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雅美之途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歐洲兒童奧密克戎新病例和重症曲線沒有脫鉤

(2022-01-22 09:09:59) 下一個



前段時間,英國唐寧街十號透露英國第一家庭又有人感染。現在知道英國首相的隻有五周齡的女兒感染新冠,她老爸約翰遜卻頂風宣布,英國將解除口罩令等幾乎所有強製性防疫措施。

同濟的臨床醫生在武漢爆發新冠疫情的極早期曾經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臨床觀察文章,報道新冠對兒童的影響很輕,他們無需插管,並且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康複出院。這個結論隨後被很多研究所重複,但是歐洲三國現在發現:與成人正好相反,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的0-9歲兒童在今年元月的新病例與住院病人的曲線沒有脫鉤。長期認為兒童患新冠輕症的結論難道會在奧密克戎上結束?有幼小孩童的家庭要注意了,我己將信息轉告了兒子他們一家。

但是這個數據或趨勢都有待核實,尤其是來自美國的研究。看到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最近對5歲以下兒童的研究發現,與Delta感染相比,奧密克戎造成的急症、住院與ICU和機械插管都是明顯減少,所以這家美國著名大學的數據與歐洲正好相反。

讓我試圖解釋為什麽兒童的新冠多為輕症。先談點基本的事實,兒童和成人的新冠病毒在鼻咽喉的拷貝數與成人沒有區別,都隨時間而下降。兒童的新冠病毒在消化道甚至比成人儲留的時間還長。所以不是新冠病毒不感染兒童的問題,而是兒童的免疫係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恰當,他們既能控製病毒也沒有造成組織與器官的炎症損傷。

兒童的免疫係統擁有一個成熟的過程,因為免疫力不足,胎兒在體內是通過母親的胎盤輸入的抗體,有種獨特的Fc嬰兒受體還能使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延長。出生後母親的抗體通過母乳給新生兒,提前斷奶的孩子還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與免疫係統搏奕過程的平衡是疾病發展的關鍵,免疫係統在很多情況下是過度反應,自己炫耀武力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兒童是否需要疫苗的刺激,這是一個爭論性的問題,我的意見總是不需要就不用打。但是如果現在兒童的新病例與重症真的脫鉤了,恐怕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奇低就是部分的原因。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原因是兒童沒有成人那些基礎疾病。糖尿病或高血壓病人體內的ACE2受體可能高過正常人,治療這些疾病需要使用抑製ACE1受體的藥物,從而導致ACE2代償性增高,這樣推測可以使新冠更容易進入細胞。至於是否因為父母著急而更容易將兒童送醫院,這個需要社會心理學研究,我就不懂了。

美國的新住院人數首次在奧密克戎峰值後出現拐點,開始下降,這是個好消息。美國出現過15.8萬人住院的頂點,為奧密克戎海嘯般新病例的結果,區域上美國各地有所不同,以東北角領先,中西部和南部少些,我解釋西部最少的原因應該是峰值還沒有到。美國新冠是從東向西,因為突變株是來自歐洲和南非,這與美國氣象預報的自西向東完全相反。

在周五總結一下美國奧密克戎的概況,這是不受周末效應的數據。當日新病例為81.5萬,降了10%;死亡3700,這是2021年2月以來的新高,增加13%。也有好消息,現在住院病人和ICU病人數量都有所減少。大家也可以看聖市受歡迎中餐館的盛況,仍然是高朋滿座,談笑風生,我們隻敢點了飯菜走人。

學生問我美國哪些地方的免疫學最好,我列出的美國做免疫學最好的六所大學是:Harvard, Rockefeller, Yale, UCSF, Stanford and Wustl。各有千秋,以前是聖路易斯華大、哈佛和耶魯列三甲,現在論規模、覆蓋程度和領域貢獻,聖路易斯華大可能隻明顯在哈佛之下。

Christopher Murray, 典型的英裔姓氏,父親確實是新西蘭出生的美國醫生,他在美國明尼蘇達長大。這家夥在柳葉刀最近發表震耳欲聾的文章,預測從2022年3月開始新冠大流行將開始衰亡的步伐。屆時全球將會有50%的群體感染新冠病毒,但是80-90%的奧密克戎感染者無症狀,我們感染了也不知道。這樣最愚蠢的政策就是每三天全民測一次核酸,再就是統統封城,隻有這樣才有可能識別和控製像浩翰海洋的感染者。

人群所建立的強大免疫力導致即使80%的人群戴口罩,口罩的保護力也隻有10%。他預測新冠所造成的死亡應該跟流感沒有什麽區別,他文章的結束語短小精幹:奧密克戎峰過後新冠還會重返,但是大流行將會不在。“After the omicron wave, COVID-19 will return but the pandemic will not”。

我想說的是,讀完他的文章讓我覺得印證了自己一直在說的觀點,以後有人攻擊我的時候可以拿著名人物來背書,但是我覺得他也太樂觀了一點。

關於他的背影,首先要說明的是,他不是我們華大的,為西雅圖華大研究所IHME (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的所長。他也不是醫生,而是玩數據和醫療的人物。他的研究所的預測模型曾經經常在川普的疫情通報會上使用,當時是錯得離譜,我們還應該相信他嗎?我還少見有人預測成功的,那些數學模型很多都是錯的。

他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擁有黃金的學術背景,哈佛本科,以羅德式學者在牛津獲得的不是碩士而是博士,回哈佛當教授後再被西雅圖挖走。這麽精致的單身老男人,家裏親人隻列妹妹,潛台詞大家應該明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