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正在複興西方的傳統建築和古典音樂

(2022-06-23 15:55:03) 下一個


這是校友在群裏分享的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的金銀湖院區,為羅馬改良型的文藝複興建築。與漢口新火車站相似,中國大有複興西方古典建築的態勢,必須點讚。

美國現今對這種古典建築都興趣不大了。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建築師讓我們都關在方盒子裏麵,為此耶魯的建築學家起了很不好的作用, 從Vincent Scully到Louis Kahn都是如此。

除了武漢協和這棟精美的羅馬改良型建築,中國的音樂學童們,特別是鋼琴和小提琴,幾乎在拯救西方的古典音樂。在這麽龐大的群體裏麵,開始湧現出郎朗和王羽佳這樣的國際巨星。他們的琴藝均一流,這是肯定的。但是與世界那些傳奇音樂家相比,他們的台風與修養還有需要提高的空間,雖然少年得誌的人都有這個問題。

中國人涉及古典音樂也就是這麽幾十年,當年我們去Powell Symphony Hall聽交響樂時,我問朋友:“中國為什麽沒有出現這種交響樂般的和樂形式?”,他說:“怎麽沒有?濫竽充數這成語就是”。說得有些道理,但是那宮廷合樂與交響樂還是兩碼事。現在看新聞,得知一些中國作曲家將中國的熟知曲目配樂成交響樂,在世界各地公演,也有極少數由中國作曲家創作的全新交響樂。

其實中國大可不必全盤照搬歐式風格的建築,現在武漢和國內很多城市都有所謂的歐式一條街。如果要學也應該融些東方的元素,故宮屋簷上的神雕或琉璃瓦配上現代的鋼結構,應該也很美。

千萬不要讓中華大地變成了歐美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建築師的試驗場,耶魯的著名建築史學家Vincent Scully似乎好的想法不多,又太有影響力。他的革命性主張就是要去掉建築物上的所有修佈,讓我們都工作和生活在無趣的水泥結構裏麵。

耶魯傳奇建築史學家Vincent Scully。

我也不完全排斥現代建築,芝加哥女性建築師Jeanne Gang在我們Central West End建的名為100大樓就充滿創意。 但是Vincent Scully的破壞性效果己經不可逆轉,讓我打個比方,Vincent自己將耶魯同係的助理教授的太太據為己有,但是他卻讓所有女性都不要穿有花紋修飾的漂亮裙子。他在建築上的主張與學說就有這麽極端,很可惜還得到了實施。

St. Louis 100和它的設計師Jeanne Gang,找不出任何華裔的影子,這姓氏難道來自她的丈夫?

引點我以前文章的段落,那是幾十年前國人剛開始看世界的時候,現在自信心應該有所提升:

佛羅倫薩的百花教堂。

“在這裏講段我們那個首次歐洲旅行的故事。我們在羅馬的西班牙階梯玩累了,大家都坐在那裏。我見到一群中國人,那個年代從國內到歐洲或北美旅行的以公務為主,還是穿著相當規矩的西裝。我去與他們聊天,得知他們是從寧夏來的,他們剛從佛羅倫薩過來,參觀過那裏的百花大教堂,我們則在幾天前在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震驚過。這是我們的一段有趣的令我至今難忘的對話:

我問:“在佛羅倫薩看見哪些大教堂有什麽想法?”

寧夏遊客:“太震撼了,第一次見到這麽宏偉的建築,不可想像!”。

我說:“跟我們看了聖彼得大教堂的感受相似!”

我接著問:“與我們中國的建築比較呢?”

寧夏遊客:“那我們比他們差遠了”

我有些不服:“我們也有故宮啊?”

寧夏遊客:“故宮?與這些宏偉教堂比較,故宮就是鄉村別墅!”

說得我啞口無言。我們隨後去巴黎路上途經佛羅倫薩,因為街道狹窄和周圍建築緊鄰,使你仰望百花大教堂時脖子都費勁。

中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體,固然很難像西方的石頭建築那麽結實和容易保存,再加上西方當時為神權統一的時代,人們把所有熱忱和智慧都用在了建宏偉教堂上”。

摘錄我在美國教授成堆的科技群與朋友的聊天:

網友:“哥特風格建築特征是對稱和尖型拱門。地中海風格建築特征高大的拱門和長廊,羅馬風格建築特征是由古希臘風格發展而來的立柱設計。文藝複興時期建築主要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帶有一些宗教色彩的立柱構圖。咱自以為金銀湖醫院外觀建築風格應該是帶有地中海風格的哥特風格建築,也符合武漢的氣候。不知道是否正確[Grin]

俺知道的地中海風格的建築在美國有二所大學,一個是斯坦福一個是休斯頓rice大學。當然這也是咱自以為的”

我的跟帖:“很好的討論和觀察。哥特氏建築在11-12世紀的法國發源,然後影響西方世界,開始是相當的宗教色彩,所以多見於教堂。最為突出的特征就是尖三角的門,尖的程度各異,但是都有這個尖形特征。協和的沒有尖門廊,而是圓的大拱門,偏羅馬改良型的文藝複興式風格。所謂文藝複興建築就是創造性地複興羅馬式的,羅馬本身也吸收過希臘的柱子。文藝複興建築由意大利人Andrea Palladio開創,在16世紀初,拱門是圓形的,又稱Romanesque Arch。方形柱子上麵有個三角形的Pediment, 協和醫院裏麵也有希臘柱,裏麵也有穹隆,可以看我寫建築的文章”。

網友:“有關建築藝術類的書我還是大學時期看過一些,有點班門弄斧的味道,不過也是學習交流的機會。相比較而言,文藝複興時期建築沒有那個時期的文藝作品特出。記得好像是複興和發展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建築,是以古典立柱和穹頂為中心的建築風格,比較強調對稱和比例,也帶有哥特建築的風格。似乎洛可可風格也是文藝複興時期的建築風格的一種”。

我的留言:“文藝複興時期比哥特氏晚,在教堂建築風格上沒有擋住哥特式的風暴,但是在居家樓房或其他建築方麵,通過文藝複興改良型羅馬式建築抑製了哥特式的入侵,因為畢竟家居不需要那種尖門和入雲霄的感覺。哥特式教堂符合聖徒們與上帝隔空交流的需要,他們通過堅固的柱子將教堂內的空間擴大,高度也增加不少,所以還是因為科技的更新。這樣可以在四周采用大的從屋頂到落地的大玻璃,加上Fresco(壁畫)技術在意大利的發明與廣泛應用,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哥特式大教堂的彩繪聖經故事。

因為我住在古董社區,抬頭全是古典建築語言,加上疫情在家,所以學了不少建築史[Chuckle][Grin]

哥特式建築還在另一個地方特別成功,那就是歐洲與美國的大學。牛津和劍橋的哥特式建築在各地校園裏富有代表性和開創的意義,哥特式建築也影響到美國,美國早期殖民時期創辦的大學裏的很多樓都是哥特式的。耶魯住宿學院也是,即使最近建的兩所住宿學院同樣采用古香古色的哥特式風格。我們聖路易斯華大最近的東大門建築群的十幾棟樓,雖然現代與古典共存,但是北側的工學院的擴建樓還是維持著哥特式風格”。

從MIT主樓談西方古典建築

(2020-05-06 21:44:14)-雅美之途

在一篇文章上看見我熟悉的MIT主樓,便借這麻省理工的標誌性建築談兩點古典建築的結構,前門的十根柱子和上麵的巨大穹隆。

西方古典建築的寶庫精深宏大,影響深遠,在我們典雅小區的英國鄉村別墅、意大利羅馬與文藝複興的宏偉建築和法國城堡都有古典建築的細節,以後慢慢談。今天隻講柱子和穹隆,並且避免使用Column,Capital或Pediment等專業術語。柱子可以追溯到希臘,那裏到處都是。去過雅典衛城(Acropolis)的朋友就知道了,那裏神廟(Parthenon)的柱子被推廣到了全世界,包括人民大會堂的正門結構。

羅馬把希臘的柱子搬來,做了些改進。從希臘泛生出來的柱子分成Doric, Ionic和Corinthian三大風格,粗糙點說可以理解為從簡單到富貴,最後把雅典附近的樹葉都用上了。羅馬人對柱子做過改變,所以就出現了希臘和羅馬的不同版本。請仔細看MIT柱子的上下部分:與那些希臘神廟的柱子相比較,MIT的柱子擁有神廟柱子沒有圓的墊圈和上麵墊圏兩側的渦形花紋,從後麵的圖解中可以判斷MIT的柱子屬於Ionic。

圓柱兼具機械承重的功能和追求美觀的效果。我十分痛恨現代主義建築師們的做法,他們把這些古典建築所追求的裝飾與審美全給抹掉了。在推崇現代主義方麵,耶魯建築史學家Vincent Scully幹了太多壞事,貝聿銘作為建築師則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雅典古典建築能夠傳到英國和移民世界得益於幾百年前的兩位英國人,他們去雅典住了幾年,寫書和推介希臘建築。即使美國Gerogian Federal(以英國喬治國王命名)風格的建築也采用了大量的希臘或羅馬的元素,在我家古董房裏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位於法國地中海沿岸Nîmes的Maison Carrée則是歐洲模仿古希臘的經典,這座近2000年曆史的建築經曆過翻修,遊曆過法國的美國開國元勳湯姆遜·傑佛遜曾經仿照它設計了弗吉尼亞的州議會。

古羅馬最有特色或者革命性的建築貢獻就是穹隆,主廳裏麵通天的穹隆和門道的不同形式的拱門。拱門形狀多樣,穹隆有宏偉程度的不同,所謂Romanesque architecture。

集羅馬柱子和穹隆這兩風格之大成者,就是現在意大利羅馬還站立的神殿Pantheon。Pan是普通或泛指的意思,theo指神,所以Pantheon指眾神。這裏Pantheon和希臘的Parthenon拚寫相似,但是兩碼事。如果說羅馬神殿的柱子來自希臘,那麽神殿的穹隆則是古羅馬人在二千年左右前的獨創,為現在世界所有穹隆的鼻祖,從美國國會、大量美國的州議會到我們小區的各類古董房。還有眾多教堂通天的穹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穹隆理解為信徒們與上帝溝通的空間。

羅馬神殿的內部可以畫一個直經43.3米的正圓形的球體,內廳完全是空的,站立幾千年不倒。當時古羅馬人的數學計算和建築工藝水平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相信所謂中國隻落後西方100-200年的人們,你們應該學點西方的經典,可惜我們這文盲首次去羅馬時連神殿都沒有參觀。

神殿的穹隆是怎麽建造的?現在還是一個迷。南京的一位賺得滿貫的胸外科主任曾在我家吹牛,說是羅馬人在建神殿的過程中,邊堆土邊建,建好後再把土移了出去。神殿的上麵隻有一個天窗讓陽光進來,光線的位置能報當天的時辰。更令我著迷的是,上麵的圓窗是不能關的,全天候開放著,一年四季任憑雨水進入神殿。幾千年如此,也不用擔心地麵被水浸蝕。

所謂的Renaissance文藝複興就是讓這些古羅馬和希臘的文明複蘇,再應用人文主義(humanism)衝破中世紀的教條,連宗教人物都人性化。

這裏MIT的主樓沒有拱門但是有很好的穹隆,成為天下英才神往的地方。安慰一下我的今年被MIT waitlisted或拒絕的學生,我那傻兒子卻拒MIT選耶魯。MIT擁有美國最好的建築係之一,作為一個理工學院,她的音樂理論、政治科學和科學哲學也是一流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東岸老張 回複 悄悄話 沒有誠心誠意接受人家文化藝術的心態,哪來的複興?畫虎不成反類犬都不是,隻是土鱉一個罷了。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不倫不類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嫁接不活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