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我們的童年八十年代

生於七十年代,長於八十年代的記憶...
個人資料
正文

[經典老電影] 雙雄會

(2013-01-20 11:59:05) 下一個
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偃旗息鼓,準備東山再起。山中人煙稀少,糧草缺乏,嚴冬已至,又無棉衣,軍心浮動。朝廷又派賀人龍進山搜捕,將士聞訊,竟有臨陣脫逃者。李自成心情沉-重,忍痛在陣前斬了逃兵,以定軍心。麵對嚴峻的現實,李自成認識到要重振大業,隻有"一馬破門而出",去說服已經投降了明朝的另一個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重舉義旗。
  原來,十三家義軍中張李兩家實力最強,互相不服。張獻忠在穀城投降了朝廷,在義軍中引起連鎖反應,招致起義的失敗局麵。李自成部下將領對他多有怨恨。張獻忠為人狡詐多變,-又與李自成有仇在先,因此以劉宗敏為首的眾將堅決反對李自成貿然前往,認為此行凶多吉少。李自成力排眾議,決心鋌而走險。張獻忠雖然降了朝廷,但並不受信任。朝廷不發糧餉-,又不封給官職,各級官吏還要敲詐勒索。張獻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無奈外有左良玉20萬大軍包圍,內有巡按禦使林銘球坐地監視,難以動手。李自成來到穀城,希望張獻忠與-他相互呼應,重新起義。張獻忠雖有此心,但又不願將來推翻了明朝,李自成與自己爭奪天下。軍師徐以顯也力勸張獻忠除掉李自成,以絕後患。可張獻忠自己也看出,沒有李闖王,-自己一支孤軍也難成功。兩人談判再三,張獻忠猶豫不定,終不能決。李自成於危機四伏中沉著鎮定,與張獻忠坦誠相見,張獻忠顧及綠林義氣,否定了殺害李闖王之主張,兩人雖各-抱目的,但終於結成同盟。一年後,兩支義軍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