麽意思,但至少說明抗戰時期中國的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再往前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也有同樣的問題,李鴻章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對抗日本,焉能不敗。曆史告訴我們,日本是中國最危險的敵人,我們必須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來對付它。今天釣魚島的情況與曆史很象,我們中國本來具有很大的優勢,大陸的海空軍力量不弱,如果能利用台灣的地理優勢,那樣既便有老美撐腰,小日本也毫無勝算。但台灣的馬英九是個軟骨頭,又熱衷於意識形態,不肯和大陸聯手,使我們的優勢難以發揮。

抗戰的另一個教訓是政黨的問題。

共軍在抗戰初期隻有三萬人,就打出了平型關大捷,證明了其戰鬥力的強大。但後來力量壯大了十幾倍,幾十倍,卻連平型關也沒有再打出來,其保存實力的意圖十分明顯。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防禦,相持,大反攻,可他的反攻並沒有出現,而是一直與日本人在搞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共軍會說發展是為了打日本,可事實是共軍還在埋頭發展時,日本人很快就垮台了,從而坐失了打日本的良機。顯然,在毛那裏發展是第一位的,打日本是第二位的。

斯大林在4588日對日宣戰前一定沒有事先通知中共。之後朱德趕緊在89日說對日寇最後一戰,可惜曆史並沒有給他們作秀的機會,幾天之後日本就投降了。

共軍如此,老蔣何嚐不是如此。抗戰結束時國軍總數達500萬,而且有許多部隊裝備之精良超過日軍。可老蔣一味保存實力,不肯拿出實力與日寇大幹。44年日本敗象已露,兵力捉襟見肘,在中國卻還能攻城略地,消滅國軍幾十萬人,打通大陸交通線。老蔣始終視土共為心腹大患,把黨派之爭擺在了民族利益之上。

老蔣和老毛都是政治家,都看得出日本必敗的趨勢,也都在坐等美蘇在戰場上擊敗日本,以保存實力,在日後的鬥爭中戰勝對方。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中國軍隊的拙劣表現讓老蔣在雅爾塔會談中毫無地位,斯大林強行從中國手中拿走了外蒙,使中國的國家利益遭到重大損失。

抗戰結束不久,國共雙方就傾巢出動,大打出手,其規模之大堪稱世界之最。使人不禁要問,抗戰的時候,中國人民在日寇的鐵蹄下水深火熱的時候,怎麽沒看見你們這麽打日本人呀?

社會學中有個理論,叫民族矛盾大於階級矛盾。可毛蔣都在本末倒置。如果說土共的保存實力隻是減少了日寇在中國的傷亡,那老蔣身為中國當時的政府首腦,他的消極抗日,保存實力是要為中國在二戰時的不佳表現,為中國人民在抗戰中所受的深重苦難,為外蒙的丟失負主要責任的。老蔣二戰後的迅速垮台是他的報應。我想,如果老蔣在抗戰中全力抗日,那戰後他是不會那麽快就垮台的,因為那樣他會得到國人的擁護,也會得到國際上的支持,他的軍隊如能經受抗日的鍛煉也不致於那麽不禁打。

抗戰7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依然受著政黨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矛盾困擾。台灣的國民黨由於意識形態之爭在釣魚島的問題上不肯和大陸聯手,完全忘了民族矛盾大於國人內部政治鬥爭的這個基本常識。土共方麵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釣魚島小打小鬧問題不大,但如果衝突升級到全麵戰爭,土共會不會擔心其政權的穩定,而對日妥協退讓,使中國的國家利益遭受損失?如果真是如此,那蔣介石就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歡顏展卷林中閑坐 回複 悄悄話 打韓戰,中國還是死傷遠比美軍多。幾年中,誌願軍從來沒有殲滅過美軍的團級單位;誌願軍被美軍以師級殲滅過。跟抗戰比如何?

就連戰俘,誌願軍被俘的都是美軍的幾倍。

以砥平裏戰役來說,溫玉成將軍指揮五個師中的八個團,約25,000人,無法圍殲美軍一個加強團4500人,結果中國傷亡5000多,美軍傷亡不到400。

中國宣傳的上甘嶺戰役,中國的勝利隻是美軍沒有攻下;即使是勝仗,誌願軍死亡或受傷數目還是比美軍多。

誌願軍在山地等作戰,可以靠地形優勢。
這跟抗戰時日軍進攻城市,沒有可比性。這種打起來的結果,就像砥平裏戰役一樣,雙方傷亡不成比例。
若是美軍可以發揮火力與空優的地方,誌願軍隻能打夜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